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数学:好方法源于教材
一、去个陌生的地方要先看地图。
考研科目比较多,时间比较紧。任何复习都要付出成本的,因为时间就是你最大的成本。有人说做上万道题甚至更多,数学应该就能考好。这个问题也许是正确的,即使题海战术也有它的特殊优势。但你要知道,考研考的不只是看你的数学成绩,你的复习还要包括其他几科,你追求的应该是综合的提高,也就是一个整体观念,是一个协调过程。所以既然在有限的时间约束条件下求得复习的条件极值,就必须要找准你的方向,少走弯路,花的时间都应该是“值得”的时间。
那么做什么题目才能代表正确的方向呢?我认为是历年真题,尤其是近几年的真题。也就是,只有先和历年真题“过招”之后,你才能有个正确的方向感,在以后的的大量做题中,包括对做什么样的模拟题的选择当中,才能心里有数,才能知道哪些题是好题,要多做几遍,哪些题确实技巧性太强,有些偏了。
有种观点就是历年真题要放到最后才去做以检查自己复习的情况。这种观点对于数学基础超级好的人也许适用,但对于大多数基础一般或者说不好的人,又是第一次接触考研数学的人来说,也许并不合适。道理很明显,做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让你去个陌生的地方,你是先看地图再按照地图指引的方向再去找地方好呢?还是直接就去走,然后走走发现不对,再去看地图,不断纠正自己的方向好呢?显然前者要比后者明智一些,就算采取两种办法的人通过努力得的分数是一样的,那前者花的时间可能也要比后者少,无疑在其他科目中获得了相对的时间优势。这里呢,我们假设把数学基础好的比作一个熟悉路的人,由于他很熟悉,即使走错了,也不会错太多,也能马上纠正方向,就算方向最后不对,也许靠他的数学底子也能够考的很好,但对于一般数学基础不好的呢?就没这个时间了。
二、好多数学方法和思想都来源于教材。
对于教材的作用,好多人只是理解在是打基础的层面上,其实还一个层面就是,教材体现了很强的数学思想。其实好多人觉得教材只能给他们提供基础,然后真正的数学方法和思想要靠看辅导书来学到。其实也不然。这里我想说的就是教材里定理和推论的证明,好多人也许并不太关注这些,然后又老说自己证明题老做不好。其实教材里面的定理和推论的证明体现了很强的数学方法和思想,而且实用性很强。
第一,教材里的证明很能加深你对定理理解的精度和准确度。好多人对于定理和推论理解的失误,并非源于他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而是不熟悉这个定理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假设条件。熟悉定理和推论的证明过程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定理的条件,适用性和准确性。比如说,函数极限有个性质叫保号性,好多人随口就说,极限大于0,f(x)就大于0,而往往忘记这只是在自变量趋于某个数的过程中某个邻域内才成立的,所以在用到保号性的时候,不说邻域的概念就是对这个性质的误解,考试的时候就有可能丢步骤分。而如果很熟悉这个定理的证明,就会对这些性质的精确度了如指掌了,所以可以看到,加深对定理证明的理解也有助于加强我们数学表达的严谨性,这样可以少丢点步骤分。
第二,定理的证明本身有助于加强一些数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有些定理的证明很简单,但有些定理的证明却是很长的一大串,在一大串中用到了很多的数学概念,这些概念有时我们平时可能理解的不透,通过这些证明过程就更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证明的方法值得回味。好多定理的证明都体现了一定的数学思想,包括好多证明的思想和方法直接体现在好多我们做过的题目中,包括一些历年真题中的题目。所以呢,先不要抱怨自己证明题不会做,也别老抱怨自己缺乏数学思想,先把书上的定理先证一遍再说!
