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政治冲刺:精选110道毛中特多选题及答案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西方的自由民主理论 C.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D.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2.1981 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2 年9 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对毛泽东思想做出的概括包括: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B.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C.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邓小平指出:“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要继续发展。”这段话表明:
A.要完整准确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 B.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所以不能用毛泽东思想来指导中国的建设
C.要继承、坚持、发展毛泽东思想 D.要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4.1939 年和1940 年,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标志毛泽东思想发展和成熟的主要文献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新民主主义论》 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5.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的概念和内容做出系统阐述和科学概括的文献有:
A.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B.《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中共十二大党章
6.1948 年4 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其主要内容是:
A.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B.革命的动力是人民大众
C.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D.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
7.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两部分。对这种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A.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中国的资产阶级可分为大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两部分
B.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大资产阶级依附于帝国主义并为帝国主义所豢养,是革命的对象
C.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D.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小资产阶级基本上是劳动者,不是资产阶级的组成部分
8.列宁针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状况,指出:“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如果它一般地说能够在这类国家里产生的话)不同农****动发生一定的关系,不在实际上支持农****动,就能在这些落后国家实行共产主义的策略和共产主义的政策,那就是空想。”毛泽东认为:农民是“中国工人的前身”、“工业市场的主体”、“中国军队的来源”、“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力量”。以上论述说明:
A.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B.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C.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革命群众
D.无产阶级对于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主要落实在对广大农民的领导上
9.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政权:
A.是由共产党领导的,有******、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其他中间分子参与的多党合作的政权
B.是以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
C.是团结了广大中间力量和平共处且拥护抗日民主的人士共同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D.是在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政权
10.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至解放战争前夕,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实行的正确的土地政策包括:
A.地主减租减息 B.农民交租交息 C.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D.平分所有土地
11.斯大林指出“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斯大林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是:
A.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也是异常凶狠的 B.近代中国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受帝国主义压迫
C.中国革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
D.统治阶级凭借强大的******武装对人民实施法西斯恐怖统治
12.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内容,三者各自的地位是:
A.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 B.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
C.农村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阵地 D.武装斗争是核心内容
13.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不同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对毛泽东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的无产阶级力量太弱,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策略
C.无产阶级应该联合农民、小资产阶级和其他中间阶级
D.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4.毛泽东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文中,指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对于被领导的阶级、政党的领导,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领导的阶级和政党有充足的力量 B.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C.对被领导者加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 D.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
15.为克服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面临的困难,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主要建党思想包括:
A.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B.加强民主集中制 C.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D.正确处理党内矛盾
16.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特征的观点正确的有:
A.经济上实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制度
B.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C.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参与国家政权建设
D.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主义文化
17.在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三大任务完成以后,1953 年到1956 年之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C.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生产力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之间的矛盾
18.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这是因为:A.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B.对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进行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实现工业化的需要
C.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战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和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19.我国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特色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通过一系列逐步过渡的由低级到高级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
C.和平改造特别是对资产阶级实现了和平赎买 D.对经济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相结合
20.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中,利润分配上实行的“四马分肥”是指:
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基金 D.资本家的利润(包括股息和红利)
21.我国能够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和平改造的客观条件(或可能性)在于:
A.工人阶级掌握着国家政 B.建立了巩固的工农联盟
C.国家对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 D.国营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22.下面关于社会主义改造正确的论述有: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23.1956 年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有:
A.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 B.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C.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经济建设必须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24.1964 年,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分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这就是:
