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部分作为辩证法,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唯物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世界存在的状态问题,也就是世界是联系发展的,还是孤立静止的。从而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对立。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整个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唯物辩证法从逻辑结构上紧紧围绕着对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认识,形成了三大规律和四大范畴。首先,三大规律遵循着人的认识由外到内的过程,质量互变规律从
北京考试报讯(实习记者 周立奇) 目前有些论坛上的观点认为,研考政治就是考记忆,临时背背就可过关,所以不用过早复习。事实上,从近几年研考政治的特点来看,考查记忆性的内容越来越少,而理解性的内容不断增加。因此,想在政治上拿高分,还要提早复习。如果没有前期的复习作为基础,面对研考政治的大量知识点,考生在备考的后期突击复习就会有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另外,研考政治中涉及时政的考查部分也要考生在日常进行一定的
一、两极格局解体(一)世界经济格局1.世界经济格局的定义世界经济格局,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和国家集团在世界经济领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规模和态势。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取决于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经济实力的消长。2.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
一、真理及其客观性(一)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人们认识中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部分内容。(二)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在于: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思想内容与认识对象的本质和规律具有一致性。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客观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
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自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了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1)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区别及典型观点。(2)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观与哲学的物质观的联系和区别。(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容。(4)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和整体观的代表观点及其理解。(5)试述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及其方法沦意义,并结合党的十—届三中会个的历史功绩说明抓主要矛盾对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意义。(6)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0年前进行
根据材料分析党的建设的“两个伟大工程”【材料】毛泽东1939年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了一个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答案要点】(1)“两个伟大工程”的区别在于:①党的历史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由一个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革命党发展成为掌握了全国政权并且要长期执政的执政党,由一个在计划经济和被封锁的条
根据材料分析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材料】(略)【答案要点】(1)理论依据①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我们党要真正做到并且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就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②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我们党要永远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主心骨,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就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客观依据①进入新世纪、新
根据材料分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材料】胡 锦 涛的相关论述(略)【答案要点】(1)主要内容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①民主政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②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
根据材料分析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材料】(1)20世纪90年代,中国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年均2%左右,具体1997年为世界排名133位,第132名是乌干达;进入21世纪后,教育经费投入有所增加,但是仍然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为印度的1/2左右。(2)2000年前后,我国年均在校大学生1400万,高考录取率超过50%,每年毕业的工程师20万以上,软件设计人员近10万。(3)我国航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