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考研《政治》模拟题及答案四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答案见最后】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是
A. 发现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 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C. 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D. 把实践理解为对象性活动
2. 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 制度,一 切理论观点,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 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这里的“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
A. 地理条件 B. 人口条件
C. 资源条件 D.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3. 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经验、技能出发, 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行动。这种观点说明
A. 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必然否定历史决定论
B. 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与承认历史决定论并不矛盾
C.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生都根源于主体的选择
D. 历史决定论是根本错误的
4.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通过
A. 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双向运动实现的
B. 物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C. 精神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D. 主体自身的创造性活动所实现的
5. 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 动
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
A. 超额剩余价值 B. 绝对剩余价值
C. 相对剩余价值 D. 剩余价值
6.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其实质是
A. 促进资本主义稳定增长
B. 消除经济危机的爆发
C. 加强垄断资本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
D. 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7. 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
A. 独资企业 B. 股份制 C. 股份合作制 D. 合作社
8.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指导思想是
A. 建立和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B. 建立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C. 建立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D. 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9.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的一个基本方针是
A. 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B. 正确处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矛盾
C.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D. 彻底消灭剥削制度,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
10.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确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是
A. 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
B. 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
C.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构想
D.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11.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是
A. 用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 B. 世界各国主权平等的原则
C. 尊重各国国情、求同存异的原则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 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A. 阶级矛盾问题 B. 阶级斗争问题
C. 民族冲突问题 D. 各族人 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的内部矛盾问题
13. 列宁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这说明
A. 公民的政治权利是受教育程度限制的
B. 文盲与受过教育的人不能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
C. 文盲由于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不能真实有效地参与政治
D. 文盲没有表达自身意愿地权利
14. 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是
A. 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B. 必须始终紧紧依靠群众
C. 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D. 必须始终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5. 2005年1月30日,作为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的是
A.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 见》
B.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若干政策的意见》
C.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D.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增加农民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16. 以色列自8月15日开始正式落实单边行动计划,于8月23日完成了
A. 从加沙地带21处犹太人定居点的撤离行动
B. 从约旦河西岸4处犹太人定居点的撤离行动
C. 从加沙地带21处犹太人定居点和约旦河西岸4处犹太人定居点的撤离行动
D. 从加沙地带的撤离行动
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 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答案见最后】
17. 关于反映、信息和选择的关系,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A. 反映、信息和选择是物质形态普遍具有的属性
B. 反映是接受、选择、传输信息的过程
C. 只有人才具有选择和反映信息的能力
D. 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能动选择、加工信息的高级反映形式
18. 下列社会现象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有
A. 劳动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B. 企业管理水平的高和低的关系
C.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D. 人们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
19. 在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条件的理解上,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A. 人的自觉活动是一切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条件
B. 人的自觉活动是自然界中一切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条件
C. 人的自觉活动是社会领域中一切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条件
D. 人的自觉活动是在人干预的自然过程中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条件
20. 黑格尔说:“脱离了身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
A. 部分依赖于整体
B. 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C. 整体是部分相加之和
D. 整体把各个组成部分互相联结起来,发挥各部分的功能
21. 只在一定时间内让渡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未转让商品所有权的商品交换有
A. 劳动力商品的买卖 B. 资本的借贷
C. 住宅、店铺的租赁 D. 车站、码头的小件寄存
22. 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
A. 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B. 单位商品价值量提高
C. 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D. 生产的使用价值量提高
23.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
A. 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 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C. 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D. 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
24. 1960年毛泽东所肯定的“鞍钢宪法”主要内容是
A. 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
B. 改革不健全的经营机制
C. 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D. 在技术革新中实行企业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的三结合
25.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关系 的方针,其主要内容是
A. 长期共存 B. 互相监督 C. 肝胆相照 D. 荣辱与共
26.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 ,其主要内容有
A. 苏联、美国是第一世界
B. 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
C. 欧洲、大洋州、加拿大是第二世界
D. 亚洲(除了日本)、非洲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2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它
A. 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
