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诗缘情而绮靡”是陆机《_________ 》中提出的观点。42.西晋末到东晋时期流行的诗歌是 _________。43.“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诗篇《 _________》中的句子。44.鲍照字_________ 。45.《_________ 》是刘勰写的文学理论巨著。46.“ _________,澄江静如练。”47.骈文文体的要求是 _________、敷藻、裁对、隶事。48.“五柳
1.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____________》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____________),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3.记载秦始皇巡游封禅的刻石铭文多出自(____________)之手,除《琅邪台》铭文外,都是三句一韵的特
1.()实验一般不考察被试的判断标准,而只测量被试的辨别能力A 评价法B 有无法 C 多重决策法 D 迫选法2.理想的评价量表是一种制作()的直接方法A 称名量表B 顺序量表 C 等距量表 D 等比量表3.目标重复启动时,反应时间的节省被称为()A 编码协调B 分心物抑制 C 激活扩散 D 目标激活4.最早和最重要的内隐学习研究范式是()A 人工语法B 序列反应时 C 复杂系统 D 信号检测论5.
1.20世纪60年代初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A 马斯洛 B 罗杰斯 C 布鲁纳 D 班杜拉2.从榜样中所观察到的行为,产生动作再现是观察学习的()A 注意过程B 保持过程 C 复制(再造)过程 D 动机过程3.学习形成两个或多个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即形成一系列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是()A连锁学习 B 信号学习 C 辨别学习 D 概念
1.具有加工信息和与存储信息双重功能的记忆是()A 感觉记忆B 短时记忆 C工作记忆 D 长时记忆2.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是()A 集中思维B 抽象思维 C 发散思维 D 直觉思维3.一年级小学生计算时往往扳着手指算,这种思维是()A 形象思维 B 动作思维 C 创造性思维 D 抽象思维4.注意的转移与人的神经活动的()特性有关A 强度B 兴奋性 C 灵活性 D 平衡性5.()是短时记忆存储的重要
1.同一事物对人们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却只能选择其一时引发的冲突叫()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多重趋避冲突2.沙赫特和辛格提出的情绪唤醒模型的核心是()A 情境 B 生理变化 C 认知 D 身体变化3.最能代表一个人的人格状况的是()A 气质B 性格 C 能力 D 动机4.格赛尔的“双胞胎爬梯实验”运用的是()A 横断研究 B 纵向研究 C 聚合交叉研究 D 双生子研究5.
一、 单项选择题:1.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于1879年创建于()A 美国 B 英国 C 俄国 D 德国2.下列现象中()属于认知过程A 情绪B 能力 C 兴趣 D 思维3.()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A 神经细胞 B 感觉器官 C 大脑皮层 D 传导神经4.19世纪德国著名生理学家()最早研究了感觉编码问题A 缪勒 B 冯特 C 考夫卡 D 费希纳5.在知觉过程中,人不仅把知觉对象的
1.“城乡小学生课外活动状况的调查”属于()A.常模调查B.比较调查 C.普遍调查D.抽样调查2.目的在于了解教育要素以及教育活动等方面的一般状况的调查叫()A.常模调查B.比较调查 C.普遍调查D.抽样调查3.调查研究方法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要素是()A.调查和研究B.调查和观察 C.实验和研究D.观察和研究4.教育调查法的全过程一般周期()A.较简单B.较复杂 C.较长D.较短5.如要了解某
1.在近代教育史上,最早将调查法运用于教育研究的美国教育家是()A.肯代尔B.泰勒 C.麦柯尔D.卡特2.从存在形态和表现形式上看,活动形态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状都具有强烈的()A.现实性B.活动性 C.显在性D.隐蔽性3.教育调查法直接的研究目的是()A.以操纵并改变研究对象的状态来获得关于教育问题的认识B.就事论事,通过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认识C.形成教育科学事实D.对活动
1.共同要素说的实验基础是()。A.水下击靶实验 B.幼儿取糖果实验C.小鸡啄米实验 D.知觉训练迁移的实验2.桑代克和武德沃斯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学习迁移的理论是,称之为()。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泛化说D.关系转换说3.()认为,迁移是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着关系的结果,对情境中一切关系的顿悟是迁移的实质。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泛化说D.关系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