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考研哲学专业习题及答案(3)
论述题
1、论柏拉图的理念论
理念:真正的实在 柏拉图认为我们的感官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像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那样是变动不居的,因而都是不真实的;真正实在的东西应该向巴门尼德的所主张的“存在”那样是不动不变的;这种真实的存在就是苏格拉底所讲的绝对的永恒不变的概念。但是,他又认为,概念并不想苏格拉底所说的那样仅限于道德的领域,概念也并不仅仅是思想的范畴,只存在于人的心中,而是独立地存在于事物和人心之外的实在。柏拉图把这种概念称之为“理念”。所有的理念构成了一个客观独立存在的世界,即理念世界,这是唯一真实的世界。至于我们的感官所接触到的具体事物所构成的世界,是不真实的虚幻的世界。这样,在柏拉图那里就出现了“真实世界”---理念与“幻影世界”(个别事物)之间的对立。柏拉图所说的“真正的实在”(也就是“理念”)的根本标志就是永恒不变的、同一的,不能即是此又是彼得,因而是能够明确地表达出来的东西;那些变动不定的,既是这个又是那个,不能明确地表达出它的意义来的东西,就决不能是“真正的实在”。这个观点可以说是贯穿于柏拉图的整个体系中的。
柏拉图的这种看法与他对数学和道德的研究特别有关。在他看来,数学上的命题都是绝对确定的,永恒不变的。数学的对象也具有这种本质特性,这些对象不可能在可感觉的客体中找到。所以,柏拉图首先是从数学那里发现他的“真正的实在的”。其次是道德。柏拉图认为真正的善和恶是存在的,但不能在感知世界种找到,道德判断的客观真实性的基础是在观念之中,我们可以接近它们但不可能达到完善的道德观念。 二、理念和事物:原型和摹本 关于理念和我们感官所接触到的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或者说真实世界和幻影世界之间的关系问题,柏拉图吸取了“模仿说”并且提出了“分有说”。所谓模仿说,就是认为理念是原型,个别事物只是“模仿”原型而产生的,所以个别事物知只是其理念的不完善的摹本或影子。所谓分有说是说个别事物之所以存在,乃是因为它(们)“分有”了理念。依此类推,现实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理念世界的摹本,是分有理念世界的结果。所以理念和具体事物既是有区别的,又是同名的。但是,事物究竟怎样分有它们的的理念柏拉图自己也没有能说清楚。他认为,只要相信“分有”就是了,至于它究竟怎样“分有”可以不必管它。
理念除了作为原型为具体事物所分有外,柏拉图还提出,理念同样也是具体事物所要追求的目的。具体事物要想达到它,但永远也不能达到,因为它是绝对的、永恒的,而具体事物总是相对的、流逝的。
柏拉图的“理念”与巴门尼德的“存在”有共同之处,但是,柏拉图的理念并不像巴门尼德的存在那样是“唯一的”,而是许多的,各类事物都有各类事物的理念。但是,理念和个别事物是否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柏拉图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不是前后一贯的。在《国家篇》、《斐多篇》等对话中,人造物和自然物以及争议、节制、勇敢等美德和不正义、恶、丑等否定的品德都有相应的理念。但在《巴门尼德篇》中,柏拉图肯定了数方面的、伦理方面的理念,而对自然物有否理念犹豫不决,对人造物有否理念未涉及,对头发、污泥、秽物等一些无价值的食物,则否定它们有相应的理念。但在《蒂迈欧篇》中又回到《国家篇》等对话中的观点,因为在这篇对话中,他提出“巨匠”按照理念塑造万物,所以万物必有与之相应的理念。总起来说,柏拉图所涉及的理念大体上有这样几类:具体事物的理念,这是最低级的理念;数学的或科学的概念或范畴,这是较高一级的理念;艺术的和道德的理念,这是更高级的理念;在所有理念之上的最高的理念是“善”。柏拉图把善看做不仅是道德范畴,而且是本体论、认识论的范畴。善是最高的理念,也是认识和真理的源泉,是超乎一切之上的。善好比太阳,正像太阳使我们的感官看到事物世界那样,善使我们洞察理念世界。善是至高无上的理念,没有其他理念能与之相比。各种理念在善的理念的统辖下,形成一个有条理、真实的世界。又因为善的理念是最高的理念,所以它也是其它理念所追求的目的,是宇宙的最高目的。这样,以善的理念为最高级的理念世界就形成了一个目的论的体系。柏拉图认为,哲学的任务就是用逻辑思维来把握这个理念世界的本质和内在秩序。 三、理念的本质及其认识论根源 柏拉图的理念论把精神性的实体“理念”看做万物的本原,理念独立存在于一切事物和人之外,理念世界是原型,是第一性的,是其决定作用的,而物质世界或具体事物世界则是第二性的,是由理念世界派生出来的。这就完全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它和古希腊的朴素唯物主义正相对立。