B. 保证人民的权力在全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
C. 在制定国家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D. 直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
28.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是
A. 要在经济上努力建设小康社会 , 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B. 要在政治上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 情,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实现人民的愿望和利益
C. 要在文化上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 民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
D. 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努力实现人与自 然的和谐共生,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
29. 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天下仍不太平。这是因 为
A. 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而引发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B. 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 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C. 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 益
D. 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人权”等问题干涉他国内政的现象还很严重
30. 2005年1月14日,胡锦涛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作重要 报告时强调,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
A. 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 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B. 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 堡垒作用
C. 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D. 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 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
31. 4月23日,刚刚参加完亚非峰会的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见日本首相小泉纯一 郎时,就中日关系发展提出的主张是
A. 要严格遵守《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中日联合宣言》三个 政治文件,以实际行动致力于发展面向21世纪的中日友好合作关系
B. 要切实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要正确处理好台湾问题
C. 要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分歧
D. 要进一步加强双方在广泛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32. 中国多方斡旋,促成第四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重大意义在于
A. 有利于维护东北亚地区安全
B. 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
C. 能够为中国树立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国际形象
D. 为在亚洲地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33. 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中,15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近4 0 个国家的高级官员就联合国改革、发展、安全、人权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会议的成果有
A. 会议结束前以决议的形式通过了《成果文件》
B. 会议期间举行的安理会首脑会议通过了禁止煽动恐怖主义和加强安理会在非洲预 防冲突中作用的两项决议
C. 会议期间各国代表还签署了《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等30余项公约
D.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也在此次会议期间获得第30个批准国而将于90天 后生效
三、分析题:34~37小题,每小题10分,38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 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答案见最后】
34. 阅读材料:
材料1
公元2003年的春天,当全党和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 神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害降临到我们的头上,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一次考验和锤炼 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意志和民族精神。这就是抗击非典的斗争。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 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无形长城迅速筑起:领导干部临危不惧,深入一线;共产党员迎 难而上,冲锋在前;白衣战士日夜奋战,视死如归;科技人员携手共进,并肩战斗;祖国大 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事实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危难之中见精神;事实给世人一个 鲜明的昭示:我们的党和国家、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是任何危难都压不倒的。
——摘自“人民日报”2003年5月15日“危难之中见精 神”
材料2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不畏艰苦著称于世。中国 人民不仅从来不在侵略者面前低头,从来不在自然灾害面前退却,而且还在同各种敌人和困 难进行百折不挠的斗争中造就了威力无比的民族精神,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 千锤百炼更坚强。越是遇到危难,这种精神越发放射出耀眼夺目的光芒。“岁寒,然后知松 柏之后雕也”、“疾风知劲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时穷节乃见, 一一垂丹青”等,就是对危难之中见精神的写照和赞美。
——资料来源同上
材料3
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是在我们祖国 和民族的危难中诞生,在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成长壮大、不断从胜利 走向胜利的。我们党聚集了千千万万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以“沧海 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大无畏气慨,排除万难,一往无前,谱写一曲又一曲惊天动地的壮 歌,诠释着危难之中见精神的深刻内涵。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等,就是民族精神不断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
——资料来源同上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从认识论上分析说明危难之中见精神。
(2)依据材料2,从价值观上分析说明危难之中见精神。
(3)依据材料3,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说明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必将转化为巨大的物质 力量。
35. 下面是有关创造价值的劳动的材料。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通过劳动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经历了剧烈膨胀后,比重逐渐减少;而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总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导致劳动向其他领域转移和延伸。商品生产劳动的领域,已不仅仅局限在物质生产领域,而且延伸到了社会服务领域和精神文化领域。……劳动正由以体力劳动为主向以脑力劳动为主转变。
——摘自《经济研究》2002年第5期
结合材料,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论述如何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36.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同盟者,以便集中力量反对 当前最 主要的敌人,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
请根据这一基本策略路线,来分析说明在中 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特殊重要性和现实可能性以及在中国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 主要经验。
37. 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10月19日在此间发表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这是中 国政府首次以政府文告的形式全面阐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这份白皮书实际上全面、系统 、准确地阐述了中国的民主观和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观点鲜明,材料丰富。
材料2
这份白皮书突出阐述了四个重要内容:一是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 的民主道路,要与一国的国情相适应;二是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三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四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
材料3
白皮书指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情况说明,世界上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适用 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衡量一种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关键要看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 到了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否得到了充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是 否得到了充分保障。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认识中国的民主制度?
(2)针对一些西方舆论认为中国经济改革很成功,但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说法,你是如何认 识的?
(3)如何认识材料3的说法?
