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史纲材料练习题及答案
1、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辛亥革命****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辛亥革命后,接受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顽强探寻救国救民道路。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有了用先进理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中国革命出现焕然一新的面貌。
——摘自******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2
国内某些新潮作家、剧作者热衷于为历史翻案,他们在作品中为没落、腐朽的清朝末年代表人物慈禧唱挽歌,为自称是大清王朝裱糊匠的李鸿章唱颂歌,为用权谋****帝制又重登九五之尊的袁世凯唱赞歌,好像这三人真成了清末民初第一等大英雄,而孙中山在他们笔下却成了“搅屎棍”——总把袁世凯做的“好事”给搅黄了,甲午海战的英雄不知哪里去了,抗击外国侵略的义和团运动被污蔑成无知的群氓,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不见了,辛亥革命牺牲的军民也变成了袁世凯等人手中的玩偶……这些人鼓吹“告别革命论”,否定中国近代革命的历史意义,极力渲染“革命不如改良,改良不如渐进”的观点。在他们眼里,革命等同于破坏,只有改良才能以最小代价获取最大成果。他们的结论是:一切志士仁人发动的历次革命都是错误的;孙中山为****帝制、创建共和而建立的同盟会、******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动的前仆后继的革命则更是错误的!
——摘编自人民日报,《王朝柱书写辛亥难度最大,批“告别革命论”
者天真》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分析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辛亥革命精神的关系。
(2)结合材料2,对所谓的“告别革命论”进行简要评析。
【答案要点】
(1)辛亥革命是促成中共诞生的历史启动点。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从正反两个方面,为五四运动的兴起,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直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第一,辛亥革命为中共创建准备了历史条件:一是****君主****制度,为中共的诞生创造了适宜的社会条件;二是掀起中国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高潮,为中共诞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三是辛亥革命为中共创建在组织上作了准备。
第二,辛亥革命为中共创建在组织上提供了借鉴:一是革命须有一个统一的、有坚实群众基础和卓越领导才能的政党;二是发动和团结群众,对加强政党力量、赢得革命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2)首先,“告别革命论”对历史的反思是基于一种假定,不符合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大势。“告别革命论”者认为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场暴力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而当时中国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康梁所主张的“君主立宪”之路;一是孙中山主张的暴力革命的道路。现在看来,中国当时如果选择了康梁的改良主义道路会好得多,这就是说,辛亥革命是不必要的。而事实上,中国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反对英国鸦片侵略的战争,反对英法联军侵略的战争,反对帝国主义走狗清朝的太平天国战争,以戊戌变法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反对法国侵略的战争,反对日本侵略的战争,反对八国联军侵略的战争,都失败了,于是才有反对帝国主义帮凶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在此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革命”的作用是无法抹杀的。
其次,“告别革命论”以文化保守主义立论,把“文化革命”与现代化对立起来。文化保守主义认为社会、政治的“革命论”,都首先源于文化上的“激进论”,而文化上的“激进论”则都是“全盘西化”的“极端论”。实际上,“革命”派的文化、社会发展观并非如保守主义所言,是一味走极端的“矫枉过正”。无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其意旨都在于引进、引入以创造而打碎,是“立”在其先的“破”。
最后,“告别革命论”曲解马克思主义,借以否定革命。“告别革命”论者不仅无视近代中国的历史课题,从“一般的说”直接衍伸出对近代革命历史的否定,而且对马克思主义按其所需作了庸俗化理解,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绝对对立起来,认为上层建筑的革命只能妨碍生产力的发展,破坏和谐社会关系的建立。
2、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加快了两党合作的步伐。在孙中山、廖仲恺等******人和李大钊、陈独秀等共产党人的共同努力下,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165名代表出席大会,其中有共产党员20多名,李大钊被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大会经过认真讨论与激烈争论,通过了《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重要议案。
这次大会,在政治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联合的基础;在组织上,承认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使******成为一个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结成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大会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张国焘、于方舟、韩麟符、沈定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四分之一,并有多名共产党员在******中央领导机构中担任重要职务。
——摘编自新华网,《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和第一次国共合作》
请回答:
(1)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的原因、政治基础、历史意义、经验教训。
(2)说明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并对新三民主义与中共二大通过的民主革命纲领进行比较。
【答案要点】
(1)原因:第一,在列强的操纵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烈,“****列强,铲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样的革命形势和历史任务要求国共两党齐心掀起大革命。第二,共产党认为在中国当时的政党中,只有******比较是真的民主派。而且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有崇高的威望。孙中山在多次革命后也认识到依靠军阀搞革命是不行的。所以国共合作也是两党共同的愿望。第三,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
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它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政党,二者目标一致。
历史意义:第一,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第二,北伐战争的迅猛发展,威慑了帝国主义列强;第三,党大大地拓展了成员数量和组织,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第四,合作失败后,使党开始成长成熟,懂得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第五,国共合作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阶级,共同反帝反封,壮大了革命力量。
经验教训:第一,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是必要的、正确的,但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这是革命成败的关键。第二,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农民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心问题,必须放手发动农民,坚决依靠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第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必须重视武装斗争,建立党和人民直接掌握的革命军队。
