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考研政治真题分析题回顾一
200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及其答案与解读
四、分析题。(共4题,其中第34、35、36题每题9分,第37题10分,共37分)
34.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尔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万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公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答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千里之马。
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他按照书上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一一加以对照。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蟆。
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九方皋相马方法的高明之处何在?
②伯乐之子“相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③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答案】
(1)认识事物要区分粗精、真伪、表里、内外,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区分事物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3分)
(2)这是一种“按图索骥”的方法,把《相马经》当作教条,脱离实际,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2分)
(3)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客观规律在人脑中的内化,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理性思维的重要工具,是实践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它比认识结果更为重要。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增强人的认识能力,做好各项工作。(4分)
【分析】本题考点:现象与本质、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辨正思维方法的实践意义。
第一问,从材料的第一段可以看出,九方皋之所以高明,原因就在于他“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以及“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利用归入法,可将它们纳入《马哲》第三章的内容,用“现象与本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等原理回答。
第二问,伯乐之子之所以相马失败,原因在于死读《相马经》,只懂将书本山的内容 “与他所见到的一一加以对照”,属于“认识的第二次飞跃”这一知识点的内容。
第三问,可运用《马哲》第四章的知识点“辨正思维方法的实践意义”,结合以上两个问题,说明思维方法的含义,什么是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思维方法的普遍意义以及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35.1944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同英国记者斯坦因谈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政策的问题时指出:“任何地方的共产党必须将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另一件全然不同的事物即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区分开来,因为后者是这个思想体系的最终目标。”“特别是在中国,我们必须严格地将观察、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共产主义方法,同我们实际采用的新民主主义政策加以区别。”“没有共产主义的思想方法,就不能正确地指导我们现在的社会革命的民主阶段;而没有新民主主义政治制度,我们就不能将共产主义哲学正确地运用于中国的实际。”
请依据毛泽东的论述,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以及共产主义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
【答案】
(1)毛泽东科学阐述了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与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共产主义的思想方法与在一定阶段实际采用的现政策的辩证关系。(1分)
(2)人类社会必将走向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但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将经历许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制定了不同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中国共产党人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3分)
(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党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并为之努力奋斗,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2分)
(4)共产主义社会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并脚踏实地地实践这个纲领。将来条件具备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最终走向共产主义。(3分)
【分析】本题考点:中国共产党人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解答本题分四个层次:第一,应指出毛泽东的一段话的正确性:科学的阐述了党的最高纲领与一定历史阶段;第二,阐述党的最低纲领是什么,党的最高纲领又是什么,并说明党是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第三,分析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是如何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的;第四,分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是如何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的。
36.下列数据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以1997年为界,大致可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年份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GDP增长率 | 9.2 | 14.2 | 13.5 | 12.6 | 10.5 | 9.6 | 8.8 | 7.8 | 7.1 | 8.0 | 7.3 |
物价上涨率 | 3.4 | 6.4 | 14.7 | 24.1 | 17.1 | 8.3 | 2.8 | -0.8 | -1.4 | 0.4 | 0.7 |
根据资料,请回答:
①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两个阶段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以及国家的调控目标。
②结合我国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实际,从理论上分析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答案】
(1)1997年以前是经济过热,高通货膨胀。国家主要采取了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控制总需求扩张,缩小信贷规模。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防止经济过热,在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同时,抑制高通货膨胀,实现经济“软着陆”。1997年以后是经济过剩,总供给大于总需求,通货紧缩。国家主要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加国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大信贷规模。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防止通货紧缩,扩大内需,保持较高的增长率。(5分)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经济呈现波动是不可避免的。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各产业、各部门之间协调发展,仅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是难以实现的;市场调节也有其自身的缺陷,不能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所有问题,因而需要由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来加以解决。(4分)