(4)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38. 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 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
下面是有关美国的一组材料:
材料1
1950年和1980年美、英、德、法、日、意GNP和人均GNP如下:
国民生产总值(10亿美元)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相当于美国GNP的比重 相当于美国人均GNP的比重
1950年 1980年 1950年 1980年 1950年 1980年 1950年 1980年
美国 381 2590 2536 11360
英国 71 443 1393 7920 18. 6 17. 4 54.9 69.7
德国 48 828 1001 13590 12. 6 31. 9 39. 4 119. 6
法国 50 663 1172 11730 13. 1 24. 4 46. 2 103. 2
意大利 29 369 626 6480 7. 6 14. 2 24. 6 57. 0
日本 32 1157 382 9890 8. 4 44. 6 15. 0 87. 0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2
1990~1998年,美国GDP年均增长率为2. 7%,高于欧盟的1. 7%,日本的1. 2%。美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也由1990年的24. 20%上升至1997年的27. 5%。美国的劳动生产率1992~1997年间平均以2. 5%的速度增长,出口贸易在1992~1996年间增长了35%。与此同时,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下降至年平均3%以下,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美国股市也在美国经济长达108个月的稳定增长的支持下,持续繁荣,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平均价格指数不断刷新,由1987年的2000年上升至1999年上半年的11000点。全球都在关注美国的“新经济”。90年代,日本陷入“泡沫经济”泥潭难以自拔,又受亚洲金融危机的打击,经济增长几乎陷入停滞,欧盟虽然在经济一体化建设上成绩斐然,依靠集体合作提高了整体经济实力,增强了主导世界经济的力量。但欧盟经济增长长期低迷,后劲明显不足,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年均失业率保持在11%左右,国际竞争力下降。
摘自《世界知识》杂志文章
材料3
克林顿总统在一篇阐述美国21世纪外交政策的讲话中说,世界“必须有一个领导,而且只能有一个领导”,美国“最具有领导这个世界的能力”。美国《时代》周刊所作的选择是:“国际秩序和安全最好的保证是,由一个‘善良的强国’居支配地位,就目前和将来而言,这个强国就是美国”。
摘自《人民日报》文章
材料4
新年伊始,欧洲单一货币欧元如期粉墨登场,表现非凡。欧元启动不仅是20世纪末的最大事件之一,而且对欧洲未来地位、世界格局、金融体制和世界经济走势产生重大影响。欧元各国无力单枪匹马地同美国和日本较量,只有依靠联合力才能提高欧洲的竞争力和地位。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磨合,欧洲国家间的合作不断加强,一体化日益加深,欧元启动为欧洲国家借联合起来的雄厚经济实力再创一个“欧洲世纪”,与美日竞争奠定了基石。法国总统希拉克认为,“欧洲能够而且应该成为未来多极世界的头号大国”,实施欧元“是欧洲在没有动用枪炮的情况下,实现的一次巨大变革”,其首要目的在于“不受别人摆布”。
《〈瞭望〉新闻周刊》文章
德国《明星》周刊记者问俄罗斯外交部长伊万诺夫“美国以一个世界警察的姿态出现,您是否觉得讨厌?”伊万诺夫回答说:“不容许有这样的世界警察,我希望不会出现这样的警察。那样只会导致新的紧张,导致新的军备竞赛,导致核威胁。那样会意味着经常在战争深渊边缘玩弄平衡。假如一个国家感到国际法和相应的机构不能保证它的安全,那么它就会自己采取行动。它将会寻找联盟伙伴,研制新的武器,其中包括大规模毁灭性武器”。
摘自德国1999年《〈明星〉周刊》
材料5
布什新政府上任3个月以来,对前政府的外交政策作出了不少调整,在朝鲜半岛、中东以及建立国家导弹防御体系等诸多国际上态度趋于强硬,“单边主义”倾向明显。美与各大国的关系也不顺畅。美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得罪欧盟;美俄互逐外交官事件使两国关系降至冷战以来又一个低点;美侦察机撞毁中国战机后显示出傲慢、无礼,这引起了包括美国盟友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关注和不满。
摘自《世界知识》杂志
5月3日对美国来说是十分尴尬的一天。在当天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改选过程中,一向以“人权卫士”自居的美国落选了,从而在联合国这一世界大舞台上陷入了难堪的境地。美国的落选表明,美国长期以来在国际关系中搞对抗、抗霸权已犯了众怒;在人权问题上对美国自己和其他国家实行双重标准,使它失去了评判世界和别国人权状况的资格。
与美国同在一个小组的法国此次赢得52票,以小组第一的身份当选。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莱维特对记者说,法国此次当选,应当归功于法国在人权问题上坚持合作与对话、不同对抗的政策。
尊重和保护人权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愿望,对话与合作是国际关系中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此间的一些有识之士指出,如果美国今后真想避免遭到类似的尴尬,出路只有一条:放弃霸权,与其他国家在国际人权和其他领域进行平等的对话。如果美国依然我行我素,最终只会在国际舞台上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
摘自《人民日报》文章
请回答:
(1) 材料1中的两组数据比揭示了一个什么经济规律?并说明美国、日本、西欧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
(2) 对比材料1和材料2,说明近十年来美国经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世界政治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3) 结合材料3和材料4,谈谈如何理解一个世界警察只会导致新的紧张,导致新的军备竞赛,导致核威胁。
(4) 结合材料3、4、5,谈谈对2001年初上台的美国布什政府,在对外事务中奉行强硬政策的看法。
选做题Ⅱ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与美国、中国与日本的战略利益冲突。
与时政相结合的分析题: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 中国共产 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 义 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 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 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根据材料请回答:
(1)上述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什么原理?阐述这一原理的基本内容。
(2)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的把握 。马克思主义哲 学与以往旧哲学在哲学内容上的不同就在于,它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 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引起了哲学上的伟大变革。而实现这两个“统一”的关键就 是实践。此题虽然很重要,但一般考生只要懂得实践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核心这 一观点,就应轻松选出正确答 案。
