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考研政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模拟训练8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世纪50年代末50年代初,有人提出要要消灭商品生产、消灭货币。对此,毛泽东结合中国处在不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的实际,继承列宁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提出了“新经济政策”思想,这一思想指的是
A.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B.我们国家有百分之九十几的社会主义,搞百分之几的资本主义
C.搞一点私营的,活一点有好处 D.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不是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是要使国有经济的整个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始终保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这段论述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是
A.进行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C.坚持公有制经济,实行按劳分配 D.大力发展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的布局
3.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对物质资料的占有形式,通常指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存在着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不同的生产关系包含着不同性质的所有制形式。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是
A.以所有权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产权关系 B.现代企业制度 C.股份制 D.公司制
4.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其中,公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理论范畴,其实质和核心是
A.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占主体地位 B.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所有制
C.国家完全占有生产资料 D.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5.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主导力量、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有企业不通过改革焕发生机和活力,增强竞争力,经济体制改革就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
A.实行股份制 B.实行股份合作制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联合
6.小王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6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1万元;购买股票分得的红利3万元;出租住房收入2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A.12万元 B.9万元 C.8万元 D.7万元
7. 有人认为,共同富裕就是“一块吃肉”;你有轿车,我也得有轿车;你有别墅,我也得有别墅;你去国外旅游,我也得去国外旅游。否则的话,咱们谁也别想好过!该观点
A.正确看到了共同富裕的本质与目标 B.将共同富裕等同于同步、同等富裕
C.正确看到了收入之间的差距 D.正确看到了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8.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要落实这一大政策就要涉及一个依靠什么手段富裕起来的问题。在邓小平看来,先富起来的条件必须和只能是依靠
A.安分守己和能者多劳 B.辛勤劳作和任劳任怨 C.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 D.脚踏实地和非法经营
9.十七大报告从当前中国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中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概念,实质就是要求我们
A.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的迅速发展 B.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C.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D.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
10.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增长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的“三高两低”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应
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推行新型工业化 D.建设生态文明
11.持续的经济发展只有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离开效益片面追求速度发展就是失去经济发展的真正含义和真实意义。离开经济效益的发展速度是虚假的速度,难以持久,并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这段话表明
A.经济效益要以经济发展速度为条件 B.经济发展速度要以经济效益为前提
C.效益是速度、结构和质量的最终反映 D.效益是保证经济发展速度的条件
1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首先必须
A.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B.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C.增加农民收入 D.建设现代农业
13.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农村和谐社会是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
A.统筹城乡发展 B.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 C.减轻农民负担 D.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1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20字”方针,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最根本的目标是
A.城乡统筹发展 B.建设现代农业 C.深化农村改革 D.增加农民收入
15.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中,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和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是
A.生产发展 B.生活宽裕 C.乡风文明 D.管理民主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逐步形成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是
A.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
B.比较优势充分发挥,薄弱环节逐渐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享受均等化
C.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D.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城镇化健康发展
17.十六届五中全会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强调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这些举措表明党中央
A.更加注重西部大开发 B.更加注重政府的宏观调控 C.更加注重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D.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18.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这段话表明建设节约型友好型社会的决定因素是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我国基本国情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D.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在恢复我国国民经济、保证重点建设和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是
A.政企指责不分,条块分割 B.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C.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权力过于集中 D.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2.邓小平指出:“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这段论述表明
A.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是资本主义 B.市场和计划一样,是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
C.凡是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为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
D.市场经济跟社会主义相结合就必然体现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
3.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包括
A.产权清晰 B.权责明确 C.管理科学 D.政企分开
4.对于政府在我国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有种观点认为,政府的角色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这种观点
A.全面看到了政府的宏观调控的职能 B.体现了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重大弊端
C.实质上就是主张政企不分 D.忽视了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5.2010年1-2月份,楼市在传统淡季短暂回落后,从3月份开始又一路高涨,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房地产泡沫已经非常明显。随着房价的日益上涨,房价问题破坏了社会的和谐。如果这个局面持续下去,其结果有可能不可收拾。为此,中央政府在4月中旬出台了新“国四条”及更详细的新“国十条”。这些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价上涨,保持了房地产市场的稳定。这段材料表明
A.住房问题是一个事关社会和谐安定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B.政府宏观调控是控制房价的唯一途径
C.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D.房地产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6.宏观调控是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现阶段我国实行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主要有
A.财政 B.税收 C.信贷 D.价格与利息
7.江泽民指出:“我们要搞的市场经济是同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具有自身的本质特征,所以我们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的本质特征”体现在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D.企业是独立的市场和法人主体
8.“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同时,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积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不能只强调前者而不讲后者,也不能只强调后者而不讲在前者,否则都会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都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这段论述表明
A.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 B.其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C.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中处于基础地位 D.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9.股份制是指以入股方式把分散的,属于不同人所有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合理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也是企业财产所有制的一种形式。其作用体现在
A.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C.有利于推进政企分开,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
