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考研政治综合题演练(7)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提示:
新民主主义时期党的建设部分是“毛泽东思想概论”中与现实政治联系较为密切的知识点,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一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相关文献材料也较多。如: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10月):“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迫切地需要建设这样一个党,建设这样一个党的主观客观条件也已经大体具备,这件伟大的工程也正在进行之中。”
《中国共产党章程》(1945年6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是它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它在现阶段为实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而奋斗。它的最终目的,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制度。”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民主革命时期,由于当时中国社会的特点,我们党的绝大多数党员来自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也有不少来自知识分子,还有来自非劳动者阶层的革命分子。但是,我们党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我们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因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以下是本题的答题思路分析:
1.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大法宝。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里诞生和进行革命的,是在长期武装斗争和游击战争环境中建党,是在同资产阶级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复杂关系中建党,因而如何建设一个马列主义的政党便成为一项“伟大的工程”。
2.党的建设的有利条件:(1)党是在共产国际的直接帮助下建立的,从成立之初,就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有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2)整个中国工人阶级有坚决的革命性,有一个良好的阶级基础。(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并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特色的建党理论。
3.党的建设的特殊困难:(1)马克思主义传播历史很短,党成立后又忙于实际斗争,党的理论准备不足。(2)由于中国历史原因,封建思想对党的影响较深,党时刻处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3)共产国际在一段时间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直接影响着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顺利开展。
4.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强调从思想上建党,是毛泽东建党学说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点,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不断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党的思想建设的重点是党员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建设问题,亦即解决党员从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党内存在非无产阶级思想,最主要的是小资产阶级思想。主要原因是:首先,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到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间间隔很短,加上党成立后立即投入实际斗争,这就使党的理论准备不足。其次,从1927年党的工作重心转入农村后,党的组织长期处在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中,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占绝大多数,因而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时时处在多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
5.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党的组织的集中与民主的高度统一,是党的力量之所在。一个党,如果没有严密的组织和铁的纪律,这个党只能是一盘散沙,没有战斗力。同样,一个党,如果没有充分的党内民主,只是一个人或某几个人说了算,这个党也毫无生气,难以完成自己肩负的使命。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结合。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实行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基本原则。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必须反对宗派主义,要以党的利益高于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为出发点,提倡顾全大局,加强团结。
6.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优良传统之一就是把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起来。党必须在制定并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在反对“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锻炼自己的阶级队伍。“左”的倾向主要表现在思想和行动上超越现实条件,并热中于革命的口号;右的倾向主要表现在思想和行动上落后于现实条件,缺乏奋斗的勇气,以及向落后势力作出无原则的让步。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待人民群众和对待自己同志的正确态度。
7.正确处理党内矛盾,整风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好形式。党内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毛泽东认为党内矛盾“是社会上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刘少奇认为党内斗争的性质是思想斗争,因此,解决党内矛盾的办法既不同于解决敌我矛盾,也不同于解决人民内部一般群众之间的矛盾,处理党内斗争只能用民主的办法进行正确的解决。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必须坚持民主原则,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采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进行。
相关材料
党的建设与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的关系
1.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
2.党的建设与武装斗争的关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是在长期的革命战争环境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党的建设与能否成功地开展武装斗争密切联系着。党的发展、巩固,是在革命战争中进行的,没有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一切,党的建设也无从谈起。
3.党的建设与统一战线的关系。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战线问题,主要是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关系问题。在统一战线中正确地处理了同资产阶级既联合又斗争的关系,党就会发展和壮大。否则,党就不能成熟起来。
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1.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的本质在于其阶级性,这是指党反映了它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意志,但又是阶级利益的升华。其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党的纲领反映了哪个特定阶级的利益需求;二是党的组织构成,即主体部分是由哪个阶层或群体构成;三是党的领导权掌握在什么人手中。这三个要素对政党性质的影响不是并列的。党的纲领是党的一面旗帜,而党的领导权直接影响到政党对纲领的制定和执行。二者是集中体现政党阶级性的决定性东西。而组织成分,尤其是党内的主体成分,可以反映党的性质,但不能绝对化。
2.在党的成立初期,在发展党员问题上,党提出过“大产业工人是天然的共产党员”的不恰当看法,在大量发展工人党员的同时,对如何保证党员质量、确定党在组织上的正确领导等问题,重视不够。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随着党的工作重心逐渐向农村转移,农民及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在全党中的比重逐渐增大,进而占据了多数,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处在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之中。党内一些教条主义者在党员的社会成分问题上犯了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单纯地从党员的社会成分来判断党的性质,片面地认为只要在农民和知识分子中大量发展党员,就会改变党的性质,就有使党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的危险,从而过分强调了最高领导人的工人成分。上述两种错误认识的实质都是“惟成分论”。
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在无产阶级人数少、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党又长期在农村活动的情况下,牢牢掌握无产阶级领导权,通过制定正确的纲领,特别是通过着重在思想上建设党,实行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等方式,把党内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成分改造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战士,成功地解决了保持党的无产阶级性质的问题。
4.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通过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它应该大量吸收工人、雇农入党,造成党内的工人骨干;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因此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产党,这就纠正了在党的组织发展问题上长期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党的队伍不断扩大。
5.抗日战争爆发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将一切愿意为党的纲领而奋斗的抗日积极分子吸收到党内来,迅速壮大了党的队伍,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提高了党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在党的七大党章中也明确地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是它的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它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
6.“两个先锋队”的提法,并没有改变党是工人阶级政党和工人阶级先锋队的阶级性质,而是增加了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内容。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是由于它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和先锋队。所以,这里不存在改变党的阶级性质的问题。因为在阶级社会里,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利益总是通过一定阶级的政党的领导来实现的。工人阶级以外的阶级在代表人民和民族利益时,有明显的阶级局限,只有工人阶级才能始终是人民和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
毛泽东关于执政党建设的若干探索
1.中国共产党执政后面临着新考验。我们的同志容易沾染上脱离群众和实际的官僚主义习气,滋长骄傲自满的情绪,产生宗派主义倾向。中国革命历史性转折带来的客观环境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地位的变化,要求中国共产党认真研究这些新情况,及时制定正确的政策,经受住新的考验。
2.保持党的优良传统,警惕“糖衣炮弹”的侵蚀和攻击。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要求全党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对执政党的建设具有长远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后,党在反对腐败方面开展了整风、整党、“三反”等运动,保持了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作风,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3.反对官僚主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邓小平在中共八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强调贯彻群众路线,克服官僚主义;中共八大决定在全党进行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毛泽东强调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周恩来指出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就是官僚主义,必须同官僚主义作斗争。
4.执政党必须接受来自党内外的监督。邓小平在中共八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强调,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无论是党内监督还是党外监督,关键在于发展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5.加强全党思想政治工作。毛泽东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的大事,是全社会的事。
猜你喜欢
-
- 03-092018考研政治备考复习试卷(1)
- 03-092015年考研英语专项练习题(3)
- 03-09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选择题及答案(单选9)
- 03-092016考研政治政治必做单选题(三)
- 03-09管理学考研:案例分析例题解析(7)
- 03-092011政治理论卷(2)及参考答案
- 03-092016年考研英语精选完型填空基础练习及答案:electronicmarket
- 03-092017年考研管理学冲刺试题及答案(基础问答6)
- 03-092015考研政治精华知识点
- 03-082019考研政治专项练习题-选择题(20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