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考研西医综合辅导讲义同步练习(10)
第10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460.属于B类纤维的是
A.本体感觉传入纤维
B.皮肤痛觉传入纤维
C.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D.自主神经节后纤维
461.关于神经纤维轴浆运输的叙述哪项是错误?
A.轴突内的轴浆是经常流动的
B.可为顺向轴浆运输
C.可为逆向轴浆运输
D.神经生长因子可经顺向轴浆运输作用于神经元胞体
462.有关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比较,下列哪项正确?
A.两者都有轴突
B.两者都有树突
C.两者都能产生动作电位D.两者的细胞间都可存在缝隙连接
463.EPSP与IPSP共同的特征为
A.突触前膜都去极化
B.突触前膜都超极化
C.突触后膜都去极化
D.突触后膜都超极化
464.神经冲动到达末梢时,引起递质释放主要依赖于
A.Na+内流
B.K+外流
C.ca2+外流
D.Ca2+内流
465.关于电突触传递,错误的是
A.结构基础是离子通道
B.双向传递
C.传递速度快
D.突触间隙约2~4nm
466.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直接支配的效应器是
A.胰腺
B.甲状腺
C.肾上腺皮质
D.肾上腺髓质
467.含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
A.脊髓前角
B.低位脑干
C.黑质
D.边缘系统
468.当去甲肾上腺素与α受体结合时,下列哪一种肌肉产生舒张效应?
A.血管平滑肌
B.子宫平滑肌
C.小肠平滑肌
D.虹膜辐射状肌
469.下列哪项生理活动是由β3受体介导的?
A.骨骼肌血管舒张
B.心肌收缩加强
C.竖毛肌收缩
D.脂肪分解加强
470.儿茶酚胺与β受体结合后,不会产生下列哪一种生理效应?
A.冠状血管舒张
B.子宫平滑肌舒张
C.小肠平滑肌舒张
D.心肌收缩减弱
471.N1受体主要分布于
A.自主神经节的突触后膜
B.神经一骨骼肌接头的终板膜
C,多数副交感神经支配的效应器
D.多数交感神经支配的效应器
472.后放电可发生在哪种联系方式的反射通路中?
A.单线式联系
B.辐射式联系
C.环式联系
D.链锁式联系
473.传人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都属于
A.突触前抑制
B.突触后抑制
C.去极化抑制
D.外周性抑制
474.脊髓闰绍细胞构成的抑制称
A.交互性抑制
B.传入侧支性抑制
C.回返性抑制
D.外周性抑制
475.关于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下列哪项不正确?
A.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
B.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C.是快痛的主要上传途径
D.是视、听、嗅等特异性感觉的上传途径
476.关于皮层体表感觉区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第一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
B.第一感觉区的传入投射具有交叉关系
C.头面部感觉的投射是双侧性的
D.第二感觉区的投射总体安排是倒置的
477.关于内脏痛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常伴有牵涉痛
B.对切割刺激不敏感
C.对缺血、炎症等刺激敏感
D.对刺激的分辨能力较强
478.会聚学说常用来解释下列哪种疼痛的产生机制?
A.快痛
B.慢痛
C.内脏痛
D.牵涉痛
479.嗅觉中枢位于
A.枕叶皮层的距状裂
B.颞叶皮层
C.边缘叶前底部
D.孤束核
480.关于γ运动神经元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轴突末梢以ACh为递质
B.支配骨骼肌的梭内肌纤维
C.兴奋时可阵发性放电
D.主要功能是调节肌梭对牵张刺激的敏感性
481.下列哪项不是脊休克的表现?