A.在1980 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B.1980 年代使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温饱
C.在20 世纪内使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D.在20 世纪内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25.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动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002 年12 月5 日,******到河北省西柏坡进行调研,重温了西柏坡精神,重申了毛泽东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在经中央媒体报道后,此举引发了广泛而持续的关注,海内外舆论普遍将此解读为极具符号性的行为。针对上述材料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忧患意识 B.“两个务必”,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
C.“两个务必”对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长久执政,能不能为人民执好政”的历史性课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D.共产党要永葆先进性,始终保持自己的政治本色,必须时刻牢记“两个务必”
26.毛泽东当年曾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新中国成立50 多年来,“两个务必”时时警示着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人,也激励着广大干部、党员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赶考”仍在继续,但“赶考”的环境、“考题”和“考生”状况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下面关于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考题”变为如何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赶考”的主人没变,依然是中国共产党,”考官” 没变仍然是全体中国人民
C.评判“考生”成绩的标准变为是否更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赶考”环境更加复杂,“赶考”的任务更加艰巨,“考生”的状况发生了新的变化
27.1964 年6 月毛泽东提出了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具备:
A.必须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中国和世界绝大多数人服务的革命者
B.必须是能团结大多数人一道工作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必须是民主集中指导模范执行者
C.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富于自我批评精神,必须用于改正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D.必须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
28.在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毛泽东对我国基本国情的分析是:
A.中国是一个大国, 经济发展不平衡 B.人口多、底子薄 C.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生产力不发达
29.在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问题上,毛泽东提出的重要思想有:
A.多发展重工业,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 B.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
C.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方针 D.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总方针
30.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设想,其要点包括:
A.以国家与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体经营为补充 B.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私营经济为补充
C.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自由生产为补充 D.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自由市场为补充
31.邓小平在中共八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曾指出,对党的监督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A.党内的监督 B.群众的监督 C.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 D.舆论的监督
3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提出的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主张有:A.“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 B.“以诚相见”、“来去自由” C.“一纲四目” D.“第三次国共合作”
33.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毛泽东提出的关于我国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思想有:
A.兼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三者的关系 B.企业要建立”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制度
C.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适当扩大地方的权力
34.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必须反对:
A.经验主义 B.形式主义 C.教条主义 D.自由主义
35.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提出的作好调查研究工作必须注意的两个问题是:
A.向群众调查实际材料 B.要有正确的调查研究的态度和方法 C.必须做正确的调查 D.必须反对主观主义
36.“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段话指出了:
A.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统一 D.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自己教育自己
37.邓小平在中共八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新的概括,表现在: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认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C.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工作作风
D.认为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
38.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体现在:
A.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同时努力争取外援
B.在处理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上,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民族独立与尊严
C.在处理中国共产党与外国共产党的关系上,坚持中国的事情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 D.保持党的思想上和政治上的高度统一
39.“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具有极端重要性,体现在:
A.这是个理论和政治问题,全局性的、紧迫的、至关重要的大问题 B.这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
C.这关系到党的团结及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D.这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
40.邓小平对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所做的历史性贡献主要表现在:
A.推动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B.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C.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D.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B.凝结了几代中国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断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C.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D.代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境界,是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42.邓小平理论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主要表现为:
A.思想基础一致 B.基本立场一致 C.理论品质一致 D.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一致
43.******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着其基本问题,对一系列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其中“一系列规律”是指:
A.共产党执政规律 B.改革开放规律 C.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44.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历来是主张两条腿走路的,现在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这是走不快的。“长腿”指“经济”,“短腿”指 “社会”。结合材料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A.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已经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B.必须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两腿”都要长
C.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 D.从根本上讲,解决“长短腿”问题必须充分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
45.在探索协调发展之路时,政府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口号与“三个不准”原则:即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坚决不准搞;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和职工安全的项目坚决不准搞;黄、赌、毒的项目坚决不准搞。该口号和“三个不准”原则:
A.坚持发展经济既要遵循经济规律,也要遵循自然规律 B.虽然保护了环境,但不可避免地会对经济提速产生不良影响
C.开始逐步摆脱传统发展模式,坚持科学发展观 D.重视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46.一些领导干部认为,科学发展观好是好,但“在我这个地方不适合”,个别领导干部看来,与其加大财政投入搞环保,搞公共设施和文化设施建设,不如集中财力搞见效快的经济项目,这才算有政绩。上述观点:
