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考研《政治》模拟题及答案五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客观的物质的动因,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动力的动力”就是
A.生产实践 B. 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生产方式
答 案:D
2.恩格斯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说明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是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本原与派生的关系 D.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答 案:B
注:列宁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给物质下定义的, 其基本思想包括:(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物质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既包括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3)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
3.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说明:
A.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而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
B.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
C.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答 案:B
4.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 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是
A. 是否承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D. 是否承认社会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答 案:C
5.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的决定条件是
A.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存在 B.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 案:B
6. 假定纱厂工人生产棉纱5公斤,消耗棉花5公斤(棉花损耗不计)价值10元,消耗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的价值2元。再假定工人生产5公斤棉纱需要花费4小时劳动,4小时劳动可以创造3元的价值;资本家购买工人一天劳动力的价值为3元。如果资本家让工人劳动8小时,则生产出的棉纱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分别为
A. 30元和3元 B. 15元和3元 C. 30元和6元 D. 15元和6元
答 案:A
注:(1)产品价值=C+V+M。其中,V+M是工人在劳动中创造的新价值;C是生产资料转移到产品中的旧价值。 (2)M=工人在劳动中创造的新价值 — 劳动力价值。
7.
生产部门 预付资本 资本有机构成 剩余价值
(m’=100%) 产品价值 利 润 利润率
机械 100 90C:10V 10 110 10 10%
纺织 100 80C:20V 20 120 20 20%
食品 100 70C:30V 30 130 30 30%
根据上述资料,经过部门之间竞争,形成的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分别为
A. 20%和100 B. 10%和110 C. 20%和120 D. 10%和130
答 案:C
注:(1)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社会预付资本总额;(2)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3)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8.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
A.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B.剩余产品归劳动者共同占有
C.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D.共同富裕
答 案:B
注: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9.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实事求是作了精辟的阐述。他说 “是”就是
A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B我们去研究
C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D马克思主义
答 案:C
10. 1945年7月,访问延安的民主人士黄炎培提出了共产党能否跳出中国历史上历代封建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的问题,毛泽东回答说,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
A.坚持革命的统一战线 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不断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D.人民民主,让人民来监督政府,让人人起来负责
答 案:D
11.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首次对党的优良作风作了简明概括,这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相连在一起的作风和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
A. 理论联系实际 B.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答 案:B
12.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是
A.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
B.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C.坚持遵守党的纪律,身体力行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D.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答 案:D
13.加快信息产业发展,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
A.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特征)
B.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C.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
D.要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作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
答 案:B
14.我们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的决定性因素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C.把科学的创新精神和求实精神结合起来
D.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
答 案:A
15.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提高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是
A.加强经济建设 B.加强文化建设
C.加强政治建设 D.加强社会建设
答 案:B
16.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是
A.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B.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C.慈善事业、商业保险 D.优抚安置
答 案:B
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7.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对于物质世界
A.仅从客体方面去理解,不能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B.只是当作人们直观的对象,不是当作改造的对象
C.抹杀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D.抽象地发展了能动性原则
答 案:ABC
18.社会有机体是囊括全部社会生活及其关系的总体性范畴,指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所构成的整体。同生物有机体相比,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特征有:
A.社会有机体形成于人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之中
B.社会有机体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C.社会有机体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
D.社会有机体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
答 案:ACD
19.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
A.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 B.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
C.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 D.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合力”的一部分
答 案:CD
2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
A. 这两对矛盾所涉及的三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形成了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结构
B. 这两对矛盾存在于每个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
C. 这两对矛盾是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决定并制约着其他社会矛盾的存在和解决
D. 这两对矛盾运动过程所体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形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即两个“一定要适合”的规律
答 案:ABCD
21.劳动生产率通常是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劳动生产率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主要的有:
A.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B.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熟练程度
C.生产过程中分工和协作的合理程度
D.生产管理的效能,生产的适度规模,以及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
答 案:ABCD
22.下列现象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是( )
A. 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 B. 不变资本只是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
C.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D.资本主义利润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答 案:CD
23.马克思揭示的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说明,在资本积累的发展过程中
A.由于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机累不断地增长,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资产阶级手中
B.伴随着资本机累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具有不断提高的趋势,对工人阶级的命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C.工人阶级的失业人口增多,工作没有保证,生活极不安定,许多人陷于待救济的境地
D.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与工人阶级贫困的积累内在地、本质地、必然地联系在一起
答 案:ABCD
24. 毛泽东思想萌芽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的初步结合,表现为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基本思想:
A. 比较准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基本分清了革命斗争中的敌友问题
B. 对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明确指出区分革命性质的关键是领导权问题,无产阶级应当担负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责任
C. 对中国农民阶级作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认定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提出了工农联盟的思想
D. 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作了初步分析,开始提出了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方针
