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考试网

考研动态 考研英语 考研政治 考研数学 专业课 模拟试题 历年真题

2011政治理论卷(2)及参考答案

模拟试题  时间: 2019-03-09 10:40:07  作者: 匿名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15分)

1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造成重大伤亡,一般认为是地震所致,然而海洋学家和地质学家经过研究后发现,不仅是地震,海底地滑、海床塌陷、岩石坠海和行星撞地球也是海啸的重要成因。从而表明这次印度洋海啸是

A一果一因B一因多果

C一果多因D多果多因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32004年宏观调控对“经济过热”采取“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方针,其最为典型的哲学依据是

A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B事物是相对的

C矛盾特殊性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生产力中物的要素是指

A人的劳动B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D生产资料

5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必须联系

A生产力和上层建筑B生产方式 C经济基础D经济规律

6毛泽东提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伟大工程”的文章是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B《<共产党人>发刊词》

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

7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是

A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目标 B马克思主义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马克思主义注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8建国后第一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文献是

A《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

A1949年新中国成立

B1949年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

C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D1949年《共同章程》被正式通过

10邓小平理论集中体现在

A党的十五大报告中

B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的主要著作及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中

C《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

D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中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12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

A根本体现B根本前提C根本原则D根本基础

13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核心是

A加强党的领导B改善党的领导体制

C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D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14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是

A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B确立党的思想路线

C完善党的领导体制 D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15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是

A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B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C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 D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6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A揭示了世界发展特别是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和思维水平

B具有社会评价功能,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评价社会现象,扬善抑恶

C突出强调共产主义道德

D揭示了道德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17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度的核心。构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组织有

A董事会B股东会C职工大会D经理层

18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首先要坚持完善下列哪些“保障线”制度

A失业保险B养老保险C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D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

19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应遵循下列哪些基本原则

A以法制化管理为目标

B以社会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

C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D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20建国后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的积极成果主要有

A坚持“两个务必”

B扫除官气,不断克服官僚主义

C执政党必须接受来自党内和党外的监督

D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千百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21邓小平1957年在执政党监督问题提出的三个方面的监督是

A国家法律的监督B党的监督

C群众的监督D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

22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是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摆脱单一的苏联模式

B开始寻找独立自主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探索中正确的、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和创造性的思考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财富

D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起了指导作用

23毛泽东社会主义探索的历史局限在于

A艰辛探索但总体上没有摆脱苏联模式

B探索的一些正确成果没有在实践上坚持下去甚至出现了某些严重的背离

C探索中另一种“左”的倾向逐步发展,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

D最根本的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

24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

A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要求

C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D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5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实践、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

A体现“三个面向”的要求

B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C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D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6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

A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B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C推进社会不断进步

D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2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着我们党的认识达到新高度,主要是指深化了

A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B对改革开放规律的认识

C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D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282004年我国经济过热的主要问题有

A部分行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过度膨胀

B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严重不足

C服务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D煤油电运高度紧张,重要生产资料严重不足

292004年1月胡锦涛主席在法国国民议会上的演讲中提出的推动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的意见是

A加强政治互信,深化战略合作

B加强经贸合作,实现互利互补

C加强文化交流,丰富交往内涵

D加强和平友好,反对动辄制裁

30胡锦涛访法后中法双方达成一致的重点领域是

A共同致力于加强多边体系,维护区域安全

B促进全球问题的解决

C深化作为中欧关系重要内容的中法关系

D推动欧盟取消对华军事技术限制

三、辨析题(共3题,每题6分,共18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31理想具体是感性具体在思维中的体现。

32有些地方领导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请用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加以剖析。

33毛泽东在1939年《<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提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科学概念;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新的伟大工程。请比较以上“两个伟大工程”的异同。

四、分析题(共4题,其中第34、35、36题每题9分,第37题10分,共37分)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34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附题)马克思主义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35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及其两大部类生产的原理,分析2004年我国经济过热问题及其调控措施。

36十六大提出,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请分析这一判断的理论依据、客观依据,并且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怎样贯彻执行,应该正确处理哪些关系?