A.外周血管扩张
B.骨骼肌紧张性下降
C.发汗反射消失
D.尿失禁
482.屈肌反射和肌紧张
A.都是短暂的反射活动
B.都能引起肢体的位相性运动
C.感受器相同
D.两者的效应器不同
483.腱器官传入冲动增加时
A.对不同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
B.对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
C.使梭外肌收缩增强
D.使梭内肌收缩增强
484.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
A.对侧伸肌反射
B.腱反射
C.肌紧张
D.屈肌反射
485.说明经典的去大脑僵直属于^y僵直的实验是
A.切断去大脑僵直猫的腰骶部脊髓后根
B.切断去大脑僵直猫的腰骶部脊髓前根
C.刺激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D.刺激网状结构易化区
486.震颤性麻痹的主要症状是
A.肌张力下降
B.静止性震颤
C.意向性震颤
D.运动性震颤
487.毁损动物的基底神经节,动物将出现
A.随意运动丧失
B.运动增加
C.运动减少
D.几乎不出现任何症状
488.脊髓小脑损伤后较少出现的症状是
A.运动变得笨拙
B.小脑共济失调
C.四肢乏力
D.容易跌倒
489.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
A.胃肠平滑肌收缩
B.胃肠括约肌收缩
C.妊娠子宫舒张
D.膀胱逼尿肌收缩
490.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
A.竖毛肌收缩
B.汗腺分泌增加
C.分泌粘稠唾液
D.泪腺分泌增加
491.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效应器官的作用一般表现为拮抗,但下列哪种效应器例外?
A.膀胱逼尿肌
B.支气管平滑肌
C.胃肠括约肌
D.唾液腺
492.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是
A.所有的组织器官都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B.自主神经的外周作用与效应器本身的功能状态无关
C.自主神经对救应器的支配一般表现为紧张性作用
D.副交感神经的主要作用在于使机体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
493.成人在安静、清醒、闭眼时出现的脑电波形主要是
A.α波
B.β波
C.θ波
D.δ波
494.行为觉醒的维持可能与下歹lJ哪个系统的功能有关?
A.蓝斑上部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
B.脑干网状结构胆碱能系统
C.黑质多巴胺能系统
D.纹状体胆碱能系统
495.慢波睡眠的特点是
A.脑电图呈现去同步化快波
B.多梦
C.生长激素分泌减少
D.有利于促进生长、恢复体力
496.病人不会说话,但可以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且发音器官功能正常,其语言中枢的损伤部位在
A.WemiCke区
B.BroCa区
C.额中回后部
D.颞上回后部
A.去甲肾上腺素
B.ACh
C.催产素
D.血管活性肠肽
497.储存在轴突末梢内小而清亮透明的突触小泡内
498.储存在轴突末梢内小而具有致密中心的突触小泡内
A.乙酰胆碱
B.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多巴胺
499.支配汗腺的交感节后神经纤维的递质是
500.周围神经系统大多数交感节后神经纤维的递质是
A.Aα纤维
B.Aβ纤维
C.Aδ纤维
D.C纤维
501.传导快痛的外周神经纤维主要是
502.传导慢痛的外周神经纤维主要是
A.腱器官频率增加、肌梭冲动增加
B.腱器官频率减低、肌梭冲动减弱
C.腱器官频率增加、肌梭冲动不变
D.腱器官频率不变、肌梭冲动减弱
503.梭外肌等长收缩时
504.梭外肌等张收缩时
505.当肌肉受外力牵拉时
A.黑质
B.丘脑底核
C.新纹状体
D.旧纹状体
506.帕金森病的病变部位是
507.亨廷顿病的病变部位是
A.视上核
B.视交叉上核
C.下丘脑腹外侧区
D.下丘脑腹内侧区
508.控制日周期节律的关键部位是
509.防御反应区主要位于
三、X型题:A、B、C、D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510.神经元的功能包括
A.接受刺激
B.传递信息
C.分泌激素
D.传导兴奋
511.动作电位的起始部位是
A.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始段
B.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胞体
C.皮肤感觉神经元的起始郎飞结
D.皮肤感觉神经元的胞体
512.IPSP的产生机制为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的
A.K+通道开放
B.Na+通道开放
C.Ca2+通道开放
D.Cl-通道开放
513.何种类型的疼痛定位常常不准确?
A.快痛
B.慢痛
C.肌肉痛
D.内脏痛
514.姿势反射包括
A.对侧伸肌反射
B.屈肌反射
C.牵张反射
D.节间反射
515.关于腱反射,下列哪几项不正确?