A.前者看到了本地实际难题,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后者把科学发展观理解为单一的经济发展
C.两者否定了全面协调发展,有害于全局 D.两者没有正确看到科学发展观的实质
47.十七大报告在“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论述中,除了阐述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之外,还特别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如何看待这一论述
A.是党在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的依存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提出的新统筹理念
B.必须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千变万化的国际形势中把握机遇,应对风险
C.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D.协调发展是”五个统筹”的一条主线
48.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其依据是科学发展观:A.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B.体现了党对三个规律的认识与深化
C.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D.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要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对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49.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则主要体现在:
A.领导和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 B.恢复了毛泽东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运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D.第一次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了完整系统的表述
50.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的科学论断。下面对这一法宝理解正确的是:
A.解放思想是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党思想理论建设的内在需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条基本经验
B.社会主义事业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新的思想解放,改革开放30 年就是解放思想的30 年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均翻两番等一系列新理论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新成就
D.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5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创新论述正确的是:
A.主要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
B.理论创新是前提,是关键,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
C.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其他方面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国之道
52.百家争鸣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社会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真理标准讨论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这表明:
A.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B.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C.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D.理论创新是其他创新的前提和关键
53.改革开放30 年来,我们在实践中的许多成功做法就是由农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正是依靠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我国打开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总结推广农民群众在实践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表明:
A.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体 B.创新是时代变化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迫切要求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农民已成为我国的领导阶级
54.过去人们一度认为社会主义有三大经济特征:一是公有制,二是按劳分配,三是计划经济,该观点:
A.正确看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B.将所有制过分国有化、忽视市场机制的苏联模式
C.从发展的过程中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 D.没有从生产力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角度概括社会主义本质
55.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一个是公有制占主体,一个是共同富裕。”之所以没有直接将公有制列入社会主义本质当中,是因为:
A.公有制占主体是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不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B.公有制的所有制结构、实现形式的探索、确定,要以生产力的实际要求、共同富裕的实际进程为参考和依据
C.把公有制占主体这个社会主义特征作为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手段,使其具体内容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服务
D.公有制占主体只是回答了社会主义应当是什么,没有揭示更为本质的东西
56.邓小平指出: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这段话表明:
A.我们还处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B.我们的生产力不发达,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快速发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本质的表现
D.只有当我们真正实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称得上是社会主义
57.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十七大报告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这些观点与举措:
A.看到了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B.认识到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C.认为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与命运 D.片面夸大了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58. 十七大以来,实现科学发展在认识上已经深入人心,但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真正把发展落实到实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摆在地区和企业面前的课题。围绕这一观点某些社会人员展开了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甲认为现在许多地方都在大量建设高楼大厦,建楼就是发展生产力了;乙认为发展生产力就是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了生产力自然就发展了。
A.甲正确,看到了第二产业在生产力中的作用 B.甲错误,将发展生产力简单等同于建设高楼大厦
C.乙正确,看到了经济发展在生产力中地位和作用 D.乙错误,将发展生产力简单等同于发展经济
59.十七大提出的“两个没有变”是对我国现状的历史性定位。这个定位是我们观察问题、作出决策的出发点,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两个没有变”指: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没有变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纲领没有变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D.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60.十七大报告指出:“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这就明确告诉我们:
A.要看到30 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
B.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C.要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初级阶段的国情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
D.要看到我们前进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戒骄戒躁、艰苦奋斗
61.改革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A.是对原有旧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B.要实现的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C.涉及到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内容的全面变革
D.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引起了人们社会生活、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62.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唐朝采取了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对外交通与贸易的发达,唐朝首都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城市,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事景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现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中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较这两次对外开放:A.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B.都是服务于一定阶级的,前者是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后者是社会主义强国之路
C.规模和基础不同,前者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后者建立在现代化大生产与全球化基础之上
D.两次对外开放在社会发展中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都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63. 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到2020 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0 美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关键时期,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稳定和发展似乎成了两难选择,如何解决“两难选择”:
