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基础阶段测试卷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人在心情愉快时会感到“光阴似箭”;在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这两种相反的状况表明( )
A.时间的特征是人的体验 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
2.下列各项古代汉语表述,属于因果关系的有( )
A.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3.清代赵翼有诗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该诗启发我们()
A.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B.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是瞬息万变,难以把握的
C.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阶段
D.事物发展过程中只有偶然没有必然
4.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虎之所以犯这种错误,在于割裂了( )
A.必然与偶然之间的关系 B.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C.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 D.可能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5. 2002年度,国务院取消789项行政审批项目,提出“对应当取消也可以取消的项目,坚决予以取消;对应当取消但目前条件尚不具备的审批项目,提出过渡性的措施和办法;对应当保留的审批项目,予以保留”。这一要求体现的辩证法原理( )
A.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6.“人的本质”这一概念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它力图从根本上回答“人是什么”或“什么是人”这一重大问题。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是()
A.永恒不变的
B.可随主观意志而任意改变的
C.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D.随着个性的改变而改变的
7.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的解决要通过( )
A. 商品交换的实现
B. 抽象劳动转化为具体劳动
C. 个别劳动时间转化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
8.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对经济生活实行干预和调节,其实质是()
A.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B.加强垄断资本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
C.消除经济危机
D.促使社会经济增长
9.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
A.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抗击日本侵略
B.太平军打败“常胜军”、“常捷军 ”
C.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10.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是( )
A.定都天京 B.北伐失利 C.天京事变 D.洪秀全病逝
11.孙中山在檀香山组建的第一个革命团体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同盟会 D.光复会
12.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 )
A.北洋政府镇压学生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政府贪污腐败严重 D.中国宣布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3.1949年9月通过的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共同纲领》
C.《新民主主义论》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4.下列哪项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同时也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 )
A.马克思主义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 毛泽东思想
15.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动人的传说,其中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
A.勤劳勇敢
B.团结统一
C.自强不息
D.爱好和平
16.人生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 )
A.是否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
B.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历史的进步
C.是否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D.是否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17.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其中最突出的也是重要的社会功能是( )
A.辩护功能
B.沟通功能
C.调节功能
D.激励功能
18.网络生活中更要求人们形成道德自律,是因为网络生活具有以下特点( )
A.信息广泛性
B.方便快捷
C.虚拟性
D.覆盖面广
19.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 )
A.具有强制力,违背其的后果是一定会受到制裁
B.有专门的法院、监狱等法制机构作为其实施的保障
C.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D.其它社会规范在保证法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C.立法公开、执法公开、司法公开
D.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民主化
二、多项选择题:第1-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多选、少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下面这幅漫画正确地体现的得与失的辩证法有( )
转播到腾讯微博
A.得与失作为矛盾的双方相互依赖
B.得也是一种失,失也是一种得
C.得中有失,失中有得
D.得与失相互转化,没有真正的区别
2.恩培多克勒认为,在所有的生物中都有流射物存在,当这些流射物与感观相接触而进入感观时,感觉就产生了。德谟克利特受恩培多克勒“流射说”的影响,提出了“影像说”。他认为,当影像从外面进入时,感觉和思想就产生,相反,若无影像对感官的撞击,就没有什么能够产生。对他们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A.是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
B.把认识的主体看作是生物性的自然存在
C.仅仅从客体来说明认识的形成及其本质
D.把人的认识过程简单化了
3.当原子论被科学所证实之后,道尔顿断言:“物质是最终的、不可再分的单元。”整个19世纪,原子论占了绝对地位。但是1897年电子的发现,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物理学革命。这时,电子的发现者汤姆生在1900年的《元旦献词》中声称:“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电子再不可分了。但随后基本粒子的大量发现,又宣告了这一预言的破产。以上这段材料说明了()
A. 相对真理是绝对真理的具体表现
B. 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
C. 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只能达到对客观世界的近似正确的反映
D. 任何科学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
4.社会发展往往面临多种可选择的道路,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 )
A.多数人选择的道路 B.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
C.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 D.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
5.有人说:“世界历史好比一百个大钱,你可以摆成两座五十的,也可以摆成四座二十五的,也可以摆成十座十个的。”这段话的错误在于( )
A. 把个人意志看成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B. 把历史看成偶然事件的堆积
C. 否定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和规律性
D. 否定了意识的能动性
6.“你永远不能控制大自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去了解大自然如何工作,然后让它为我们所用。”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有( )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认识的目的在于实践
C.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统一的
D. 实践主体能够创造物质
7.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会使( )
A.单位商品价值量提高 B.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C.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 D.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8. 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 )的过程实现的
A. 资本家竞相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B.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
