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五)
答案见尾页
一、单选题。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将标号填在题后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10分。
1.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
A.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2.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3.“研究与教学统一”原则的提出者是( )。
A.德国教育家威廉•洪堡
B.美国教育家杜威
C.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D.苏联教育家赞可夫
4.教育教学立足于发展关键期或发展最佳期的目的是为( )。
A.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B.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
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
5.近年来,英国学制改革使传统的“双轨制”逐渐转向( )。
A.单轨制
B.分支型学制
C.六三三制
D.五四三制
6.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A.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
B.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
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
D.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在欧洲,文艺复兴前,作为教育内容的“三艺”是指( )。
A.文法、修辞、辩证法
B.文法、几何、天文
C.算术、几何、修辞
D.几何、天文、音乐
8.课外活动是( )。
A.正规的教育活动
B.非正规的教育活动
C.即有正规教育活动,也有非正规教育活动
D.不能按正规与非正规划分课外活动
9.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 )的特点所决定的。
A,劳动内容
B.劳动对象
C.劳动手段
D.劳动方式
10.少年儿童中,一般情况下智力超常与智力低下者各约占( )。
A.3%
B.10%
C.15%
D.2.0%
二、多选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将标号填在题后括号中,每小题2分,共10分。
1.人的本质特点在于( )。
A.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B.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C.交往性与道德性的统一
D.选择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E.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2.美国学制改革的特点有( )。
A.由“双轨制”向“分支型”学制演变
B.“综合中学”迅速发展
C.初等教育形式多样化
D.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很大
E.重视幼儿教育
3.在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中( )。
A.培养劳动者是总要求
B.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质量标准
C.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根本特点
D.深化教育改革是基本途径
E.实施素质教育是保证
4.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 )。
A.政治活动
B.文艺活动
C.群众性活动
D.小组活动
E.个人活动
5.我国宪法与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有( )。
A.生存的权利
B.受教育的权利
C.受尊重的权利
D.安全的权利
E.平等娱乐权利
三、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入空内,每空1分,共24分)
1.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我国战国时期的《____》。
2.中国古代学校主要包括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3.____和____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4.从教育内容的角度看,古代教育以____为特征,现代教育则以____为特征。
5.教育对于社会文化具有____、____和____的功能。
6.在影响人的发展的众因素中,____和____是人发展的内在因素,____和____是人发展的外部因素。
7.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五四学制实验开始于____年。
8.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人物____、____、____。
9.社区教育的实质是____与____的统一。
10.教师是____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中起____作用。
四、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教育目的
2.学校教育制度
3.课程计划
4.学生的年龄特征
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2.简述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功能。
3.简述当代学校教育制度发展的一般趋势。
4.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5.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有哪些?
六、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试述学校工作为什么必须以教学为中心。
2.试论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七、分析题(本题8分)
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教育,教了几十年课,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2.B 3.D 4.A 5.B 6.A 7.D 8.A 9.B 10.A
二、多选题
1.ABE 2.BCDE 3.ABC 4.CDE 5.ABCD
三、填空题
1.学记 2.官学 私学 书院 3.社会性 意识性 4.人文教育 科技教育
5.传承 选择 传播 创造文化 6.遗传素质 主观能动性 环境 教育
7.1981 8.布鲁纳 赞科夫 瓦•根舍因 9.教育的社会化 社会的教育化
10.人类文化科学 桥梁与纽带
四、解释题
1.指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目标或预期结果,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
2.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3.又称教学计划,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4.指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体和心理发展上表现出来的共同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五、简答题
1.第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从而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教与学的活动。
第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第三,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文字是记载人类总结出来的文化知识经验的惟一工具。只有在文字产生以后,才有可能建立起专门进行教育、组织教学的场所——学校。
第四,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国家建立后,统治者迫切需要培养自己的继承人和强化对被统治者的思想统治。
2.第一,教育根据培养人的客观教育规律进行文化选择。教育不能简单地用现成的文化对青少年进行文化传递,而必须把教育内容加工成青少年易于接受的形式。
第二,教育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文化选择。教育必须依据科学的、时代的、民族的、辩证的要求进行文化选择。