答 案ABCD
25. 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和封建剥削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资本主要有
A.官僚买办资本 B.民族资本 C.高利贷资本 D.产业资本
答 案AC
26.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实现的。其中,属于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低级形式有
A.委托加工 B.计划订货 C.统购包销 D.经销代销
答 案ABC
2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在于我们所面对的外部世界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是
A.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B.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C.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D.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答 案:ABCD
28.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
A. 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B.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C. 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D.我国的基本国策
答 案:AB
2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在基本生存资料得到满足和初步达到小康以后,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方向是
A.拓宽消费领域 B.优化消费结构
C.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D.提高服务在消费中的比重
答 案:ABCD
3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根本不同于资产阶级国家的多党制、两党制。我们的多党合作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关系。它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A.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它们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B.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共同的任务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指引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而奋斗
C.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各民主党派的许多领导人和成员担任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权机关和行政部门的领导职务,或被选为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D.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答 案:ABCD
31.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的征程中,我们将长期面的重大课题是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
A.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加快我国发展的主动权
B.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断增强综合国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C.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始终成为团结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D.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答 案:ABC
3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
A.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即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B.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即产业结构、地区结构、生产力布局的优化
C.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D.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答 案:ABC
33.扩大基层民主的重点,是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已经建立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A. 农村村民委员会 B. 城市居民委员会
C.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D. 学校学生联合会
答 案:ABC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 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4.
材料1
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一,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2)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3)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4)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第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2)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2)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第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1)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2)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3)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材料2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第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②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③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第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第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第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材料3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2)试用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分析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的辩证关系。
34.海天提示答 案要点:
(1)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照辩证法办事’’的生动体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深刻体现了发展的本质内涵,发展是人为满足自身需要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科学发展强调人是发展的主体,既是发展的目的又是发展的动力,体现了依靠人民谋发展、促发展和发展为人民的辩证统一;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体现了辩证法的全面观点;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体现了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以及协调矛盾各方关系的辩证方式;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过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是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相适应和良性循环,体现了辩证法的发展过程性思想。
(2)人类社会发展既是客观历史演进的过程,又是人的价值实现的过程,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唯物史观认为,①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致的,互为前提和基础。其中,社会的发展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人既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又是社会发展的目的,社会发展的程度最终是通过人的发展程度来衡量的。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人自身、来源于人创造历史的活动,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③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包括丰富的内涵:作为历史观,它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作为价值观,它强调人民的主人翁地位,要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要求我们在分析、思考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运用历史的尺度,也要确立和运用人的尺度,以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原则,它集中而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宗旨,表达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
3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危机,是有史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深刻动摇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根基,危及资本主义的生存。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2008年,美国爆发了70年来最严重的一场金融危机,这次危机对美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出来,有专家认为,美国经济已经濒临衰退的边缘。这次危机也迅速波及到世界许多国,造成世界范围内股市和汇市的剧烈动荡。应美国金融寡头的请求,布什政府制订了一项总额近8000亿美元的紧急援助计划,试图帮助美国金融业解决不良资产和债务问题。美国两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麦凯恩均表示支持这一计划;美国国会也先后通过了这一计划。2008年11月15号,美国政府邀请召开了一次全球金融峰会,来寻找应对之策。
材料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广泛而迅速的发展。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基本形式有: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融为一体(国家直接掌握国有企业垄断资本);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国家对私人垄断企业运行的干预和调节)。
材料3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一方面是通过国有经济成分为资本主义整体生产过程创造必要条件,支持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并获得高额利润。具体表现在:主要从事那些投资多、周转慢、风险大,私人垄断资本不愿经营的公共基础设施、基础工业产品;开发高新技术,为促进私人垄断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通过采购和定货等方法直接向私人垄断企业提供支持,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是国家通过政策措施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战后已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经济调控体系。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运行干预、调节的目标是:维持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干预、调节手段多样,其中最主要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
请回答:
(1)材料1主要反映了当代垄断资本主义怎样的特证?
(2)资本主义国有制性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原因是什么?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范围结合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3)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衰退时期和经济高涨时期通常采取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调节?
