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5)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严复通过翻译出版《天演论》,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的理论根据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的主张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
D.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
2.洋务派坚持封建的政治制度、科举八股,尤其三纲五常绝对不能触动。而维新派则痛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统治者“牢笼天下”的愚民政策,因此要救中国必须废八股、改科举,办学堂、兴西学。针对洋务派“中体西用”的口号,维新派的驳斥是
A.“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
B.“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
C.“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
D.“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3.在维新派的推动下,“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史学革命”等相继而起,形成了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这种情形主要说明戊戌维新运动是
A.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B.一场改革社会风习运动
C.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D.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比较好是因为
A.它是具有封建性质的法典
B.它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典
C.它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法典
D.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5.毛泽东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辛亥革命失败的地方是
A.没有把皇帝赶跑
B.没有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没有建立革命政党
D.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6.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指出:“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样可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当人们以一种理论“作工具,用以为实际的运动”时,这种理论“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这说明,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
A.已经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B.已经在实际上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应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
C.已经明确地提出马克思主义应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命题
D.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7.正是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并且从大革命的失败中汲取了严重的历史教训,开始
A.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
B.参加共产国际
C.摆脱共产国际错误的指导思想
D.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8.1929年12月下旬,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了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史称古田会议)。会议通过的毛泽东起草的决议案,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决议案强调必须加强
A.共产党的领导 B.筹款工作
C.做群众工作 D.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
9.毛泽东在《论持久战》的讲演中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在战略相持阶段,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是
A.正面战场的正规战
B.敌后游击战争
C.农民为主要力量的人民战争
D.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
10.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时,中国工业发展的水平仍然是很低的。当年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因此,从1953年开始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A.优先发展农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优先发展第三产业
11.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1956年12月,毛泽东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并把这称作
A.“民主集中制”
B.“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C.“新经济政策”
D.“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法
12.党的十八大之后掀起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习近平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
A.简政放权 B.放管结合
C.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D.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毛泽东指出,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无不以中国失败、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其根本原因有
A.社会制度腐败 B.经济技术落后
C.文化观念陈旧 D.法律精神欠缺
2.1898年的“百日维新”如同昙花一现。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有
A.维新派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
B.维新派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
C.维新派脱离人民群众、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
D.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3.1904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指出真正解决中国问题只有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主张
A.“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B.“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C.“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D.“启迪民智,除旧布新”
4.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的局限性包括
A.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B.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C.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
D.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
5.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临时政府的《告友邦书》中表现出的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有
A.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B.承认清政府所欠的一切外债
C.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
D.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
6.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孙中山主持下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的新的解释包括
A.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
B.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C.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
D.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7.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
A.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B.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C.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D.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8.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就开始了在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包括
A.日本驻台总督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于一身,并负责指挥驻台的日本军队
B.建立了一整套警察制度和保甲制度,掌握着台湾人民的生杀予夺之权
C.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为“执政”,两年后改称“皇帝”
D.竭力推行奴化教育和同化政策,开展“皇民化”运动
9.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这说明
A.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中国坚持持久抗战,抗击和牵制着日本陆军主力
D.中国为同盟国军队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10.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1月14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主席的名义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严正指出:虽然中国人民解放军具有充足的力量和充分的理由,确有把握,在不要很久的时间内,全部地消灭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残余军事力量;但是,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同南京国民党政府及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进行和平谈判。“时局的声明”提出的谈判的条件包括
A.惩办战争罪犯
B.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
C.改编一切反动军队
D.建立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11.邓小平说:“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是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最光辉的胜利之一。” 1955年11月,中共中央在《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中指出
A.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逐步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B.在改造资产阶级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
C.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
D.对于资产阶级中间的代表人物给以积极的政治安排
12.尽管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挫折,从“一五”时期开始到1976年的20多年,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仍然是比较快的。这一时期最大的建设成就是
A.抵御了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图谋
B.消除了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等现象
C.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D.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
13.1983年10月召开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作出关于整党的决定,开始全面整党。这次整党历时三年半,到1987年5月基本结束。经过整党,全党在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等方面都有了进步,并积累了在新时期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问题的经验,推进了党的建设。这次整党的任务是
A.统一思想,纠正一切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
B.整顿作风,纠正各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
C.加强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改变党组织的软弱涣散状况
D.纯洁组织,把坚持反对党、危害党的分子清理出去
(三)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目的的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民用工业(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同时还进行了筹划海防(建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派留学生出国等活动。
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他在《校邻庐抗议》一书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谓“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试图“稍分洋商之利”,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请回答:
(1)洋务派举办的军工企业与民用企业为什么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2)洋务运动的性质及其教训是什么?