柏拉图企图从具体事物、从许多的个别之中寻求一般、共性,从人类认识发展史上将是一个进步。科学、哲学是需要探求事物的一般、共性,也就是寻求事物的规律。但是,一般、共性绝不是像柏拉图所说的那种脱离了个别事物的理念;人们的认识也不能停留在一般,而应该从一般再回到个别中去。理念论的错误就在于把事物的一般概念绝对化,把它们变成了脱离具体事物并且限于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这就完全割裂了一般与个别,或者说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因此,在柏拉图那里,十分明显地形成了理念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立,两者之间存在着一道无法弥补的鸿沟。
实际上,由于脱离了个别,柏拉图所说的一般已经成了一种空洞的、僵死的抽象,是和科学的规律背道而驰的,而和宗教的神却有着共同的本质。因此,柏拉图的对话中有许多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神秘主义因素。他所谓的善的理念实质上正是神的别名,以善的理念为首的理念世界所构成的目的论体系域宗教神学是一脉相通的。
2、文本释义题,一段安瑟伦的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安瑟伦被称为“最后一个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安瑟伦的主要著作有《独白篇》、《宣讲篇》和《上帝为什么化身为人》等。在《宣讲篇》中,他提出了关于上帝存在的所谓本体论的证明。
在哲学上,安瑟伦直接继承了奥古斯丁的学说,竭力鼓吹宗教信条的绝对权威,他虽然没有完全摈弃理性的作用,但是提出信仰高于理性、理性必须服从信仰的基本原则。在他看来,哲学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地位教义提供“可以理解的”证明,理性就是想方设法为信仰服务。
安瑟伦为了证明信仰的合理性,费尽心机为上帝的存在作出许多论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所谓的本体论的证明。他断言,每个人的心中都具有上帝的观念。即使愚妄人心里说“没有上帝”,这一思想本身,也就证明上帝是存在的。因为所谓“上帝”这个观念本身,意思就是“绝对完备者”,不能设想任何比它更伟大的实体。既然我们确定无疑地认为,上帝是最完善者,那他就决不能仅仅存在于心中。因为假定他仅仅存在于人的心中,我们就能够设想现实中的存在物可能比它更完善。这就是说,加入上帝仅仅存在于人心中而不具有现实的存在,那他酒不是最完善的实体了。但我们早已确信没有任何东西比上帝更完善,“因此毫无疑问......他既存在于心中,也存在于现实中”。
马克思曾经指出,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在逻辑上不过是一种空洞的“同语反复”,它不能证明论证者本人的思想或“自我意识”的存在,而决不能证明上帝的存在。因为安瑟伦的命题的前提中已经肯定了自己要证明的结论,武断地把上帝说成是最完备的实体。他的证明没有增加什么新的内容,它无非证明了,当我们思考一个东西,认为它是存在的时候,我们同时也就肯定它比非存在物更完善。但是,这个存在物究竟是否真的存在,仍然没有证明。
从哲学上讲,安瑟伦的证明只不过把人的主观意识中存在的一般观念,作为离开具体事物而独立地客观存在,再从观念推出现实中的存在。实质上,这种说法是贴了一种新标签的柏拉图的理念论。