A.为了确保稳定可以限制发展
B.离开稳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发展就无从谈起,必须坚持以稳定为中心
C.发展决定一切,离开发展稳定就失去了目的和意义,必须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D.稳定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二者的关系
6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党在这一历史时期所明确展示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展开。下面关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表述正确的是:
A.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与文化三者有机统一
B.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与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者有机统一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增添了新的内容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
6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立足国情,放眼未来,用近8 年的时间,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绘制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解决温饱、实现“小康”、奔向现代化。从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有了明确的、具体的奋斗目标。下面表示正确的是:
A.原定到2000 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 年翻两番的任务已在1995 年提前实现
B.到2000 年我们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
C.下一步将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第三步阶段
D.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邓小平设计的“三步走”战略对第三步只作了一个大致的构想
66.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征程中,我们将长期面对三个重大课题。能否始终解决好这三个重大课题,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这三个重大课题是:
A.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
B.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C.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
D.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
67.几年前,浙江省就开始反思粗放增长模式的弊端,大力发展集约化、高附加值产业。今年上半年这个省高新技术项目投资明显增加,省工商联会长徐冠巨说,现在一些指标可能还不是”很好看”,但已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注重创新和节约,结构调整效应将慢慢显现。上述材料表明浙江经济发展得益于:
A.经济结构趋向优化产生的效益 B.以创新为依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C.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D.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
68.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加快农村发展,关键是:
A.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B.农业和农村自身要加快发展,推进城镇化
C.城市发展要和农村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 D.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
69.从1982 年到1986 年中央制定和颁布的关于农村工作的5 个“一号文件”,2004-2008 颁布了新世纪关于“三农”的5 个中央一号文件。改革开放以来10 个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A.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开创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 B.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C.体现了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
D.表达了党把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决心
70.邓小平提出的关于中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的思想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两个飞跃”具体是指:
A.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C.推进农业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D.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7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最近提出来的,上世纪50 年代就曾用过这一提法。改革开放以来,至少在1984 年中央1 号文件、1987 年中央5 号文件和1991 年中央21 号文件即十三届八中全会《决定》中出现过这一提法。但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背景和涵义与以前有很大不同。具体表现在:
A.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B.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
C.在以人为本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
D.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
72.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为此,要把握好三个原则:
A.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要明确 B.城镇化的规模要扩大 C.城镇化的布局要合理 D.城镇化的速度要适度
73.下列各项措施中体现落实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的有:
A.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 B.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
C.生态保护和建设重点是事后处理、人工建设为主 D.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资源
74.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同志说过,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的互相结合,就是人民民主专政。这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但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适合于我们的国情。”这段话表明:A.我国的政体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B.我国是以工人阶级(共产党领导的)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
C.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D.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党的一个创造
75.有人认为中国的体制太落后了,如果不改掉我国现行的政党制度,所有政治改革举措都不过是表面文章。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是中国政党制度不错的选择。该观点:
A.正确,看到了我国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B.正确,看到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弊端
C.错误,没有看清西方两党制或多党制的实质 D.属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76. 达西扎布居住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在该旗生活的鄂温克族仅一万多人,但却拥有“半个立法权”,可谓“小民族、大政策”。根据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鄂温克族自治旗可以在不违背宪法和有关国家法律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民族自治条例”或单行条例。这段材料表明我国:
A.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
B.民族自治机关不仅行使宪法赋予的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还依法行使自治权
C.民族自治机关享有独立的立法权 D.民族自治机关高度自治
77. 十七大首次把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明确指出:
“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其原因是:
A.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 B. 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
C.发展基层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 D. 发展基层民主可以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
78. “村民自治是假民主真麻烦。”这是一些地方干部和群众对村民自治现状的一种描述。选举时轰轰烈烈,选完后万事大吉,一些地方虽然也建立了村务公开栏,但公开的内容往往“云山雾罩”,谁也看不明白,一年两年也不开一次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大小事情还是干部说了算,村民自治往往变成了“村干部自治”,群众形象地称之为“半拉子”民主。上述材料表明:
A.村民自治并不适合中国国情,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现有状况
B.村民自治并没在实践中得到真正贯彻落实,伤害了村民的积极性
C.村民自治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
D.必须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
79. 法制与德治是实现国家控制,促进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法治”与“德治”历来是法律学家们所争论的焦点,下面观点正确的是:
A.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依法治国与以治国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
B.“法治”是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德治”是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
C.二者归宿是在治国上,但侧重点不同,前者“治人”后者“重人”
D.二者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客观要求