2.材料1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不懈探索,寻找救国救民道路,却在很长时间内都抱憾而终。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但农民起义、君主立宪、资产阶级共和制等种种救国方案都相继失败了。”
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所以我们说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材料2
1926年10月9日晚上,胡适在英国“大不列颠中国学生总联盟”年会发表英文演讲,认为15年前的辛亥革命,“在所有建设性的层面都是失败的”。在他看来,“我们推翻了满清,可是我们未能建立一个真正的民国;我们清除掉了那陈腐的寄生的权贵,可是,我们未能培养出现代的领袖来取代他们;我们打倒了旧的政治秩序,可是,我们未能建立一个新的政治秩序;而且我们也未能控制住辛亥革命所释放出来的恶势力。总之,辛亥革命过了十五年了,我们未能把中国建成一个符合它的潜力的现代国家。”
毛泽东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1)分析说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你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分析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启示和根源。
3.1949年9月解放战争胜利后,建国前夕,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中说:“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的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514页。
(1)如何理解“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
(2)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4.材料1
1923年6月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在保持中国共产党独立性的条件下,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的合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
材料2
1937年9月,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为标志,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请回答:
试分析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特点、重要作用及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
5.周恩来指出:“民盟由于抗战特别由于政协的机缘,客观上一时造成了他在全国的第三党地位,使他中间许多领导人物代表着中产阶级的想法,企图在国共对立的纲领之外,寻找出第三条道路。”
请回答:
(1)抗战胜利后以中国民主同盟为代表的民主党派提出的中间路线的主动与实质是什么?
(2)为什么说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6.毛泽东在1947年12月会议上所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指出:“全党必须明白,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请回答:
(1)为什么说中国武装斗争的实质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2)阐述解放战争时期党在解放区的土地政策及其意义。
7.材料1
新中国成立初期,着重发展的是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1954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关于有步骤地将有十个工人以上的资本主义工业基本上改造成为公私合营企业的意见》,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起来。开始时,主要是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在这种合营企业中,公方代表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企业收益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资本家所得不足1/4。
材料2
对资产阶级实行赎买,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设想。十月革命后,列宁打算在俄国对“文明的资本家”采取这种做法,但俄国资产阶级不接受。中国共产党把这种设想付诸实施并取得成功,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人公开表示接受这样的方案。按照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时核定的私股股额,总数为24.186 4亿元人民币。在赎买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资本家先后共获得人民币32.5亿元,超过了其原来所有的资产总额。资本家的所得包括:1949年至1955年的利润13亿元, 1955年至1968年的定息11亿元,高薪8.5亿元。
材料3
到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继建立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之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建立起来了。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1952年,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分别是:国营经济19.1%,合作社经济1.5%,公私合营经济0.7%,个体经济 71.8%,资本主义经济6.9%。就是说,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合计为78.7%,占到国民收入的绝大部分。到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分别是:国营经济32.2%,合作社经济53.4%,公私合营经济7.3%,个体经济7.1%,资本主义经济接近于零。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基本上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公私合营经济合计为92.9%,占到了国民收入的绝大多数。这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这表明,中国已经胜利地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到了全面的确立。
请回答:
(1)“四马分肥”的办法的内容是什么?这种公私合营企业是什么性质的企业?
