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基础阶段测试卷及答案七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 马克思说:在********社会,人摆脱了自然条件下的对“人的依赖性关系”,这里“人的依赖性关系”是指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其历史观都是唯心的,关键在于没有正确解决
A.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客体的关系问题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
3.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
B.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
C.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
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4.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
A.进行社会公共管理的机构
B.作为保卫国家主权完整、抵御外来侵略的工具
C.作为捍卫自由民主、正义平等的工具
D.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
5.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作了科学解释的著作是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反对本本主义》
C.《〈共 产 党人〉发刊词》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6. 正式决定共 产 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 党实行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
A.中 共一大 B.中 共二大
C.中 共三大 D.中 共四大
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的一个基本方针是
A. 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B. 正确处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矛盾
C.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D. 彻底消灭剥削制度,继续肃清******残余势力
8.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9.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坚持依法治国
C.保证社会公正D.保持社会稳定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为补充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全民所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D.全民所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为补充
11.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分别( )
A.集体主义, 爱国守法
B.为人民服务,爱国守法
C. 为人民服务,诚实信用
D.诚实守信,集体主义
12.某林区村民于小林为盖房欲去山上伐几棵国有林木。父亲对儿子说,未经许可去伐国有林木属乱砍乱伐,是违反《森林法》的。于小林依从了父亲的劝导,该事例说明法具有( )
A.指引作用、评价作用
B.指引作用、预测作用
C.教育作用、评价作用
D.教育作用、预测作用
13.衡量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是
A.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B.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
C.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D.是否为共同理想而奋斗
14.新安全观的核心是
A.互信、互利、平等、合作
B.利益、信任、平等、合作
C.合作、协商、互利、平等
D.互信、互利、利益、信任
15.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是
A.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
B.把干部的才放在首要位置
C.把干部的德才兼备放在首要位置
D.把干部的政绩放在首要位置
16.2009年3月17日,国民议会通过了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决定,结束该国自1966年以来仅保有政治成员身份而与其“半脱离”的状态。这个国家是
A. 法国 B.德国
C.俄罗斯 D.爱尔兰
17. 能动反映论和直观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
B. 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
C. 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D. 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
18. 下列观点中正确反映了个人与社会历史关系的有
A .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对社会发展起着或大或小或正或负的作用
B.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人人创造历史
C.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
D.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19.所有制与所有权之间的关系是
A.二者既有区别也有密切的联系
B.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
C.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
D.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
20.剩余价值划分为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的比例不变的条件下,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包括
A.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B.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D.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21. 中国无产阶级争取和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本经验有
A.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统一战线是实现领导权关键
B. 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和实行又联合又斗争方针是保证领导权基本策略
C. 建立强大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坚强支柱
D. 加强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是实现领导权根本保证
22.毛泽东所说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指
A.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 B.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
C.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 D.以统一战线为策略原则
23. 解放战争经过的三个阶段是
A.战略防御 B.战略相持
C.战略进攻 D.战略决战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因为
A.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B.它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
C.它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
D.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25.不断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就要做到
A.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B.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C.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D.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26.中国人民解放军是
A.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B.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D.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27. 邓小平说:“美好的前景如果没有切实的措施和工作去实现它,就有成为空话的危险。”这说明
A. 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主要条件
B. 社会实践是联系理想和现实的桥梁
C. 有了理想并不意味着成功,更不意味着已经成功
D. 把理想转变为现实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要靠实实在在的实践
28.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关于什么样的人生目的最值得去追求、人怎样生活才最有意义的观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B.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存在互为基础
C.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D.人生价值评价的基本尺度,是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
29. 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运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行使国家立法权
B.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可以根据当地民族的具体情况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C.不能将守法仅仅理解为履行义务,它还包含着正确行使权利
D.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
30.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基于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B.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C.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D.西方国家对我国施加压力的必然选择
31.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共 产党成立八十八年、执政六十年、领导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相继实现的历史性转变是
A.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B.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
C.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
