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考试网

考研动态 考研英语 考研政治 考研数学 专业课 模拟试题 历年真题

2019年考研历史基础试题8

模拟试题  时间: 2019-03-08 16:48:57  作者: 匿名 

一、选择题

1.“立五经博士”是哪一位统治者的决策( )

A.汉武帝 B.秦始皇 C.周文王 D.唐太宗

2.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 )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3.“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 )

A. 唐代 B.汉代 C.秦代 D.周代

4. 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 )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5.以下哪一个不是太学的法定教材( )

A.《诗》 B.《礼》 C.《乐》 D.《易》

6.我国读书做官的教育模式是在 形成的。( )

A.西周 B.唐代 C.秦朝 D.汉代

7.察举制是 时期得以确立的。( )

A.西周 B.唐太宗 C.汉文帝 D.汉武帝

8.是一种专门学校,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

A.四门学 B.太学 C.鸿都门学 D.国子监

9.董仲舒流传下来的代表作是( )

A.《师说》 B.《劝学》 C.《春秋繁露》 D.《聊斋志异》

10.董仲舒的人性论属于( )

A.性三品 B.性善论 C.性恶论 D.素丝说

11.以下教学方法不是由董仲舒提出的是( )

A.强免学问 B.节博合宜 C.兼程中衡 D.专一虚静

12.《论衡》是哪位思想家的代表作( )

A.王充 B.王阳明 C.韩愈 D.董仲舒

13.王充的思想中,与儒家神学明显对立的论点不包括( )

A.天道自然 B.性有善恶 C.万物自生、万物一元 D.人死神灭

14.以下几位,在人性论上的观点与其他几位区别最大的是( )

A.韩愈 B.董仲舒 C.王充 D.孟子

15. 王充把人才分为四等,其中最理想的一类人是( )

A.鸿儒 B.文人 C.通人 D.儒生

16.王充所提倡的教育内容是( )

A.四书 B.五经 C.六艺 D.博通百家

17.在处理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上,王充提出的观点是( )

A.师云亦云 B.问难与距师 C.师道尊严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二、简答题

1.简述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2.试分析董仲舒的“性三品”学说及其教育作用。

3.简述王充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选择题

1.A 2.B 3.B 4.B 5.C 6.D 7.D 8.C 9.C 10.A

11.C 12.A 13.B 14.D (解析:前三位都属于“性三品”,把人性分为三种层次,而孟子主张性善论)

15.A 16.D 17.B

二、简答题

1.简述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答:汉武帝选择儒学为统治依据,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施了“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将儒家经典立为官方学说,开办太学培养“德治”人才,建立察举制度以选官,由此促成了读书做官教育的模式的形成。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是一项统一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的政策,国家政策和文化教育皆以儒术为本,儒学成为统一的指导思想,经学的昌盛有力的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教育目的、内容、教材空前的统一起来。

以儒家经典为教育内容,用严格的师法代替自由讲学,书本知识在教学中占主要地位,长句古训代替了现实问题的探讨,这便是“独尊儒术”政策对教育的重大影响。

(二)兴办太学

实行设太学养士,这是落实独尊儒术的教育政策的重要步骤。汉武帝下令为五经博士设弟子,标志着太学正式成立,以经学教育为内容的中国封建教育制度正式确立。

(三)建立察举制度

察举制始于汉文帝,在汉武帝时期得以确立,是先经考察举荐、再经考试、据考试成绩优劣选任人管的制度,是对太学养士选材的补充。其实是保障了读书做官、以儒术取士的落实,称为科举制度的先导。

2.试分析董仲舒的“性三品”学说及其教育作用。

答:人性学说是董仲舒论述教育作用的理论依据。他认为人性是“天”赋予人的一种素质。天有阴阳,人性也相应地包含性与情两种成分,即:性属阳,是仁的、善的;情属阴,是贪的、恶的。而善的成分并非就是善德,它必须通过教育,才能继续发展成为人的善德,即所谓“性非教化不成”。可见,董仲舒认为人性中兼有善恶的因素,教育的作用就是发展人性,使人成为善人。

同时,董仲舒认为,教育的任务应由“承天意”的帝王来承担。可见,他把教育看成是王者的权力,以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为此,他还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与“斗筲之性”。所谓“圣人之性”,是天生的“过善”之性,是一般人先天不可能、后天不可及的。“斗筲之性”,是无“善质”的,生来就“恶”的,教化无用,只能采用刑罚的手段来处置他们。而 “中民之性”,也就是万民之性,是“有善质而未能善”,必须通过王者的教化才能成“善”。

董仲舒关于人性以及教育作用的思想,立足于以占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为对象,主要是为其“任德教而不任刑罚”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又留有推崇圣贤和镇压所谓恶人的余地,反映了他的思想的时代局限性。

3.简述王充的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王充,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出身“孤门细族”,王充不崇拜权威,怀疑神学化的儒学,广泛阅读百家之书,采取批判态度,独立钻研。王充的著作现存的仅有《论衡》,他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内容和学习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1)人性论与教育目的观

王充与董仲舒类似,也把人性分为三种:有生来就善的,是中人以上的人;有生来就恶的人,是中人以下的人;有无善无恶,或善恶混杂的人,是中人。但人性的善恶,并非受命于天,而是由自然的“气”构成的,人性“秉气有厚薄,故性有善恶”。他认为生来就善或恶的人很少,绝大多数是中人,中人之性可以通过教育使之定型。生来就恶的人也可以通过教育使恶为善。总之,在他看来,人的善恶在于教育。因此,他特别强调统治者应该重视教育,发挥教育在治国化民中的重要作用。

(2)教育的培养目标

王充理想的培养目标是“鸿儒”。他把人才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鸿儒”,能独立思考,著书立说;第二是“文人”,独立思考能力略逊,但文才尚佳,善于写一般的奏章公文;第三是“通人”,文笔谈不上,但能博览古今,知识渊博;第四是“儒生”,连博览也谈不上了,只能掌握一门专业(一经),从事教学而已,这是人才的最低档次,只比没文化的俗人强一点。可见王充特别推崇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其次是文才,再其次才是知识的渊博程度,最看不起专经传授的教师。这固然是出于他对当时经学教育的强烈不满,但轻视一般传授知识的教师,也是片面的。

(3)教育内容

王充认为,不能仅学儒学,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思想僵化,思路狭窄;他认为凡是人类社会遗留下来的一切文化知识都应当学习,应当“博通百家”。

(4)论学习

1.学知与闻见

谶纬神学迷信“圣人”,认为“圣人”的知识是先天具有的,由“不学自知,不问自晓”的能力,王充对此提出反驳,认为知识是在学习和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才有的。

2.思考与求是

针对当时的人迷信书本、古经而提,认为书中的知识不一定都是真理,分辨知识真伪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思考并到实践中检验。

3.问难与距师

这是对当时儒者“好信师而是古”的盲从、迷信学风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他强调治学一定要有“问难”精神。问难不同于一般不明白时的提问,而是质问,提问者是经过个人思考,有自己的看法的。问难的对象没有限制,甚至可以是圣贤。说明圣贤也不可能事事正确,也并非每句话都无懈可击。而弟子当时不知问难,后人又盲目附和,使义理不明,损害的正是圣贤之道。“距师”,即与师保持距离,也就是不能完全附和老师,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距师并不是拒师,王充更没有彻底否定孔子等圣贤的意思,他提倡的是追求学术真谛的精神,是勤于思索、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当时独尊儒术及师道尊严盛行的环境下,更是具有反潮流的突出意义。

猜你喜欢

精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