2016历史学考研辅导:二战后美国内政发展
美国:
战后美国内政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① 第一阶段:杜鲁门与艾森豪威尔的恢复与过渡期,奉行凯恩斯主义,干预主义继续发展,领导战后新技术革命,美国经济在生产、贸易、金融等领域都确立了世界性主导地位,社会福利与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创造了“丰裕社会”、“黄金年代”的景象。不过,这一时期,美国仍然局限于自由竞争体制内,并未像西北欧国家那样建成福利国家体制,同时,政治上出现短暂的极右势力的泛滥,社会反抗运动初步兴起;
杜鲁门的“公平施政”政策:1945年4月,杜鲁门继任总统,推行所谓“公平施政”的社会经济政策:第一,《1946年就业法》,联邦政府协助增进就业;第二,实行廉价民用住宅建造计划;第三,扩大社会保险范围,提高最低工资限额;第四,扶植农业。此外,杜鲁门还提出了关于实行国民健康保险等法案,但未被国会通过。“公平施政”是罗斯福新政在战后初期条件下的继续,但成就有限,美国仍然维持着自由竞争体制的基本形态。
艾森豪威尔的“中间道路”:1953年1月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力图走一条介乎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和新式的国家干预之间的“中间道路”,即所谓“现代共和党主义”。一方面试图通过削减开支、平衡预算、减少政府干预等共和党的传统做法抑制通货膨胀;另一方面,沿袭并发展了民主党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如扩大社会保险范围、提高救济金额、放宽退休年龄、通过民权法(1957)和国防教育法(1958)。“中间道路”是传统的共和党主义和罗斯福新政的折衷,是在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问题上的折衷调和。
麦卡锡主义:战后初期,美国政治史上出现过一个短暂的极右思潮泛滥的时期,麦卡锡主义的形成是顶峰。1950 年2 月9 日,美国共和党参议员麦卡锡发表演说,声称共产党力量已渗透到美国政府机构内部,要求清洗。在社会右翼势力和共和党人的支持下,麦卡锡对杜鲁门的民主党政府发起攻击,在美国社会中掀起了一股极右潮流。从此,麦卡锡开始了对共产党法西斯式的迫害活动,以他名字命名的“麦卡锡主义”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统治的时期,被称为“麦卡锡时代”或“黑暗时代”。1953 年艾森豪威尔上台后,麦卡锡进一步干预政和军方内部事务,终于引起统治集团的恐惧,1954年底,美国参议院通过了谴责麦卡锡的决议案,麦卡锡主义从此衰落。麦卡锡主义是战后美苏冷战的产物,是美国在外交政策方面所遭受的一连串挫折的产物。他根植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反动内外政策,特别是全球霸权主义。
② 第二阶段:从肯尼迪到卡特的向福利国家转型时期,60 年代,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干预继续深化,经济快速发展,70 年代,尤其在1973 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经济陷入“滞胀”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在社会领域,一方面是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与成熟,另一方面是黑人民权运动、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新左派运动、反战运动和女权运动等社会反抗运动的风潮激荡;
新边疆运动:1960 年,肯尼迪就任总统后,为应对苏联在空间技术上、西欧和日本在世界市场上对美国的挑战,提出开拓“新边疆”的口号,对外争夺世界霸权,对内实行社会经济改革,发展空间技术、刺激经济发展、完善社会福利与保险体系、结束种族歧视等。新边疆运动的发起意味着政府干预的深化、赤字财政的常规化,标志着美国向福利国家的转变。
“伟大社会”:1963 年11 月22 日,肯尼迪遇刺身亡,副总统约翰逊继任,宣称继续肯尼迪的事业。1964 年5 月22 日,约翰逊在密歇根大学发表演说,提出建设“伟大社会”的构想,美国福利国家体制得到空前发展。联邦政府通过了多项教育和医疗立法,社会性开支和补贴大大增加,城镇居民住宅得到改善和发展,提出一系列反贫困计划,向贫困宣战,保障黑人民权,促使国会先后通过了三个民权法案。
“新边疆”和“伟大社会”的评价:肯尼迪的“新边疆”和约翰逊的“伟大社会”是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历本主义发展模式的调整,标志着美国式福利国家的形成。改革推动了社会权利与社会公平的发展,但是,长期的赤字财政酝酿着结构性通货膨胀,削弱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为70 年代的滞胀危机埋下伏笔。
黑人民权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在美国仍然严重,占美国人口11%的黑人生活在美国社会的最底层,高失业,低工资,遭受种族隔离的不平等待遇。从50 年代中期起,美国黑人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对种族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运动。运动由1955 年底的黑人抵制公共汽车运动开始,经过1956-1963 年的非暴力抵抗阶段,1964-1968 年的武装抗暴阶段。最著名的运动有1957 年的“小石城事件”、1960 年的餐馆就餐抗议运动、1961 年的“自由乘客”运动、1963 年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牧师领导的自由进军运动等。60 年代末、70 年代初,金等运动领袖的遇害使民权运动遭遇挫折,走向衰落。黑人民权运动迫使美国国会和政府在60 年代通过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消除种族歧视的法律和法令。
“新左派”运动:20 世纪60、70 年代兴起的以美国中产阶级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反文化运动,社会反抗运动风潮的一部分。运动没有明确政治纲领,内部思想主张不一致,与民权运动、反战运动、女权运动等相互交叉,反映了科技迅速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加强背景下的社会心理异化现象。
