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考试网

考研动态 考研英语 考研政治 考研数学 专业课 模拟试题 历年真题

考研政治复习指导: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考研政治  时间: 2019-03-09 10:15:10  作者: 匿名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为根本的矛盾,它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生产和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又受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制约,它的解决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所谓""生产力标准",是指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判断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进一步深化。坚持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前提。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马克思:"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

再次,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无论是阶级斗争、社会革命,还是社会改革,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一)阶级

阶级的产生: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马克思:"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阶级是生产有所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

阶级的本质: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不同,是阶级划分的基础。

(二)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包括经济、政治、思想三种形式,其中,经济斗争是最根本形式,政治斗争是最高形式。

阶级斗争根源于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一切阶级斗争,归根结底都是围绕着经济利益这个轴心展开的。

(三)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四)阶级分析方法

1.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去观察和认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列宁:"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扑塑迷离、一团混乱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

2.阶级分析方法要求全面地、动态地分析阶级状况,分析各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准确把握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和阶级力量的对比,把握社会运动和社会生活的脉搏。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所以,既要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注意保持安定团结,防止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又要对阶级斗争保持警惕,防止和纠正阶级斗争熄灭论。

三、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1.革命,亦称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

2.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人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3.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治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阶级手里,是实现社会形态变革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

4.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生产力的发展和旧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旧的上层建筑之间出现的矛盾冲突,是社会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5.革命的爆发既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如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又要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如革命阶级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和群众的发动程度等。

(二)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1.马克思:"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

2.马克思主义重视革命的伟大作用,同时也不否认改良作为革命的一种补充手段、为争取劳动者境况的改善所起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不拒绝改良,但反对改良主义。

四、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1.改革,是在同一社会形态中,通过调整、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部分及环节,实现该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革新举措。

2.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统治阶级都曾经采取过一定的改革措施。

3.社会主义发展同样离不开改革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和直接动力。

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

改革是一种"制度创新",是新体制代替旧体制,改革是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是对社会主义传统体制的根本变革,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所以,我国的改革是第二次革命。

五、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

(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马克思:"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二)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

1.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2.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一定客观条件,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要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3."全球问题"的出现,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

"全球问题"不仅是一个自然问题、科技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以及各种社会认识和实践的复杂问题。

全球问题的根源:它是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失去控制,不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造成的,同时也和科学技术本身发展不充分有关。所以不能把人运用科技不当及社会制度、社会体制不合理带来的问题归咎于科技,更不能因为有全球问题而取消科技的发展。

4.解决"全球问题"依赖于多方面的努力和条件。

(1)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树立全球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克服急功近利的行为;

(2)要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增强人们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能力和手段,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条件;

(3)如果问题是由社会制度造成的,就需要变革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猜你喜欢

精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