D.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32.2008年11月4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签署的协议有
A.《海峡两岸空运协议》
B.《海峡两岸海运协议》
C.《海峡两岸邮政协议》
D.《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
33.2009年6月16日,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金砖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正式会晤,胡 锦 涛在会晤时发表重要讲话。他对四国加强合作提出的意见是
A.增强政治互信
B.深化经济合作
C.推进人文交流
D.提倡经验互鉴
34. 分析下列一组材料:
材料1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材料2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材料3
一方面,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取决于某些“客观”的条件的成熟,特别是先进工业结构的形成,这些条件由资本主义通过盲目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的作用产生出来。这样资本主义就是注定要产生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
另一方面,马克思又认为他的理论不只是一种社会科学。它还是另一种暴力革命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不是只要了解社会;它不是革命的无产阶级将起来****资本主义,而是积极地动员人们去这样做。它插手去改变世界。问题是,如果资本主义的确是由注定它要被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社会替代的规律所支配,那么为什么还要强调“问题是要改变它”呢?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既然看来人们无论如何受必然规律的约束,为什么又必须动员和劝告人们遵照这些规律行事呢?([美]阿尔温。古尔德纳:《两种社会主义》。
——摘自陶德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请回答:
(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2)试分析阿尔温。古尔德纳的观点。
35.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拿破仑曾说过,中国像一头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将为之震颤。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中国的发展,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谁也阻挡不了的。但中国以什么方式发展,将在世界上树立什么样的形象,这既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材料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我们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任务还很艰巨。
中华民族历来讲信修睦、崇尚和平,从来都没有穷兵黩武、侵略他国的历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反映出中华民族“天下情怀与道德理性”的品格。在近代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来势力入侵和奴役,中国人民深知和平弥足珍贵。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来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想打仗,都不愿被卷入涂炭生灵的战火中,中国同样也是如此。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一员,实现自己的发展,就要顺应天下大势,与国际社会其他成员携手努力,为实现各国和谐相处、全球经济和谐发展、不同文明和谐进步的美好前景发挥积极作用,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材料3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白皮书指出,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通过这条道路,中国人民正努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并以自身的发展不断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白皮书强调,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多年来,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政策主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着民主、和睦、公正、包容的精神,发挥建设性作用,努力同各国一道实践建立和谐世界的崇高目标。中国已加入包括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内的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加入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等267个国际多边条约,在反恐、军控、防扩散、维和、经贸、发展、****、司法和环境等方面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材料4
中央外事工作会议8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不称霸,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会议还指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条件。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上述材料1和材料2说明中国为什么要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
(2)怎样理解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思想?
(3)如何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36.分析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土改政策及其作用。
37.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全会强调,做好民族工作,在新形势下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对维护和发展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广泛、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有效防范和坚决打击民族分 裂活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摘自中国共 产 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 产 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
(2)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怎样落实这一原则?
(3)如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正确处理宗教问题?
38.
材料一
2009年10月31日,科学家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他是功勋卓越的科学家,又是心系祖国母亲的赤子。新中国成立后,他抛弃国外优越的生活与工作条件,历尽千难万险,回归祖国的怀抱,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钱学森被评为“两弹一星”的功臣,受到国家的表彰。在荣誉面前,他是这样说的:“说是表彰我对中国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论方面所做的一切工作。我想这里面‘中国’两个字是最重要的。”他说自己成功的秘诀是“祖国时刻在我心中”!
材料二
“不能笼统说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出现,民族国家的时代就完全过去了。发达国家之所以对超越民族国家界限感兴趣,是因为这一界限对它们的跨国公司来说,更像资本积累的消极界限除非它们面临更强大的发达国家的欺压。至于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对民族国家界限不能忘情,乃是因为这一界限是它们发展的有力屏障和积极推动者。……就是在发达国家内部,美国与欧洲联盟各国之间的种种利益差异与矛盾,也时刻刺激着欧洲国家人民对美国的不满情绪,从而不时发出”经济爱国主义“的呼声。”
“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仍是全球化趋势与民族国家观念并存的时代。只要民族国家的界限和利益依旧存在,那末对民族国家的观念和意识以及立足于其上的伦理价值取向——爱国主义就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如果说,作为工业发达国家的法国尚且提倡”经济爱国主义“,我们作为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面对强手如林的险恶国际环境,就更不能不讲爱国主义了”。摘自《哲学研究》1999年第7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钱老的获奖感言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二,谈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A 2.C 3.A 4.D 5.A 6. C 7. C 8. D 9. D 10. B
11.C 12.A 13.B 14.A 15.A 16.A
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 CD 18.ACD 19.ABCD 20.ABCD 21.ABCD 22.ABC 23.ACD
24.ABCD 25.BCD 26.ABCD 27.BCD 28.ACD 29.CD 30.ABC 31.ABCD 32.ABCD 33.ABCD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34. 「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中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个问题的论证,主要是从历史考察、现实分析和价值判断等三个方面展开的。
①从历史考察来看,社会主义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它的产生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必然要导致整个社会的变革。人类社会各个形态的依次交替,都体现了这样的规律。除此之外,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前一个社会形态发展,也都为后一个社会形态的产生奠定着基础,创造着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新的条件。
②从现实分析来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必然走向。马克思恩格斯看到,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导致了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生产力的发展也迫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适当的调整与改变,资本通过股份制的方式由个人手里也逐步开始向集体、向社会、向国家转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这使得资本主义在一定历史时期还有发展的空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③从价值判断上来说,社会主义的实现,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内在要求。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实现社会的公正平等、民主自由,文明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始终不渝的普遍追求。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一定会实现。
