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考研政治基础试题(5)
一、单项选择题:
1.“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古人这句话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是【D】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B.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C.人可以得于长处,也可以失于长处
D.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同一性原理。
【答案解析】善于游泳的人也可能溺水,善于骑术的人也有坠马的可能,矛盾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相互转化。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D。选项B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即现象和本质的关系,选项A是矛盾不平衡性原理的阐述。均不符题意。
2.“人不能完全地把握、反映、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这表明【B】
A.人只能认识自己周边的具体事物
B.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
C.人们无法达到对自然界最终的真理性的认识
D.人的认识能力无法达到对绝对真理的把握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相对性。
【答案解析】列宁在这里论述的是真理的相对性,揭示了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但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绝对真理,亦即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选项ACD的说法均否定真理具有绝对性,因而是错误的说法。
3.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主义在哲学的各个领域都曾受到过致命的批判和打击,唯独在历史观方面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唯物史观的创立最终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中驱逐出去,其根本的原因是唯物史观承认【B】
A.社会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
D.社会历史规律是可知的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依据。
【答案解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所有的哲学派别,无论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都没有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们都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也不能理解社会的本质,不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真实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从而唯物地、辩证地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4.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的解决要通过【A】
A.商品交换的实现
B.抽象劳动转化为具体劳动
C.个别劳动时间转化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两因素。
【答案解析】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商品的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工人的具体劳动生产出商品的使用价值,同时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而同时工人的抽象劳动创造出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的矛盾要通过商品的交换得以解决,通过交换,商品的抽象劳动转化为具体劳动,个别劳动时间转化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选项BCD的矛盾都要通过商品交换的实现得以解决。
5.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指【B】
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B.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D.游击战争、红色政权、党的建设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革命道路的基本思想。
【答案解析】A选项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是党的三大法宝,不符合题意;B选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为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思想,符合题意;C选项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方面,不符合题意;D选项游击战争、红色政权、党的建设为干扰项,故应排除ACD选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
6.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是【C】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
【答案解析】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选项A是我国的国体;选项B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选项D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所以,选项C是正确答案。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A】
A.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
B.兼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C.兼有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
D.兼有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双重使命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答案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选项BCD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同点。所以选项A是正确答案。
8.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是【B】
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B.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C.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D.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向。
【答案解析】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的总体思路;做出了“加快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工作布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可见选项D属于农村改革发展的工作布局的内容。所以选项B是正确答案。
9.下列著作主要介绍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并开创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的是【B】
A.《资政新篇》
B.《海国图志》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警世钟》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海国图志》及其影响。
【答案解析】选项A是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方案;选项C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选项D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著作;三项都不符合“历史地理”的题干要求,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
10.维新派与洋务派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主张【C】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改革本国教育制度
C.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洋务派和维新派的区别。
【答案解析】A选项属于二者都采用的先进技术;B选项属于二者都主张学习的西学;D选项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page]
11.下列选项既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又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的是【C】
A.文明礼貌
B.保护环境
C.遵纪守法
D.爱护公物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答案解析】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生活中,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纪律。选项ABD都是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但并不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
12.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下面有关道德的起源说法错误的是【C】
A.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B.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C.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是语言的形成
D.道德产生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道德起源问题。
【答案解析】应该看到,道德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所以选项C错误,应当入选。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是【D】
A.邻里团结
B.男女平等
C.勤俭持家
D.一夫一妻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
【答案解析】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一夫一妻是婚姻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14.我国《宪法》通过确认广大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把人民当家作主贯彻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充分体现了《宪法》基本原则中的【B】
A.法治原则
B.人民主权原则
C.公民权利原则