(4)试分析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根本原因、本质及其作用。
35、海天提示答 案要点
(1)材料1反映的当代垄断资本主义的特证主要有:第一,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第二,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第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
(2)资本主义国有制的性质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资产阶级国家作为资本家代表的“总资本家”所有制形式,是垄断资本加强统治,在经济上采取的国家与垄断资本结合的经济形式。它主要通过三种途径逐步形成:一是国家收购私人垄断资本企业使之国有化;二是国家直接投资兴办新的国有企业;三是国有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合资组成股份公司的股本总额中的国有资本部分。资本主义国有制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1)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导致的资本组织形式的变迁,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2)弥补市场调节不足,为私人垄断资本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增强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3)与克服经济危机、稳定经济的需要有关。
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范围的结合,其组织形式是国私合营的股份公司。这种结合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国有垄断资本以参与制方式与私人垄断资本合办企业;二是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共同投资创办新的企业;三是吸收私人垄断资本加入国家或地方政府创办的企业。在合资的股份公司中,以国有资本的股份为参照,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国家掌握股票控制权的企业;另一类是国家不掌握股票控制权的企业。
(3)资本主义国家运用国家财政政策调节经济,从宏观经济方面看,其主要功能在于促进经济增长,从微观经济方面看,其主要功能在于促使资源合理配置,调节国民收入分配。在不同时期,政府采用不同的财政政策,即所谓“逆经济风向行事”。经济衰退时,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扩张,降低失业率。相反,在经济高涨时,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以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这样的选择,是为了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其中心是调节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控制货币发行和中央银行向政府的贷款;变更中央银行再贴现率;调整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推行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当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时,中央银行买进债券放出货币,反之卖出债券,收回货币,减少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应量和利息率影响较大,而对市场震动小,中央银行又可以主动操作,所以往往是资本主义国家实施货币调节的主要手段。在不同时期,实施不同的货币政策,在经济衰退时,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息率,以刺激总需求。相反,在经济高涨时,则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息率,以抑制总需求。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不断发展和深化。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生产和资本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关系的矛盾尖锐化起来,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矛盾。这些矛盾仅由私人垄断资本无法解决,迫使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要凭借国家的力量加以缓解。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第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私人垄断资本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基础。第二,私人垄断资本的本质属性没有改变。尽管普遍采取股份制形式,但控股权始终在少数大垄断资本家手中,他们追求高额垄断利润以及加强对雇佣工人的剥削本性没有改变,工人阶级遭受剥削的社会地位也没有改变。第三,国有经济成分是资产阶级国家所有制。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不管它采取什么形式,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是“理想的总资本家”。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国有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是为私人垄断资本服务、为私人垄断资本获取高额垄断利润提供必要条件的。因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维护其垄断统治并保证获取稳定的高额垄断利润。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是双重的,既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又使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深化。其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在保证垄断资本家集团获取稳定的高额垄断利滑过程中,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第二,国家对经济有意识的干预、调节,刺激有效需求的增加,扩大国内外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第三,国家通过大量拨款和组织开发高新技术,兴建新兴产业,有力地推动了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高级化。第四,国家协调垄断资本和中小资本、垄断资本内部各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和矛盾,使他们的局部的暂时的利益服从资产阶级整体的长远利益。第五,通过社会福利和收入政策直接干预劳资关系,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总的来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相对稳定和较快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根本性质,所以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反而使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深化,反映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这表现在:第一,国家干预不能解决生产盲目扩大和劳动群众消费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第二,国家调节不能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不能消除部门之间比例关系的破坏和经济结构的失衡。第三,国家干预经济不能解决失业、贫富悬殊问题,不能消除大量贫困问题,不可能消除垄断资本与广大劳动群众之间的阶级对立。第四,由于国家干预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内在矛盾,因而也就不能消除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36.阅读以下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一段材料:
全党同志必须紧紧地掌握党的总路线,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说,这个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充当领导者。这就是说,由参加这个革命的人们所组成的统一战线是十分广大的,这里包括了工人、农民、独立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从地主阶级分裂出来的一部分开明绅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民大众。由这个人民大众所建立的国家和政府,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无产阶级领导的各民主阶级联盟的民主联合政府。这个革命所要推翻的敌人,只是和必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些敌人的集中表现,就是蒋介石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摘自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毛泽东曾经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请根据以上科学论述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及其依据。
(2)毛泽东指出:“参加这个革命的人们所组成的统一战线是十分广大的,这里包括了工人、农民、独立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从地主阶级分裂出来的一部分开明绅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民大众。”请根据以上科学论述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及其依据。
(3) 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充当领导者。”试述毛泽东关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领导权思想,并分析在领导权问题上中共党内曾经出现过的错误倾向。
36、海天提示答 案要点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互勾结以压迫中国人民,而以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为最大的压迫。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主要支持者。封建地主阶级则是帝国主义侵略和控制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封建主义的统治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因素。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因而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即官僚资产阶级,直接为帝国主义所豢养,并与封建统治阶级相结合。尤其是国民党统治时期逐步形成的官僚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成为买办的、垄断的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阻碍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之一。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主要包括作为领导阶级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最大的掠夺对象和剥削对象。他们承担着社会的基本生产任务,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受压迫最重,生活最为悲惨。中国农民阶级历来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农民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广大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②小资产阶级属于劳动者阶级,不属于资产阶级的范畴。他们和农民阶级中的中农的地位有某些相似之处,都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是革命的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者。③民族资产阶级是带有两重性的阶级。他们一方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因而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他们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可以成为革命的一种力量;但在某一特定时期,又有跟在买办大资产阶级后面,作为反革命的助手的危险。④中国工人阶级不但是中国民主革命最基本的动力,而且是革命的领导力量。(依据见领导权问题的分析)