A.是位相性牵张反射
B.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发生的牵张反射
C.效应器为慢肌纤维
D.为单突触反射
5 16.具有日周期节律的生理活动是
A.体温
B.血细胞计数
C.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
D.胆固醇的合成
517.有助于学习和记忆的神经递质和调质是
A.γ-氨基丁酸
B.血管升压素
C.脑啡肽
D.纳洛酮
518.与下丘脑有关的生理功能包括
A.维持体温的稳定
B.觉醒的维持
C.催产素的分泌
D.维持水平衡 参考答案:
460.C 461.D 462.D463.A 464.D 465.A 466.D 467.B 468.C 469.D470.D 471.A 472.C 473.B 474.C 475.D 476.D477.D 478.D 479.C 480.C 481.D 482.D 483.B 484.C 485.A 486.B 487.D 488.D 489.B 490.D491.D 492.C 493.A 494.C 495.D 496.B. 497.B498.A 499.A 500.C 501.C 502.D 503.C 504.D 505.A 506.A 507.C 508.B 509.D 510.ABC 511.AC512.AD 513.BCD 514.ACD 515.BC 516.ABCD 517.ABD 518.ACD
460.C 属于B类纤维的是自主神经节前纤维。C类纤维包括交感节后纤维和后根中传导痛觉、温度觉、触压觉的传人纤维。
461.D 神经生长因子是通过逆向轴浆运输作用于神经元胞体的,其运输方向是轴突末梢→胞体。
462.D 神经胶质细胞也有突起,但无树突和轴突之分;细胞间不形成化学性突触,但普遍存在缝隙连接;也随细胞外K+浓度而改变膜电位,但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神经元之间电突触传递的结构基础就是缝隙连接,因此D正确。
463.A 在突触传递过程中,当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递质释放人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或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因此EPSP和IPSP的共同特征是突触前膜的去极化。EPSP使突触后神经容易兴奋,IPSP使突触后神经更不易兴奋。
464.D 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达一定水平时,前膜上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细胞外Ca2+内流进入突触前末梢,最后引起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量子式释放。递质的释放量与进入神经末梢内的Ca2+正相关。
465.A 电突触传递的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电突触无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分,一般为双向性传递;由于其电阻低,因此传递速度快,几乎不存在潜伏期。
466.D
467.B 以去甲肾上腺素为递质的神经元称为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其胞体大多位于低位脑干,尤其是中脑网状结构、脑桥的蓝斑和延髓网状结构的腹外侧部。
468.c 一般而言,去甲肾上腺素与α受体结合后产生的平滑肌效应都是兴奋性的,包括血管、子宫、虹膜辐射状肌等的收缩;但也有抑制性的,如小肠平滑肌舒张。
469.D 33受体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与脂肪分解有关。
470.D 儿茶酚胺与心肌β1受体结合后引起心肌收缩力增强;与β2受体结合使冠状血管舒张;与无孕子宫β2受体结合使子宫平滑肌舒张。
471.A N受体也称烟碱受体,分布于自主神经节突触后膜上的称N1受体,分布于神经.骨骼肌接头终板膜上的为N2受体
472.C 在环式联系中,即使最初的刺激已经停止,传出通路上冲动发放仍能继续一段时间的现象称后放电。后放电存在于各种神经反馈活动中。
473.B 中枢抑制包括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突触后抑制包括传人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
474.C 闰绍细胞是脊髓前角内的一种运动神经元,它接受脊髓前角运动元轴突侧支的支配。闰绍细胞轴突末梢也释放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反馈性抑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活动,此为回返性抑制。
475.D
476.D 第二感觉区的投射安排是正立的。第一感觉区的投射安排总体是倒置的,但在头面部代表区内部,其安排是正立的。ABC项均正确。
477.D 内脏痛最主要的特点是定位不准确。由于痛觉感受器在内脏的分布比躯体稀疏得多,因此对刺激的分辨能力差。内脏痛发生缓慢,持续时间长,主要表现为慢痛,常渐进性加重。中空器官壁上的感受器对扩张性刺激和牵拉性刺激十分敏感,但对切割、烧灼等刺激不敏感。
