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考研哲学专业习题及答案(11)
名词解释
第一实体:
亦译“第一本体”。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用语。指个体。他在《范畴篇》中,把实体分为三级:个体、属、种。所有个别的人都包含在“人”这个“属”里,“人”、“马”等“属”都包含在“动物”这个“种”里;同一个“种”下的各个“属”是不同的,此即“属差”。又区别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认为,实体既不可以用来表述一个主体,又不存在于一个主体之中,这是关于实体的最真实的、第一位的、最确实的含义。由此判定,只有个别的事物(如个别的人、个别的马)才是第一实体,而包含个别事物的“属”和“种”是第二实体。根据这个标准,除了第一实体外,任何其他的东西(包括第二实体),或者是表述第一实体,或者是存在于第一实体之中,因此,如果没有第一实体,就不可能有其他东西存在,第一实体是根本的,决定其他一切。依此类推,“属”和“种”相比较,“属”更接近于第一实体,按本性的程度说,“属”比“种”更为本体。由此得出结论,越是一般、普遍的东西,它的实体性就越小,而越是个别的东西,它的实体性也就越大,所以,个别事物是第一实体。此外,第一实体之所以更为实体,因为其他一切东西都是表述第一实体的。循此类推,“种”是表述“属”的,而不是“属”表述“种”的,由此可以判定“属”比“种”更为实体。第二实体(“属”和“种”)和第一实体在实体性程度上虽有差别,但也是实体。因为:
(1)在所有宾词中,只有“属”和“种”才能说明实体是什么
(2)“属”和“种”同第一实体一样,是其他东西的基础、基质和主体。以后,他在《形而上学》中采取了相反的见解,认为“形式”(即“属”和“种”等一般的东西)是第一实体,即第一性的;而个别的具体的东西是第二实体,即第二性的。
人为自然立法:
康德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在认识领域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创造性地综合了唯理论和经验论,创立了他的先验知识论,并提出了“人为自然立法”的著名命题。
到了康德的时代,唯理论和经验论由于各白的片面性,都不能继续前进了。唯理论由于轻视感觉经验,不能解释知识的来源,只好归之于“天赋观念”、”自明公理”、上帝便成了他们最后的“充足理由”。经验论只紧紧抓住一切知识起源于感觉经验这一正确的方面,不懂得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把人的认识等同于动物式的感知,把人的全部知识局限在感觉经验的范围之内,只承认个别事物的实在性,否认事物共性的客观实在,以至于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不可知论。哲学因此陷入了危机。
康德的“人为自然立法”思想是借助他的“先天综合判断”的命题来发挥的。康德的“先人综合判断”的核心思想,就是指认识主体先验的具有一套用于综合整理来自感觉经验的能力。康德认为,人类的知识应该是先天的,即应该是独立于经验,具有严格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同时也应该是综合的,即这类判断应该能增加或扩充我们己有的知识。知识既不是来自感觉经验,也不是普遍必然地存在于理性之中,而是用先天的认识能力(形式)去整理后天的感觉经验(质料),形成先天综合判断,使杂乱的、或然的感觉经验成为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科学知识,在这里,知识成为了主体能动作用的产物。他喊出了“人为自然立法”的著名口号,他说:“理智的(先天)法则不是理智从自然界得来的,而是理智给自然界规定的”。“自然界的最高立法必须是在我们心中,即在我们的理智中,而且我们必须不是通过经验,在自然界里去寻求自然界的普遍法则;而是反过来,根据自然界的普遍的合乎法则性,在存在于我们的感性和理智经验的可能性的条件中去寻求自然界。”康德把这种对世界发号施令的立法者称为“意识”或“自我意识”。康德非常重视自我意识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自我意识是综合统一感性和知性的前提,是获得科学知识的逻辑条件。
上帝存在之本体论证明:
安瑟伦认为,上帝的存在是一个自明的、必然的真理,否认上帝的存在必然导致逻辑上的自相矛盾。因而证明上帝的存在不需要借助于有限的经验事实,只需要借助先验的逻辑力量,仅仅从概念就可以推演出上帝的存在,后世将这种证明称为“本体论的证明”
在哲学上,安瑟伦直接继承了奥古斯丁的学说,竭力鼓吹宗教信条的绝对权威,他虽然没有完全摈弃理性的作用,但是提出信仰高于理性、理性必须服从信仰的基本原则。在他看来,哲学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地位教义提供“可以理解的”证明,理性就是想方设法为信仰服务。
安瑟伦为了证明信仰的合理性,费尽心机为上帝的存在作出许多论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所谓的本体论的证明。他断言,每个人的心中都具有上帝的观念。即使愚妄人心里说“没有上帝”,这一思想本身,也就证明上帝是存在的。因为所谓“上帝”这个观念本身,意思就是“绝对完备者”,不能设想任何比它更伟大的实体。既然我们确定无疑地认为,上帝是最完善者,那他就决不能仅仅存在于心中。因为假定他仅仅存在于人的心中,我们就能够设想现实中的存在物可能比它更完善。这就是说,加入上帝仅仅存在于人心中而不具有现实的存在,那他酒不是最完善的实体了。但我们早已确信没有任何东西比上帝更完善,“因此毫无疑问......他既存在于心中,也存在于现实中”。
马克思曾经指出,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在逻辑上不过是一种空洞的“同语反复”,它不能证明论证者本人的思想或“自我意识”的存在,而决不能证明上帝的存在。因为安瑟伦的命题的前提中已经肯定了自己要证明的结论,武断地把上帝说成是最完备的实体。他的证明没有增加什么新的内容,它无非证明了,当我们思考一个东西,认为它是存在的时候,我们同时也就肯定它比非存在物更完善。但是,这个存在物究竟是否真的存在,仍然没有证明。
从哲学上讲,安瑟伦的证明只不过把人的主观意识中存在的一般观念,作为离开具体事物而独立地客观存在,再从观念推出现实中的存在。实质上,这种说法是贴了一种新标签的柏拉图的理念论。
猜你喜欢
-
- 03-09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模拟题—工学类(18)
- 03-092012考研英语强化复习词汇练习(2)
- 03-092016考研英语精选阅读理解模拟题及答案历史学类(1)
- 03-092012考研政治终极预测试题(11)
- 03-082018年考研英语翻译模拟练习题(1)
- 03-092014年考研教育学专业习题及答案(38)
- 03-092016年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背简答题:辛亥革命的终结(2)
- 03-092016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模拟练习及答案(8)
- 03-092012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精读高分版(13)
- 03-092016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模拟题—医学(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