(2)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性质、作用和意义。
8.材料1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把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称之为“伟大的工程”。
材料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
……
全会高度评价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就,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
全会总结了我们党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分析了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为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有必要制定一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
全会强调,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努力在全党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
请回答:
(1)阐述毛泽东建党学说的主要内容。
(2)毛泽东的建党学说对推进今天党的建设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四)参考答案
Ⅰ.单项选择题
1.C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所以,备选C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A、B、D三项,不符合题意。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郑观应在所著《盛世危言》中提出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这些主张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的意义。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口号。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生的。
2.C维新派指出,体用是不可分的,把中学之“体”和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要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所以,备选C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A、B、D三项,不符合题意。维新派认为,首先要为正在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士绅争取政治地位,只有君主立宪制度才是当时中国理想的政治方案。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统治者的愚民政策,因此要救中国必须废八股、改科举,办学堂、兴西学,严复大声疾呼:“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谭嗣同拒绝了要他出走日本的劝告,坦然表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3.D在维新派推动下,形成的文化革新运动,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所以,备选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A、B、D三项,不符合题意。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贯穿着爱国主义精神。维新派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说明戊戌维新运动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恶俗陋习,提出“剪辫易服”的主张,倡导讲文明、重卫生等。
4.D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所以,备选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毛泽东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它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
5.D毛泽东指出,“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所以,备选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A、B、C三项,观点错误。辛亥革命赶跑了皇帝,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但不彻底。辛亥革命建立了革命政党,但同盟会内部的组织比较松懈,派系纷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
6.B这说明,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在实际上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应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所以,备选B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A、D两项,不符合题意。A项指中国的先进分子对于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采取了明确的批判态度。D项指中国的先进分子重视工人、农民。备选C项,观点错误。当时还没有明确地提出这个命题。
7.D中国共产党人从大革命的失败中汲取了严重的历史教训,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所以,备选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A、B、C三项不符合题意。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中国共产党在1922年7月召开的二大上决定参加共产国际。幼年的中国共产党还难以摆脱共产国际的错误的指导思想。
8.D决议案强调,必须加强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所以,备选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A、B、C三项,不符合题意。决议案规定红军必须绝对服从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担负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的任务,必须加强政治工作。
9.B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所以,备选B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A、C、D三项,不符合题意。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在中国,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因此,首先和主要的,就是要发动和组织广大的农民,进行人民战争。八路军刚开赴前线时,主要是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
10.C从1953年开始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特别是大力发展钢铁、煤、电力、石油、机器制造、飞机、坦克、拖拉机、船舶、车辆制造、国防工业、有色金属和基本化学工业。所以,备选C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A、B、D三项,不符合题意。农业、轻工业和第三产业都不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的产业。
11.C毛泽东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并把这称作“新经济政策”。这个意见得到了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人的赞同。所以,备选C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A、B、D三项,不符合题意。在执政党建设上,中共八大大会强调要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在中共八大大会发言中,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强调,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的、教育的、“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法去解决。
12.D习近平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所以,备选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李克强强调:简政放权“紧紧抓住了行政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把握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社会建设的要害。”新一届政府开门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先手棋”。
Ⅱ.多项选择题
1.AB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从1840年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直到抗日战争以前,无不以中国失败、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毛泽东说,其根本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所以,备选A、B两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C、D两项不是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
2.ABCD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一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其局限性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和惧怕人民群众;二是由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所以,备选A、B、C、D四项都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3.AB孙中山指出,只有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问题。这表明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高举起民主革命的旗帜,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所以,备选A、B两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C、D两项不符合题意。1894年11月,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903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4.ABCD民族主义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民权主义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的主张,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所以,备选A、B、C、D四项都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5.ABCD在南京临时政府的《告友邦书》中,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清政府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也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反而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去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这些是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所以,备选A、B、C、D四项都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6.ABC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所以,备选A、B、C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D项不符合题意。