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社会主义2.1、(本质和基本特征):以公有制为(基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以按劳分配为(原则);以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成果为(特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2、所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公有制:所有制的性质):全体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国有;集体;混合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一、宏观理论(两种制度)1、资本主义1.1、垄断与竞争(关系)竞争产生垄断,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2 原因)垄断不可能消灭(商品经济),有商品经济就必然有竞争;不存在囊括一切部门、一切企业的绝对垄断,社会经济活动中仍存在大量非垄断企业,它们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垄断下竞争4 形式)垄内;垄垄;垄非;非间(垄断下竞争4 特点)(目的)垄断利润;(规模、范围)空前扩大;(手段)多样化,经济的
政经一、宏观理论(两种制度)1、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帝国主义)2、社会主义二、微观理论(四大理论)1、商品论2、价值论3、资本论4、剩余价值论
58,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七)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和主体的选择性使社会形态的更替呈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1)纵向上:①统一性是社会形态运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依次更替;②多样性是不同的民族可以超越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地向前发展。③某些民族可以实现跨越,但其跨越的方向、跨越的限度是受总体历史进程制约的。(2)横向上,同类社会形态既有共同的本质,又有各自特点。
56,社会形态及其更替 (七)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55,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六)★★(1)群众观点基本内容:①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③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④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2)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53, 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的关系(六)(1)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规律只是存在于人的活动之中并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来实现的。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活动。(2)凡是社会中从事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而历史的创造者是指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以及社会发展方向和总趋势的决定者。
54,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六)(1)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其创造历史的作用突出表现在:①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④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2)历史人物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重大作用的人物,包括杰出历史人物和反动历史人物。(3)杰出人物:反映时代要求,代表进步阶级阶层利益,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代表人物。(4)历史人物
52,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交往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和存在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一种中介,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2)交往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①交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③交往是科学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④交往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50,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与改革(六)(1)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其实质是先进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变更的决定性环节,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2)改革也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革方式,它是通过调整、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部分及环节,实现该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