B.有利于实现转换机制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 D.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0.温家宝指出:“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要把这个“蛋糕”分好,就要
A.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B.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C.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D.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11.邓小平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这段论述表明
A.在处理“先富”与“共富”关系上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
B.“两个大局”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C.“两个大局”是处理“先富”与“共富”关系的基本指导原则
D.“发展到一定的时候”是指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
12.1993年,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深刻指出:“12亿人口怎样富裕起来,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段论述表明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存在着产生两极分化的可能性 C.防止两极分化就是要否认一切差距的存在
B.防止两极分化就要注重社会公平 D.只要能实现共同富裕,任何一种手段都可以采纳
13.200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几年来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经验时指出“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方针
A.成为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C.意味着发展速度无足轻重
B.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D.要求我们“好”字当前,坚持“好”中求快
14.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已经具备了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
A.正确处理速度、结构、效益与质量的关系 B.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C.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D.努力开创科学发展观新局面
15.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作出了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党中央作出这一重大决策的原因是
A.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C.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D.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16.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作出了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要
A.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B.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C.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D.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1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
A.核心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B.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C.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D.就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18.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是
A.自主创新 B.重点跨越 C.支撑发展 D.引领未来
19.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段论述表明,新型工业化道路
A.“新”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来讲的 B.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
C.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
D.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20.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做到
A.加快科技体制改革 B.注重自主创新,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C.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 D.加快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21.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十七大报告中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
A.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 B.把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
C.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
D.把“物质化”的发展转变到“人本化”的发展,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2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要的方针,就必须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其中“三个转变”指的是
A.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B.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C.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D.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23.邓小平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他指出:“我们要克服困难,争取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要从恢复农业着手。农业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以上论断表明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B.“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C.农村的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关键 D.农业与农村决定一切
24.1990年3月,邓小平在谈到农业问题时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这“两个飞跃”具体指的是
A.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C.推进农业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D.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25.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为此,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A.城镇化的主体形态要明确 B.城镇化的规模要扩大 C.城镇化的布局要合理 D.城镇化的速度要适度
26.我国城镇化“超速”的负面效应正在显现,部分地区的国土开发和建设布局出现了无序乃至失控的局面,许多高速增长的地区特别是大城市地区,产业和布局混乱,社会和经济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表现相当严重。一些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和经济发展压力太大,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生态和环境状况严重恶化。上述材料表明
A.当前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急躁冒进倾向带来诸多弊病
B.城镇化建设应走“高密度、高效率、节约型、现代化”之路
C.要以高速度大规模为要求推进城镇化 D.城镇化建设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
27. 著名环保人士梁从诫曾说:“中国有十三亿人口,每个人浪费一点,拿十三亿一乘,这个数字就大得惊人。同样地,如果每个人节约一点,拿十三亿一乘,这个数字就相当可观。”如果每个人都树立起节约和环保的意识,我们节省下来的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成果会十分可观。这段材料表面,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A.是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B.说到底是协调人和自然、人和地球关系的问题
C.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的重大策略 D.反映了当代共产党人在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上的战略转型
28.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必须
A.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 B.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
C.生态保护和建设重点是事后处理、人工建设为主 D.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资源
29.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这一经济形态的基本特征是
A.低排放 B.低能耗 C.低投入 D.低污染
30.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不但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就必须
A.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 B.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C.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D.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
31.西部大开发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基础上进行的,政府职能主要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进行间接调控。目前,国家支持西部大开发的统一政策包括
A.增加资金投入 B.改善投资环境 C.扩大对外开放 D.吸引人才
32. 有人认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刚搞了几年又有了东北振兴,还给了许多好政策。后来中部崛起成了一个火爆的议题,国家的蛋糕就这么大,现在切蛋糕的人多了,肯定影响西部大开发。也有一些人认为,作为国家来讲在考虑区域发展战略时总要有一个轻重缓急,或者有一个突出重点的问题。上述观点
A.没有正确理解实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 B.把西部大开发战略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对立起来
C.没有看到西部大开发不仅对西部带来好处,也惠及到中部和东部地区
D.没有看到其他区域发展战略对西部大开发提供了机遇
一、选择题Ⅰ
1.A 2.B 3.A 4.B 5.C 6.D 7.B 8.C 9.D 10.B 11.B 12.D 13.A 14.D 15.B 16.A 17.D 18.B
二、多项选择题Ⅱ
1.ABCD 2.BCD 3.ABCD 4.BCD 5.ACD 6.ABCD 7.ABC 8.ABD 9.ABCD 10.ABCD 11.ABCD 12.ABC 13.ACD 14.BCD 15.ABCD 16.ABCD 17.ABCD 18.ABCD 19.ABCD 20.ABCD 21.ABCD 22.ABC 23.ABC 24.AB 25.ACD 26.ABD 27.ABCD 28.ABD 29.ABD 30.ABCD 31.ABCD 32.ABCD
猜你喜欢
-
- 03-092011年生物化学考研测试题及答案(4)
- 03-092016考研英语精选阅读理解模拟题及答案历史学类(16)
- 03-092017年考研教育学考研经典试题及答案(第18套)
- 03-092016年考研刑法经典案例分析详解:累犯
- 03-092017考研英语语法专项复习:语法训练(6)
- 03-09西医综合考研冲刺必看问答(6)
- 03-092012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精读高分版(19)
- 03-09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模拟题—工学类(17)
- 03-092015年现代文学考研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 03-092016年考研政治冲刺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