尼克松改革:1968 年大选中,共和党候选人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尼克松上台后,美国经济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尼克松政府认为这是由伟大社会运动造成的。于是推行共和党传统的保守措施,结果出现明显的滞胀迹象。1971 年8 月,实行新经济政策,削减联邦政府开支,执行分阶的物价-工资管制。在社会福利体制方面,实施新联邦主义,停止或缩减约翰逊政府伟大社会政策,推行“分享岁入计划”,把一部分联邦政府的权力和相应的政府岁入交给地方政府,来减轻联邦政府的经济负担,形成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间的新平衡。尼克松还推行“家庭援助计划”,以“工作福利”取代一般福利。尼克松的福利改革在各方力量的抵制下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经济改革也以失败告终,美国经济开始陷入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
“滞胀”:战后资本主义危机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以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为特征,于20 世纪60 年代末70 年代初出现,1973 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加剧,绵延十年之久、蔓延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其产生与战后各国国营经济成分比重达、生产效率低、亏损严重和社会福利开支大、财政负担沉重有关,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反映,经济危机周期性规律的特殊体现。
水门事件:1972 年6 月7 日晚,5 名闯入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窃取情报的人被捕,案件涉及尼克松竞选连任班子的主要工作人员,尼克松卷入掩饰活动。1974 年最高法院通过了美国诉尼克松一案,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开始公开辩论弹劾尼克松的动议。8 月8 日,尼克松被迫宣布辞职,福特接任总统。
③第三阶段:从里根上台至今的新保守主义改革时期。在经济上,实行减税、放松管制等改革,减少政府干预、还权于市场,在社会福利领域,推行以削减开支、私有化、市场化为内容的福利体制改革。克林顿继承了里根改革的基本思路,力图恢复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体制,以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里根革命:1981 年,里根上台后,开始推行“新保守主义”改革。目的:摆脱滞胀危机恢复全球霸权;理论基础:放弃凯恩斯主义,转向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原则:以“新保守主义”改革福利国家体制,即宣扬建国时期,尤其是体现在宪法中的传统的自由主义,减少政府对社会经济事务的干预,还权于市场和社会,企业自由经营、社会自治;措施:四根支柱——大幅度减税、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放松政府管制、抑制通货膨胀;成就与问题:突破滞胀困境,推动经济复苏,恢复外交强硬姿态,问题在于带来高额财政赤字、贸易逆差,扩大两极分化,加剧社会冲突。“里根革命”是对罗斯福新政以来主流政策导向的逆转和发展模式的调整,以传统自由主义的适度回归来救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问题。
美国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第三次世界科技革命的推动;美国政府扩大对国民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加紧推行凯恩斯主义的反危机措施;依赖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对外侵略扩张的刺激;扩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充分利用国外廉价原料和燃料;垄断资本利润迅速增长、投资日益扩大。
(2)美国外交:
以苏东剧变为界,经历了由冷战时代到后冷战时代外交思路的转变。在冷战时期,美国外交以美、苏之间的对峙、争霸为中心,采取了遏制战略、和平演变战略、尼克松主义和新遏制战略等政策,体现了由强硬到软化,再趋强硬的发展轨迹;后冷战时代的多极化世界格局中,倾向于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发展多边关系,维持自身在世界体系中的支配性地位。
第四点计划: 1948 年”杜鲁门就职演说四点行动计划的第四点,第二年初美国政府初抛出“技术援助和开发落后地区的计划”,又称为“第四点计划”,试图利用其经济技术优势,拉拢亚非拉国家和人民,扑灭革命运动和排斥老牌帝国主义势力,为美国资本扩张铺平了道路。实质是其加强对外经济扩张,揭制共产主义,控制不发达的受援国,是战后美国推行新殖民主义的一个步骤。
多米诺骨牌理论:1954 年4 月艾森豪威尔声称如果印度支那陷入共产党统治,东南亚其它地区将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很快陷落,只要一个东南亚国家沦陷,都将导致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倒向社会主义。这就是所谓“多米诺骨牌理论”。此理论表明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反对共产主义,并导致美国插手越南事务和越南战争爆发。
肯尼迪的“和平战略”:苏联对外政策的变化和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促使美国当局对苏战略的和平主义转向。艾森豪威尔的国务卿杜勒斯主张对第二、三代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实施和平演变战略。这一战略到肯尼迪时期形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肯尼迪上台后提出“和平战略”,即在实力地位的基础上,在和平共处、和平竞赛的口号下,通过援助、贸易、旅行、科技与文化交流等和平手段,削弱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对苏联的经济和意识形态的依附,将其吸引到西方“自由世界”中。同时,“和平战略”也可应用于第三世界国家,以“粮食用于和平”计划等途径,将其纳入美国战略轨道。作为和平手段的军事保障,肯尼迪提出既准备打有限核战争和核大战,也准备打常规战争与特种战争的“灵活反应战略”。“和平战略”的提出并不代表冷战对峙格局的缓和,只是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
