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考试网

考研动态 考研英语 考研政治 考研数学 专业课 模拟试题 历年真题

考研政治选择题强化练习(11)

模拟试题  时间: 2019-03-09 10:47:07  作者: 匿名 

单项选择题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

B.全面的观点和重点的观点

C.同一观点和斗争观点

D.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

2.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 )

A.对立面之间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

C.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

D.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

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斗争焦点在于( )

A.是否承认联系的观点

B.是否承认发展的观点

C.是否承认内部矛盾的观点

D.是否承认质变的观点

4.“和而不同,同则不继”,这种对和谐的看法,表明( )

A.和谐与矛盾是排斥的

B.和谐和矛盾是同一的

C.和谐包含着矛盾

D.有矛盾就没有和谐

5.在我们分析人时,既要看到其优点,又要看到其缺点,这一工作方法的理论根据是( )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

6.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问题精髓的原理是( )

A.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原理

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原理

7.《孙子兵法》日:“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同是根据《兵法》但却造成两种不同结果,这说明( )

A.矛盾具有普遍性,两者没有共性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C.《兵法》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8.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的普遍联系

D.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9.“‘君子和而不同’。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对“和”与“不同”理解正确的是( )

A.和是指主要矛盾,不同是指次要矛盾

B.和是指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同是指矛盾的次要方面

C.和是指矛盾的统一性,不同是指矛盾的斗争性

D.和是指矛盾的对立统一,不同是指矛盾的特殊性

10.雪莱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该名言体现了( )

A.普遍联系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规律

D.对立统一规律

11.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虎之所以犯这种错误,在于割裂了( )

A.必然与偶然之间的关系

B.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C.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

D.可能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1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一古训的哲学方法论意义是指( )

A.正确认识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活动的决定性条件

B.正确认识事物的因果联系同“神学目的”论划清界限

C.正确认识事物的因果联系同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D.正确认识事物的因果联系可以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确认。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唯物辩证法不仅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所以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这是非常确定的。这样的考点需考生强行记忆。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联系概念的确认。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联系就是指事物之间和事物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题中所给出的四个选项,A项的内容是矛盾的两重性质,B项和C项的内容是规律的定义,所以D项是正确答案。

3.「答案」C

「解析」 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这是辨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斗争的焦点,是它们的根本区别之所在。形而上学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从而也就把发展归结为量的减少或增加;辩证法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从而揭示出由内在矛盾引起的事物的“自我发展”,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新质态飞跃的根本原因。

4.「答案」C

「解析」和谐包含着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思想,强调平衡、协调、合作,体现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博大精神。但和谐并非否认矛盾,也不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

5.「答案」D

「解析」 根据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在我们分析人时既要看到其优点,又要看到其缺点。但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其优点是主要的还是缺点是主要的。

6.「答案」C

「解析」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明确指出,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

7.「答案」B

「解析」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或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韩信根据战场实际情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兵法原则,所以取得了胜利,反之马谡则犯了教条主义错误,不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而必然遭受失败。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作用的确认。唯物辩证法是由一系列的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它们各自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其中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所以D项是正确答案。A项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作用,B项是质量互变规律的作用,C项是错误的选项。如果考生复习不全面,也很容易答错。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即对立统一。“和”即同一,不是指无区别的完全一致,而恰恰是指以差别为前提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亦即矛盾的对立统一,“不同”就是指不一样,即矛盾的特殊性。题干中孔子的话显然不是指A项和B项的内容,更不是C项的内容,这样将ABC三个干扰项排除,D项是对“和”与“不同”的正确理解,所以是正确选项。考生选做此题,最容易误选C项。做这种类型的选择题,关键是认真仔细地读原文,紧紧抓住“君子和而不同”这个关键的句子,是说“和”是“不同”的“和”,是对立的统一,这样才能轻松的找出正确答案。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的理解和掌握。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从事物发展的道路和趋势上看,经历了由“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样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有规律过程。事物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题干中雪莱所说的已经来临的冬天喻指道路的曲折性,而不远后的春天则是喻指前途的光明性。因此,正确答案为选项C.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本质和现象及其关系的理解和掌握。任何事物都由本质和现象两个方面构成。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正是因为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所以要求人们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题干给出的寓言故事是大家熟知的,老虎所犯的错误,就是因为它割裂了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只看到了百兽畏狐而走的表象,而没有透过这种现象,看到百兽是畏虎而走的真实本质,正确答案为C.

12.「答案」D

「解析」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正确认识事物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的掌握。客观世界到处都存在着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关系,唯物辩证法把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或因果联系。坚持因果关系的客观普遍性,可以同唯心主义的“因果报应”论、神学目的论划清界限。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题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单项选择题,考查的是对正确认识事物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而不是理论意义。在4个备选项中,A项明显是错误的,B项和C项内容正确,但不是题义所要求的,这样,只有D项才是该题所要求的正确选项。

猜你喜欢

精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