(3)毛泽东强调中国工人阶级不但是中国民主革命最基本的动力,而且是革命的领导力量。革命领导权问题是区别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革命成败的关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中国要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阶级。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证明农民、小资产阶级特别是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中国工人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是由其本身的特点和优点决定的。中国工人阶级虽然人数较少,但是它除了具有国际工人阶级的一般优点,即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之外,还有特殊的优点:第一,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和剥削,因而最富于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中国没有改良主义的经济基础;第二,主要分布在沿江、沿海的大中城市,并相对集中在外国资本和官僚买办资本的大型企业中,易于形成统一和强大的力量;第三,与广大农民具有天然的联系,便于和农民结成天然的联盟,比较容易得到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的支持;第四,在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中国社会最有觉悟的阶级。总之,在中国社会各阶级中,只有工人阶级是最有觉悟、最有远见、最有革命性的阶级。
毛泽东不仅强调领导权是关系革命成败的关键,而且还制定了实现革命领导权的正确战略方针和策略原则,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①无产阶级必须与资产阶级争夺对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权。②无产阶级必须通过自己的先锋队——共产党来实现对革命的领导权。无产阶级领导的实质上就是共产党的领导。③在与资产阶级联盟时,必须坚持领导权,实行独立自主和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④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还必须拥有强大的革命武装,这是保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在中国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上,中共党内曾出现过右和“左”的两种错误倾向。右是放弃领导权,“把整个队伍送出去”,陈独秀在领导权问题上的右的错误,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左”是把自己孤立起来,“把整个队伍推出去”,成了“无兵司令”。土地革命时期的三次“左”倾错误尤其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同样给中国革命带来灾难性的
37.
材料1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材料2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1) 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巩固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2) 完善法律制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权威。(3) 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发挥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4) 建设服务型政府,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5)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为什么要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3)我国为什么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原则和要求是什么?
(4)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如何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
参考答 案:
(1)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因为:一方面,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保证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行使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权利,首先必须保证他们在基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事务中当好家作好主,这是实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当家作主的基础。另一方面,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
(2)我国社会主义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脱胎”而来的,现在还处在它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其艰巨性和长期性决不能低估。这主要是因为:第一,我国还没有根本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更不具备高度民主所需要的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第二,封建意识残余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长期存在。第三,认清在我国具体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规律,要有一个过程。
(3)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原因有:第一,我国政治体制本身还不完善,党和国家现行的具体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还存在一些缺陷;第二,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第三,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的需要;第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一,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第二,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第三,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第四,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绝不能照搬西方议会民主、三权分立、多党制那一套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步子稳妥,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①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三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38.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
材料1
建设和谐世界,就是建设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和包容的世界,更加注重国家间的对话、协调与合作,强调国家间的平等、相互依存和遵守国际规则的重要性,体现了和平共处的意愿。它高度概括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和谐世界是对我国以往外交思想和方针的延续,是一脉相承的。
——摘自外交部相关文件
材料2
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此,应该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摘自2007年胡锦涛十七大报告
请回答:
(1)试析和谐世界思想所蕴涵的深刻内涵,为了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2)根据十七大精神,试析当前我国政府的基本外交主张和政策。
海天提示答 案:
(1)和谐世界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国内形势进行科学分析后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具有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与和平;坚持互利合作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推进联合国改革,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为了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中国认为应主要从四个方面着力,一是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二是支持和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努力减少和消除贫困;三是树立新安全观,建立集体安全机制;四是以一种包容精神尊重各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推动各种文明和平相处。
(2)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政府和人民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
第一,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我们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秉持公道,伸张正义。我们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中国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推动国际和地区安全合作,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第二,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们将继续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我们将继续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依法保护合作者权益。我们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缩小南北差距。我们支持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中国决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
第三,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我们将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继续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继续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我们将继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选做题Ⅱ:
