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考研历史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25)
保罗派
拜占庭帝国的一支反抗封建剥削和封建压迫的异端教派。早在7世纪已经产生,在8、9世纪广泛传播于城乡各地。活动中心在小亚细亚东部地区。其基本群众是农民,也有部分城市贫民和奴隶参加。其主张恶善二元论,主张取消教阶制,简化宗教仪式,废除偶像崇拜,恢复早期基督教的平等。保罗派是具有明显的反封建反教会纲领的社会民主派。他们积极参加圣像破坏运动,是农民反对农奴化的一种形式。827年被镇压,其信徒逃散世界各地,其思想种子也被带到欧洲许多国家。
马其顿王朝
拜占庭历史上第二个“黄金时代”(867—1056)。期间加强了封建制度,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拜占庭对阿拉伯人的战争处于有利地位。10世纪初夺占了叙利亚北部地区,10世纪后半期又恢复了克里特、塞浦路斯和罗得岛等岛屿。阿拉伯人对拜占庭的威胁大为缓和。
普洛尼亚制
拜占庭帝国的监领地制度,又称“恩准制”,与法兰克的采邑制相似。科穆宁(1081—1185)王朝时期确立。即政府将国家的和农村公社的土地分给公职贵族监领。监领主必须为国家服役,并按监领地的大小提供相应的兵员为国家服役。监领主同时也拥有对监领地上的农民的支配权。农民必须向监领主缴纳租税,并服劳役。因此,在监领地制形成的同时,自由农民也成为了依附农,拜占庭的封建化也宣告完成。后来监领主又取得领地的行政和司法权。监领地变成封闭型的封建大地产。普洛尼亚制的实施暂时加强了国家和军队的实力,但也潜伏着离心的倾向,导致分裂割据的加剧。
立奥三世
拜占庭帝国皇帝。 8世纪初,阿拉伯人对拜占庭又发动新的进攻。皇帝狄奥多西三世素手无策,但小亚军区督军立奥击败了敌人的进攻。于是立奥强迫皇帝退位,自己登上了皇帝宝座,称立奥三世(717—741)。从此开始了伊苏里亚王朝的统治。717—718年,他曾巧妙的利用“希腊火”粉碎了阿拉伯人对首都的围攻。立奥三世竭力整顿租税的征收,改善帝国财政状况;加强和完善军区制。从726年起宣布反对圣像崇拜,掀起一个全社会破坏圣像运动。
普罗科匹厄斯
查士丁尼时代杰出的历史学家(约500—565)。留有三部著作:《战争》、《建筑》、《秘史》,他是垂训史观的真正体现者。他在古典文化方面造诣颇深,其作品风格和表现形式都模仿古典史家的作品。但其作品与前人一样,多失之于轻信,荒疏于考证。他相信一切事件的进程都是命运决定的。归根结底,他是一个宿命论者。
猜你喜欢
-
- 03-092016经济学考研高频考点:税收
- 03-082018经济学考研热点之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出题点
- 03-09考研选专业需要考虑的因素
- 03-092013年考研计算机专业:备考常见问题指导
- 03-092014年考研哲学专业总结辅导(22)
- 03-092016罗宾斯《管理学》考研考点:选聘
- 03-092012年西医综合专业考研复习方法和注意事项
- 03-082018考研浅析考研法硕五门专业课
- 03-09西安邮电大学2016考研专业课大纲汇总
- 03-092012考研专业指导:法律专利转让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