D.民主集中制原则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宪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答案解析】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对宪法所包含的法律精神与立法目的的核心概括,其中人民主权原则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我国《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原则在宪法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宪法通过确认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主人翁地位。通过确认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经济基础。通过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组织保障。通过确认广大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把人民当家作主贯彻于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法治原则是指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原则,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选项C公民权利原则是指以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原则。选项D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宪法所规定的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此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wWW.KAo8.Cc
15.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C】大会7月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结党和人民创造的宝贵经验,提出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
A.八十周年
B.八十五周年
C.九十周年
D.一百周年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和2011年建党九十周年。
16.据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消息,6月9日17时10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我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D】正式飞离月球,奔向距地球150万公里的深空。
A.天宫一号
B.天宫二号
C.嫦娥一号
D.嫦娥二号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重大事件。
二、多项选择题:
17.有人说:“世界历史好比一百个大钱,你可以摆成两座五十的,也可以摆成四座二十五的,也可以摆成十座十个的。”这段话的错误在于【ABC】
A.把个人意志看成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B.把历史看成偶然事件的堆积
C.否定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和规律性
D.否定了意识的能动性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答案解析】这道题的考点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要用辩证的观点去把握,一定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本题中题干的错误在于把历史进程看做个人意志活动的结果和偶然事件的堆积,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性,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ABC。
18.“你永远不能控制大自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去了解大自然如何工作,然后让它为我们所用。”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有【ABC】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认识的目的在于实践
C.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统一的
D.实践主体能够创造物质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知识点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答案解析】人在实践活动中要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人认识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定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所以答案是选项ABC。选项D说实践主体能够创造物质,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的说法。
19.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AB】的过程实现的A.资本家竞相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
C.绝对剩余价值的获得
D.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剩余价值的来源。
【答案解析】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每个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这个过程的客观后果则是整个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活资料价值的下降和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延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
2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ABC】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自由王国向必然王国的飞跃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案解析】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一些最基本的方面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第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第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 [page]
21.科学发展观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现在【ABD】
A.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继续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发展观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解析】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党的十三大上确立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D。
22.毛泽东在1948年明确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下面对毛泽东所指的中国革命理解正确的是【AB】
A.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B.历史任务主要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C.前途是资本主义
D.目标是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各个阶段革命性质。
【答案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题,既考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又考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要想做对此题首先要准确判断毛泽东在1948年所指的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由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的,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的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革命的任务是为了推翻这两个主要敌人的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所以,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就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的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新在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新在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新在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新在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所以说选项C前途是资本主义是错误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可见选项D目标是变私有制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而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故也是错误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
23.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中间大”是指【BC】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地主大资产阶级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知识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阶级分布。
【答案解析】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因此,选项BC为正确答案。A项无产阶级和D项地主大资产阶级属于两头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BC。
24.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内容是【ABCD】
A.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通过一系列逐步过渡的由低级到高级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
C.和平改造特别是对资产阶级实现了和平赎买
D.对经济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相结合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解析】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具有自己的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要通过一系列逐步过渡的由低级到高级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实行和平改造特别是对资产阶级实现了和平赎买;对经济制度改造的同时,要结合对人的改造。因此,选项A、B、C、D均正确。
25.漫画《蒸了一锅馍,费了三堆柴》告诉我们,发展经济要【ABCD】
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B.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
C.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D.坚持节约资源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答案解析】本题属于漫画型选择题,做这类题一审漫画题目,二弄懂漫画寓意,这幅画讽刺的是过去以高能耗,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要改变这种状况,ABCD四项都是解决问题的措施。
26.新世纪新阶段,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参政的基本点是【ABCD】
A.参加国家政权
B.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C.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D.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知识点是中国政党制度。