478.D 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远隔的体表部位感觉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牵涉痛。由于牵涉痛往往发生在与疼痛原发内脏具有相同胚胎来源节段和皮节的体表部位,目前常用会聚学说和易化学说来解释牵涉痛的发生机制。
479.C 嗅觉中枢位于边缘叶前底部,包括梨状区皮层的前部和杏仁的一部分。
480.C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包括αβγ运动神经元。γ运动神经元兴奋性较高,常以较高的频率持续(并非阵发性)放电,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肌梭对牵张刺激的敏感性。
481.D 脊髓可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牵张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发生脊休克时,由于脊髓失去高位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表现为尿潴留;当脊休克过去后,脊反射恢复,但仍不受高位中枢控制,表现为尿失禁。本题给出的条件为脊休克发生时,因此答案为D。
482.D 脊动物在皮肤受到伤害刺激时,受刺激一侧肢体关节的屈肌收缩而伸肌弛缓,肢体屈曲,称屈肌反射。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阻止被拉长。可见屈肌反射和肌紧张:两者的感受器分别为皮肤和肌梭;两者的效应器分别是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前者是短暂的反射活动,后者是持续的反射活动。
483.B 腱器官位于肌腱一肌肉接头部,是一种张力感受器,其传人冲动对同一肌肉的d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肌梭是一种长度感受器,其传人冲动对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
484.C 牵张反射包括腱反射和肌紧张。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阻止被拉长。肌紧张是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姿势反射的基础。在脊髓水平能完成的姿势反射包括对侧伸肌反射、牵张反射、节间反射等。
485.A 去大脑僵直包括α僵直和γ僵直。前者是由于高位中枢的下行性作用通过脊髓中间神经元提高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出现的僵直;后者是高位神经元的下行性作用首先提高γ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使肌梭的传入冲动增多,转而增强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而出现的僵直。实验中,若切断去大脑僵直猫的腰骶部脊髓后根以消除肌梭传入的影响,可使后肢僵直消失,说明经典的去大脑僵直属于^y僵直。
486.B 震颤性麻痹又称帕金森病,其主要症状为全身肌张力增高、肌肉强直、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常伴静止性震颤。意向性震颤是脊髓小脑受损的表现。
487.D 虽然在人类,基底神经节可能参与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编制,但毁损动物的基底神经节几乎不出现任何症状。
488.D 根据小脑的传人、传出纤维联系,可将小脑分为前庭小脑、脊髓小脑和皮层小脑三个功能部分。容易跌倒是前庭小脑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489.B
490.D 关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时生理效应的记忆方法见((2009西医综合辅导讲义》P124、Pl25归纳表。交感神经兴奋释放的儿茶酚胺作用于胃肠括约肌的α1受体,引起括约肌收缩。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泪腺分泌增加。
491.D 许多组织器官都是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两者的作用往往相互拮抗。但在唾液腺,者的作用却是一致的: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唾液腺分泌少量粘稠唾液,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唾液腺分泌量稀薄唾液,可见两者都能促进唾液腺的分泌。
492.C 自主神经对效应器的支配一般表现为紧张性作用。不是所有的组织器官都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自主神经的外周作用与效应器本身的功能状态有关。交感神经的主要作用在于使机体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
493.A 成人在安静、清醒、闭眼时出现的脑电波形主要是α波。
494.C 觉醒状态分行为觉醒和脑电觉醒。行为觉醒主要与黑质多巴胺能系统的功能有关,脑电觉醒的维持与蓝斑上部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和脑干网状结构胆碱能系统的作用有关。