【分析】本题考点: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手段和政策。
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两个阶段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在不同经济区域的表现进行说明,然后阐述中央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及必要性。
第一问,必须明确题干中所问的问题属于哪个知识点,必须用什么原理进行回答,然后再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对1997年前后我国两个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政策措施和调控目标进行说明。
第二问,题干要求分析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可以将它归入《政经》第六章,运用“市场经济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手段和政策”这一知识点,结合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实际来进行回答。
37.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
传统学派认为,单极从根本上是不稳定的,美国任何轻微的违规之举都有可能引发危险的动荡。我认为情况正好相反: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作为一个拥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的国家,美国比任何国家更有可能轻视这一国际系统和总的挑战。但由于这一系统是围绕美国建立起来的,这就要求美国进行约束和管理,美国对挑战的反应及提出的法令越有效,这一系统将越长久和越稳定。
摘自[美]威廉·沃尔弗斯:《稳定的单极世界》,1999年
评析上述材料提出的观点及其实质并论述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
【答案】
(1)上述材料提出的“单极稳定论”,主张建立由美国“约束和管理”世界的单极格局。其实质是为美国独霸世界提供理论支持。(2分)一国主导的单极世界违背各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常常使世界不得安宁,严重阻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不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相反,多极世界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3分)
(2)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主张多极化的国家和地区集团力量在增强;美国想建立单极世界,但力不从心,也遭到越来越多的反对。(2分)
(3)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曲折的、长期发展的过程。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图谋给多极化进程增添了障碍;冷战思维、南北差距、民族矛盾、宗教纷争等多种因素也会对世界多极化趋势产生各种干扰和冲击,世界多极化进程会充满矛盾与斗争。
【分析】本题考点:当代世界政治的格局与发展趋势。
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辨正的运用“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这一知识点,对材料中的“单极稳定论”观点进行驳斥。
回答本题分三个层次:首先要指出材料中的“单极稳定论” 是为霸权主义服务的,其实是建立“美国一国主导下的世界”,;其次,回答“两极”格局消灭后,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最后,回答多极化趋势的长期性、曲折性。
选做题Ⅱ:
工业国强加给进口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的高贸易壁垒,再加上它们对农业的补贴,使发展中国家的这些商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下降了。贸易的这种扭曲使最贫困的国家受到特别大的伤害。
摘自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与发展中国家》,2001年
世界1/6的人口生产了全部商品和服务的78%并获得78%的世界收入——平均每天70美元。而世界人口有3/5生活在61个最贫困的国家,他们只获得总收入的6%——每天不到2美元。但是,他们的贫困不限于收入方面……世界各国能否一起努力来减少极端贫困人口,这是21世纪的根本挑战。
摘自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
当面临资源短缺、人口迁移和贫困时,其结局无可避免地是冲突和不稳定,这将使世界变成一个充满冲突的地方。
摘自英国《观察家报》,2000年7月16日
请回答:
①为什么说工业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的“扭曲”,会“使最贫困的国家受到特别大的伤害”?
②从发展与和平的相互关系来说明南北差距拉大、南方贫困会引起世界的冲突与不稳定。
③运用矛盾力量不平衡性的原理分析解决南北问题的正确途径。
【答案】
(1)工业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的“扭曲”是南北经济关系不平等的一种反映。由于发达国家竭力维护历史上形成的国际分工格局,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然依附于发达国家,遭受其剥削和控制,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状态,受到极大的伤害。(3分)
(2)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的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霸权主义是建立在南北力量严重失衡的基础上的。经济上的落后与贫困是引起冲突与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南北问题是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4分)
(3)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要求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南北矛盾中,发达国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发达国家在解决南北问题中负有主要责任,应切实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3分)
【分析】本题考点: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特征和实质;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南北矛盾。
第一问,首先要指出题干中的说法反映了南北经济关系的不平等,然后说明这一“扭曲”形成的历史根源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伤害。
第二问,首先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然后分析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最后结合材料说明发展中国家的落后与贫穷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消极影响,并指出南北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它是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
第三问,考生必须首先明确本题必须用哪个原理进行回答,然后才能运用该原理分析南北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本题可纳入《马哲》第三章,运用“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来说明解决南北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帮助和支持。
猜你喜欢
-
- 03-082016年考研《英语二》阅读理解试题
- 03-082016年考研《英语二》翻译真题
- 03-082016年考研《英语二》完型填空真题
- 03-082016年考研《英语二》小作文题目
- 03-082016年考研《英语二》大作文题目
- 03-082016年考研《英语二》阅读理解答案(新东方在线)
- 03-082016考研《英语二》阅读理解答案及解析(海文版)
- 03-082016年考研《英语二》完型填空答案(跨考版)
- 03-082016年考研《英语二》完型填空答案(新东方在线版)
- 03-082016年考研《英语二》翻译答案(新东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