2. D【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人类社会 赖以存在和发展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三大基本要素:地理环境(A项)、人口条件(B项)、生产 方式(D项)。它们各自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其中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D 项)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经济关系、社会政治关系和社会思想关系 ,也就是恩格斯所说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的生产方式决定“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 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点”。考生解答此题难点在于理解恩格斯这段话上。 其实,对于恩格斯这段话懂不懂都没关系。既然题干已经说明是恩格斯的论断,这就意味着 题干的观点是正确的。最后问的是恩格斯所说的“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指什么?一般考生都 会清楚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最主要的就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所以考生会轻松 地选出D项为正确选项。该知识点虽然很重要,但没有难度。
3. B【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主体选择与历史决定论的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关于主体选择 与历史决定论及其关系问题,一直是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唯心主义夸大主体选择否认 决定论即否认历史发展具有规律性和必然性。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则夸大决定论,夸大历史 发 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否认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既承认历史发展的 规律性和必然性又肯定主体选择的能动作用,坚持决定论与主体选择的统一,所以在唯物史 观那里“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与承认历史决定论并不矛盾”(B项),二者是一致的。所以B 项是正确选项。题中的A、C、D项明显是错误观点。考生选择此题不应有难点。
4. A【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实 践的主体和客体 是相互作用的。二者的相互作用既不是一般物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是一般的精神和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是把这两种相互作用都包含于自身。因此,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 作用的结果就是通过主体对象化,即主体客体化和客体非对象化,即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 而实现的。所以题中所给出的四个备选项,只有A项才是题干所要求的正确选项。考生回答 此 题有一定的难度,最容易将C项或D项误认为是正确选项而丢分。这就需要在复习的时候将那 些理论层次较深刻,平时接触又较少的知识点有重点的复习。
5. A【解题分析】考查对超额剩余价值的概念的理解。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题干提供了概念的基本要素,并指出了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途径,所以A项是正确的选项。
6. D【解题分析】考查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的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其实质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利益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垄断资产阶级总体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因此,此题的正确答 案是D。
7. B【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公有制实 现形式可以是多 样的。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是指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在社会主义社会不同的历史 发展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一样,公有制需要有多种实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 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当前深化所 有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探索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公有制可以采取独资企业、股份 合作制、合作社、股份公司等形式。公有制在经营方式上也可以是多样的,可以实行公有公 营、公有民营,也可以实行租赁或承包经营等方式。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推行公有制 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 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8. D【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指导思 想。十六届三中 全会《决定》指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这正是我国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指导思想。A、B、C是我国目前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 制度的重点。
9. C【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论十大关系》基本内容的掌握。毛泽东 在《论十大关系 》中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 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因此,备选项C符合题干要求,为此题正确答 案。备 选 项A是中共八大确定的中心任务;B是1953—1956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是建国头三年要 继 续完成的民主革命的任务。因此,备选项A、B、D都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此题正确答 案。
10. B【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的掌握。毛泽东在对 适合国情的中国 工业化道路进行一系列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方针,到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把“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确定为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 因此,备选项B符合题干要求,为此题正确答 案。备选项A是陈云在1957年省、市、自治区党 委书记会议的讲话中提出的重要观点;C是陈云在中共八大发言中对新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所作的创造性构想;D是中共八大确定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因此,备选项A、C、D都不符 合题干要求,不是此题正确答 案。
