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纲领模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的实际是
A.生产力水平低且具有多层次、不平衡的特点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C.我国已是社会主义社会 D.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我们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下列选项不是原因的是
A.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期的、独立的社会形态
B.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
C.在这个阶段需要对资本主义进行补课
D.要防止急躁、冒进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
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改革与开放的矛盾
B.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核心的是坚持
A.社会主义道路B.共产党的领导C.人民民主专政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7.改革是社会发展的
A.间接动力B.最终决定力量C.直接动力D.根本动力
8.下列对“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B.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D.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9.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方面,我们国家的基本目标是
A.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C.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D.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不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发展进程看,其特征有
A.它是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B.它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C.它是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D.它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这是由于
A.这是由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B.其历史任务是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C.它的战略目标是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实现小康
D.它反映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任务是
A.实现经济现代化B.实现经济社会化
C.实现国家工业化D.实现经济市场化
4.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坚持改革开放
5.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的涵义有
A.我国社会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B.多种所有制经济、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社会
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的特定阶段
D.没有实现现代化的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6.我们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那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7.改革作为第二次革命与第一次革命有着明显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次革命的条件不同B.二次革命的内容不同
C.二次革命的对象不同D.二次革命的形式和手段不同
8.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关系是
A.二者对立统一并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B.二者都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C.二者都为了解放生产力
D.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9.实行改革开放是
A.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B.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C.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 D.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A.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B.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C.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D.是我国现阶段最大的实际的科学反映
11.我国现阶段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就是要坚持
A.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
B.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是稳定的基础
D.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政治稳定,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12.中国近现代革命和改革的共同点是
A.内容和对象相同B.手段和形式相同
C.根本目的相同 D.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相同
1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策和基本目标为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了党在这一时期的
A.根本任务B.基本目标C.基本政策D.总体目标
15.十三年来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主要是
A.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C.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D.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三、辨析题
1.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必须反对机械论。
2.我们党之所以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因为过去曾犯过急躁冒进的错误。
3.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
四、分析题
1.试述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并说明组织实施再就业工程,妥善安排好下岗职工生活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
2.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答案、解析与内容链接
一、单选题
1.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0页知识点一、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
[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在经济上、政治上、思想文化领域、社会生活领域都有着自己的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是对这些特征的总体概括和理性认识。A、B、C选项描述的都是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但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只有D项最全面。
2.A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的认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0页知识点一、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
[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特定阶段。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以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为起始点,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完成为终点。
3.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的认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0页知识点一、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
[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它是由各种条件所决定的。A、B、D正是这些客观因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解决了对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不需要对资本主义进行补课,因此C项符合题目要求。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人们往往急于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渡,犯急躁冒进的错误,因此必须防止超越阶段。
4.B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0页知识点一、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
[解析]生产关系是可以逾越的,比如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不可逾越的是生产力。因此C项错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首先决定于生产力,其次才是经济运行机制或资源配置方式。选项D同样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性决定因素,因此应选B项。
5.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1页知识点一、3.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对主要矛盾进行了重新认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主要矛盾作了明确的概括: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二大把它载入了党章。
6.B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四项基本原则。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2页知识点二、2.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解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它是立国之本,而其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目标的,革命胜利以后是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重要知识点,一般来说考选择题机会多一些。
7.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改革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2页知识点二、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解析]本题实质上是考查考生对社会发展间接动力、最终决定力量、直接动力、根本动力的区别。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间接动力是科学技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和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考生对此要熟练掌握。
8.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改革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2页知识点二、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解析]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因此它具有与革命相同的作用和影响(在某种意义上)。第一次革命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内容是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变成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而改革是将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二者不具有相同的内容。注意解题前一定要认真审题,这是一道否定式的题目。
9.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3页知识点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解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几个方面,本题考查的是经济方面。要注意:基本目标与基本政策是有直接联系的,基本目标是纲,基本政策是为实现基本目标而制订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构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本题的选项A、B是为实现基本目标的基本政策之内容,具有一定的干扰性,选项C是政治目标。
二、不定项选择题
1.ABCD
[考点点拨]此题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的把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0页知识点一、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
[解析]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党的十五大报告从九个方面作了论述。选项A、B、C、D是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的论述,因而都是正确选项。
2.AB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必然性。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0页知识点一、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
[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所以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又是由特殊的国情、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所决定,还由它的历史任务是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所决定的。这正是选项A、B、D的内容。选项C是我国在20世纪末应实现的战略目标,因此不符合题意,答案为ABD.