材料1
跨国公司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它的迅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它凭借其技术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等条件,绕过贸易壁垒,使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流动。跨国公司把资本、技术和管理合成一体,推广到世界各地,形成全球性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跨国公司成为生产全球化的微观基础。第二,跨国公司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形式,丰富了国际贸易的内容,使得公司内贸易成为贸易全球化的一个崭新形式。第三,跨国公司的发展在推动金融全球化、加速资本跨国界的流动(直接投资)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总之,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流通,它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和主要载体。
材料2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现代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推动下,把世界的生产、贸易、金融等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逐步走向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的新阶段。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国际间相互投资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有许多不同于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标志:一是世界经济的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与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相联系。二是全球化以水平分工为基础。促使世界市场迅速扩大并形成世界经济体系。三是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四是国际经济联系的主体是国家,除国家外,现代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
材料3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产生着重大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积极的方面主要表现在:(1)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以寻求相应的位置进行最佳的资源配置。这有助于各国经济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2)经济全球化使生产网络化体系逐步形成,投资外象化现象日益凸现。这有助于推动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3)经济全球化使贸易自由化的范围、金融国际化的进程以最快的速度扩大和推进。这有助于推动各国加入世界经济大循环,改革贸易和金融体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取胜。(4)经济全球化使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应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消极的方面主要表现在:(1)经济全球化把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消极功能扩展到世界范围,造成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周期性波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世界性。(2)经济全球化把资本主义追求最高利润率的动机和目的扩展到世界范围,使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3)经济全球化把一国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扩展到世界范围,对发展中国家形成新的经济霸权的威胁,损害了这些国家的主权和经济的正常发展。
材料4
中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必然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影响,机遇与挑战同在。经济全球化具有技术扩散效应、示范效应、学习效应以及规模经济效应,应为我们所利用;当前有利的国际政治形势为我们提供了经济发展的空间;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我国较成熟的一般制造业向外发展和引进成熟的先进技术;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发达国家的低利率政策有利于我国吸引外资;我国有广阔的市场而且需求结构、层次不断提升。这些都是我国加速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我们面临更大的外部冲击和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要时刻加强防范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风险。国内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农业与农村经济,就业问题等在相当长时期内存在,这些问题解决的程度,既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也关系到我国抗击外部冲击的能力。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如何正确认识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作用?
(2)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在曲折中发展的?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
(3)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是什么?如何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
(4)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是什么?在新形势下如何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参考答 案:
(1)就其实际影响看,跨国公司推动了国际分工的深化,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客观上发挥了合理的资源配置者的功能.有利于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但从实质上看,跨国公司是高度国际化的垄断资本组织,经营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追逐国际高额垄断利润。因此,它也有许多消极作用。在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它强化了发达国家的资本优势和技术优势,加深了南北矛盾。一些跨国公司甚至凭借强大的实力,操纵弱小国家的经济命脉,插手他国内政。
(2)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国际间相互投资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总之,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然而,由于经济全球化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以及世界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仍在危害世界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必然会遇到重重阻力,只能在曲折中发展。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成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形成优势互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它们更多地获得资金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加快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有利于它们更好地利用自身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有利于它们更快地得到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技术跨越。但经济全球化也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剧了各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尤其是使南北的发展差距、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是当发达国家有意利用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干预时,问题就更严重。
(3)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就是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两个重要观点。第一,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第三,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我们始终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较高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合作者,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积极利用外国的投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加快本国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们的对策只能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通过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应对各种挑战。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我们必须适应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时并举、相互促进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一,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第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第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正确看待对外开放带来的风险,并注意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
猜你喜欢
-
- 03-092017年管理学考研:案例分析精选(4)
- 03-092011年环境化学专业考研测试题及答案(2)
- 03-092015年法学考研模拟试题及答案(七)
- 03-092016考研罗宾斯管理学基础问答(2)
- 03-092014年考研心理学专业习题及答案(5)
- 03-092011考研英语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10)
- 03-092015年考研英语作文终极预测:文化交流
- 03-092017年考研英语完型填空专项练习七
- 03-092016年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背简答题:社会主义制度(2)
- 03-092018年考研经济学经典案例解析:财政政策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