C. 绝对剩余价值的获得
D. 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9.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有( )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 B.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C.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D.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1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
A.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D.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自由王国向必然王国的飞跃
1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深刻的变动。其中新产生的阶级有( )
A.地主阶级 B.农民阶级 C.工人阶级 D.资产阶级
12.下列对太平天国评价正确的是( )
A.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
B.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太平天国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太平天国农民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1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有( )
A.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B.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C.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D.惧怕人民群众
14.下列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评价正确的有( )
A.辛亥革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B.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D.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对势力
15.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进一步发展。表现有( )
A.中国的先进分子赋予民主与科学以新的含义
B.中国的先进分子提出反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制度
C.中国的先进分子把反封建思想斗争的立足点扩展到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
D.中国的先进分子把反封建的斗争方式发展为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16.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其发展表现在()
A.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B.确立“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两大原则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完全相同
D.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相联系
17.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主要包括()
A.继续完成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剿匪和镇压反革命
C.抗美援朝 D.建立了各级人民政权
18.理想和现实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一对范畴,对于理想和现实的关系,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
A.理想中包含着转化为现实的因素
B.理想是对现实未来发展状况的随心所欲的想象
C.把理想变为现实,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要靠实实在在的实践
D.现实总是美好的,而理想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
19. 一个民族没有优秀的精神品格,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个国家,没有凝聚人心的民族精神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就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强大的凝聚力和卓越的创造力。对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A.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
B.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
C.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重要基础和依托
D.时代精神独立于民族精神
20.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注意防止出现( )
A.民族自尊感
B. 民族自信心
C.狭隘民族主义
D. 民族虚无主义
21. “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互关联是一个必然的事实”。这句话说明( )
A.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B.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C.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D.人生的自我价值独立于人生的社会价值
22. 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有( )
A. 道德手段
B. 暴力手段
C. 法律手段
D. 外交手段
23. 盖茨说:下一个比尔?盖茨是中国的马云。马云说:下一个马云是创业者。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正确的创业观包括( )
A.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B. 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
C. 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D. 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24. 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思维方式的有( )
A. 讲法律
B. 讲证据
C. 讲程序
D. 讲法理
25.下列哪些权利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 )
A.政治权利和自由
B.人身自由权
C.社会经济权
D.文化教育权
三、分析题:共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要求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下列问题:
(1)为什么面对同一现象不同主体会产生认识差异?
(2)为什么三种不同的认识会产生“消沉”、“聪明”、“坚强”不同的效果?
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自从一八四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我自己在青年时期,学的也是这些东西。这些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包括那时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学了这些新学的人们,在很长的时期内产生了一种信心,认为这些很可以救中国,除了旧学派,新学派自己表示怀疑的很少。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那时的外国只有西万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落后的,很少人想学俄国。这就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形。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材料2
在救亡图存运动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曾经把目光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中国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时人悲愤地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思考着、摸索着、奋斗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005年l0月19日)
请回答:
(1)试比较康有为、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路径和选择有何不同。
(2)“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反映的是哪一派政治人物的主张?他们的主张是怎样实践的?结局如何?
(3)为什么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观世博,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排队了:安检要排队,进馆参观要排队,上厕所要排队,坐车要排队,吃饭要排队……没办法,谁让中国人多呢!不过,话说回来,排队也是对人的考验。考验你的耐心,考验你的公德心。观世博,没点耐心是不行的!首先入园前的排队就是一大关!为了拿到中国馆的预约券,我们早上4点半起床,5点钟到预检口外排队,7点10分左右进入预检口,到安检口外排队,9点钟开始安检入园。这样,光入园前就得排队4个小时。算下来,每天在世博园里,有75%的时间在排队,有10%的时间在馆与馆之间奔走,有10%的时间在馆内边走边参观,只有5%的时间能够坐下来参观或吃饭。排队时间这么长,对人的公德心也是一种考验。在6号门排队时,一位中年男子借口上厕所,往队前挪动了好长一段距离,然后不走了,难道还要当众大小便?说瞎话也不脸红!