11. D【解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理解和掌握。建 立国 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邓小平1988年提出的外交主张,是针对在发展中国家无权的情况下, 按照发达国家利益形成的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提出来的。因此,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 建立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和前提,任何国家不能谋求霸权或推行强权。所以在题 中所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12. D【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的实质的确认 。我 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的实质,既不是“阶级矛盾问题”(A项),也不是“民族冲突问 题 ”(C项),更不是“阶级斗争问题”(B项),而是“各民族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的 内部 矛盾问题”(D项),所以D项是正确选项。
13. C【解题分析】每个人都享有政治权利,但由于自身文化条件的 限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效地行使这些权利。
14. A【解题分析】必须始终紧紧依靠群众、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 改进党的领导、必须始终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也是我们得出的历史结论,但是这 些都是和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分不开的,后者是大的方向。
15. A【解题分析】此题是形势与政策题。
16. C【解题分析】此题是形势与政策题。
二、多项选择题
17. ABD【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反映与信息、选择的关系。反映 、信息和选择都 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所以A项是正确的。反映是信息交换传输和接收的过程,故B项也是正确 的选项。既然反映、信息、选择是物质形态普遍具有的属性,那么人与其他物质形态相比较 ,其特殊性就在于“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能动选择、加工信息的高级反映形式”,所以 D项也是正确的选项。考生选择此题有一定困难,最大的问题要出在C项上,考生最容易误认 为“只有人才具有选择和反映信息的能力”而将C项判断为是正确的,丢了这2分。
18. CD【解题分析】此题是一道事实辨析选择题,是考查考生对生产关系所 包括的具体内容 的辨认。以生产关系所包含的三大基本要素,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 地位和产品分配关系为判据,对题中的四个备选项进行筛选:A项是指劳动者和劳动对象的 关 系,属于生产力范畴;B项的内容也属于生产力范畴;所以只有C项和D项的内容才是符合题 意的正确选项。考生回答此题问题会出在A项和B项上,会有一批考生因为没有深入理解这两 个选项的关系和性质多选了它们而丢分。像这种类型的选择题,需要考生必须对一些非常重 要的历史观概念搞清楚,不然是难以应付考试的。
19. CD【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对由可能向现实转化条件的理解和 确认。一切可能 都可以转化为现实。但是由可能向现实转化是需要条件的,包括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而人 的自觉活动条件,是社会领域和人干预的自然过程由可能向现实转化的条件,而不是“一切 领域由可能向现实转化的条件”(A项)。据此分析题中所给定的四个选项,只有C项和D项才 是符合题意要求的正确选项。关于由可能向现实转化的条件,特别是人的自觉活动条件问题 ,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也构成了今年命题的重点,考生在复习时要紧紧把握:社会领域的 一切由可能向现实转化都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C项);而自然界中只有那些与人打上“交 道”的即人干预的自然过程,由可能向现实转化才需要人的自觉活动条件(D项)。这样将A 、B两个干扰项排除,C项和D项是正确选项。
20. ABD【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题中 黑格尔的话非常形 象地描述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即“部分依赖于整体”(A项),“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 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B项),也正是“整体把各个组成部分互相联结起来,发展各部分的 功能”(D项),但整体却不是各部分机械相加总和(C项)。一般考生能够顺利选定A、B、D项 ,可如果不仔细分析,可能就会再误选C项,失去这2分。
21. ABC【解题分析】考查对商品使用价值(使用权)和商品所有权的准确理解。题中A、B、C三项都让渡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权),但又没有让渡商品的所有权,是正确的选项。D项既没有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权),也没有让渡商品的所有权,是错误的选项。
22. ACD【解题分析】考查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关系。此题是问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发生什么变化。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就越多。而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不管劳动生产率怎样提高,劳动者的抽象劳动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不变的价值总量平均到增多的使用价值上,即每件商品上,每件商品的价值量就会减少。所以,备选答 案中的A、C、D是正确的,而B是错误的。
23. ABCD【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 会《决定》提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 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 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 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这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 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
24. ACD【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鞍钢宪法”主要内容的掌握。“鞍钢宪法”也就是指
“两参一改三结合”,1960年中共中央批转中共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 术革命 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毛泽东在批示中把鞍钢经验称为“鞍钢宪法”,认为鞍钢创造了一套 不同于苏联实行一长制管理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管理制度,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 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中实行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 的三结合。因此,备选项A、C、D符合题干要求,为此题正确答 案。
25. AB【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的掌握。1956年4月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 方针。因此,备选项A、B符合题干要求,为此题正确答 案。备选项C、D是后来邓小平提出的 方针,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此题正确答 案。
