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复习指导: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一、改革的全面性
(一)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了改革的历史进程。改革在农村拉开序幕。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之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从土地上转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出路,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工业和整个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在农村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经过多年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
(二)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因为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解放生产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对当代中国来说是最根本最急迫的任务。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因此,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政治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都有步骤、有秩序地全面展开,改革触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三)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改革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如何评价和判断它的成败与是非得失?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一)重要性。
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历史进程中,反复强调稳定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必要前提,是中国的最高利益。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
(二)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四,在改革和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最终还要靠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来解决
猜你喜欢
-
- 03-08考研政治导学篇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 03-092017考研政治史纲核心考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探索成果
- 03-092012考研政治指导:政治案例试题难在读不懂题目
- 03-092016考研政治备考:2015年9月19日时事政治新闻
- 03-092013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核心考点(10)
- 03-09专家预测2013考研政治大纲变化:局部微调
- 03-092012考研政治指导:重要概念预测(3)
- 03-092012考研政治指导: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9)
- 03-092011年考研政治试卷试题特点分析
- 03-09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知识点:综合国力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