这次大会后,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7.ABCD红军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所以,备选A、B、C、D四项都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8.ABD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包括:日本驻台总督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于一身,并负责指挥驻台的日本军队。他们建立了一整套警察制度和保甲制度,掌握着台湾人民的生杀予夺之权。日本还在台湾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攫取台湾的资源和财富。他们推行“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殖民经济模式,使台湾成为日本的稻米供应地。殖民当局还竭力推行奴化教育和同化政策,开展“皇民化”运动。所以,备选A、B、D三项都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C项不符合题意。1931年日军占领中国东北后,开始了对东北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1932年,在日军扶持下拼凑的伪“满洲国”,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势力和中国封建复辟残余势力相结合而催生的一个怪胎。
9.ABCD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战牵制和削弱了日本的力量,使苏联得以集中兵力对付德国;同时减轻了美、英军队受到的压力。所以,备选A、B、C、D四项都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10.ABC“时局的声明”提出,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改编一切反动军队等八项条件的基础上,同南京国民党政府及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进行和平谈判。所以,备选A、B、C三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D项不符合题意。在1948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论述了新中国的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他说,我们应当“建立民主集中制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11.ABC中共中央在《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我们对于资产阶级,第一是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第二是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第三是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所以,备选A、B、C三项都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D项,观点错误。对于资产阶级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
12.CD这一时期最大的建设成就,是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所以,备选C、D两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备选A、B两项不符合题意。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观愿望,是为抵御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图谋,消除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等现象,防止国内资本主义复辟,并为人民群众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监督和管理寻找一条途径。
13.ABCD这次整党的任务是:统一思想,纠正一切违反四项基本原则、违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的“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整顿作风,纠正各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加强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改变党组织的软弱涣散状况;纯洁组织,把坚持反对党、危害党的分子清理出去。所以,备选A、B、C、D四项都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Ⅲ.分析题答案要点
1.(1)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兴办了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但却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其原因主要是: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中国固有的制度与道德的前提下,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的目的,这就严重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第二,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列强依据种种特权,从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他们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而洋务派却承认不平等条约,承认列强的特权,其兴办的企业、学堂、海陆军,在设备、装备、技术、管理、训练等方面都要依赖外国人,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这无疑与虎谋皮。洋务运动搞了30多年,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反而加深了。第三,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创办的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仍是封建衙门式的。企业内部极其腐败,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挥霍浪费等官场恶习。大小官员既不懂生产技术,又不懂经营管理,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
(2)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希望通过学习西方,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的一次尝试或努力。既有其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它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军事企业和民营企业,兴办了近代的学堂,引进了西方的生产技术,传播了西方的科学文化,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这一切,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洋务运动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企图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器物技能以求强求富,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2. (1)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干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第三,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第四,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决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使自己失去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剥削、奴役的对象。因此,它们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财政等各种手段来破坏、干涉中国革命,扶植并支持它们的代理人袁世凯夺取政权。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3)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从主观方面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辛亥革命失败的启示是:不能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不能把政权拱手让给了袁世凯。要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正如毛泽东所说,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同盟会内部要有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正因为如此,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3.(1)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即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第二,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第三,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在十月革命以后、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思想界,就产生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开始在中国形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的思想潮流。
(2)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它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在斗争中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者、本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具有坚强时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而且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工人阶级根本不可能进行和平的议会斗争,他们不可能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抱有期望。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4. (1)由于时代条件不同,两次国共合作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二次国共合作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较,其特点主要有:①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它是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参加统一战线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亲英美派集团。②国共两党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③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的政治纲领。④处于既有利而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下。