26. ABD【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三个世界”划分的掌握。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 总统卡翁达时提出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第一,苏联、美国是第一世界;第二,中间派 ,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第三,亚洲(除了日本)、非洲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 界。4月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第六次特别会议上,第一次正式向全世界阐明了毛泽东这一崭 新的战略思想。因此,备选项A、B、D符合题干要求,为此题正确答 案。
27. ABC【解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 度的依 据的掌握。题干讲的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问题,而不是国体 问题,所以D项不合题意。这样A、B、C三项的内容才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 政治制度的原因。
28. ABCD【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向所包含内容的 确认和掌 握。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而人的全 面发展的方向所包含的内容,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作了全面的阐述。题中所给定的备选 答 案都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方向,也是基本要求。所以都是正确的选项。类似这样的考 点都是确定的,没有主观理解的成分,需要考生记忆。
29. ABCD【解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本 质含义的 正 确理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邓小平同志对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和平与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这两大主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这是因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还面临 着许多障碍,主要就是题中所给出的四大因素。所以正确选项是A、B、C、D。
30. ABCD【解题分析】此题是形势与政策题。
31. ABCD【解题分析】此题是形势与政策题。
32. ABCD【解题分析】此题是形势与政策题。
33. ABCD【解题分析】此题是形势与政策题。
三、分析题
34. 【答 案要点】(1)危难之中见精神,从认识论上讲,就是不断认识真理 、在改造世界 中掌握客观规律。客观世界在矛盾中存在和发展,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也在解决矛 盾的过程中不断并进。矛盾就包含着困难险阻。无论革命战争的规律,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 改革的规律,都是经受危难的严峻考验,在艰辛探索中逐渐掌握的。
(2)危难之中见精神,从价值观上讲,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 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革命 、建设和改革中,我们总是为解决各种困难去工作、去斗争,并在团结、依靠群众克服 各种困难中造福于人民的。
(3)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必将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 定作用,精神活动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中具有能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可以变物质,精 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 可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大更好的作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揭示的一条基本原理 。把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物质力量, 最重要、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认真 贯彻党中央的决策,全面落实党中央的部署。
35. 【答 案要点】(1)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严谨而科学的体系。但是应该看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创立于工业化初期,当时创造价值的劳动,主要是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伴随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深刻变化,突出表现为:劳动的领域得到扩展,劳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劳动过程的整体性得到增强。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研究和认识。 (2)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研究和认识包括:一是要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不能把创造价值的劳动只局限于直接生产过程的劳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同样创造社会财富和价值。二是拓展对创造价值的领域的认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导致劳动向其他领域转移和延伸。商品生产劳动的领域,已不仅仅局限在物质生产领域,而是延伸到了非物质生产领域,即社会服务领域和精神文化领域。这样,在当今社会,不仅财富的数量迅速增长,而且财富的存在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在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同时,精神财富也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这部分创造精神财富的劳动也同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一样,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36. 【答 案要点】(1)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特殊重要性:1)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阶级 构成是
“两头小,中间大”:第一,作为革命领导力量的无产阶级虽然革命性最强,但人数毕 竟很少;第二,作为革命对象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尽管人数不多,但掌握着强大的反动国 家机器;第三,处于无产阶级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间的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 阶级社会阶级力量占着绝大多数。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无产阶级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 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2)由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产生革命发展的不平衡,要 把这种不平衡变为大体平衡的状态,需要很长的时间,要积聚雄厚的力量。这就决定党有必 要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策略,努力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 ,不断发展壮大革命力量。