80.郑培民的荣辱观是实践的荣辱观。“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不是只写在报告中、挂在口头上,而是体现在一点一滴的日常工作中,体现在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工作中。郑培民的荣辱观的启示:
A.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廉洁奉公,率先垂范
B.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途径是联系实际
D.领导干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最根本的是要有正确的权力观与义利观
81.******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因此:
A.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教育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必须服从于这个中心
B.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C.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 D.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果
82.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一个国家走向富强的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充分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最高理想是建立共产主义
B.21 世纪中叶完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和各族人民在现阶段的共同理想
C.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
D.共同的理想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83. ******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提高”表现在:
A.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B.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C.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D.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84.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及其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基于一定时空体系内发展的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历史性和时代性的反映,并且以理想的形态引导、塑造着这个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这表明:
A.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明显的历史性 B.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C.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
D.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与其核心价值观念的演化过程是一个相互塑造的过程。
85.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道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下面选项正确的是: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的矛盾是可以“回避”的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
8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这段话表明:
A.我国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与深化
C.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落脚点
D.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
87.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矛盾表述正确的是:A.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B.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
C.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 D.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
88.教育是民族振兴大计,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此要:
A.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 B.优化教育结构
C.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 D.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政府对教育投入
89.就业是民生之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为此要:
A.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B.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C.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D.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
9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此要:
A.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B.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D.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91.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生活重点,必须:
A.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B.探索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C.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D.健全廉租房制度
92.原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梁振英在纪念香港回归10 周年座谈会上谈到,深受魁北克问题困扰的加拿大曾派政府官员专程赴港认真了解“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构想。欧洲某国驻港总领事陪该国驻华大使访港,也曾专门了解“一国两制”在港落实情况,这说明“一国两制”已引起国际社会越来越大的关注。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对任何国家解决领土、主权、民族、宗教纷争等问题都有借鉴价值
B.“一国两制”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示范
C.“一国两制”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根本途径 D.“一国两制”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一种成功的范式
93. 香港回归以来经济繁荣、政治稳定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使原先那些移居海外发展的香港人陆续回流香港,继续发展自己的事业,包括移居海外并且在当地创造了自己事业成就的港人,纷纷返回香港再创事业。这种情况被称为有香港特色的“凤还巢”。这一现象表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
A.体现了从现实出发的实事求是精神,适合中国国情 B.体现了利益兼顾、各方共赢的公平理念
C.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D.体现了两种制度并存的优越性
94.今天台湾仍有一些人完全否定“一国两制”,也有些人认为按“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台湾问题“是矮化了台湾”。但是越来越多的台湾有识之士从香港和澳门的实践中看出,“一国两制”不仅对国家和民族最终和平统一有利,而且对台湾自身也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这段材料表明:
A.”一国两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基本方针,使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
B.香港与澳门的胜利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示范
C.“一国两制”是中国实现最终统一的必然选择
D.“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是有利于台湾人民的
95.10 年来,中央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团结带领香港各界人士,自强不息,奋力拼搏,克服种种困难和挑战,保持了香港繁荣稳定。今天的香港,经济增长,民生改善,民主进步,民众安居乐业,充满生机和活力,呈现出积极发展的良好势头。这表明:
A.“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了生动现实 B.中央政府是香港稳定与繁荣的坚强后盾
C.香港的繁荣稳定得益于旗帜的指引 D.香港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96.十七大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上述材料表明:
A.把反对和遏制“****”势力分裂活动的工作放在了比较中心位置
B.必须坚持“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C.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D.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
97.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部法律的颁布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对《反分裂国家法》判断正确的是:
A.表明了全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共同意志和坚强决心
B.是一部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法律
C.促进两岸直接“三通”,保护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有利于维护台湾的和平与稳定
D.把反对和遏制“****”势力分裂活动的工作放在了比较突出的位置
98. “没有一种势能能永远持久。”有起就有落,有升就有降。世界的“命运之轮”正在缓缓地朝多极格局运转。但是,在多极格局形成之前,人类还不知道要在“一超多强”的过渡时期里,付出多少艰苦的努力,经历多少残酷的斗争。这段材料表明:
A.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B.世界的多极化是一个复杂、曲折、长期的过程
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阻挡,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D.“一超”是指美国,”多强”是指日本、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
99.面对世界经济与政治发生的重大变化,邓小平敏锐地察觉到时代的主题开始转换。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包含: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突出问题 B.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 D.世界和平与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00.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邓宁教授所说,“除非有天灾****,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不可逆转。” 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曾说,“经济全球化的列车已经开动,不管你是否坐在车上。”该材料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 B.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潮流