第三,教育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文化选择。教育可以通过培养目标、教育过程、课程标准、教师群体等途径进行文化的选择。
第四,教育在动态发展中进行文化选择。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
3.第一,重视学前教育。当今各国普遍把幼儿教育纳入学制体系,加强幼儿教育与初等教育的衔接,扩大其教育规模。
第二,小学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教育要求不断加强,众多国家在学制改革中提前入学年龄,一般规定5—7岁入学;义务教育年限呈现延长态势,多数国家实施7—9年义务教育,部分国家实施10—12年义务教育。
第三,高等教育多级化,学校类型多样化。当代高等教育基本形成低、中、高三级层次,即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传播,当代学校类型日益多样化,各国出现多种类型的学校。
4.第一,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是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学的中心和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使学生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增长他们的智慧和才能。
第二,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现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性是教学的重要特点。通过教学可以使受教育者明确应为谁服务。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基础上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养成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第三,发展受教育者身体,增强体质,使其健康发展。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知识与正确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康发展。
第四,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教学任务之一是保持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预防和治疗心理异常与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完善个人人格。
总之,教学作为一种途径,它实现着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各项教育的任务。
5.教师的任务、角色和劳动特点决定教师素质的特殊性。教师基本素质包括:
第一,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的武装和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树立。
第二,职业道德素质。包括对事业,无私奉献;对学生,真诚热爱;对同志,团结协作;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第三,科学文化素质。包括扎实地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较为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文化科学发展史的知识;对文化科学的新发展、新成果有所了解。
第四,教育理论素质。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掌握教育规律。
第五,教育能力素质。包括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流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第六,身体心理素质。有充沛的体力,健康的意识和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具有认知过程的良好心理品质;情感意志过程的心理表现;良好个性心理特征。
六、论述题
1.第一,以教学为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决定的。学校的产生使教学与生活分化开来,教学成为学校的独立活动。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是学校教育区别于工、农、商等部门的根本点。
第二,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在各种教育途径中,教学所占时间最多,工作比重最大,计划性、系统性更强,更能发挥学校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要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苏联20—30年代、我国建国后的经验教训都说明,否定以教学为中心,教育质量就没有保证。而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则可以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当代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尽管各有特色,但却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第一,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加剧,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注意删除陈旧内容,增添反映现代科技成果的新内容,尽量缩小课程内容同最新科技成果之间的差距。为适应当代科学综合化趋势加强的需要,许多国家开设了综合性课程。
第二,重视基础学科知识的结构化。80年代以来,英法德等国继美国之后出现了“恢复基础”运动,强调统一学习基准,加强基础学科,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重视知识的结构化表现在对课程内容去粗取精,缩减描述性和经验性的知识,增强知识的理论性和概括性,突出其间的联系,把各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原理等基本结构教授给学生,保证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三,重视能力的培养。适应培养新型人才的要求,当代各发达国家在课程内容组织过程中,都把培养学生研究、探讨和创造态度与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原则,力图使组织的内容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学识、肯钻研,既能掌握前人大量认识成果,又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人。
第四,重视个别差异。由于学生之间在兴趣、爱好、需要以及能力、基础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各国的课程设置都有较大弹性,既有群体共有的形式和内容,也有处方化、个别化的形式和内容,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和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七、分析题
上述观点是错误的。
第一,这些教师认为没有教育理论,一样有教育实践,他们都忽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实践依据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这样才能避免盲目摸索,更有效率地实现教育目的。
第二,教育理论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意义十分重大。从理论功能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解释教育实践、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从实践意义上讲,掌握教育原理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现、提高教育质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还可以为学习其他相关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根基。缺少理论的指导,教育实践就难以取得成效,
第三,孔子是个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但他不仅拥有经验,还有丰富的教育理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都是孔子总结教学经验而提出来的教学理论。这些理论反过来直接指导了教育教学实践。因此,真正重视教育实践的人,是不应也不会轻视教育理论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