(2)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这是由敌我力量不平衡与社会经济政治和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所决定的。两次国共合作,对中国革命的发展都起过极大的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迅猛发展,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则是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总之,两次国共合作对中国革命事业均作出了重大贡献。
(3)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代,尤其是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统治之下,对如何实现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缺乏应有的认识和足够的经验,犯了右的错误,最后国民党右派集团无所顾忌地背叛了革命,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因国共合作破裂而宣告结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总结了前两个时期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制定和执行了一整套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政策和策略,贯彻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坚持了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原则,牢牢地掌握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4)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一是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仍然要坚持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现代化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服务;二是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制定正确的理论、政策和策略,掌握领导权,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5.(1)抗日战争胜利后,以民盟为代表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曾经鼓吹“中间路线”。他们认为,当时的形势是,国民党不能用武力消灭共产党,共产党也不能用武力推翻国民党,这似乎为实行中间路线提供了千载一时的机会。中间路线的鼓吹者主张: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在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而实行的方法,则是走和平的改良的道路。他们所提倡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他们所主张的,实质上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2)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这是因为:①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来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不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上述情况,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是带两重性的阶级:一方面,表现出一定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妥协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所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②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来看,帝国主义列强不可能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正因为如此,“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③从中国的革命形势来看,国民党当局不允许任何阻止其一党专政的力量存在。中国在抗战胜利后面临的是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尖锐斗争。客观形势决定了人们没有走中间路线的余地。国民党当局不仅极度仇视中国共产党,而且对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也充满敌意,不断以暴力对他们施行迫害。持有中间路线想法的人们一接触到实际斗争,尤其是内战重起,就使他们只能在靠近共产党或靠近国民党中选择道路,而不能有其他道路。
6.(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这主要是由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道路所决定的。①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农民是封建势力的主要压榨对象和帝国主义掠夺的主要对象,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无产阶级只有和广大农民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才能解决中国革命的一切重大问题。因此,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中国军队的主要来源,广大农民所在的农村则成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阵地。②中国的反动派相当牢固地控制着若干近代工商业城市,而停滞着的农村却是它无法牢固控制的地方。反革命力量对农村的控制相对薄弱,加之中国地域的辽阔以及帝国主义之间、军阀之间的矛盾斗争,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战争提供了可能。
(2)抗日战争结束后,农民迫切地要求土地,中国共产党就及时地作出决定,改变土地政策,由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在消灭封建社会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的原则下,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这是最彻底地消灭封建制度的一种方法,这是完全适合于中国广大农民群众的要求的。土地改革的方针是依靠贫农、巩固地联合中农消灭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的封建的和半封建的剥削制度。并规定了土地改革必须注意的两条基本原则:第一,必须满足贫农和雇农的要求,这是土地改革的最基本的任务;第二,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这样就促进了土地改革的顺利开展。土地制度的变革,具有重大意义:①消灭了封建的生产关系,广大农民获得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翻身;②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基础;③工农联盟得以巩固,推动了农村人民政权建设;④为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7.(1)“四马分肥”的办法,即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四个部分。企业收益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资本家所得不足1/4。这种公私合营企业已经具有不同程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2)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它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为中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这就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取得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的现代化发展速度铺平了道路。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尽管存在某些缺点和偏差,“但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再次肯定:“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2007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大强调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8.(1)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把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与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样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毛泽东建党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经常注意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②注重党的组织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③注重党的作风建设,概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并把这三大作风作为中共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④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创造了整风这种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形式,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等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方针;⑤新中国成立前后,又提出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反对官僚主义等。
(2)毛泽东建党学说从实践和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党的建设是我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最主要法宝,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工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新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关键在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坚持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猜你喜欢
-
- 03-092016年考研政治毛概章节易考试题:第四章
- 03-092014年考研英语阅读练习(2)
- 03-092016年考研西医综合辅导讲义同步练习(7)
- 03-09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大纲解析配套选择题一
- 03-092017考研英语词汇专项训练(12)
- 03-092012考研政治考前点题之毛中特(3)
- 03-09考研心理学综合模拟题及答案(5)
- 03-092016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模拟题—医学(5)
- 03-092014年考研哲学专业习题及答案(22)
- 03-092016年考研普通心理学简答题及答案:心境与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