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政治理论卷(1)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中国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国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拉动投资需求,2002年达到顶峰,国债规模为1500亿人民币,2003年为1400亿,2004年1100亿,其中500亿转而投入社会建设领域,2005年转而实行稳健财政政策,这是一个
A由肯定到否定的政策转变B由量变到质变的政策转变
C由部分到整体的政策转变D由个别到一般的政策转变
2无论网虫、网迷、网民还是网痞,也无论官员百姓、男女老少,在网络上都只是个符号,这种现象表明
A网络存在是虚幻B网络存在没有时空规定性
C网络是压缩了的电子时空D网络有时间没有空间
3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B技术科学、哲学、艺术
C政治思想、逻辑学、语言学 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42004年治理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进一步突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
A完全市场机制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B部分由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C更多地由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在起基础作用
D在宏观调控前提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5“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劳动和土地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才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6在价值形式发展的各个阶段中,没有本质区别的两种价值形式是
A简单的价值形式与扩大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与货币形式
D扩大的价值形式与货币形式
7生产资料要成为资本,必须
A通过市场交换
B同劳动者的劳动相结合
C作为剥削雇佣工人占有剩余价值的手段
D生产出某种使用价值
8毛泽东最早形成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思想的文章是
A《论联合政府》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D《将革命进行到底》
9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
A遵议会议B瓦窑堡会议
C六届六中全会D七大
10民主革命时期对全党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好形式是
A开展整风运动 B学习马列主义
C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D学习党的重要文件
11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归根到底是
A以人的自由为本B以人的生存为本
C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D以人民为本,以人民利益为本
1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
A和平共处B和平发展
C和平竞争D相互竞争主权
13中国社会新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的共同特征是
A与新经济相联系 B与新体制相联系
C与新生产力相联系D与非公有制经济相联系
14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我们党掌握政权以后,党的建设的根本是
A加强党的制度建设B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C提高党的执政能力D提高党的领导权威
15欧盟一体化在2004年的一个里程式文件是
A欧洲议会通过了《欧盟宪法条约党章》B欧盟委员会改选完成
C欧洲正式接纳10个新成员国 D欧盟外交委员会成立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区别在于它是
A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
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C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
D公然申明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17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传统哲学中辩证法思想的有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高下相倾,长短相形
C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8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价格的变动
A与商品本身的价值成正比例变化B与货币价值成反比例变化
C以使用价值为基础变动D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
19“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这表明
A相同的商品只能卖同样的价钱
B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C商品交换和商品价格反映的总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平等关系
D商品交换过程中,市场价格由价值决定
20价格规律的作用有
A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降低成本 B刺激商品生产者激烈竞争和分化
C自发调节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D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1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就是要
A利用价格杠杆,调节供求,使社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经济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B不断采用新技术,加强管理,降低成本
C坚持市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
D鼓励公平竞争,反对垄断行为、地方保护主义及各种不正当竞争
2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B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C平等互利、和平共处D长期共存、竞争发展
23在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世界”的理论中
A苏联是第一世界B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C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一世界D亚洲(除日本)、非洲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24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内在要求是
A把一切工作和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
B充分相信和依靠本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C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是适合本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D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争取外援
2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着我们党的认识达到新高度,主要是指深化了
A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B对改革开放规律的认识
C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D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2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大根本要求是
A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B关键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D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27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依据是
A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B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
C完成“三大历史任务”的需要D保证长期执政的需要
28十六届四中全会总结了55年来党的执政经验,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些执政经验的有
A坚持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B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D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92003年-2004年被西方认为发生了民主政治和平转变,被称为“天鹅绒革命”或“橙色革命”的独联体国家是
A格鲁吉亚B白俄罗斯C乌克兰D哈萨克斯坦
302004年11月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签署的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全面启动的重要文件有
A《落实中国——东盟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
B《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
C《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议》
D中国与东盟交通合作谅解备忘
三、辨析题(共3题,每题6分,共18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31强调主观辩证法就是在思维方法中的唯心主义。请分析上述说法并且扼要说明辩证思维方法的内容和意义。
3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所有制经济应该公平竞争、共同发展,不应该人为地规定谁是主体。
33毛泽东说过:“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就表明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决定性环节。
四、分析题(共4题,其中第34、35、36题每题9分,第37题10分,共37分)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342004年宪法修改后规定:“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请依据唯物史观对此进行分析。
——(附题)精神病人患者在生病期间的刑事犯罪可免予惩罚,请依据有关哲学原理加以说明。
35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把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泛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称之为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请分析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的确立依据、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36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请分析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客观依据,并且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怎样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该正确处理哪些关系?
