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政治指导:热点问题之建党90周年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三个历史、两次革命、三件大事、两次飞跃
【点题】
2011年是中国共 产 党建党90周年,党和国家开展系列的纪念和庆祝活动。
由于2010年从辛亥革命和建国60周年的背景材料为依托考查党开创新的革命道理的意义及其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而2011年又再次以历史材料党90周年以及当时专著《苦难辉煌》为背景依托,考擦党成立的意义作用和关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劣迹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涉及马原哲学部分知识)
由于2010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但是2011年并没有作为重点考查,可能在今年回马枪。通过党在革命、建设或者改革的不同的历史阶段的政策、文件等为背景考查党在某一历史阶段或某一历史事件中的具体作用和重要意义。比如史纲中涉及到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作用。
再有今年同时也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可能二者结合考查的可能性极大。
【历年真题】
所举例题及解析均来自徐之明2012《政治理论近年真题心解》。
【2010单选9】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条件、过程及代表人物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在中国最早讴歌十月革命,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瞿秋白
【答案】B
【思路剖析】本题以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背景材料,考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答题中抓住“在中国最早讴歌十月革命、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中的关键词“最早”就可以了。
十月革命以后,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李大钊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因此,正确答案是B。
【2010多选21】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B.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容性
C.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
D.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现实的发展模式
【答案】ABC
【思路剖析】本考题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所以选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是与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所以选B;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都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所以选。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主要是世界观、方法论而绝不是提供现成的模式,所以D选项为明显错误项。
【2011多选21】题目灵活,考查知识涉及毛中特的第一二章,从根本层面上要明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本质是一致的。从技术层面桑,可以将两大理论成果主义代入每个选项。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体系一脉相承主要体现在,二者具有共同的()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B.革命和建设的根本任务
C.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
D.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
【答案】AC
【思路剖析】本题属于理解串联型考题。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者的理论基础是一致的,都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二者的理论精髓都是实事求是。故AC选项正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目的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至于二者的“根本任务”,教材中没有现成的说法。就学术而论,“任务”是与不同的历史阶段相联系的;历史阶段不同,任务就相异。所以可以这么说,毛泽东思想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任务,是现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故B不正确。选项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战争与革命。
【学术背景】
涉及党的建设,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此问题多次以主客观形式考查到。在出题可能依然以史纲材料为背景考查对中国共 产 党建立、成长过程中的历史事实以及党的作用意义以及党的建设等的考查。围绕党建问题的话,主要集中在毛中特的第十五章和史纲中的涉及党的组织、作风和思想建设等方面。
例如:中国共 产 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 产 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中共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走向抗战胜利的一面旗帜。
3.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基础组织者和鼓舞者。
4.中国共 产 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5.中国共 产 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以下材料来自新华网《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 共90年的两次革命三件大事》
三个历史
中国共 产 党成立以来90年的历史,是一部什么样的历史?根据《中 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的界定,概括起来可以说,这是一部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并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如果按基本线索展开,则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三个历史”,即奋斗史、探索史、自身建设史。这“三个历史”,就是三条基本线索,始终贯穿于中国共 产 党90年的发展过程中。
中国共 产 党的历史首先是一部奋斗史,即领导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这样一部奋斗史,是由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基本国情和历史任务决定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使得中国人民20世纪的两个重大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两大任务各有不同,但又互相联结。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的继续,是逻辑发展之必然。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同时是一部探索史,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深入研究中国国情,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自己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和纲领,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新中国成立后,在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建设的规律,试图走出一条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此期间,成就令人鼓舞,但也历经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实行改革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制定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因为不断在奋斗中探索、在探索中奋斗,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才有了正确方向,中国共 产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艰辛努力才取得了巨大成功。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是一部自身建设史,即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的历史变迁证明,只有中国共 产 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才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同时改善党的领导。所以,中国共 产 党历来重视加强自身建设。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党的建设都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一个法宝。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 产 党人将党的建设豪迈地称之为“伟大工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 产 党进一步形成了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反腐倡廉各方面建设相辅相成、全面推进,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整体部署。这也是一个工程,而且是极其豪迈壮阔的“新的伟大工程”。
在新时期党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 产 党逐步将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明确为党的建设的主线。围绕这条主线,中国共 产 党逐步形成了自身建设的基本格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两次革命
