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考研核心知识一真题汇总(11)
1.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包括:第一,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二,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三,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2009年多选题第22题)。
典型真题
(2009年多选题第22题)劳动力是任何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值的构成包括
A.维持劳动者自身性命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在必要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C.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D.培养和训练劳动者所需要的费用【ACD】
但劳动力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其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劳动力能创造比自身价值大的价值,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2010年单选题第4题)
典型真题
(2010年单选题第4题)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C】
2.资本主义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意义上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利润或超额利润)。所有权指所有制的现实经济形态具有的法律形态。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3.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1)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2008年单选题第5题)。价值增殖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典型真题
(2008年单选题第5题)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
A.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
B.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D.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D】
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根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要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应该拿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相比,用公式表示:m′=m/v(m′为剩余价值率,m为剩余价值,v为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还可以用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或者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来表示: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2)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最基本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3)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以及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
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2009年单选题第7题)。这种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来表示。
典型真题
(2009年单选题第7题)某钢铁厂因铁矿石价格上涨,增加了该厂的预付资本数量,这使得该厂的资本构成发生了变化,所变化的资本构成是
A.资本技术构成B.资本价值构成
C.资本物质构成D.资本有机构成【B】
(4)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购买、生产与售卖三个不同的阶段。资本是在运动中增殖的,资本必须不断地、周而复始地循环才能不断地带来剩余价值。这种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资本循环叫做资本的周转。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关键的因素:一是资本周转的时间;二是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马克思将社会总产品在物质上划分为两大部类,在价值上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又叫社会总价值,分为:包含在产品中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c)和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v),以及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m)。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根据其最终用途可以区分为生产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相应地社会生产可以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I)由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产领域;第二部类(Ⅱ)由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活消费领域。(2009年单选题第5题)
典型真题
(2009年单选题第5题)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是考察经济生活运行的一项重要指标。假设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4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3万亿元。若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A.4.2万亿元B.3.5万亿元
C.3.3万亿元D.2.4万亿元【C】
(5)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是以货币工资形式支付的,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作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态。得到尽可能高的利润率和尽可能多的利润,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必然展开剧烈的竞争,大量资本必然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投到利润率高的部门,从而导致利润率平均化,这是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按照平均利润率来计算和获得的利润,叫做平均利润。在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中,产业资本家得到产业利润,商业资本家得到商业利润,银行资本家得到银行利润,土地所有者得到地租。
(6)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剩余价值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4.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的。
猜你喜欢
-
- 03-082019年考研英语基础测试题2
- 03-082019年考研英语基础测试题1
- 03-082019年考研英语词汇练习题:二级词汇练习题
- 03-082019年考研英语词汇练习题:一级词汇练习题
- 03-082019考研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试题2
- 03-082019考研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试题1
- 03-082019年考研英语备考试题及答案9
- 03-082019年考研英语备考试题及答案8
- 03-082019年考研英语备考试题及答案7
- 03-082019年考研英语备考试题及答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