摘自《燕赵都市报》2010年9月1日
材料2
京藏高速超过10天的超级大堵车让国际舆论看了中国的笑话。它们认定中国正经历世界史上最长的交通拥堵,“数以天计”的拥堵与大部分国家高速公路拥堵最多几小时相比实在“太夸张”。作为中国经济腾飞的象征,中国高速公路在过去20多年里经历了从一米没有到总里程跃居世界第二的发展奇迹,但一场堵车便令外媒质疑包括交通在内的中国基础设施存在无法与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尴尬。
摘自《环球时报》2010年8月24日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分析公共生活的特征。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有序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一、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答案】D
【解析】时间的相对性包含着两重含义:首先,时间的具体特性受物质运动的具体特性所制约,随着物质运动的形式、特性的变化而变化。由于物质存在的具体形态、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的具体特性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物质状态具有不同的时间特性,随着物质运动形式和状态的变化,时间的具体特性也必然随之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因而时间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其次,人们关于时间的观念也是可变的、发展的,它不仅随着人们对时间认识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也随着主体的心理状态而不同。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这正说明了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2.【答案】C
【解析】选项A、B、D都是描述,前后没有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无法形成必然的因果判断。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
3.【答案】A
【解析】“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启发我们世界上的一切都处在运动变化发展中,所以要把世界上的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A。
4.【答案】C
【解析】任何事物都由本质和现象两个方面构成。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正是因为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所以要求人们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题干给出的寓言故事是大家熟知的,老虎所犯的错误,就是因为它割裂了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只看到了百兽畏狐而走的表象,而没有透过这种现象,看到百兽是畏虎而走的真实本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
5.【答案】C
【解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国务院对各项行政审批项目的规定,正是这一原理在现实中的应用。
6.【答案】C
【解析】社会性是人与动物区别的根本特性,是人的本质的核心内容。任何人都是现实的具体的人,都是从事着实践活动、生活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而人的本质就是由实践和各种社会关系早就而成的,因此人的本质就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的本质是由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体现出来。而人的社会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如家庭关系、集体关系、阶层关系、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历史关系以及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等,其中生产关系是最本质的关系。社会关系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因而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本质,不是固定不变的抽象物,而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所以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7.【答案】A
【解析】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商品的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工人的具体劳动生产出商品的使用价值,同时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而同时工人的抽象劳动创造出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的矛盾要通过商品的交换得以解决,通过交换,商品的抽象劳动转化为具体劳动,个别劳动时间转化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选项BCD的矛盾都要通过商品交换的实现得以解决。
8.【答案】A
【解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而是适应了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需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从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全面调节和干预社会经济,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和发展,保证整个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故选项A为正确选项。选项B加强剥削和自由资本主义没有区别;消除经济危机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一个目标,促使社会经济增长只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诸多作用中的一个作用。故选项B、C、D均属错误选项。
9.【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可以采用“关键词精确绑定法”,关键词是“中国近现代史”、“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我们可以很快捕捉到选项C是正确答案。选项A“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抗击日本侵略”,选项B“太平军打败‘常胜军’、‘常捷军 ’”和选项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都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表现,但是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选项C“1841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10.【答案】C
【解析】在太平军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矛盾的激化和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选项A定都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选项B是1856年天京变乱之前的军事行动。选项D是干扰项。故选项C正确。
11.【答案】A
【解析】解答此题可以采用 “关键词精确绑定法”。即: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这样,我们很快就可以得出选项A是正确答案。
选项B和选项D是干扰项。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各地次第成立。从1904年开始,出现了十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这些革命团体的成立为革命思想的传播以及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组织力量。
选项C“同盟会”是当时资产阶级建立的众多的革命团体联合而成的全国性革命组织。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定了革命纲领。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12.【答案】B
【解析】在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平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这个由西方列强把持的会议,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北洋政府居然准备在这样的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运动由此爆发。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13.【答案】B
【解析】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政治、经济和外交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论人民民主专政》、《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的著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制定的。故选项B正确。
14.【答案】A
【解析】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选项BC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
15.【答案】C
【解析】中华民族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其中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的自强不息,具体体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贞刚毅品质,体现为“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为“因时而变”、“随时而制”、“与时偕行”、“与日俱新”等与时俱进的精神。所以本题答案为选项C。
16.【答案】B
【解析】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故选项B正确,选项A(是否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和选项D(是否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是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是对人生价值评价根本尺度的具体化,所以选项AD不合题意。选项C是理想实现问题,也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B。