尼克松主义: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尼克松时期的美国对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外交政策,被称为尼克松的“新亚洲政策”,或“尼克松主义”。1970年2月,尼克松作《70年代的美国对外政策:争取和平新战略》的报告,是尼克松主义的补充,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作为“新的和平战略”的三大支柱;1973年,美国与越南签订停战协定并从越南撤军,谋求同中国对话,对苏联推行“缓和”外交,重新调整与西欧、日本的关系。它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成为尼克松政府对外政策指南,对以后历届政府的外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里根的新遏制政策:里根上台后,对美国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提出新的“遏制”政策,基本方针是以抗击苏联扩张为中心,改变70年代美国外交的软弱形象,重振国威,奉行“以实力求和平”的战略,对苏联采取强硬对抗和缓和软化并用的战略,在第一阶段,主要增加国防开支,发展核与常规力量。1983年3月,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即所谓星球大战计划,凭借经济和科技实力,提高和威慑力量,带动科技经济发展,拖垮苏联;第二阶段,支持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进行重大裁军交易,扩大双边接触和交流,加强和平与人权攻势。
布什“超越遏制战略”: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的政治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布什据此提出“超越遏制战略”,即在对苏实行军事遏制的同时,利用苏联改革陷入困境的时机,以经济援助为诱饵,采取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诸多手段,促进苏联和东欧的和平演变。
克林顿“参与与扩展”战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美国形成了关于世界秩序的新构想,力图确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单极世界秩序。1995年2月,克林顿政府提出“参与与扩展”战略,维护现有安全同盟关系,确保美国的海外市场,同时,扩大世界市场民主国家的自由共同体,体现了通过美国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政治经济模式的推行维持其在世界体系中支配性地位的思路。
小布什政府单边主义:小布什上台后,实施了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霸权主义色彩越来越浓。尤其是“9?1”以来,美国外交政策围绕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发生了空前的转移,单边主义倾向加剧。
简述美国约翰逊时期伟大社会的主要内容:
1964年5月,约翰逊发表演讲,声称当时有条件使美国走向“一个伟大社会”。
内容:1.赤字减税计划,1964年2月,国会通过减税法,降低了公司税和个人所得税,得到垄断资产阶级大力支持。2.向“贫困宣战”,包括儿童与青年教育计划,职业训练计划,社区行动计划与改善落后地区状况计划。政府提出支持各级教育和卫生地法案,1965通过中小学教育法,通过高等教育法等60多项法案,扩大社会福利;制定了城市和环境保护法。
3.保障黑人平等权利,通过了三个民权立法。1964年6月通过民权法,禁止在公共场合实行种族隔离制度;1965年的选举法,禁止在选民时采取文化测试和其他歧视性措施;1968年的开放住房法,禁止在出租和出售住房时实行种族歧视,促进了黑人权利平等。
简述肯尼迪时期新边疆的主要内容:
1960年7月15日,肯尼迪提出了新边疆的口号,试图利用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解决60年代美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1.“新边疆”的对内政策包括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方案,采用凯恩斯主义刺激经济发展。如增加失业津贴和社会保险金,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重新开发萧条地区。提出联邦援助教育和场主,发展空间技术,提出登月计划等。2.1963年6月提出了第一个比较彻底的取消种族隔离的民权立法。3.在对外政策方面,推行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把大规模报复战略转变为灵活反应战略;建立“和平队”;制造侵略古巴的猪湾事件,组织“争取进步联盟”,加强对拉美的控制;提出“宏图计划”,
猜你喜欢
-
- 03-092013年考研历史学重难点:世界古代史
- 03-09考研发展心理学重点必备: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
- 03-092016考研世界古代史知识点:古希腊文化
- 03-09杭州师范大学2016考研《社会工作原理》考试大纲
- 03-082018法硕考研:跨考生如何进行法硕复习
- 03-092016考研历史学看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 03-092012考研专业指导:户外广告收入的确认
- 03-092012考研专业指导:《宗教学原理》名词解释(2)
- 03-082016年考研西医综合大纲详解:生理学
- 03-092014年考研哲学专业总结辅导(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