中国共 产 党90年历史最辉煌之处,镌刻着“革命”两个大字。
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先后发生了三次革命。
第一次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这场革命****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其时,中国共 产 党还没有诞生,所以这场革命不在中国共 产 党的历史之列。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革命却是中国共 产 党的前史。因为这场革命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同时留下或提出了事关中国命运的一系列难题。这些难题交给了中国共 产 党。所以,在此之后,就有了由中国共 产 党领导的两次伟大革命。
中国共 产 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亦即中国近一个世纪以来的第二次革命,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场革命****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而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这次革命实际上包含两个革命,一个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个是社会主义革命。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共 产 党领导的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先进行民主主义革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同时还是紧密联系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由中国共 产 党领导的,不同之处在于解决的主要矛盾及其内容和任务不同,联系之处在于两者是中国历史发展链条中的两个阶段、两个过程,它们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前后相继的。所以,我们党总体上也将它们称为中国共 产 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
中国共 产 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亦即中国近一个世纪以来的第三次革命,是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国共 产 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二次革命是要把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次革命在第一次革命的基础上,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道路,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两次革命,对象不同,形式不同,就其性质和任务来说也有很大不同。但它们的基础和原因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特点的矛盾运动,都是为了打破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包括实现人的不同程度的解放,推动社会以更快速度实现更大程度的历史性变革和进步。
两次革命都工程浩大、气势如虹,同时也异常艰难、错综复杂。第一次革命,动荡之激烈,牺牲之巨大,变革之广泛,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绝无仅有。第二次革命是在第一次革命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不是要实现政权的更迭,也不是要否定过去革命和建设的成就,而是始终在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但就其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它并不亚于一场爆发式的革命。两次革命,都引起了中国整个社会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观念等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因此,它们是中国共 产 党90年历史中两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中国社会近代以来历史发展进程中继辛亥革命之后的第二、第三个里程碑。
三件大事
90年中,中国共 产 党干了哪些大事?1991年,在庆祝中国共 产 党成立70周年时,同志概括了三件大事。2006年,在庆祝中国共 产 党成立85周年时,同志再次概括和强调了这三件大事。
三件大事,横亘三个时期。中国共 产 党的90年,因这三件大事而分成三个历史时期,大致30年左右一个时期。每个时期主要干了一件大事,但相互之间也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合。
第一件大事,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革命
第二件大事,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建设
第三件大事,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改革
这三件大事,用三个词概括,可称之为革命、建设、改革。当然,第二个时期的第二件大事也包括社会主义革命,而第三个时期的改革也是在进行建设。这就是说,建设这件事,实际上从第二个时期一直延伸到第三个时期,并且还将继续延伸下去。但由于我们党一直非常明确地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所以,为了突出亮点并与第二个时期有所区别,第三个时期所干的大事可以用改革来作为标志。
三件大事与两次革命有重叠,有时候几乎就是一回事。而两次革命和三件大事都始终贯串着奋斗、探索和自身建设。所以,它们是奋斗史、探索史、自身建设史在三个历史时期的横向展开和有机结合。
这三件大事是渐次推进的。革命是建设的清道夫和前奏曲。没有革命的胜利,我们就不可能在新的制度平台上和新的理念指导下进行建设。但光干革命,不搞建设或忽略建设,也不是革命的初衷。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快更顺利地进行建设。这个道理,我们不是不懂,所以曾经以巨大的气魄和规模展开建设;但中间也曾有过迷茫,结果没有始终一贯地抓好建设,走了一段不小的弯路。不过在汲取经验教训之后,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实现工作中心的转移,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并且通过改革开放为更好更快地建设创造条件、开辟通道。这30多年的改革开放是在以往建设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又带有某种质的意义上的突破和飞跃,所以这30多年建设和发展的成就令世界惊叹。
两次飞跃
中国共 产 党是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基本主张的基础上诞生的,之后又逐步将马克思主义基本主张付诸实践。但这些基本主张与中国国情、中国实践之间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进而从根子上来说,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正确对待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这始终成为中国共 产 党必须面对和作出回答的问题。中国共 产 党的90年奋斗,始终与对这一基本问题的回答紧密相关;而中国共 产 党的90年探索,也首先围绕着这一基本问题而展开。
在这种探索中,中国共 产 党确立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并不断推动这一进程。聚集在这种探索史上最重要的成果,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和成果,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 产 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同志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七大上的口头报告中,毛泽东同志在谈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时特别说到,马克思主义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呢?毛泽东同志要求我们选择的,毫无疑问,当然是香的、活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臭的、死的马克思主义。正因为如此,中国共 产 党没有被书本上的条条吓倒,也没有一直对外国经验和共产国际的指令盲从,而是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改革开放以来,主要成果是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 产 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的形成和发展,表明中国共 产 党对共 产 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两次飞跃,是辩证把握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是对中国国情和马克思主义认识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成果,是中国共 产 党指导思想的两次历史性创新,是对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如何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得出规律性认识的两大成果。两次飞跃及其成果,又是两次革命、三件大事的灵魂。它们在两次革命、三件大事的实践中产生,又反过来赋予两次革命、三件大事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开辟了两次革命、三件大事通向胜利的广阔前景。
猜你喜欢
-
- 03-092013考研政治参考资料选择技巧
- 03-09考研政治复习指导:政治重难点预测(4)
- 03-09如何用考研政治知识点解读鲁迅的《拿来主义》
- 03-092017考研政治备考:2016年3月10日时事政治新闻
- 03-092014年考研政治核心要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4)
- 03-092015考研政治时政热点:2014年4月18日
- 03-092016年考研政治复习指导: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 03-092017考研政治备考:2016年7月30日时事政治新闻
- 03-092016考研政治备考:2015年12月20日时事政治新闻
- 03-092012考研政治复习指导:政治资料-共产党历届党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