(2)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现实可能性: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广大人民 长 期处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之下,而最大压迫是民族压迫,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有 广大同盟军,可以组成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在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第一,无产阶级必 须同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第二,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基本依靠力量;第三,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阶级,而他们在政治上很重要,往往可 以成为我们同顽固派斗争时决定胜负的因素,因此必须同他们结成统一战线。第四,由于敌 人内部的存在激烈的甚至是不可克服的矛盾,因此,无产阶级必须利用敌人的矛盾对敌人进 行瓦解、分化,争取那些哪怕是暂时的动摇的同盟者,以打击主要敌人。2)毛泽东在《 〈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强调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 关联中走过来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建立或被迫分裂革命的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过程中 的一个基本特点:第一,由于中国最大压迫是民族压迫,因此无产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要争 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并尽可能保持之。第二,在特定条件下把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也包括在 内,以求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3)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及关系:1)两个联盟:一是工人阶级和农民及其他劳动者的 联盟;二是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劳动者联盟;2)关系:第一个 联盟是基本的;第二个联盟也要注意;3)正确处理两个联盟关系:一是放手发展和加强 工农联盟;二是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三是正确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相互作用。
(4)毛泽东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阐述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同 盟者领导条件:1)率领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2)对同盟者 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以政治教育。
(5)党在统一战线中的原则和方针:1)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实质是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 领 导权问题是统一战线最根本问题;2)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方针:一是在统一战 线中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并在特定条件下如抗战时期把部分大资产阶级也包括在内, 以便最大限度孤立和打击最主要敌人;二是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对他们实行既 联合又斗争政策;三是在被迫同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同他们进行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 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同情或中立。
37. 【答 案要点】(1)中国的民主与其他国家的民主既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这是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当代中国不断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和根本 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 要,是维护中国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是保证政权稳定的需要,是把亿万人民团 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是十分有效的民主,能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以 及有限的资源集中精力进行现代化建设。中国的发展必需有长期战略和连续性的政策,中国 的民主制度,可以保障这种战略和政策的实施,因此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 。
(2)一些西方舆论认为中国经济改革很成功,但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说法是不符合中国 实际情况的。
多年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 主 政治建设一直与经济社会建设同步发展,并促进和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中共十六 大以后,中国的民主政治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过去不到3年的时间里,中共中央,全国 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和中央部委就为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制定、修订和颁发了30多个文 件、决定、法律和法规。
西方舆论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持有偏见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以西方的民主标准来衡 量 中国,对中国蓬勃发展的民主政治建设视而不见。中国在过去20多年里保持了9%以上的 经济增长速度,若在没有民主的专制制度下,这样的速度是不可想象的,
(3)材料3中这段话是中国民主观的集中表述,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人民经过长 期 实践得出的结论。真正的民主不在于其外在形式,而在于是否符合国情,是否符合国家发展 的需要。
中国目前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和谐、可持 续 发展,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只有能够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民主,才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民主。
