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
1.近年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普遍接入,使大量数据的获取、聚集、传输、处理、分析等变得越来越便捷,大数据分析成为热门话题。大数据分析的关键就在于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隐藏的关联,从而帮助人们作出正确的决定,这说明
A.现实联系的多样化和复杂性要求人们对各种不同的联系分别地、具体地加以研究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为的
C.人们主观想象中的联系可以代替对象自身的客观联系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2.春秋时期,鲁国制定了一条法律,如果有人肯出钱把别国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买回来,可以凭“发票”到鲁国国库领取“国家补偿金”。这个法令出来后,大大推动了鲁国的救赎行动,产生了极好的社会效果。子贡是孔子门下最有钱的弟子之一,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在周游列国时,赎了一位鲁国奴隶。子贡觉得自己应该做得更高尚一些,于是把“发票”当众撕毁,并声称愿意自己承担所有的费用,不向国家报销。子贡回国后去见孔子,孔子说:“你的行为没有损害自己的行为价值,却损害了国家的法律。因为你,从此,这个法律再也没有明确的社会效果了。”孔子的观点蕴涵的哲理是
A. 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B. 事物是肯定和否定的统一
C.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3.民间有一种迷信说法叫作“乌鸦报丧、喜鹊叫喜”。这句话的错误在于否定了联系的
A.普遍性
B.客观性
C.多样性
D.条件性
4.“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城;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句话告诉我们
A.要善于从整体上、动态中把握事物的联系
B.运用矛盾分析法,抓住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
C.发展就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D.善于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5.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我国古代有一个“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寓言故事,城门失火了,离池塘很远,但人们用池塘里的水灭火,一会儿火灭了,池塘里的水舀干了,满池鱼遭了殃,这里体现了事物联系多样性中的
A.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B.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C.间接联系和直接联系
D.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6.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A.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
D.“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7.一个研究员将跳蚤放在桌上,对它喊了一声“跳”。跳蚤跳了一下,研究员做了记录。然后他将跳蚤折断一条腿开始第二次实验。此时,研究员又喊了一声,跳蚤当然不跳了。研究员认真地记录道:“当跳蚤断了一条腿之后,它就变成了聋子。”这一实验说明
A.事物之间是完全没有联系的
B.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C.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D.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8.现代管理学有一个著名的“木桶原理”,即一个木桶的最大容量,不是由围成木桶的最长木板或平均长度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那一块木板决定的。要最大限度地增加木桶的容量,必须着重解决好“短木板”的“补短”问题。这一原理的哲学寓意是
A.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B.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C.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D.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
9.前苏联研制的米格-25喷气式战斗机的许多零部件与美国的相比都落后,但因设计者考虑了整体性能,故能在升降、速度、应急反应等方面成为当时世界一流。这在管理学中被称为“米格-25效应”。“米格-25效应”对我们的启示是
A.整体的所有属性存在于部分之中
B.整体的性质由部分决定
C.整体等于各部分的总和
D.整体功能可以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10.《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11.自从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绵羊“多利”诞生以来,科学家们相继成功克隆猪、牛、马等动物。2013年日本科学家借助用克隆动物培育克隆动物的“再克隆”技术,成功用一只实验鼠培育出了26代实验鼠。研究人员认为,这说明再克隆可以无限持续下去。人类在克隆技术上取得的成就说明
A.人类可以创造新的自然规律
B.人类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
C.人类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人类已经完全认识了客观世界
12.中国有句古话叫“万物土中生”。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明了不用天然土壤而采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必需元素的营养液来提供营养,使植物正常完成整个生命周期的无土栽培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在沙漠、戈壁滩、海岛等无土地区种植作物,具有省工、省水、实现作物早熟、高产、避免土壤病虫害传播、无污染等特点。这表明
A.普遍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
B.人们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但可以改造规律
C.事物发展的规律可以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D.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
13.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没有正确,就无所谓失误。这说明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14.“因祸得福”这句话的启示是
A.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15.“君子和而不同”对“和”与“不同”理解正确的是
A.和是指主要矛盾,不同是指次要矛盾
B.和是指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同是指矛盾的次要方面
C.和是指矛盾的同一性,不同是指矛盾的斗争性
D.和是指矛盾的普遍性,不同是指矛盾的特殊性
16.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说“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这句话表明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前提
B必然性通过偶然性
C量变必然导致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
17.沙丁鱼在运输的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来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则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原来鲇鱼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己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沙丁鱼也就不容易死了。“鲇鱼效应”表明