37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道都回答,只按第Ⅰ道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

分析论述中国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地位和作用及美国的新秩序主张的内容和实质。

选做题Ⅱ

美英联军在伊拉克虐囚事件的哲学分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Ⅰ

1C2B3D4D5A6B7D8A9C10B11D12A13D14A15C

二、选择题Ⅱ

16ABC17ABD18ACD19ABCD20ABCD21BCD22ABCD23ABCD24ABCD25BCD26ABD27ACD28ABCD29ABC30ABCD

  三、辨析题

31「答案要点」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它混淆了理性具体与感性具体的概念。

(1)感性具体是感觉多样性的综合,是感官能直接感觉到的具体;而理性具体是在抽象的基础上形成的各种规定性的综合,是具体在思维中更深刻的再现。

(2)理性具体不是现实中的感性具体,而是对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比感性具体更深刻的反映了事物的本质。

32「答案要点」

(1)按以人为本的、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应该树立全面的、实践的、人民的、科学的政绩观。即不搞片面的发展,坚持全面的发展;不搞形式主义的花架子,坚持为人民讲实话、务实效、办实事、求实绩,求真务实;不唯上,不投领导所好,追求升官发财,坚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搞主观臆断的“拍脑袋”工程,浪费人民钱财,坚持科学决策,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2)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本质上是一种以官为本的发展观,为求个人升官发财,搞形式主义花架子工程,投领导所好,与以人民利益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背道而驰的。

33「答案要点」

“两个伟大工程”的区别在于:第一,党的历史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由一个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革命党发展成为掌握了全国政权并且要长期执政的执政党;

第二,党的政治路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从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内容的,以推翻三大敌人为目的的阶级斗争的政治路线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的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路线,而且政治路线决定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为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

第三,“两个伟大工程”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目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是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在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中领导人民群众对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战斗队;新的“伟大工程”是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同时,“两个伟大工程”在本质上又是一脉相承的,即都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的、永远保持先进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四、分析题

34「答案要点」

(1)意识形态对社会存在及其发展不是消极被动的;从质的方面,意识形态的作用有程度的深浅、范围的大小和时间长短的区别,当然意识形态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只具有相对的意义,意识形态的作用归根到底是受具体的社会存在所制约的,并且只有凭借社会存在,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实现。

(2)依据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观点,我国现阶段的思想道德建设有成绩又有缺点,但成绩是主要的,主流是好的;既有在新时期形成的独立、自主、竞争、开拓的改革创新精神,又受到拜金主义的影响,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主流。

(3)依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要求建立相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道德体系,实现思想道德规范的转型和变革;

第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巩固、健全和完善;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的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有冲突也有促进。矛盾的一面来自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促进的一面来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两个效益”的统一,强调“义利统一”,不但是对市场经济的思想道德,也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变革和推进,更重要的是为传统社会主义道德增加了自由、自主、求实、竞争、创新的新内容。假冒伪劣猖獗不但与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相背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信用原则也是根本不相容的。

(4)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相结合。未成年人的特点是缺乏自我判断能力,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思想道德建设本身也有内心自我约束和社会评价的制约两个方面,应该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人是环境的产物”虽然夸大了后天的教育的反作用,但不能因此否定环境对于人,尤其是对于未成年人的重要作用。

「附题答案要点」

(1)衡量人的价值的两个标准或尺度是自我价值尺度和社会价值尺度。人的自我价值是人的活动对于个人自身的意义。社会价值尺度是个人活动对社会的意义,即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在这两个尺度中,社会价值尺度是根本的尺度。这是因为,自我价值的实现要通过社会,只有通过对社会的奉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显示自己人生的意义。若想占有和享用价值,必先创造价值,若想成为价值主体,必先创造出价值客体。从总体上说,社会对个人需要的满足,是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相应的政治、文化发展状况为现实前提的,而个人得到来自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满足是以他对社会的贡献为前提的。

(3)为社会奉献,为人类造福,不仅不是与自我价值不相容,而且恰恰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途径。从社会发展的总过程和总趋势来看,个人向社会奉献得越多,社会进步,社会对个人需要的满足就越多,因此,人的价值是奉献与满足、创造与享用、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辩证统一。所以,要想证明、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35「答案要点」

(1)马克思认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部分产品严重不足表明相关生产链、产业链上的实物补偿得不到实现,从而影响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2)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认为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要求按比例协调发展;生产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均应保持平衡。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严重不足,就会影响两大部类内部和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均衡,影响整个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3)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原理虽然是针对资本主义制度所做的具体分析,但却包含着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经济活动的共同规律,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再生产对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需求要与社会总产品中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总量相一致;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必须与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适应;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等等。

(4)当前,我国经济出现的过热现象就是由于忽视了关于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原理。其主要表现为煤、油、电运高度紧张和重要生产资料严重不足,低水平重复建设屡禁不止,两大部类结构性失衡日趋严重。因此,应当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原理,坚持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对我国现有经济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使社会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实现社会再生产按比例协调发展。

36「答案要点」

(1)理论依据。

一方面,是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直接得出的重要结论。发展是“三个代表”的思想主题,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另一方面,是落实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论”等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2)客观依据。