(4)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 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 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符合渐进有序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些原则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适应了国家发展的要求。
38. 选做题
选做题Ⅰ
【答 案要点】(1) 上述材料揭示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50~60年代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独霸世界经济,日本、西欧各国在经济上依附美国。70年代以后,日本、西欧经济实力有了很大增强,美国独霸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被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格局所取代。
(2) 9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不平衡发展加剧,美国经济迅速增长,经济实力有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因此建立单极世界的野心也在膨胀。
(3) 建立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美国以一个世界警察的姿态出现,不会带来世界和平与安宁。美国以自己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价值观为标准,任意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必将导致国际关系新的紧张,引起新的军备竞赛,甚至新的核威胁。天下不会得安宁,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可能增长。
(4) 2001年上台的美国布什政府,执政后对前政府的外交政策作出许多调整,在一系列国际事件中态度趋于强硬,显示傲慢,霸道的作风,并处处表现“单边主义”倾向,引起包括美国朋友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不满与反对。这是与当前时代潮流和平、发展以及多极化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的,必将碰壁。一向以“人权卫士”自诩的美国,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落选,就是最有力的说明,凭实力、逞霸道,在今天的国际社会是多么行不通。
选做题Ⅱ
【答 案要点】 (1)中国与美国的冲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战略,一个是经济利益,一个是对周边 国家的影响。
1)美国要保证它在亚太地区及全世界的主导地位,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 立并在冷战 后得到加强的,也是它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要尽力保证的。美国的战略是保护它在全球的利 益,而不是只针对中国,这与冷战时期针对苏联的战略是不同的。它只把中国作为一个潜在 对手进行防备,如在对华军售问题上的种种作为,就是出自这种考虑。从目前的情况判断, 近期我们不会与美国发生大的战略对抗。
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和影响的扩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分量增加,美国要维持一个 地 区特别是亚太地区的秩序、架构,没有中国的合作是很困难的。在许多方面存在的共同利益 格局,使得谁也不会轻易主动去破坏目前这种局面,这是一个稳定器。
2)经济上,尤其是贸易上的争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反映了经济贸易结 构上的差别,但是,这也掺杂了政治的因素,如人民币汇率问题。然而,这还是可控的。
3)至于中国在地区中的作用,尤其是东亚、中亚地区合作的发展,牵动了美国的神经 , 但是,这些合作并不是反美的,我们不是在拉反美集团,只要找到与美国对话的机制,就可 以缓解。中国的影响增大是一个事实,美国也必须接受。
(2)中国与日本的战略利益与冲突。
中日是近邻,这是不可改变的,有矛盾,也有共同利益。目前中日间出现的问题有多种 因素。有历史认识问题,也有现实利益冲突问题。为什么这些问题一下子冒出来?从日本方 面说,对中国发展的认定是一个问题。中国发展的势头太猛,超过了日本的接受力,日本担 心中国的影响和作用。日本认为自己的高增长时期已经过去,又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担心 一个强大的中国会对以前所受的耻辱进行报复。因此,日本尽力拉拢美国对付中国崛起,这 使中国人很愤慨。
历史问题是难以回避的,是中日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处理不好会不时突现出来。 现 在,历史问题实际上是政治关系的一个反映。对中国人来说,不能笼统说反日,中国人不是 反日本,而是对日本政府目前的所作所为愤慨、反感。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和日本 有很强的相互依赖关系,两国经济关系发展迅速,贸易额约2000亿美元,投资规模也很大, 有着很大的共同利益,谁也离不开谁。一个稳定的、合作的中日关系符合两国利益,这是大 局。
尽管两国政治、文化、国民认知差别很大,不可能拉得很近,但是,出于大局利益, 两 国关系不能太恶化,有许多的事情需要合作。当然,一个巴掌拍不响,仅我们有意愿也不行 ,需要日本政府对中日关系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和具体的落实措施。应该说,现在还在积聚关 系改善的条件。对中日关系既不要太悲观,也不要希望出现奇迹。
与时政相结合的分析题参考答 案
【答 案要点】(1)上述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矛盾同一性原理。同一 性,即“统 一”、“一致”,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是事物的稳定、和谐状态。矛盾同一 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和场所,使矛盾的各方面在这一统一体中相互吸取有利于自 身 的因素而壮大和发展自己,并且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矛盾同一性的本质要求是 和谐、稳定、有序。
(2)矛盾同一性所要求的统一体的稳定状态,是事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现阶 段我国社会的各种不和谐现象越来越突出。所有这些不仅影响着小康社会的建设,还有悖于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的性质。因此必须构建和谐社会,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 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必须保持社会的平安、稳定、和 谐、有序。只有社会稳定、和谐、有序才能发展经济,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民主和富裕,才 能保证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和发展。
猜你喜欢
-
- 03-09通信工程2012专业课自测试题(6)
- 03-092017年考研英语完型填空强化模拟试题六
- 03-092014年考研英语基础词汇精选练习一
- 03-092015考研英语模拟试题:阅读理解(九)
- 03-092016年考研政治综合模拟题(8)
- 03-092016考研罗宾斯管理学必做基础问答题(29)
- 03-09考研政治预测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
- 03-092012考研政治冲刺精选试题解析三(1)
- 03-092016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模拟题—历史学(1)
- 03-092016年考研英语完形填空练习及答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