A.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B. 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无条件的
C.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不可分割的
D.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8.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年中日建立外史交关系。1995 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关于这一段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A.战争中的中日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
B.双方力量对比此消彼长是战争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C.抗日战争的结束表明中日社会主次矛盾发生转化
D.中日之间的矛盾始终是1937 年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9.《孙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这说明
A.矛盾具有普遍性
B.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20.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学科网
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
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21.郑国有个人,白天在一棵大树下避暑乘凉,他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跟随树影移动自己的席子,避暑效果颇佳。到了晚上,月亮升空,他想,此法既然白天有效,那么晚上用它来躲避露水一定也不会错。于是,随月下树影移动席子,结果树影越远,他身上的露水也越重,最后全都湿了,他还不知是什么原因。其中的原因所包含的哲理是
A.矛盾具有普遍性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2.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了无痛手术时代。今天,麻醉剂已经广泛应用于外科临床手术,但据医学统计,仍有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的病人麻醉失败。这表明
A.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无条件的
B.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D.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23.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故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故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袋鼠回答:“很难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这个寓言故事的哲学寓意是
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内因决定外因
B.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转化
C.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D.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
24.公孙龙牵着一匹马出关,把关的人对他说,法令规定不许带马出关。公孙龙说:“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白马和马是两回事。”公孙龙“白马非马”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
25.有人说,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
A.要抓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D.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26.列宁在《谈谈辩证法》一文中,讲到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时,举例说“伊万是人”,这个命题表明
A.个别完全包含在一般之中
B.任何个别都是一般
C.一般不能存在于个别之中
D.一般先于个别而存在
27.古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诗体现了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C.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能引起质变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
28.苏轼说:“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这句话的含义是
A.量变引起质变
B.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D.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29.“打铁还得自身硬”这句话着重强调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C.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D.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3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的这句话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 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1.医学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年人的身体健康与其血液PH值有关,如图所示
A.PH值在7.35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
B.PH值在6.8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
C.PH值在6.8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
D.PH值在7.35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
32.“爱情无须死去活来,温馨就行;朋友无须如胶似漆,知心就行;金钱无须取之不尽,够用就行;身体无须长命百岁,健康就行。”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A.重视量的积累
B.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把握适度原则
D.抓住机遇赢得主动
33.19世纪法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居维叶提出了生物“激变论”,认为有机界的变化是由于突然性的灾变所引起的。从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角度讲,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
A.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认为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C.否认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认为质变为量变开辟道路