这里我再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我记得98年数学一有一道证明题,第一小问好像是。那道题是道中值的证明题,证那个中值是在开区间取得到的,那道题出的特别好,好就好在用零点定理也能“摸索”出来,能“摸索”出来两端的函数值相乘小于等于0,于是好多人就兴奋的就用零点定理证了。结果一分没拿到。理由就在对定理的精确性的理解,函数两端的函数值只有小于0,中值才能在开区间取到,而题目的条件只能推出函数值乘积小于等于0,那么这个中值就有可能在闭区间取到而不是开区间了。所以那道题只能用微分中值定理来证了。而且证起来也不是特复杂。说这道题特别好,就好在这道题你说难也不难,就看你对定理的理解的精确度,理解准了就能拿分,理解不准就拿不到分,所以就很巧妙的把这两类考生给区分开了。区分的是他们的基础,而并非区分他们的数学技巧。
一、去个陌生的地方要先看地图。
考研科目比较多,时间比较紧。任何复习都要付出成本的,因为时间就是你最大的成本。有人说做上万道题甚至更多,数学应该就能考好。这个问题也许是正确的,即使题海战术也有它的特殊优势。但你要知道,考研考的不只是看你的数学成绩,你的复习还要包括其他几科,你追求的应该是综合的提高,也就是一个整体观念,是一个协调过程。所以既然在有限的时间约束条件下求得复习的条件极值,就必须要找准你的方向,少走弯路,花的时间都应该是“值得”的时间。
那么做什么题目才能代表正确的方向呢?我认为是历年真题,尤其是近几年的真题。也就是,只有先和历年真题“过招”之后,你才能有个正确的方向感,在以后的的大量做题中,包括对做什么样的模拟题的选择当中,才能心里有数,才能知道哪些题是好题,要多做几遍,哪些题确实技巧性太强,有些偏了。
有种观点就是历年真题要放到最后才去做以检查自己复习的情况。这种观点对于数学基础超级好的人也许适用,但对于大多数基础一般或者说不好的人,又是第一次接触考研数学的人来说,也许并不合适。道理很明显,做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让你去个陌生的地方,你是先看地图再按照地图指引的方向再去找地方好呢?还是直接就去走,然后走走发现不对,再去看地图,不断纠正自己的方向好呢?显然前者要比后者明智一些,就算采取两种办法的人通过努力得的分数是一样的,那前者花的时间可能也要比后者少,无疑在其他科目中获得了相对的时间优势。这里呢,我们假设把数学基础好的比作一个熟悉路的人,由于他很熟悉,即使走错了,也不会错太多,也能马上纠正方向,就算方向最后不对,也许靠他的数学底子也能够考的很好,但对于一般数学基础不好的呢?就没这个时间了。
二、好多数学方法和思想都来源于教材。
对于教材的作用,好多人只是理解在是打基础的层面上,其实还一个层面就是,教材体现了很强的数学思想。其实好多人觉得教材只能给他们提供基础,然后真正的数学方法和思想要靠看辅导书来学到。其实也不然。这里我想说的就是教材里定理和推论的证明,好多人也许并不太关注这些,然后又老说自己证明题老做不好。其实教材里面的定理和推论的证明体现了很强的数学方法和思想,而且实用性很强。
第一,教材里的证明很能加深你对定理理解的精度和准确度。好多人对于定理和推论理解的失误,并非源于他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而是不熟悉这个定理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假设条件。熟悉定理和推论的证明过程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定理的条件,适用性和准确性。比如说,函数极限有个性质叫保号性,好多人随口就说,极限大于0,f(x)就大于0,而往往忘记这只是在自变量趋于某个数的过程中某个邻域内才成立的,所以在用到保号性的时候,不说邻域的概念就是对这个性质的误解,考试的时候就有可能丢步骤分。而如果很熟悉这个定理的证明,就会对这些性质的精确度了如指掌了,所以可以看到,加深对定理证明的理解也有助于加强我们数学表达的严谨性,这样可以少丢点步骤分。
第二,定理的证明本身有助于加强一些数学概念的进一步理解。有些定理的证明很简单,但有些定理的证明却是很长的一大串,在一大串中用到了很多的数学概念,这些概念有时我们平时可能理解的不透,通过这些证明过程就更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证明的方法值得回味。好多定理的证明都体现了一定的数学思想,包括好多证明的思想和方法直接体现在好多我们做过的题目中,包括一些历年真题中的题目。所以呢,先不要抱怨自己证明题不会做,也别老抱怨自己缺乏数学思想,先把书上的定理先证一遍再说!
这里我再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我记得98年数学一有一道证明题,第一小问好像是。那道题是道中值的证明题,证那个中值是在开区间取得到的,那道题出的特别好,好就好在用零点定理也能“摸索”出来,能“摸索”出来两端的函数值相乘小于等于0,于是好多人就兴奋的就用零点定理证了。结果一分没拿到。理由就在对定理的精确性的理解,函数两端的函数值只有小于0,中值才能在开区间取到,而题目的条件只能推出函数值乘积小于等于0,那么这个中值就有可能在闭区间取到而不是开区间了。所以那道题只能用微分中值定理来证了。而且证起来也不是特复杂。说这道题特别好,就好在这道题你说难也不难,就看你对定理的理解的精确度,理解准了就能拿分,理解不准就拿不到分,所以就很巧妙的把这两类考生给区分开了。区分的是他们的基础,而并非区分他们的数学技巧。
猜你喜欢
-
- 03-082018考研数学八月复习黄金期考研数学如何提升
- 03-082018考研数学如何复习几招提高你的解题
- 03-082018考研数学复习研读真题的考取高分
- 03-082018考研数学如何复习几招提高你的解题能力
- 03-082018考研数学复习研读真题考取高分
- 03-082018年考研数学四大不可忽略的关键点
- 03-082018年考研数学刷题结束教你五点总结技巧
- 03-082018考研数学分数低你需要新的答题顺序
- 03-08考研数学最佳复习节奏:3阶段复习法,附侧重点
- 03-082018考研越来越重视基础,回归教材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