17.【答案】C
【解析】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此外,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这些功能都是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在某些方面的具体体现,都建立在这两种功能的基础之上,故本题答案为选项C。
18.【答案】C
【解析】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可以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很难实施具体的规范,所以人们在上网时必须养成道德自律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C。
19.【答案】C
【解析】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其它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其中AB两项只是对C项内容的部分描述与阐释,D项是联系而非区别。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C。
20.【答案】A
【解析】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选项A。
二、多项选择题:第1-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多选、少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答案】ABC
【解析】得和失是一对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即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在这道题中,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ABC。
2.【答案】ABCD
【解析】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认为客观事物存在于人的头脑之外,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是,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一种直观的映射论,其特点是把认识的主体看作是一种生物性的自然存在,把人的反映看作是认识者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即客体直接映射在人的大脑中的过程。西方古代的流射说、影像说、蜡块说一直到近代的白板说和感觉说等等都属于这种理论。这种直观映射论的根本缺陷,就是它仅仅从客体来说明认识的形成及其本质,把认识简单地看作是主体被动接受对象的刺激和对象把自身“烙印”在主体大脑中的结果。这就把人的认识过程简单化了。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3.【答案】ACD
【解析】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指同一客观真理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基本属性。绝对真理即真理的绝对性,有两种含义:第一,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区别,都不能被推翻,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客观真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第二,人类的认识能力按其本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整个物质世界的,这种无限接近客观世界的必然趋势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等于承认了绝对真理。因此,绝对真理的实质是揭示真理性认识无限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趋向。
相对真理即真理的相对性,指一定条件下人们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近似正确的反映。这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任何一个真理性的认识,都只是对无限宇宙的一部分、一个层面的正确反映,人类已经实际达到的认识总是有限的,世界上尚有未被认识的东西,人们的认识有待扩展。第二,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特定对象的一定程度的正确反映,人类已取得的真理性认识的深度总是有限的,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丰富。相对真理的实质在于揭示了人类认识界限的可变性。
任何科学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依赖,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绝对之中有相对,相对是绝对的组成部分,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绝对真理。每一个真理性认识,对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来说,都是相对真理;同时,它又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是绝对真理。人们的认识要达到和它所反映的外部客观世界相一致,都有一个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选项。
4.【答案】CD
【解析】人的历史活动起始于主体选择,社会发展表明,在同一历史时空内,往往并存多种可能,包括社会发展道路供人选择。而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道路,一定是C项“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和D项“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故选CD。而A项“多数人选择的道路”没有指明选择的是什么道路。B项“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也是错误的,因为反动势力在一定时期是强大的,但他们选择的道路却是反历史潮流的。
5.【答案】ABC
【解析】这道题的考点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要用辩证的观点去把握,一定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本题中题干的错误在于把历史进程看做个人意志活动的结果和偶然事件的堆积,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ABC。
6.【答案】ABC
【解析】人在实践活动中要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人认识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定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所以答案是选项ABC。选项D说实践主体能够创造物质,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的说法。
7.【答案】BCD
【解析】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会影响部门单位劳动时间形成的价值量,但会使部门单位劳动时间平均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同时使单位商品中包含的价值量减少,据此可知,选项BCD为正确选项,选项A为错误选项。
8.【答案】AB
【解析】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每个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这个过程的客观后果则是整个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活资料价值的下降和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延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
9.【答案】BCD
【解析】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三大差别”必然归于消失。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BCD。
10.【答案】ABC
【解析】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一些最基本的方面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第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第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
11.【答案】CD
【解析】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动,不仅旧的阶级发生了变化,还有新的阶级产生。第一,地主阶级本身发生了某些变化,出现了一批因军功而升迁的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但是,地主阶级不是新产生的阶级。第二,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向贫农或雇农转化。有些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这样,工人阶级产生。第三,中国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D。
12.【答案】ABC
【解析】选项A是太平天国的意义,评价正确。这次起义历时14载,转战18省,并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各地各族人民反清斗争风起云涌。如南方和东南沿海各省有天地会及其支派的起义;北方有捻军起义;西南、西北有各族人民起义。天京失陷后,太平天国余部仍坚持斗争达4年之久。这些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选项B是太平天国的意义,评价正确。太平天国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选项C也是太平天国的意义,评价正确。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尤其是当中外反动派勾结起来向太平军举起屠刀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同英法军队和由外国军官组织和指挥的“常胜军”、“常捷军”进行英勇的斗争,给了侵略者以应得的教训。
选项D是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评价错误。太平天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表现在:第一,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第二,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第三,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
13.【答案】BCD