(2)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新三民主义是从旧三民主义演变而来,在内容上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两者是有联系的;另一方面,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又有了不少新的发展。首先,在内容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其次,新三民主义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为灵魂,这是旧三民主义所不曾有的。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如反帝反封建)是一致的,这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对当时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还是有原则的区别: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而新三民主义仍然是以政治内容为主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在实现民生主义方面仅限于实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等措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除民主革命阶段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即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高革命纲领,而新三民主义只有民主革命的纲领,仅限于发展资本主义。
3、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170多年的历史,概括地说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磨难,我们伟大的民族进行了感天动地的奋斗,我们伟大的人民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业。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进逼,祖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但又一次次失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封建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摘自《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哪些大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要点】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因其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诞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的社会力量崭露头角,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运动中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4、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原来生机勃勃的中国南部一片腥风血雨。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后,经过一系列新军阀混战,建立起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这个政权对外实行反苏、亲帝的政策,对内竭力维护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限制和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残酷地镇压、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因此,同北洋军阀一样,它仍然是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独裁****政权。
在这样的政权统治下,中国共产党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首先必须直接反抗******的反动统治。然而,这时的党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在极其险恶的局势下,党内思想异常混乱,一些同志和不坚定分子离开党的队伍,党员数量急剧减少到1万多人。与此同时,工农运动走向低沉,相当多的中间人士同共产党拉开了距离。事实表明:中国革命已进入低潮。
但是,在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在革命前途仿佛已变得十分黯淡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
——摘自新华网,《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材料2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共同努力、继续奋斗。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摘自《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在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在革命前途仿佛已变得十分黯淡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续战斗”,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2)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基本经验。
(3)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答案要点】
(1)在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在革命前途仿佛已变得十分黯淡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续战斗”,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理论,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这一理论是在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内容概括为三个方面:开创这条道路的基本依据——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实行这条道路的基本条件——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实现这条道路的基本途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2)主要原因:第一,中国革命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随着斗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也逐步向共产党靠拢,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各少数民族、爱国的知识分子和华侨等,都在这场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第二,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第三,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基本经验: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这是基本的、主要的。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有时还包括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的联盟,这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必须坚决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不损害被领导者的利益,同时给被领导者以政治教育;对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离开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须建立新型人民军队。这支军队必须实行一系列具有中国特点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党的建设是密切地联系着党的政治路线进行的,注重在端正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制定和贯彻执行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着重党的思想建设。培育和发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在党内斗争中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创造了在全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条件。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猜你喜欢
-
- 03-092014年考研英语试题及答案(16)
- 03-092016考研英语作文话题预测:诚实的意义
- 03-092015年考研《教育学》专项练习:单选题20
- 03-092016年考研英语写作经典范文(17)
- 03-092012考研政治预测试题及答案四(6)
- 03-09考研西医综合病理学同步练习(五)
- 03-092017年历史学考研基础测试题及答案(第10套)
- 03-092016年考研金融精选简答题(9)
- 03-092017年考研英语翻译训练:尊老爱幼的美德
- 03-092016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及解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