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模拟题:主观题篇(1)
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买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官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即让进退。孟母曰:“真可居吾子矣。”遂居之。乃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材料2
甲乙二人看到池塘里漂浮的树叶,两人正为树叶是否随着波浪走而争论不休。甲认为树叶是随着波浪走的,乙则认为,如果没有池水流动和风吹影响,树叶是不会随着波浪走的。物理老师讲:粗看起来,树叶好像跟着波浪走,实际上树叶还是停在原地,波浪只会使水面上的东西出现上下起伏。因为波浪传到的地方,水在发生振荡,这时水并不向波浪传播的地方移动,因而水面上的东西,包括树叶也不会跟着波浪走。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分析“孟母三迁”包含的哲学原理。(5分)
(2)材料2中,甲认为树叶随着波浪走,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错误认识?(5分)
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效益下滑,重大安全事故频发;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人口老龄化加快,消除贫困任务艰巨;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建设有待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有待强化。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年10月29日)
材料2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2015年10月29日)
请回答:
(1)为什么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4分)
(2)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我国怎样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6分)
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84周年纪念日。在抗战研究不断深入的当下,对于“九一八”的教训,才能看得更深刻。
“九一八”是国殇。东北沦陷,让抗战志士不屈不挠,抗战呼声开始沸腾。杨靖宇被日军逼入绝境时,仍不忘刺醒麻木的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张恨水在《弯弓集》中题诗疾呼:背上刀锋有血痕,更未裹创出营门。书生顿首高声唤,此是中华大国魂。知耻而后勇,国要是没有了,魂要是不在了,即使高大强壮如阿喀琉斯,也难挡射在脚后跟上的箭。
抗战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一场涉及资源调动、精神振奋、民心凝聚的总体战。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这一天就已经正式开始。习近平主席在9月3日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胜利的到来是曲折的。无论抗战精神的奋起,还是抗战力量的汇聚“九一八”事变之后的岁月,都是重要的准备期。
理解14年的抗战,有助于我们认真地反思抗战历史的得失,看清民族复兴的来路与去路。历史学家胡绳说过,在近代中国面前,摆着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摆脱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二是如何使中国近代化。抗日战争显然与这两个问题都密切相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识。
摘编自《勿忘“九一八”,致力现代化》(2015年9月18日)
材料2
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从而第一次提出了“四个全面”的要求。
2015年2月2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仪式上讲话中集中论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引发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热议。
习近平在开班仪式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他谈到,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摘编自《习近平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引领民族复兴》(2015年2月25日)
(1)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识?”(4分)
(2)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刻内涵及其意义?(6分)
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一个人不能没有精神,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伟大的梦想,需要有伟大的精神做支撑。最近,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弘扬中国精神,发挥中国力量,以实现“中国梦”,这一号召反映了时代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极大地凝聚了中国人民的共识,指导并鼓舞我们同心同德,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心、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力量。
摘自人民网2015年10月14日
材料2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鲜明地把创新摆在发展理念的首位。“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公报的话掷地有声。这场关系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一大关键词就是创新。当今中国,与改革形影相随的一大关键词也是创新。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摘自新华网2015年10月30日
请回答:
(1)什么是“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为什么要必须弘扬“中国精神”?(5分)
(2)十八届五中全会为什么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5分)
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如是说道。这是中国第一次向世界传递了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两年多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多次演讲以及政要会面中提到了“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区域内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一次次深入阐述中国主张。据媒体统计,习近平两年多来共89次提到“命运共同体”。这一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体现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提交出一份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
摘编自新华网2015年11月16日
材料2
当经济全球化让人们利益相互交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给了70亿人走向共同发展的可能。当今世界,全球商品总出口额已经达到20万亿美元规模,这比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还要多。生产一架波音747客机需要1万多个零部件,来自中国、新加坡、韩国等世界各国的众多生产商。世界经济早已走出一国垄断,成为无法割裂的整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为了找到利益支点,以共同发展让更多人共享美好未来。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国延续5000年的文化中滋养,从近代100年的苦难中淬火,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升华。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贯穿了中国外交理念的方方面面。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5年5月18日
请回答:
(1)运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相关知识分析,习近平为什么多次谈“命运共同体” ?(6分)
(2)结合材料,谈谈人类怎样迈向命运共同体?(4分)
猜你喜欢
-
- 03-082019年考研政治思修材料练习题(5套)
- 03-092012考研政治考前点题之毛中特(4)
- 03-09考研西安交大管理学经典案例(16)
- 03-092016年考研政治应试精华试题及解析(7)
- 03-092016年考研政治章节练习:马克思主义资本论(3)
- 03-092017年考研政治全面习题及答案4
- 03-092016年考研英语完型填空模拟练习题(4)
- 03-092016考研英语阅读训练:医学类(13)
- 03-092011年考研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模拟试题及答案(4)
- 03-092012年考研英语阅读经典试题及答案(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