第一,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物质基础。

第二,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完成党的“三大历史使命”的根本要求。

第三,进入新世纪,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不发展就没有出路。

第四,是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第五,用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条重要经验。

(3)贯彻执行的主要措施。

第一,坚持与时俱进,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力求不断地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

第二,关键是发展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坚持以效益和质量为中心,实现增长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第四,坚持深化改革,完善体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

第五,坚持“四个尊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心全意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创造主体。

(4)相互关系。

第一,以人为本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

第二,发展经济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

第三,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37选做题Ⅰ「答案要点」

(1)中国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地位和作用。

第一,中国的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主张。中国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四项原则,即四个保障:保障各国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保障各国具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具有平等的发展权,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平等权利。

四个方面内容:在政治上应该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该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该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该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该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而不应该诉诸武力,或者以武力相威胁。

第二,中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是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坚定力量;中国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一系列主张,为新秩序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修改和制订,在外交舞台上为推动新秩序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2)美国的新秩序主张的内容和实质。

第一,美国主张建立以美国的单极霸权为中心的国际新秩序,巩固和强化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绝对优势,确立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导地位。

第二,在全世界推行西方特别是美国的价值观,用美国的面貌改造世界。

第三,建立以美国的绝对军事优势为后盾的国际安全体系。

第四,在以美国单极霸权为主导的前提下强调西方盟国的伙伴关系,加强西方的协调,共同分担责任和共同行使权力。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集体霸权。

第五,按照美国的霸权战略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其他地区组织在新秩序中的地位和作用。

美国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主张的实质是维护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霸权地位和霸权利益。

(3)中美两种主张的根本分歧。

第一,分歧的焦点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还是以强权政治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

第二,是以美国和西方的价值观改造世界,建立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还是尊重世界的多样化发展,各国人民都有权选择自己的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第三,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尊重联合国的主导作用,还是维护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对联合国采取实用主义态度。

(4)发展中国家的新秩序主张。

第一,主张改变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不平等基础上形成的旧的国际分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分工。2003年WTO部长级会议南北双方关于农业问题的分歧与争端,集中表达了发展中国家改变不公平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愿望。

第二,主张加强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以争取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有利地位。

第三,主张改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使发展中国家更加充分、有效地参与国际事务的决策。

第四,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增强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上的发言权。

(5)美国的新秩序主张同日本、欧洲有什么不同。

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要建立一个以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利益为基础,由西方资本主义大国领导的,以西方经济政治模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改造世界的国际新秩序。实质是国际旧秩序的一种翻版。

不同点是,是以美国单极国际新秩序还是美、日、欧以平等的伙伴关系共同领导世界;是以美国的价值观还是以西方集体价值观改造世界;在国际新秩序中要不要发挥联合国的中心地位和作用;要不要对发展中国家给予适当的让步。

(6)“9.11”反恐对国际新秩序的影响。

第一,“9.11”以后的国际反恐合作表明,世界主要大国开始超越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线的冷战思维,而开始以重大国际问题作为分化组合的焦点。往往在不同的重大国际问题上形成变动不居的不同的大国格局。

第二,国家反恐不仅没有使“一超”+“多强”的竞争画上句号,反而将这种竞争推向新阶段。例如,伊拉克为中心的中东地区,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中已成为“一超”与“多强”竞争的主要场所。

(7)以唯物史观分析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与国际政治新秩序的相互关系。

第一,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基础,而国际政治新秩序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主张的集中反映。

第二,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能够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对国际经济新秩序起保证作用;没有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也就难以巩固,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第三,要以国际政治新秩序去反对和克服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扫清道路。

选做题Ⅱ「答案要点」

(1)美国在虐囚事件发生后一再推脱责任,妄图掩盖其侵犯伊拉克主权和人权的事实,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借口反恐发动伊拉克战争,造成大量平民伤亡,严重践踏了当地人民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其实质就是打着“推进民主和人权”的旗号、干涉践踏别国的人权和内政、获取最大政治利益。

(2)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互相依存的:一方面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必须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另一方面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第三,必然性是偶然性的支配力量,是偶然性的基础和根据。

(3)美国主导的现有国际秩序以发达国家的人权、民主自由凌架在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之上,借口人权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甚至不惜制造莫须有的罪名发动伊拉克战争,拒绝按照“战俘法”对待被美国俘虏的恐怖主义嫌疑犯,纵容美军采取一切手段审讯被俘人员,所以美英联军虐俘事件不是个别人的偶然行为,而是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必然反映。由此可知,美英联军在伊拉克的虐俘事件,不是美英士兵的个别人的偶然行为,而是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必然结果。

猜你喜欢

精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