C.经济全球化格局已经形成 D.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成为各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的理性选择
101.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前景光明,同时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差距继续扩大,使人类面临种种矛盾和挑战。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谐,强调和谐,促进和谐。建立和谐世界:
A.必须致力于实现各国和谐共处 B.必须致力于实现全球经济和谐发展
C.必须致力于实现不同文明和谐进步 D.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02.维护世界的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不渝的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牢牢掌握加快发展主动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的决定因素是:A.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B.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 C.中国切身的利益 D.中国现实发展状况
103.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外交思想的重要发展,并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检验。在联合国成立60 周年首脑会议上,******主席第一次系统阐述了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其内容包括:
A.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 B.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C.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D.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推进联合国改革
104.有人认为,“两个先锋队”的提法会改变党的性质,会不会降低党员标准和质量。该观点:
A.正确,因为“两个先锋队”的提法使党成为“全民党” B.错误,没有认清“两个先锋队”之间的辩证关系
C.正确,“两个先锋队”的提出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必然会降低党员的标准和质量
D.错误,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变质归根结底要看能否始终保持先进性并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105.******曾指出:“我们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首先就要尊重知识分子。”下面关于知识分子判断正确的是:
A.“首先就要尊重知识分子”是由知识分子地位与作用决定的 B.“首先就要尊重知识分子”体现了党对知识分子的高度重视
C.知识分子是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 D.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
10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
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C.个体户与私营企业主 D.中介从业人员与自由职业者
107.在改革深入的过程中,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整个社会结构进行了重组,以拥有知识,从事脑力劳动为特征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日益增多,使得社会群体呈现出多层次化,如何看待这些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
A.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劳动者 B.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领导者
C.经营活动可以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之外 D.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作出自己的贡献
108.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为此:
A.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 B.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
C.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 D.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
10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突出的重点是:
A.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 B.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
C.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 D.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
110.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在新阶段的先进性是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的党员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出来的。离开了党员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就成了无源之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和发展先进性要:
A.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的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B.坚持党的宗旨,始终不渝的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D.坚持勤奋工作,兢兢业业的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111.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世界上任何政党的兴衰成败,归根结底都缘于一个先进性问题。丢掉了先进性就丢掉了执政资格。对于我们党来说保持先进性必须:
A.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把党的先进性的要求转化为全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同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紧密结合起来
C.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D.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11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当好这“两个先锋队”,要求我们党在增强阶级基础的同时,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A.是适应社会阶层新变化的客观需要 B.是坚持党的性质、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C.必然使党员鱼目混杂,影响党的先进性 D.与党的工人阶级性质是自相矛盾的
113.******指出,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对长期执政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反映了党对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所承担的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反映了我们党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结合的高度自觉。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A.科学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成功的前提条件 B.民主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本质要求
C.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D.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核心是科学依法执政
多项选择题1.ACD 2.BCD 3.ACD 4.ACD 5.ACD 6.ABC 7.CD 8.ABCD 9.BCD 10.ABC 11.ABCD
12.ABC 13.BCD 14.BCD 15.ABCD 16.ABCD 17.AB 18.ABCD 19.ABCD 20.ABCD 21.ABCD
22.AB 23.ABC 24.AD 25.ABCD 26.ABD 27.ABC 28.ABD 29.BCD 30.ACD 31.ABC
32.ABCD 33.ABD 34.AC 35.AB 36.AC 37.BCD 38.ABC 39.ABCD 40.ABCD 41.ABCD
42.ABCD 43.ACD 44.ABC 45.ACD 46.BCD 47.ABCD 48.ABCD 49.BD 50.ABCD 51.ABCD
52.ABCD 53.ABC 54.BD 55.BCD 56.BC 57.ABC 58.BD 59.CD 60.ABCD 61.ABC 62.ABC
63.BCD 64.BCD 65.ABCD 66.ABD 67.ABC 68.ABCD 69.ABCD 70.AB 71.ABCD 72.ACD
73.ABD 74.BCD 75.CD 76.AB 77.ABCD 78.BCD 79.ACD 80.ABCD 81.BCD 82.ACD
83.ABD 84.ABCD 85.ABD 86.BCD 87.ABCD 88.ABCD 89.ABCD 90.ABCD 91.ABCD 92.BD
93.ABC 94.ABCD 95.ABCD 96.BCD 97.ABCD 98.BCD 99.ABC 100.ABD 101.ABCD
102.ABC 103.ABCD 104.BD 105.ABD 106.ABCD 107.AD 108.ABCD 109.ABCD 110.ABCD
111.ABCD 112.AB 113.ABC
猜你喜欢
-
- 03-082019考研英语完型填空模拟题及答案解析(2)
- 03-082019考研英语完型填空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
- 03-082018考研英语完型填空模拟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 03-082018考研英语完型填空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5)
- 03-082018考研英语完型填空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3)
- 03-082018考研英语完型填空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4)
- 03-082018考研英语完型填空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2)
- 03-082018考研英语完型填空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1)
- 03-082018考研英语完型填空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0)
- 03-082018考研英语完型填空模拟题及答案解析(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