37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道都回答,只按第Ⅰ道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
根据苏共亡党亡国和中国共产党兴旺发达的不同实践,总结共产党执政的经验教训。
选做题Ⅱ
以享廷顿为代表的美国学者以“文明冲突论”预测和解释美国与穆斯林国家关系的紧张以及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请以唯物史观对此进行分析。
——(附题)结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三次调整,分析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长期性和曲折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Ⅰ
1B2C3D4D5D6C7C8B9C10A11D12D13D14C15A
二、选择题Ⅱ
16ABCD17ABCD18ABD19BD20ABCD21ABCD22ABC23BCD24ABCD25ACD26ACD27ABC28ABCD29AC30ABCD
三、辨析题
31「答案要点」
强调主观辩证法就是在思维方法中坚持唯心主义。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它割裂了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
(1)主观辩证法是以概念、判断、推理和理论体系诸形式表现出来的思维发展的辩证法。
(2)主观辩证法是有其主观的形式,但是我们不能以此来断定承认主观辩证法就是主张唯心主义。这是因为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
的反映。作为主观辩证法基础概念本身有其客观的内容,是对客观世界现象、关系、过程的一种抽象,它本身是人们实践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的反映。
(3)辩证思维方法的内容及意义:
第一,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有:①归纳和演绎;②分析和综合;③从抽象上升到具体;④逻辑和历史的统一。第二,辩证思想的重要意义在于,从认识论来说,它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正确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时,只有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等辩证思维方法,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坚持辩证思维方法对于建立科学体系、指导社会实践也有重要意义。
32「答案要点」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基本特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对于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2)非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多样化需要,扩大就业渠道,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各种所有制关系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进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必须把两个“坚定不移”统一起来,如果只讲一面,不讲另一面,就脱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就建不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上述论调离开公有制为主体的根本原则,把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与各种所有制的公平竞争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是完全错误的自由化观点;否定公有制主体地位。
33「答案要点」
(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毛泽东后来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点的生动描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真正为中国的先进分子所认识、所接受,确实是十月革命以后的事情。
(2)因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威力,使之由理想变成了现实,并且使马克思主义通过社会主义的苏联,传到了中国,一批曾经崇尚民主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从十月革命这一活生生的事实中领悟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生命力,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
(3)然而,十月革命毕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外部条件。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的社会历史条件。即20世纪一二十年代的中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因而有了一定程度发展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同时又有相互勾结的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是当时世界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激烈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迫切需要一种崭新的理论作指导。
四、分析题
34「答案要点」
(1)我国首次把保护人权写进宪法,这决不是偶然的社会现象,它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人权作为政治上层建筑的范畴,它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宪法作为法律体系的基本内容也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围,我国把人权问题明确写进宪法,也就是对上层建筑作出了相应调整,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本质要求和必然反映,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宪法具有最高权威性,把人权写进宪法,可以极大地促进我们人权状况的改善,更好地保护我国最广大人民的人权,推动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
(2)人权问题带有明确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不可能存在超阶级的人权。任何社会的人权状况都是和该社会的阶级状况相对应的,都必然打上阶级的烙印。我国当前实行的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我国的人权状况也必定是体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首次把人权保护明确写进宪法,正是为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社会主义应当是保护人权的国家,这是由我们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3)社会主义人权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基础的,尽管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权也很不完善,但它对广大劳动人民而言具有平等性和真实性,能够切实反映我们国家关心人权的社会性质。资本主义的人权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它充分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社会性质,资产阶级鼓吹的超阶级的人权,其在实质上都带有很大的欺骗性,只是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人权,对广大无产阶级工人而言,是不平等、不真实的。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亿万富翁和普通人所享有的人权是不一样的”。
(4)所有的人权问题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一定思想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我们应该立足在本国范围内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国人权问题,不应该照抄照搬别国人权,不能指望依靠别的国家解决本国的人权问题,更反对发达国家借口“人权无国界”而干涉别国内政。