495.D 在慢波睡眠中,机体的耗氧量下降,腺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增多,因此慢波睡眠有利于促进生长和体力恢复。做梦是异相睡眠期间的特征之一。脑电图呈现去同步化快波的是脑电觉醒的表现。496.B 运动性失语症由Broca区受损引起,病人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却不会说话。流畅性失语症由Wernicke区受损引起。失写症是由额中回后部接近中央前回受损引起。感觉性失语症由颞上回后部受损引起。
497.B
498.A突触小泡一般分三种:小而清亮透明的小泡内含ACh和氨基酸类递质;小而具有致密中心的小泡内含儿茶酚胺类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大而具有致密中心的小泡内含神经肽类递质。
499.A
500.C 支配汗腺的交感节后神经纤维的递质是ACh。周围神经系统大多数交感节后神经纤维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
501.C
502.D 传导快痛的是Aδ纤维,传导慢痛的是C类纤维。
503.C
504.D
505.A 牵张感受器包括肌梭和腱器官。肌梭是长度感受器,位于梭外肌纤维中间。腱器官是张力感受器,位于肌肉.肌腱接头部。由于肌梭与梭外肌并联,腱器官与梭外肌串联。因此当梭外肌等长收缩时,腱器官频率增加,肌梭冲动不变;梭外肌等张收缩时,腱器官频率不变,肌梭冲动减弱;当肌肉被动牵拉时肌梭和腱器官的频率均增加。
506.A
507.C 黑质和纹状体之间有许多往返的纤维联系,从黑质一纹状体的纤维是多巴胺能系统;从纹状体一黑质的纤维是γ-氨基丁酸(GABA)能系统;此外,在纹状体内部还有乙酰胆碱能系统。多巴胺能系统的作用是抑制ACh递质系统的功能。因此当黑质受损时(帕金森病),黑质细胞分泌多巴胺受阻,脑内多巴胺含量下降,对ACh能系统的抑制作用减弱,机体出现ACh功能亢进的症状。亨廷顿病是由于纹状体受损,因此体内胆碱能神经元和GABA能神经功能减退,临床上出现多巴胺神经元功能相对亢进的症状。
508.B
509.D 控制日周期节律的关键部位在视交叉上核,防御反应区主要位于下丘脑腹内侧区。
510.ABC 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和传递信息,有些神经元还能分泌激素(如ADH、OTX)。传导兴奋是神经纤维的主要功能。
511.AC 动作电位的起始部位是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始段和皮肤感觉神经元的起始郎飞结。
512.AD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的产生机制是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上的配体门控C1-通道开放,Cl-内流,突触后膜超极化。此外,IPSP的形成还可能与突触后膜K+通道开放或Na+或Ca2+通道的关闭有关。
513.BCD快痛是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出现的一种尖锐而定位清楚的刺痛。慢痛是一种定位不明确的烧灼痛。肌肉痛属于深部痛,一般表现为慢痛,定位不明确。内脏痛的最主要特点是定位不明确。
514.ACD 中枢神经系统可通过调节骨骼肌的紧张度或产生相应的运动,以保持或改正身体在空间的姿势,这种反射活动称为姿势反射。在脊髓水平能完成的姿势反射有对侧伸肌反射、牵张反射、节间反射等。屈肌反射具有保护性意义,但不属于姿势反射。
515.BC 腱反射又称位相性牵张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其效应器是快肌纤维。腱反射的潜伏期很短,约0.7ms,只够一次突触接替的时间延搁,因此腱反射是单突触反射。
516.ABCD ABC项是《生理学》中讲到的,D项是《生化》讲述的。归纳于此,以便同学们记忆。
517.ABD 有助于学习记忆的神经递质——毒扁豆碱、γ-氨基丁酸、血管升压素、纳洛酮。使学习记忆减退的神经递质——东莨菪碱、利血平、催产素、脑啡肽。
518.ACD 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的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0/AH)的温度敏感神经元在体温调节过程中起调定点的作用。催产素是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主要是室旁核)分泌的。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刺激下丘脑前部的脑渗透压感受器而引起渴觉,导致饮水。觉醒的维持是通过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达到的。
猜你喜欢
-
- 03-092015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及名师解析(6)
- 03-092015考研英语精选阅读理解模拟试题6
- 03-092016年考研西医综合必看问答(6)
- 03-082019年考研护理专业精选试题及答案2
- 03-092015考研英语语言学选择题大突破(第十二套)
- 03-092016考研政治章节练习:第四章(2)
- 03-092011年考研政治冲刺预测模拟试题(4)
- 03-092017年考研英语冲刺试题及解析(阅读理解14)
- 03-092014年考研教育学专业习题及答案(14)
- 03-082019年考研计算机基础试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