【答案解析】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所以,选项ABCD都是正确答案。
27.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原因在于【ABC】
A.它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B.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C.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D.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相关知识。
【答案解析】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从根本上说,是由马克思主义鲜明的阶级立场、严密的科学体系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第一,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的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第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实践同步。第三,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选项D表述错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而非目标。所以,选项ABC是正确答案。
2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新的伟大工程,其主线为【AB】
A.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B.党的先进性建设
C.党的思想建设
D.党的作风建设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党的建设问题。
【答案解析】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把党的建设作为一个新的伟大工程,就是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以选项AB是正确选项。
29.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的内涵解释正确的是【BCD】
A.新文化运动追求个性解放与人格独立,探索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
B.延安整风中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
C.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与先进革命思想的结合
D.真理标准大讨论否定“两个凡是”,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的内容。
【答案解析】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才宣传马克思主义,前期是宣传民主与科学,故A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延安整风是一次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故B选项符合题目要求;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故C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真理标准大讨论重申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本原理,故D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CD。
30.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这是因为诚实守信【ACD】
A.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B.决定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个人价值的关键
C.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
D.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诚实守信的作用。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诚实守信的作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诚实守信也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诚实守信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个人价值有着重要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所以选项ACD正确。
31.杨某与刘某在日常生活中有矛盾。杨某为了泄私愤,造谣说刘某生活作风有问题,致使刘某在生活和工作中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刘某可以要求杨某承担的民事责任有【ABCD】
A.停止侵害
B.赔礼道歉
C.消除影响
D.恢复名誉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答案解析】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民事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本题中杨某的行为属于损毁刘某名誉的人身侵权行为,这种造谣生事、无中生有的行为侵害了刘某合法的民事权益,依法应当予以制裁。根据我国《民法通则》上述有关规定,可以知道本题中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ABCD。
32.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0日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我国建立了社会管理工作领导体系,构建了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制定了社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初步形成【ABCD】的社会管理格局。
A.党委领导
B.政府负责
C.社会协同
D.公众参与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2011年5月30日的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会议。
33.7月11日是第二十二个世界人口日,当日,在天津召开的“7·11世界人口日”纪念大会上,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表示,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2%下降至2010年的19%,新时期人口发展的突出矛盾是【ABCD】
A.人口增长模式发生转变
B.生育水平显著下降
C.老龄化趋势加快、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
D.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当前的人口状况及新趋势。 [page]
三、分析题:
34.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下列问题:
(1)为什么面对同一现象不同主体会产生认识差异?(4分)
(2)为什么三种不同的认识会产生“消沉”、“聪明”、“坚强”不同的效果?(6分)
【考点说明】认识对于实践的能动的反作用。
【参考答案】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人的认识既有客体的作用,更有主体的作用。材料中三个不同的人面对同一现象产生认识差异是主体的不同选择的结果。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不同所致。人的认识及其结果受主体的影响,但不由主体决定。(4分)
(2)三种不同的认识会产生“消沉”、“聪明”、“坚强”不同的效果,体现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正确地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二是当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6分)
35.阅读下列一组材料:
材料1浙江省杭州湾跨海大桥,长达36公里,总投资约118亿元,是目前世界上长的跨海大桥。这是在中国。
云南省泸水县六库镇,当地村民只能通过滑索掠过怒江江面去对岸,在江上架一座桥仅需四五十万元,但对于贫困地区来讲十分不易。这也是在中国。
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年人均收入为38587元,西部地区为18090元,差距达2万余元。从省际差别来看,最高的上海市年人均收入为76976元,最低的贵州省为9187元,两地相差67789元。目前全国4007万贫困人口中,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高达94.1%。
摘编自《人民日报》、《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
材料2
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必须立足长远、合理规划,进一步加大统筹区域发展的力度,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逐步形成东中西良性互动,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材料3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摘自《中共十七大报告》
请回答:
(1)为什么说“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根本要靠科学发展”?(4分)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2、3谈一谈怎样解决材料1所反映的问题?(6分)
【考点说明】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知识。
【参考答案】
(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主张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2分)科学发展观既切中了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要害,又指明了解决问题的方向,是破解发展不平衡的根本思想武器。只有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才能逐步推进城乡、区域的均衡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分)
(2)我国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要创造条件引导中西部劳动力向经济相对集中的地区转移,充分发挥这些地区的人口承载力;引导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中西部地区流动,增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通过人口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2分)
一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强化支持,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健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使其成为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努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2分)
二是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提高自主发展能力。进一步完善欠发达地区综合发展规划,多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落后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鼓励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对口支援,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纽带、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的互惠互利机制,调动各方面参与扶贫的积极性。(1分)
三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完善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的的公共财政体系,加快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增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1分)[page]