「附题答案要点」
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又受到人的自然属性的制约,人的本质和行为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共同决定的。但是,精神病人在发病期间已经失去其后天获得的社会属性,丧失了作为其社会属性集中反映的“理智”,生理上的自然属性成为其犯罪行为决定因素,不具备社会行为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所以可免予惩处,但应由具有社会责任能力者加以监护。
35「答案要点」
“伟大工程”的确立依据。
(1)“伟大工程”是由党的地位作用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没有一个按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为了实现共产党对革命的领导权并领导革命到胜利,共产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
“伟大的工程”是由中国特殊国情决定的。在国际共运中,无论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都是在城市环境与工人群众中建设无产阶级政党。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农村、农民和战争环境中开展党的建设,不仅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而且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复杂的历史任务。
(2)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毛泽东分析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的基本途径。
第一,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建设党,因为党的政治路线决定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为实现政治路线服务的;
第二,在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中进行党的建设,因为在中国革命的特定环境里,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完成党的建设的两个基本武器,党的建设是在武装斗争以及同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中进行的;
第三,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学习、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在农村和农民环境中确保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
第四,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以整风的方式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
第五,坚持民主集中制,因为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统一,在对敌斗争中的战斗力,在群众运动中的凝聚力,都要由党在组织上的统一来加以巩固,党的组织的集中与民主的高度统一,是党的力量之所在;
第六,党的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又一重要内容,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农民战争的环境里,建设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党,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胜利,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同时在理论上形成了毛泽东的建党学说,从“思想建党”和“三大作风”等方面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成为最完备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36「答案要点」
(1)理论依据。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直接体现。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2)客观依据。第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因为现在的小康是初步的、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小康;第二,是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迎接新的风险和挑战的必然要求;第三,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必然要求,因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3)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措施是: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民为本,以人民利益为本,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代表和实现人民利益创造物质基础。
第三,坚持“五个统筹”,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增长方式,优化调整结构,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五,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全面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小康大业,人才为本。
(4)相互关系。
第一,以人为本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
第二,发展经济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即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关系;
第三,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即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系。
37选做题Ⅰ「答案要点」
(1)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民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成功执政的根本保证。
苏东国家执政党亡党亡国的根本问题是执政的共产党在掌握政权以后,高高在上,官僚主义,特权腐败,长期脱离群众。
(2)正确处理经济和政治的关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又坚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从根本上长期保持党的先进性。
苏联的教训,虽然没有严重偏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条,但一直过度强调阶级斗争,把政治问题过度集中到阶级斗争方面,用阶级斗争、专政手段巩固执政地位、处理矛盾,严重偏离了不断推进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的正确方向。
(3)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好的制度,还要有好的体制,才能发挥优越性;另一方面,体制不改不行,体制改革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也不行。中国既坚持改革,又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从而达到了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和完善。
苏联改革前长期形成僵化保守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丧失生机和活力,后来戈尔巴乔夫又离开社会主义搞所谓“新思维”,终于亡党亡国。
(4)坚持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为此,必须创造和谐社会环境和民主的政治气氛,文化专制,一言堂,只能使马克思主义丧失生机和活力。
选做题Ⅱ「答案要点」
(1)文明冲突论的实质是西方文明中心论。它主张文明冲突是21世纪冲突的主要形式,其本质是认为世界各国不同的文明有着不可调和的对立性,西方文明是世界文明体系中最优秀的,因此,文明冲突是要以西方文明为轴心。“9.11”恐怖事件后有人借题发挥,或主张十字军东征,或者主张圣战,这是把恐怖主义与某种具体的文明混同起来的错误观点,这种观点是西方文明中心论的翻版。