3、论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莱布尼茨在哲学上提出的理论是单子论。这种理论主张构成万物的基础是胆子。在《单子论》中,莱布尼茨指出,单子是一种没有部分,不占有空间的东西。因此,它不是物质性的存在物,而只能是一种精神性的实体。实际上,莱布尼茨认为也可以把单子称为一种“灵魂”。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具有唯心主义性质。不过这种唯心主义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因为莱布尼茨所说的单子并不是为个人所具有的主观精神,而是指的宇宙的客观精神。
按照莱布尼茨的说法,单子作为万物的本原和基础,具有一定的特性,即对其他单子和由单子构成的事物能进行“知觉”或“表象”,而且不同的单子具有不同的知觉或表象的能力。事物之所以相互区别开来,正由于构成它们的单子具有高低不等的知觉能力。其中被包围在中间部分的单子的知觉能力最高,对其他单子处于支配地位,事物的性质便由这一单子所决定。虽然广义上说,一切单子因有知觉特性,都可被称为“灵魂”,但狭义来说,只有处于支配地位的单子才被称为一事物的“灵魂”,其他单子则构成事物的形体(物质)部分。
按照单子所具有的不同程度的知觉能力,莱布尼茨对单子作了等级上的划分。无意识的无机物以至植物,它们的单子只有最不清晰的一些“微知觉”,莱布尼茨也称之为“原始的隐德来希”,动物的灵魂具有较清晰的知觉和记忆,可称之为真正的灵魂,当然还只是感性灵魂;人的灵魂具有清晰地知觉和自我意识,即理性灵魂,有了“统觉”和“理性”;在人之上还有无数更高级的生物或单子,例如“天使”;最高的单子就是上帝,他是唯一的创造一切单子的单子,全知、全能、全善,因而是“单子的单子”或“太上单子”。上帝是最完满的单子,其他一切单子为上帝所创造。(莱布尼茨根据单子的“知觉”和“欲求”以及相互之间的等级,提出了“连续性原则”。从“单子的单子”上帝道最低级的单子,期间存在着无限多的等级,这些等级之间没有分离的间隔,因而整体是连续的。不仅如此,每个单子从一种知觉道另一种知觉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所以他提出了一条准则,“自然从来不飞跃”,这就是“连续律”......每个单子都是“不可分的点”,而全部单子又构成了一个连续性的整体,莱布尼茨就是这样解决机械论实体观的矛盾的。)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尽管对单子作了等级上的划分,甚至认为最低级的单子实际上并无什么认识能力,但因为他宣扬一切事物原则上都有知觉能力或灵魂,因此这种唯心主义的哲学学说便具有万物有灵论的色彩。
值得注意的是,莱布尼茨在提出和建立他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单子论时,正值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在修各国进步思想家中广泛流行之际。莱布尼茨不与之为伍,打出唯心主义的旗号,应该说正有着深刻地阶级根源。莱布尼茨是17世纪懦弱的德国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他的单子论以隐晦的方式,反映和体现了德国资产阶级的阶级状况和思想要求。同时,他提出单子论,还犹豫这种哲学有助于调和德国资产阶级所可能采取的哲学思想,同传统的为封建势力服务的宗教神学的矛盾。
总观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我们可以总结出单子的如下特性:1.单纯性。单子是单纯的精神实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复合的,因而一定有单纯的实体,因为复合物无非是一群或一堆单纯的东西,所谓“单纯”就是没有部分的意思。既然没有部分,也就没有广延或形状,因而是不可分的。所以,单子一定是精神实体。单纯性是单子的基本规定,莱布尼茨由此而推演出了单子的一些列特性。2.复多性。单子是无限多的。因为世界上的食物都是复合的和无限的,因而组成这些事物的单纯实体酒不是两个或三个(笛卡尔),也不是一个(斯宾诺莎),而是无数个。3.永恒性。单子是单纯的精神实体,因而没有广延、形状或部分,所以是不可分的。这就是说,单子不会像自然事物那样通过各个部分的组合二产生,通过各个部分的分解而消灭。单子的产生于消灭只能出于上帝的创造和毁灭,这无异说单子是永恒的存在。4单子之间相互独立。既然单子是单纯的,没有光焰或部分,就不可能有什么东西可以进入其内部而造成变化,“单子并没有可供某物出入的窗户”。5.质的区别。