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政治辅导资料:中国近代史
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近代中国,一步步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过程,也是中国人民进行不停地反侵略和对中国出路进行不屈不挠的艰难探索的过程。尽管都失败了,但也留下了深刻的经验和教训。
一、毛泽东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论述1938年5月,毛泽东在其名著《论持久战》中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的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这是毛泽东在其著述中第一次使用“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完整概念。此后,毛泽东在1939年12月写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不但明确地使用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完整概念,而且系统地论述了这一社会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指出:“自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便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自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以后,中国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
二、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和对中国出路探索的过程(一)人民群众与爱国官兵反侵略的战争1、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2、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原因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二)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1、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43年1月,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2、地主阶级革新派(洋务派)
(1)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对洋务派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谓“中学”,特指“中国的文武制度”,也就是封建制度:“西学”特指西方的船坚炮利和其它先进科学技术,主要的是所谓“长技”。所谓“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2)洋务派的主要活动第一,兴办军用工业以自强。1865年,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第二,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洋务派兴办了一些民用企业,多数都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官督商办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都是李鸿章筹办或控制的。第三,建立新式海陆军。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共有舰船八九十艘。其中北洋水师是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拥有舰艇20多艘,这支舰队一直归李鸿章管辖。第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3)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第二,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第三,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4)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正因为如此,洋务运动不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3、资产阶级维新派(1)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同时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以及具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如郑观应在其所著(盛世危言》中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这些主张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的意义。
1895年,严复就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2)戊戌维新运动第一,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采取向皇帝上书(1895年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发起的“公车上书”)、著书立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变法通议》,谭嗣同:《仁学》,严复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等。)、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波兰分灭记》)、设学堂(康有为主持的广州万木草堂、梁启超主持的长沙时务学堂)、办报纸(影响最大的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
第二,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论战主要围绕着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三个方面展开。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第三,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但是,在光绪皇帝发布的新政诏令中,并没有采纳维新派多次提出的开国会等政治主张。这些政令和措施并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所要推行的是一种十分温和的改良方案。1898年的“百日维新”如同昙花一现,只经历了103天就夭折了。除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被保留下来以外,其余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客观原因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和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还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主观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后者的主要表现是:第一,维新派希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却又从根本上不敢否定封建制度,甚至把实现改良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第二,维新派虽然大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第三,更致命的是维新派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
戊戌维新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竟失败得这么快,这不但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4、资产阶级革命派(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2)《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因此,太平天国起义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3)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第一,孙中山1894年11月在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第二,1904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把过于善意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这表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踏上革命道路之时,就高举民主革命的旗帜,并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这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
(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第一,资产阶级的革命宣传工作主要有:1903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邹容写了《革命军》,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热情讴歌革命,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痛陈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
第二,从1904年开始,重要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有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这些革命团体的成立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及革命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组织力量。
第三,组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选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实际主持日常工作。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定了革命纲领。这是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四,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王义。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5)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广泛传播、革命形势日益成熟的时候,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坚持走改良道路,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各自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投入这场论战的还有其他十几种报刊。
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
这场论战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但这场论战也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比如,他们主张推翻清政府,但对“革命是否会招致帝国主义干涉”的问题不敢作出理直气壮的正面回答,只是希望通过“有秩序的革命”来避免动乱和帝国主义的干涉。他们所说的“国民”,主要还是指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而不是广大的劳动群众。他们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否应该改革的问题也是语焉不详,并且反对贫苦农民“夺富人之田为已有”。这些理论和认识的局限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
三、辛亥革命及其局限性1、对辛亥革命成功起重要推动作用的是四川的保路运动和武昌首义。其中,武昌首义是由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发动的。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3月11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临时约法》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南京临时政府也有它的局限性。例如在南京临时政府的《告友邦书》中,就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也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反而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去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
3、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的果实之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挽救共和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斗争。
首先孙中山发动了“二次革命”。
其次,蔡锷发动“护国运动”。1915年12月25日,即袁世凯准备“登极”前一周,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宣布独立,很快形成席卷半个中国的护国运动。次年3月,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反对声中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忧惧而死。
再次,孙中山举起了“护法”旗帜。皖系军阀头子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后,变本加厉地推行独裁卖国的反动统治,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在这种局面下,孙中山举起了“护法”的旗帜。但“护法”的口号在群众中缺少号召力。护法运动的失败,使他认识到“南与北如一丘之貉”,想依靠南方军阀来反对北洋军阀,是行不通的。
但是,孙中山并没有找到中国的真正出路。应当说,护法运动的失败不仅是孙中山个人的失败,也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它表明,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陷入绝境,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再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前进了。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训及其局限性(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辛亥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革命的结果。从主观上看,这场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和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正因为如此,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
1、(ACDE,1999年理第23题)在20世纪初的中国,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人物有A、孙中山B、谭嗣同C、邹容D、陈天华E、章炳麟2、(D,1991年第2题)。中国同盟会成立的革命宗旨是:A.反对君主立宪派B.实行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3、(ABDE,1994年理15题)辛亥革命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派A.组建了比较完备的政党B.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纲领C.同农民结成了联盟D.建立了中华民国E.颁布了《临时约法》4、(ABCE,1999年理第25题)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其发展表现在A、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B、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C、确立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两大原则D、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完全相同E、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相联系5、(辨析,1997年文第25题)《资政新篇》是反映农民平均主义理想的反封建纲领。
「答案要点」《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反封建的施政纲领,其中心内容是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改革达到兵强国富的目的。但它基本上是按照西方资本主义模式提出的改造中国的设想,并没有表达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也没有反映农民的平均主义理想。
6、(辨析,2000年文第32题)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答案要点」从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来看,它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从中国革命的全过程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这些胜利也是辛亥革命最后结出的丰硕果实。
7、以下是一组维新运动时期的言论:材料1:张之洞说:“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无益者一:将立议院欤?中国士民至今安于固陋者尚多,环球之大势不知,国家之经制不晓,外国兴学、立政、练兵、制器之要不闻,即聚胶胶扰扰之人于一室,明者一,暗者百,游谈呓语,将焉用之?且外国筹款等事重在下议院,立法等事重在上议院,故必家有中资者乃得举议员。今华商素鲜巨资,华民又无远志,议及大举筹饷,必皆推委默息,议与不议等耳。”
材料2:谭嗣同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材料3:严复说:“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朴隶也。”
请回答:(1)张之洞为何认为民权无益?