(2)世界文明是多样的,由于各种经济、文化、生活习惯和政治背景的不同,必然会产生不同文明。不同文明之间势必会有种种差异,这种差异性甚至会发展到冲突的程度。但是,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立总是包含着统一性的对立。在当今时代,在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下,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即使在相互差异甚至相互冲突的文明之中也不可能仅仅是对抗和矛盾,必定会有许多共通性,它们可以通过差异产生互补,从而相互促进,互相借鉴对方有利的因素发展自己。
(3)世界文明发展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作用过程。一方面,文明是多样性的,各种文明形态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都应该得到普遍的尊重和保护。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各种文明之间又内在地具有统一性。正是这种又多样又统一的内在矛盾推动着文明的进步。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各种文明之间应该相互学习和借鉴,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4)“文明冲突”也是“中国威胁论”的理论依据之一。享廷顿认为“穆斯林文明与儒家文明结盟”,将构成对西方文明的主要挑战,鼓吹文明问题上的“中国威胁论”。
(5)以“文明冲突”解释恐怖主义同样夸大了文明的作用,本质上是唯心史观,实际上是以“文明冲突”掩盖真正造成恐怖主义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和贫困问题。对此,应看到:
第一,同样是西方国家,与穆斯林国家关系真正紧张的,真正成为国际恐怖主义明确攻击对象的只有美国及其“意愿联盟”国家,美国与穆斯林国家关系的紧张并成为恐怖主义主要攻击对象,并不代表整个西方基督教文明与穆斯林文明的冲突,而且绝大数穆斯林国家、人民都反对国际恐怖主义。
第二,国际恐怖主义与美国的反恐斗争,或者美国与穆斯林国家关系的紧张,确实有某些文明冲突的因素,但是不能片面地归结为文明冲突,根本原因,应该到美国与穆斯林国家的经济政治关系中去寻找,即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及其所造成的广大穆斯林国家的落后与贫困,是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本原因;美国西方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所造成的以巴以冲突为焦点的地区冲突,是造成穆斯林极端主义的直接的重要原因;而且,2001年以来,美国的反恐“方式”和借反恐之机搞单极霸权的种种反恐政策,正在成为当今世界“越反越恐”的重要原因。
「附题答案要点」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表现为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断调整,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形式、所有制结构也在不断变化。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随资本占有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而加以调整的必然过程。
(2)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历了三次大的调整。第一次调整发生在19世纪后期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的过渡中,资本主义所有制形式由单个资本家私有制调整为联合的资本家私有制,出现了股份公司。第二次调整发生在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所有制形式由联合的资本家私有制调整为集团的资本家私有制,产生了私人垄断资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第三次调整,国家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的融合产生了国家垄断资本,资本主义所有制形式即集团的资本家私有制有了新的特点。
(3)在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中,无论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怎样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调整,无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都不可能消除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关系,不可能改变雇佣劳动者的阶级地位,也不可能真正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客观条件:①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提供着最重要的物质准备,即生产走向最全面的社会化;②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提供着社会化管理机构的准备,即垄断组织和国家垄断;③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提供着资本变为社会财产的过渡点,即股份公司和垄断资本。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社会化、管理社会化、资本社会化愈是发展,它就愈是接近自己的历史终点,越是接近社会主义。
(4)发达国家的政治发展
第一,国家权力的配置与运作法制化,政党政治制度化;
第二,民主权利有所扩大,全民公投等直接民主的形式被经常运用;
第三,行政权力膨胀成为普遍现象,行政首脑在很多情况下绕过议会发号施令,以行政命令直接处理国内外事务,甚至夺占部分议会立法权;
第四,两大阶级对抗的格局没有改变,但“中间阶层”有所扩大,阶级分层复杂化,多样化;
第五,新闻媒体与利益集团的作用上升;
第六,阶级斗争趋向缓和,以改良完善资本主义为目标的新社会运动风起云涌,它确实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第七,政党纲领日益趋同;
第八,金钱政治日益突出。
(5)发达国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实质。虽然民主有了发展,但资产阶级性质没有改变。
第一,它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宗旨没有变化;
第二,金钱政治日益突出;
第三,政党操纵议会选举,资产阶级政党及其集团利益成为西方国家政治生活的灵魂;
第四,基础是资本主义私有制,选票也改变了人民群众受剥削和被统治的地位。
(6)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关系调整的作用与局限
第一,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的深层矛盾:①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依然存在;②无法
摆脱经济周期停滞和经济危机的困扰;③结构性失衡成为顽症。
第二,发达国家的生产关系调整可以缓和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私人占有的矛盾,但不能消除这一矛盾,反而使这些矛盾产生了新的更难解决的形式。
第三,正因为发达国家生产关系调整解决不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所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必然的;又因为生产关系调整可以缓和这一矛盾,使资本主义能够较大程度地容纳科技革命等新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所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又是长期的,曲折的。
猜你喜欢
-
- 03-092016年考研英语精选完型填空基础练习及答案:henhouse
- 03-092012考研政治冲刺精选试题解析三(1)
- 03-09考研政治选择题强化练习(4)
- 03-092014年考研政治多项选择题及答案解析四
- 03-082019年考研政治精选试题(4)
- 03-082019考研英语备考练习模拟卷(5套)
- 03-092016考研英语: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名师解析(五)
- 03-09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模拟试卷汇总
- 03-092016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精选演练(2)
- 03-092017年西综考研基础问答训练(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