3.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要求。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1页知识点一、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白“历史任务”的含义。它指的是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经济文化极为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新民主主义社会经过一个较短的过渡时期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国家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4.A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1页知识点二、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
[解析]党的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这条路线的简明概括。“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考生要特别注意,党的基本路线是必须熟记的知识点,几乎每年都以各种题型来考核。
5.A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0页知识点一、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
[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有两层涵义:(1)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指明了现阶段社会的性质。(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指明了现阶段社会的发展程度。选项A、C、D是对此两点的解释与扩展。B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而不是涵义。
6.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2页知识点二、2.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解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一个基本点,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它规定了我国走什么道路,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治制度,由谁来领导和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的一系列最根本最重大的原则问题,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因此,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非常重要。另外,考生要熟练掌握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及其核心即坚持党的领导。
7.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改革与第一次革命的区别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2页知识点二、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解析]第一次革命是在人民大众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条件下,在社会基本矛盾极大地激化条件下发生的。而第二次革命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条件下进行的;一次革命是要根本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其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第二次革命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改革的对象是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第一次革命是大规模的群众式的阶级斗争,主要运用暴力手段。而第二次革命是在党的领导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的,它依靠群众,但又不搞群众“运动”。所以A、B、C、D都是正确选项。
8.AB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2页知识点二、2.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解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党的基本路线中“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两个基本点”,二者紧密相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的政治前提,坚持改革开放能促使更好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只有坚持两个基本点的统一,才能使政治上的安定团结和经济上的繁荣活跃互相促进,才能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好。选项D只是指出改革的作用,而不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关系,因而不符合题意。
9.AB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的是对改革开放的作用的认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2页知识点二、2.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解析]实行改革开放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一个基本点。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径。因此,ABD为正确选项。实行改革开放不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资本主义国家也可以实行改革开放。因此C为干扰项。
10.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认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0页知识点一、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分析国情,做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考生要掌握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大的实际,最基本的国情,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因此它也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ABCD均为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正确表述,都为正确选项。
11.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3页知识点二、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解析]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动力,发展和改革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而稳定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一起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考生所要注意从两个方面掌握:一是不定项选择题,一是与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实际联系出分析题。
12.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改革是中国近代第二次革命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2页知识点二、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解析]中国近现代革命与改革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从根本目的来看,两者都是为了解放、发展生产力。以对社会发展起的作用来看,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因此,CD为正确选项。但是,中国近现代革命与改革也有不同之处。第一,内容和对象不同。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其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对象是改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第二,形式和手段不同。革命是大规模的群众式的阶级斗争,主要运用暴力手段。而改革则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它依靠群众,但又不属于阶级斗争。第三,条件不同。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下进行的,人民群众处于被压迫的地位。而改革是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C、D正确选项。
13.B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政治方面的内容。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3页知识点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解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在考试中,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常常以选择题的题型交叉来考,本题即为一例。这就要求考生不但要熟练掌握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而且要能把三者区分开来。选项A为党的基本纲领的经济方面的基本目标,选项D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方面的基本目标,只有选项B、C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因此,答案应为BC.
14.B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容、作用和功能的认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0页知识点一、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
[解析]要解答此题,首先要对基本路线与基本纲领的作用、功能、内容进行区别。B、C属于基本纲领的功能、作用、内容,D属于基本路线的内容。
15.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经验。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4页知识点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解析]A、B、C、D四个选项全部正确。这十条经验,覆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三、辨析题
1.[考点点拨]本题重点考查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0页知识点一、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
[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这样落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所必经的阶段。
(2)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必须反对机械论,即反对在革命发展问题上,不承认中国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右倾错误的认识根源。
(3)同时,又必须反对空想论。即反对认为在革命发展问题上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达到社会主义的发达阶段,这是左倾错误的主要认识根源。上述论断只认识到其中一种错误倾向,认识问题不够全面。
2.[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内涵和原因的认识和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0页知识点一、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
[答案要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阶段,我们党在认识这一问题时,曾犯过急躁冒进的错误,这是我们党反复强调这一阶段长期性的一个原因。但是,仅仅以过去我们犯过超越阶段的错误而来证明它的长期性是不够充分的,必须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这一阶段各种客观因素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它的全部发展过程要经历几百年。因此,作为它的起始阶段的初级阶段,也必须是很长的。第二,我们原来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生产力的落后决定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很长时间。
3.[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改革和革命的关系,主要是对改革的定位。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2页知识点二、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答案要点](1)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认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当旧的生产关系不但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反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而统治阶级又运用所掌握的政权极力维护旧制度,做垂死挣扎时,只有通过革命推翻旧政权,改革生产关系,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扫除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2)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从根本上说不是对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否定,相反,它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对旧的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是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长期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以及相应的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从而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加快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所以题目“改革是发展生产力”是不全面的。
四、分析题
1.[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3页知识点二、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答案要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适用于整个初级阶段的一个长期的基本的方针,它充分体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发展才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所以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我们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做不成。要始终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统观全局,精心谋划,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要从整体上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一,改革、发展、稳定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关系。第二,改革、发展、稳定这三个方面,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形势下,在矛盾统一体内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其地位的轻重、作用的大小,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第三,在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中,总体上说,必须高度重视稳定作为前提条件的关键作用。
近几年来,国有企业职工下岗问题日益突出,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搞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职工切身利益,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关系到社会政治的稳定。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是现实的紧迫问题,也是长远的战略问题。做好这项工作,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党和政府应尽的责任。必须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把它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
2.[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把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93页知识点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答案要点](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分别是:①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政策分别是:①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②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③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文化水平;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猜你喜欢
-
- 03-09考研政治考前冲刺模拟题2
- 03-092017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精读TEXT6
- 03-082018考研英语完型填空模拟题及答案解析(5)
- 03-09考研英语:经典长难句训练与解析(11)
- 03-092017年考研英语冲刺试题及解析(阅读理解16)
- 03-092017年考研英语翻译训练:中国传统婚礼
- 03-092015年考研英语作文模拟试卷及答案(3)
- 03-092015考研英语精选阅读理解模拟试题8
- 03-092014年考研政治章节练习:毛特理论(11)
- 03-092013年考研政治模拟练习及答案(多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