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考研政治马原:物质世界和实践要点(1)
考研政治
时间: 2019-03-09 10:19:42
作者: 匿名
物质世界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年的考核重点。张老师针对近年来真题,总结八大考点。
命题点1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恩格斯总结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这一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中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命题点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它们只能在哲学意义上,即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上使用,而不能在别的意义上使用。唯物主义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唯心主义是断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哲学史上有所谓二元论,认为精神和物质是平行的,同为世界的本原,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但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哲学派别,最终还是陷入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之所以长期存在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和认识论根源。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的过程,它不是直线式地进行的,而是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都可能被片面地变成独立的完整的直线,这条直线会把人们引到唯心主义的泥坑,而反动或保守的阶级和势力的利益和政治需要则会把它巩固下来。把人的认识过程中的某一特征、成分、片断、方面加以夸大,使之绝对化,造成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分离,这就是唯心主义的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源。一般说来,主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感觉经验,客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概念理性。列宁说,唯心主义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然而它却是生长在结果实的、活生生的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2.哲学除了回答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还要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根据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只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
3.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命题点1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恩格斯总结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这一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中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命题点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它们只能在哲学意义上,即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上使用,而不能在别的意义上使用。唯物主义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唯心主义是断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哲学史上有所谓二元论,认为精神和物质是平行的,同为世界的本原,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但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哲学派别,最终还是陷入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之所以长期存在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和认识论根源。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的过程,它不是直线式地进行的,而是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都可能被片面地变成独立的完整的直线,这条直线会把人们引到唯心主义的泥坑,而反动或保守的阶级和势力的利益和政治需要则会把它巩固下来。把人的认识过程中的某一特征、成分、片断、方面加以夸大,使之绝对化,造成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分离,这就是唯心主义的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源。一般说来,主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感觉经验,客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概念理性。列宁说,唯心主义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然而它却是生长在结果实的、活生生的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2.哲学除了回答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还要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根据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只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
3.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猜你喜欢
-
- 03-092017考研政治备考:2016年12月1日时事政治新闻
- 03-092016考研政治备考:2015年4月18日时事政治新闻
- 03-092012考研政治指导:马哲绪论部分复习要点
- 03-092012考研政治复习指导:政治得高分策略
- 03-092016考研政治重点: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 03-092015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指导二
- 03-092012考研政治指导:保证考研政治客观题发挥主观题
- 03-092017考研毛中特核心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知识导图
- 03-092012考研政治指导:哲学的两个基本问题
- 03-092015考研政治毛泽东思想指导(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