【解析】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守旧势力的反对。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突出地表现在: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选项A是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选项BCD是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CD。
14.【答案】CD
【解析】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选项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是戊戌维新运动,不是辛亥革命。选项B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D。
15.【答案】ABCD
【解析】中国的先进分子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继承了五四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的精神,并赋予它们以新的含义。民主不再是指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民主。科学,除自然科学外,就对社会的研究来说,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中国的先进分子以唯物史观为武器,从反对封建思想入手,进而提出必须反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制度;把反封建思想的斗争的立足点,从争取个人的个性解放,扩展到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的高度;把反封建的斗争方式,从少数人进行的思想批判,逐步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故选项ABCD正确。
16.【答案】ABD
【解析】在中国革命历程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时,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对内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相同而非完全相同,选项C不正确。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D。
17.【答案】ABD
【解析】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段时间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不仅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还要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新中国在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斗争中,有许多斗争就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主要包括:首先,在军事上,人民解放军继续追剿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到1950年,基本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统一;在政治上,普遍召开各级各届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会议,人民开始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其次,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使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包括老解放区农民在内)无偿地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其他生产资料,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群众获得了翻身解放。开展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基本上肃清了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反动势力。选项C “抗美援朝”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不是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应排除。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D。
18.【答案】AC
【解析】理想源于现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之花产生于现实的土壤,理想中包含着转化为现实的因素,因此,选项A正确。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因此,选项B是不正确的。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如果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那么,唯有实践才是联系两者的桥梁。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的实现往往要通过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曲折之路,有赖于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奋斗。实践,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选项C正确。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选项D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AC。
19.【答案】ABC
【解析】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紧密相连,时代精神是民
1. 【答案要点】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人的认识既有客体的作用,更有主体的作用。材料中三个不同的人面对同一现象产生认识差异是主体的不同选择的结果。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不同所致。人的认识及其结果受主体的影响,但不由主体决定。
(2)三种不同的认识会产生“消沉”、“聪明”、“坚强”不同的效果,体现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正确地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当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6分)
2.【答案要点】
(1)康有为“向西方寻找真理”主要是主张向日本学习,采用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主要是主张学习英美的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走自下而上的革命道路。
(2)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采取了下列行动:向皇帝上书、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办学会、设学堂、办报纸等。维新派以各种方式宣传变法主张,制造维新舆论,培养变法骨干,组织革新力量,而重点则放在争取光绪皇帝及其周围的帝党官员的支持上,希望通过他们,自上而下地实行变法主张。最终在皇帝的支持下发动了百日维新,但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3)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主观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其中,主观方面的原因体现在:①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②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③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3.【答案要点】
(1)基本特征包括:第一,活动范围的广泛性。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得以不断扩展。第二,活动内容的公开性。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公众性生活,它能为社会全体成员所享有,它涉及的内容是公开的,没有秘密可言。因此,为了提高公共生活质量,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对自己的公共生活行为负责。第三,交往对象的复杂性。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使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不断扩充,从而造成了交往对象的复杂性。第四,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
(2)第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第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随着公共生活领域的扩大,个人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有序的公共生活不仅有利于日常生活的和谐,也会促进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
第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良好的公共生活秩序,是社会成员生活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标识。
第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现代化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在公共生活领域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表现。但也应当看到,在今天的公共生活中依然存在一些公德缺失的不文明现象,这些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必然会损害社会公共生活秩序和文明风尚,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猜你喜欢
-
- 03-092016管理学考研:经典案例题及解析(7)
- 03-092015年考研法硕专业基础课模拟试题(三)
- 03-092016年考研政治专项练习: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 03-082019年医学考研药理学基础练习题(5)
- 03-09西医综合考研冲刺必看问答(2)
- 03-092017年考研历史学基础测试题及答案(7)
- 03-082019年考研政治基础试题:选择题10
- 03-092014年考研英语试题及答案(19)
- 03-092014年考研历史学专业模拟试题及答案(2)
- 03-09考研《教育学》专业习题及答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