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同人类文明的凶残敌人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摘编自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及新华网有关资料
材料2
1937年七七事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爆发点,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国人民能够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侵略者,绝不是偶然的。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摘编自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及新华网有关资料
请回答:
(1)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5分)
(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5分)
【考点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
(1)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正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而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因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5分)
(2)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表现在: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②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走向抗战胜利的一面旗帜;③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④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⑤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5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随着网络日益普及,MSN、BBS、博客等各种网络娱乐形式为网民提供了充分的话语平台,但同时,各种“网络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专家指出,网络像一把双刃剑,当导向正确时,网络有着惊人的推动力量,反之也能给网民带来巨大伤害,进而给网络生活中的公共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与负面影响。
某网站论坛不久前发生了一起“电话门”暴力事件。一则名为“打击一切变态”的帖子,声称其美女同事频频遭受一男子的电话骚扰,并公布了“骚扰者”的手机号码。该帖发布后,不少网友响应,“把该号码印在黑广告上”、“把这个号码公布到其他网站”等主意层出不穷,支持“打爆该号码”的网友越来越多,这些行为已经从网络向现实生活渗透,严重地影响了他人的正常生活与合法权益。类似的群体性攻击事件,在网络上屡见不鲜,网络暴力正以其独有的方式破坏着公共规则、侵犯着道德底线。“人肉搜索”行为就是网络暴力行为的典型代表,网络暴力正在迅速蔓延,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种暴力行为正在被“合法化”、“正义化”。部分网友通过非道德的手段去行使自己的道德声讨权,全然不顾法律法规。
材料2
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世界各国对网络的利用和依赖将会越来越多,因而网络安全的维护变得越来越重要,也因此越来越多的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攻击。美国每年因信息与网络安全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75亿美元,企业电脑安全受到侵犯的比例为50%,1998年我国公安部破获黑客案件近百起,其中以经济为目的的计算机犯罪占70%,计算机犯罪能使一个企业倒闭,个人隐私的泄露,或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瘫痪,这些绝非危言耸听。
出:以德治网,以法治网,将是今后维护网络生活公共秩序的两种重要途径与基本手段。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灌输给广大网民,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与法律意识,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坚决抵制网络色情等不良信息的诱惑,自觉地遵守有关网络规则,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不断推动网民的道德自律与守法观念。
请回答:
(1)网络生活现在已经成为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更应该共同遵守社会公德,结合材料分析在网络生活中怎样加强社会公德自律。(4分)
(2)结合材料1、材料2中涉及的“网络暴力”、“网络犯罪”等危害网络公共安全的社会现象,简析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6分)
【考点说明】思想道德休养中网络文明的重要性,属于社会主义公德部分。
【参考答案】
(1)应当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具体如下:
第一,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应当学会利用网络这一先进工具获取知识和信息,使之成为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
第二,健康进行网络交往。网络交往要做到诚实无欺,不侮辱、诽谤他人,更不能参与网络色情游戏、赌博等活动。
第三,自觉避免沉迷网络。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损害,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学会理性对待网络。
第四,养成网络自律精神。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在缺少外在监督的网络空间里,自觉做到自律而“不逾矩”。(4分)
(2)“网络暴力”、“网络犯罪”等社会问题与社会现象,反映出了当今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部分公民的法律思维方式有所欠缺。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取向。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讲法律。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首先要以法律为准绳。二是讲证据。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以证据为根据。三是讲程序。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从法律程序出发。程序问题在法律领域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四是讲法理。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运用法律原理和精神。任何理性的思维都应当用适当的理由来支持所获得的结论。(3分)
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有多种,主要是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等途径,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有目的的逐渐养成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尤其是在网络生活中,公民更要加强社会公德自律从而培养良好的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3分)[page]
38.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1
“中美国”的概念是由哈佛大学经济史教授尼尔•弗格森于2007年3月5日在《洛杉矶时报》上以“买下中美国”为题的撰文中首次提出的;而中美“两国集团论”即“G2”,则是由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弗雷德•伯格斯滕在2008年夏季出版的《外交》杂志上发表的“平等的伙伴关系”一文中首先提出的。尽管常常被相提并论,但这两种观点各具特色。前者的特征是认为中美应合二为一相互满足。弗格森“创造性”地把China(中国)与America(美国)合成一个新词“Chimerica”(中美国),并宣称“中美国”这个概念是指最大消费国美国和最大储蓄国中国构成的利益共同体:美国和中国不是两个国家,而是同属于一个叫“中美国”的国家,它们之间是一种共生关系,一个储蓄一个消费,一个出口一个进口,一个提供产品一个提供服务,一个储备外汇一个印制美元。他声称“这是极好的联姻,相互补充”。G2的重点则是强调中美不应再纠缠于效率低下的国际社会或国际组织,而应通过两国单独的密切合作来应对金融危机。弗雷德明确表示,如果中美合作,会使G2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WTO运作得更好。
摘自新华网2010年07月14日
材料2
新华社纽约2010年9月22日电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当地时间22日在纽约出席了美国友好团体举行的盛大欢迎晚宴,并发表了题为《携手开创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光明未来》的演讲。
温家宝表示,过去的十年是中美两国关系稳步提升、不断深化的十年,是两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十年,胡锦涛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共同确定了两国建设21世纪中美积极合作全面关系和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为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美关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但对话与合作始终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中美两国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互信则进,猜忌则退。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1中的“G2”观点。(6分)
(2)结合材料1和2分析中美关系“和则两利,斗则俱伤”的寓意。(4分)
【考点说明】中美关系。
【参考答案】
(1)“两国集团”只是美国单方面提出来的,中国从来没有赞成这一观点,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要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此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第二,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与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第三,中国主张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共同决定,不能由一两个国家说了算。同时我们认为,中美合作可以发挥独特作用,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6分)
(2)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关系是最重要的大国关系之一,“和则两利,斗则俱伤”正是中美关系的真实写照。一个稳定、合作、向上的中美关系不仅有利于两国,也有利于世界。在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安全与稳定等重大问题上,中美合作至关重要。中美之间的对抗必然对两国人民造成伤害,不利于两国的发展,同时也会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构成重大的威胁。总之,中美之间合作比遏制好,对话比对抗好,伙伴比对手好。(4分)
猜你喜欢
-
- 03-082019年考研英语完形填空精选练习题第三套
- 03-082019年考研英语完形填空精选练习题第四套
- 03-082019考研英语阅读模拟题(6)
- 03-082019年考研英语基础测试题8
- 03-082019年考研英语基础测试题7
- 03-082019年考研英语基础测试题6
- 03-082019年考研英语基础测试题5
- 03-082019年考研英语基础测试题4
- 03-082019考研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试题4
- 03-082019考研英语阅读理解专项试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