(2)参考材料2.3,说明维新派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立场何在?
(3)结合材料1.2.3,说明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要点」(1)守旧派和洋务派要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1841年12月,曾担任过美国总统的亚当斯在马萨诸塞州历史协会发表演说,为英国挑起侵华战争辩解,称“战争的原因是叩头”,即“中国妄自尊大”,不愿与西方国家平等交往。
材料2:“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2页。
材料3:“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0页。
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1)材料1中亚当斯的论调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这种论调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请根据材料2和材料3及所学知识,说明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要点」(1)材料1中亚当斯的论调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这是在寻找借口,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开脱罪责。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是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的需要。该论调说明西方列强在对华政策方面是一致的。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客观上促进了封建经济的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这是列强侵华的客观后果,决不是主观愿望,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9、(材料,1996年理第30题)材料1: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的国,主我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民族的国家。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将来民族实行以后,现在的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尽,却是还有刃。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这由政体不好的原故,不做政治革命是断断不行的。讲到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所以我一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民主主义,欧美为甚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有。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端自然永绝。
摘自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材料2:(一)民族主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
第一方面,国民党之民族主义。其目的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第二方面,则国内诸民族宜可得平等之结合。国民党敢郑重宣言,承认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于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之革命获得胜利以后,当组织自由统治的(各民族自由联合的)中华民国(二)民权主义。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三)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之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盖酿成经济组织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故当国家规定土地法、土地使用法、土地征收法及地价税法。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地依地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上地,资其耕作。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计民生。摘自《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材料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工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渐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引导工人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摘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请回答:(1)根据材料1,概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中心思想。
(2)比较材料1和2,指出国民党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的新发展。
(3)对比材料2和3,说明新三民主义为什么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4)比较材料2和3,指出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区别。
「答案要点」(1)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是反对清朝的贵族统治,建立汉人当权的统一的民族国家。民权主义的中心思想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的中心思想是用“平均地权”的办法防止贫富分化与对立。?
(2)国民党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的新发展表现在:民族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主义进一步提出了普遍平等的民权的主张;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提出了解决办法。?
(3)因为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不仅有民主革命的纲领,而且还有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10、材料1:自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我自己在青年时期,学的也是这些东西。这些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包括那时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学了这些新学的人们,在很长的时期内产生了一种信心,认为这些很可以救中国,除了旧学派,新学派自己表示怀疑的很少。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俄国是落后的,很少人想学俄国。这就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人学习外国的情形。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材料2:在救亡图存运动中,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曾经把目光转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中国发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时人悲愤地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境地。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思考着、摸索着、奋斗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005年10月19日)
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1)试比较康有为、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的途径和选择有何不同。
(2)“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象日本人学”反映的是哪一派政治人物的主张?他们的主张是怎样实践的?结局如何?
(3)为什么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答案要点」(1)康有为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试图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壳来宣传西学,以日本为楷模,走改良的道路;孙中山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有较全面的认识,主张以美国的民主政治为楷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反映的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的政治主张。他们曾经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楷模,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在中国发动了一场百日维新。由于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挠和破坏以及资产阶级改良派自身力量的薄弱、策略的失误等原因致使维新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
(3)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取,中国开始进入北洋军阀的黑暗腐朽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对内图谋武力统一导致军阀混战不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愿望。
猜你喜欢
-
- 03-092012考研政治指导:网络公德与立法
- 03-092015年考研政治辅导:备考根据大纲全面复习知识点
- 03-092013考研政治最新精华知识点概括(3)
- 03-09考研政治思修重要考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 03-092015考研政治毛泽东思想指导(八)
- 03-092012考研政治指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12)
- 03-082018政治如何玩转考研政治大纲
- 03-092014年考研政治核心要点:马哲(23)
- 03-092012考研政治指导:思修剖析之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 03-092016年考研政治复习指导: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