34.20世纪以来,世界进入了电气、电子、原子能、宇航、海洋开发等前所未有的新技术领域,多种多样的技术难关,都对材料提出了很高要求,从而促使材料科学不断创新。人们在寻求新材料的过程中将目光投向了古老的陶瓷材料,原来普通陶瓷是由小晶粒杂乱无章地烧结在一起的。这些小晶粒并非“亲密无间”,中间有许多间隙和气孔,构成一道屏障,阻止光线穿过,于是人们改变这些小晶粒的排列秩序,使之非常紧张,从而使光线从中穿过,普通陶瓷也就变成了透明的特种陶瓷。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这说明
A.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能够引起质变
B.无论在任何条件下,矛盾的双方都是可以转化的
C.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D.事物的构成要素在结构和排序上发生变化能够引起质变
35.“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有备才能无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底线思维,凡事不能超越底线。如法律底线、政策底线、利益底线、道德底线等,一旦突破这些底线,就会出现无法接受的坏结果。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底线是指
A.联系的条件性
B.度的关节点
C.主要矛盾
D.事物发展的连续性
36.某省教育部门曾从小学三年级和初中二年级人群中,分别抽调了8万-10万的样本,经过调研得出如下结果:一周内课外补课在3课时之内的学生,成绩有所上升;一周内补课3-6课时的学生,成绩看不出来升降;而一周内补课超过6课时的学生,成绩明显下降,而且超得越多越厉害。无独有偶,对每天学生的作业所做的调研数据显示:学生多做半小时之内作业的,成绩有所上升;多做一两个小时作业的,成绩看不出好坏;而超过两个半小时作业的学生,成绩普遍下降。这一调查结果说明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外因在特定条件下才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C.实践活动中应遵循适度原则
D.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37.恩格斯指出:“在化学中,燃素说经过上百年的实验工作才提供了一些材料。而拉瓦锡利用这种材料才在普利斯特列提取出来的氧气中发现了想象中的燃素的实在对立物,从而****了全部燃素说。但是燃素说的实验成果决不因此就被抛弃。正好相反。这些成果依然存在,只不过其表述被颠倒过来,从燃素说的语言翻译成了现今通行的化学语言,因此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有效性。”这说明
A.辩证否定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B.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的环节联系起来的
C.只要敢于否定一切,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D.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否定
38.俄国哲学家、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一段话,即“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越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以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段话体现了
A. 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B. 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
C.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 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39.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虎之故犯这种错误,在于割裂了
A.必然与偶然之间的关系
B.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C.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
D.可能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40.“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这两句古诗启示我们,观察事物要
A.善于把握因果联系
B.善于区分新旧事物
C.善于把握事物的共性
D.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41.现象有真像和假象之分,假象是
A.与本质无关的现象
B.人们在认识中发生的错觉
C.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
D.人们任意制造的现象
42.尽管到目前为止,在世界上还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有特异功能的存在,但是普通百姓和名人们仍然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来看待“大师”的特异功能。最近炒的火热的“王林事件”被人们关注的不是特异功能,而是很多名人都拜访此大师并合影留念,之故名人们热衷于拜访王林大师,是因为
A王林的确有特异功能
B名人们产生了错觉
C王林制造了假象
D王林制造了假象,同时名人产生了错觉
43.“守株待兔”的故事中农夫的错误从哲学上讲是
A.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B.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没有在事物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
D.把事物运动中的偶然联系当作了必然联系
44.钱钟书在《围城》中写道:“天下就没有偶然,那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偶然是化了妆的必然”的哲理在于
A.没有纯粹的偶然
B.偶然性和必然性产生的原因相同但表现形式不同
C.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
D.偶然性是不存在的
45.假如当时丘处机没有路过牛家村,那么秘密跟踪他的那些金兵就不会死在郭啸天和杨铁心他们两家人的院子里了,同样,完颜洪烈也不会见到包惜弱而对她念念不忘了,那些金兵会轻松死在丘处机手里。宋朝注重商贸,因此资本主义萌芽将在中国首先出现,那么到今天,中国将是最发达最文明的国家,远远领先于日本美国欧洲。之故今天没有发生,都怪丘处机这小子,没事干嘛去什么牛家村嘛。这段话
A是机械决定论观点
B是非决定论观点
C割裂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联系
D是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46.砍伐森林和破坏植被会引起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会进一步破坏植被。这说明
A.原因和结果是直接同一的
B.原因和结果的对立是绝对的
C.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
D.原因和结果是无法区分的
47.“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是一句众所周知的格言。在现实生活中,好士兵为数众多,其中相当元帅的也不在少数,但士兵真的成为元帅的却是凤毛麟角。因此,想当元帅的士兵成为元帅具有
A.现实性
B.不可能性
C.抽象可能性
D.现实可能性
48.“概念辩证法本身就变成只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从而黑格尔的辩证法就被倒转过来了。”这段话表明,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猜你喜欢
-
- 03-082017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考前冲刺试题第十八套
- 03-082017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考前冲刺试题第十七套
- 03-082019考研英语阅读模拟题(7)
- 03-082019考研英语阅读模拟题(8)
- 03-082019考研英语阅读模拟题(1)
- 03-082018考研英语阅读模拟题(2)
- 03-082018考研英语阅读模拟题(3)
- 03-082018考研英语阅读模拟题(4)
- 03-082018考研英语阅读模拟题(5)
- 03-082019考研英语完型填空模拟题及答案解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