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考试网

考研动态 考研英语 考研政治 考研数学 专业课 模拟试题 历年真题 阅读精选

考研政治

  • 2016年考研政治重难点预测:近现代史第一章
    03-09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中华民族有过光辉灿烂的过去,但近代却落后了,所以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了贯穿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个主旋律。 2、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3、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4、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接着,1843年签订了中英《虎门条

  • 2016年考研政治重难点预测:毛概第十四章
    03-09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2、在“四个尊重“中,核心是尊重劳动。 3、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 2016年考研政治重难点预测:毛概第十一章
    03-09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 4、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5、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

  • 2016考研政治考点狂背:阶级的产生和本质
    03-09

    一、阶级的产生和本质1、阶级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2、划分阶级的标准是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结成的不同关系。其中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不同,是划分阶级的基础。3、阶级有多方面的属性,政治、思想、生活方式等,其根源在于经济。二、阶级斗争1、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阶

  • 2016考研政治考点狂背:历史人物
    03-09

    一、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按照个人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普通个人属于人民群众范畴,他们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贡献,其总和构成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历史人物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在历史人物中,对那些反映时代要求,代表进步阶级或阶层利益,对社会发展起显著促进作用的代表人物,称之为杰出人物。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

  • 2016考研政治考点狂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03-09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1、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其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其表现形式是经济体制,即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2、上层建筑(1)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2)上层建筑由观念(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两部分构成。其一,观念上

  • 2016考研政治考点狂背:社会形态
    03-09

     一、社会形态内涵1、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2、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经济基础)、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其中经济形态即生产关系总和,是社会形态的基础。竖立于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则是社会形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3、一定的社会形态总要以一定的社会制度形式表现出来

  • 2016考研政治考点狂背:规律及主管能动性
    03-09

    一、规律1、规律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属性。(1)客观性。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2)本质性。任何规律都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3)必然性。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4)稳定性。规律的稳定性也就是它的相对重复性。只要条件具备,某种规律就会重复起作用。二、两类规律的关系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1、自然规律

  • 2016考研政治考点狂背: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03-09

    1、唯心史观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由这一前提出发,其主要缺陷有:其一,至多考察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歩追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其二,只看到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而忽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的所有哲学流派——无论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都是唯心史观。因为它们不理解实践(尤其是物质资料生产实践)在社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不能正确地把握社会的本质。2

  • 2016考研政治考点狂背:实践和认识
    03-09

    一、实践和认识实践和认识活动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中介而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构成实践活动的三个要素是主体、客体和中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包括个体和群体。实践和认识活动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包括自然、社会、精神。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中介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中人们所使用的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这些工具的程序、方法。

  • 上页
    328 / 540页
    下页

    精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