单子是单纯的,没有广延,因而相互之间不存在量的差别而存在质的差别。莱布尼茨提出了一种“普遍差别原则”或“个体性原则”:“每个单子必须与任何一个别的单子不同。因为自然界中绝没有两个东西完全一样,不可能在其中找到一种内在的、基于固有本质的差别来”。由于单子是单纯的精神实体,其本性在于表象或知觉,所以单子知觉的清晰程度不同就造成了它们在质上的区别。6.单子是自因。单子是单纯的,没有部分,因而它的变化和发展不可能来自外部,只能出于它的内部原因,这也符合实体独立自存而能动的原则。所以,单子一定是自身完满的“自因”。莱布尼茨将这种内在的原则和能动的本性称之为“力”,每个单子都有一个“力的中心”,它表现为“欲求”或“欲望”,单子就是在“欲求”的推动下自己实现自己的本性的。这种“力”不同于机械论的外力,而是事物的内在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莱布尼茨提出的“连续性原则”只能说明在静态条件下宇宙的连续性,而无法解释单子的动态的变化和发展。由于每个单子都是自因的自动机,而且单子与单子之间没有相互的物理影响,所以任何单子的发展变化都有可能破坏整个宇宙的连续性的整体。为此,莱布尼茨提出宇宙万物有一种“预定的和谐”。他认为,上帝在创造每一个单子的时候就已经预见到了一切单子的全部发展的情况,他在安排好了每个单子各自独立的发展变化的同时,也使其余的胆子各自作相应的变化发展,因而全部单子的变化发展就自然而然地和谐一致,始终保持着整体的连续性。
莱布尼茨不仅用“预定的和谐”来说明无限多的单子所组成的整个宇宙的和谐一致,而且以此来解决笛卡尔遗留下来的心身关系问题,批判了笛卡尔的二元论立场。他认为心身之间也是一种“预定的和谐”
我们也应该看到,莱布尼茨的唯心主义的单子论包含着十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马克思曾对莱布尼茨持赞赏的态度。他的单子论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如下:第一,和机械唯物主义者把物质的属性归结为单纯量的特性,即占有空间大小相反,莱布尼茨肯定事物具有质的特殊性与多样性。第二,和机械唯物主义者把物质当做僵死的、惰性的、只能由外力推动的实体的观点相反,莱布尼茨强调单子是一本身具有能动性的实体。第三,和机械唯物主义者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的观点相反,莱布尼茨既承认必然性又承认偶然性。他对于必然性与偶然性提出的划分标准是这样的:凡属必然性的东西,即是与之相反的东西是同它相矛盾的,因而也便是不可能存在的;凡属偶然性的东西,则因其发生虽然也有充足的理由,但与之相反的哦那个系并不同它相矛盾,因而也有可能发生和存在。根据这一定义,实际上莱布尼茨把一切事物的存在及其所发生地各种变化都看做具有偶然性。他认为数学逻辑原理才具有必然性。他还声称必然性“建筑在上帝之纯粹的理解之上”,偶然性则“建筑在上帝的自由选择之上”。第四,莱布尼茨把单子看做是“一”与“多”的统一。第五,莱布尼茨关于单子具有无限的表象能力的思想触及到了辩证法关于事物具有普遍联系的观点。
莱布尼茨的哲学虽然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因素,但总的说来,他的思想体系仍然具有形而上学范畴。这突出表现在,他关于发展变化以及其他方面的辩证法思想只是运用于精神现象的领域。至于对第一性的物质领域的看法,他同17世纪的其他机械唯物主义者并无本质上的差异。
猜你喜欢
-
- 03-092016考研英语阅读经典试题及答案(16)
- 03-092011考研政治毛泽东思想概论模拟试题及解析(1)
- 03-092015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单项选择题(十八)
- 03-092017年考研英语语法训练(七)
- 03-092017宏观经济学考研经典案例分析:石油与经济
- 03-092016年考研《教育学》专业精选习题及答案(14)
- 03-09考研《教育学》专业习题及答案(13)
- 03-09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模拟题—工学类(25)
- 03-092015年考研英语作文终极预测:文化交流
- 03-092016年考研政治经典材料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