(2)阿尔温。古尔德纳试图用规律的必然性否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否定人们可以按照客观规律去改变世界,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规律的特点不同,自然规律是盲目的无目的无意识地实现的,而社会发展规律则是通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实现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但是资本主义绝不会自然而然退出历史的舞台,必须通过无产阶级的自觉活动,通过社会革命来****、来实现。阿尔温。古尔德纳观点的错误就在于抹杀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并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35. 「答案要点」(1)走和平发展道路,概括起来讲,就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
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我们党着眼于当前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理论和实践。
(2)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思想,是与50多年来我国的外交思想和方针一脉相承的,并且具有重要的现实针对性和创新意义。
首先,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我们党反复强调,尽管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同时,进一步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强调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互利合作,继续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些论述和主张,对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对外交往和参与国际事务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创造性地拓展了我国外交和国际战略的思想。
其次,它反映了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崭新道路。翻开历史不难看出,千百年来,大国的崛起和强盛,往往都是和征伐、杀戮紧密相连的,这曾被认为是逃脱不掉的“铁律”。传统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也认为,一个大国崛起,必将损害现有大国的既得利益,使既定的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发生剧烈的变动,甚至引发战争。大国崛起“铁律”的最近佐证,就是20世纪上半叶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它们都是由列强争夺霸权、妄图重新瓜分世界而引起的,并且都打破了原有的国际格局,战后则建立了由战胜国主导的新格局。中国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表明中国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趋势,不走谋求世界霸权、侵略他国的道路,而是抓住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机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从而走出一条实现民族复兴的新路。
(3)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要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总体布局,全方位开展对外工作。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妥善解决分歧。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把同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水平。继续增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加强相互帮助和支持,按照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拓宽领域,提高合作效果。
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要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大力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处理国际事务。主张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任何国家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更不能恃强凌弱,侵略、欺负和颠覆别的国家。同时,也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标本兼治,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要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是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条件。这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保障各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平等权利,鼓励和支持以和平方式,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解决争端和冲突,实现各国和谐共处;积极推进区域和全球经济合作,建立开放、公平、规范的多边贸易体制,实现全球经济和谐发展;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使不同文明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 共同发展,实现不同文明和谐进步。
36. 「答案要点」
一、土改政策:
(一)1946年5月4日中 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五四指示》),决定将抗战时期减租减息政策改为“耕者有其田”政策,由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过渡。
(二)1947年7-9月我党在河北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刘少奇主持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决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土地制度。在这个大纲指引下,土改运动在解放区农村迅速掀起。但部分地区一度发生侵犯部分中农利益、侵犯某些民族工商业以及斗地主和富农方法不当等“左”的错误,党中央采取措施纠正。
(三)1947年十二月会议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提出土改注意的基本原则:1. 必须满足贫雇农要求。2. 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
(四)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我党土改总路线:即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二、土改作用:
(一)在政治上,农民翻身后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提高,对我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人民民主政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二)在经济上,农民从封建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
(三)在军事上,解放战争有了巩固后方和最基本的人力和物力保证,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群众基础。
37. 「答案要点」
(1)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已经不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而是各民族人民的内部矛盾,是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应该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来加以解决。
(2)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 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教育,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紧紧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决反对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和民族分 裂主义,坚决揭露和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的一切分 裂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使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3)努力做好宗教工作,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一,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是我们党维护人民利益、尊重和保护****的重要体现,也是最大限度团结人民群众的需要。
第二,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
第三,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坚决抵制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坚决反对和取缔邪教。
38. 「答案要点」1.题目中钱老的爱国行为和伟大成就,体现出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祖国给个人的成长发展创造条件,对个人的奋斗成果做出评价,为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征程指明方向。
2.(1)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并没有也不会过时,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
(2)经济全球化不等于全球的政治、文化一体化。
(3)经济全球化是不可回避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才能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4)要正确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人有地域和信仰的差别,但报效祖国不受限制
猜你喜欢
-
- 03-082018考研英语完型填空复习卷及答案解析(3)
- 03-082019年考研数学模拟练习卷及答案(1)
- 03-092017年西综考研基础问答训练(二十一)
- 03-092017宏观经济学考研经典案例分析:战争与经济
- 03-092016年考研政治单选题及答案(2)
- 03-092011考研英语预测题及答案(1)
- 03-092017年考研西医病理试题:细胞的损伤与修复
- 03-092016年考研计算机专业单选题及答案(4)
- 03-082019年考研政治预习试题(五)
- 03-092018考研政治模拟题及答案第4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