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理论模拟试题(三)
一、选择题I: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新的词汇不断出现。诸如:外企、知识经济、电子邮件、多媒体、媚媚、超女等。这些现象表明()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意识对客观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C.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实践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问题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与发展问题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各级领导要学会在新的形势下宣传好党的有关政策,做好群众的基本工作。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4.“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一论断说明()
A.感性认识来自于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是错误的
C.抽象的东西是深刻的、正确的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
5.把公司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这是()
A.无限责任公司B.股份有限公司C.有限责任公司D.合伙制企业
6.在资本主义社会,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是职能资本,同时具有职能资本特点的资本形式是()
A.借贷资本B.农业资本C.股份资本D.银行资本
7.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买股票分得的红利2万元;出租住房收入2万元;转让一项技术收入1万元。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A.12万元B.9万元C.8万元D.7万元
8.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的著作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
9.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始的标志是()
A.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B.中共八大召开
C.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中共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0.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
A.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B.消灭富农
C.保存富农经济D.限制富农
1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其中基本的、主要的联
盟是()
A.工人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B.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
C.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12.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一天天变化,湖泊萎缩,河流流量减少,草原大面积沙化,生物多样性锐减。为了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维护人类的根本利益,我国专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这表明()
A.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国家的中心工作
B.生态环境搞好了,经济就能搞好
C.保护公共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国家的重要职能
D.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开发的关键
1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在各项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
A.科技创新B.制度创新C.文化创新D.理论创新
14.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
A.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B.我国进入世界十大贸易国行列
C.引进外资规模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D.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15.2007年6月3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中国到2010年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是: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
A.40%左右B.30%左右C.10%左右D.20%左右
16.2007年6月7日,中国与中美洲国家()正式宣布建交。目前与中国建立外交际关系的国家达到169个。
A.巴拉圭B.哥斯达黎加C.巴拿马D.巴林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17.下列关于实践本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践活动的本质有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之分
B.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C.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D.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18.“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这个论断表明()
A.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B.现象是由本质决定的
C.现象可以脱离本质而存在D.透过现象可以达到事物的本质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体现了()
A.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创造性运用
B.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C.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辩证关系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和目标的完整性、全面性
20.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只知道石油可用来做燃料,以后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又发现了石油可以用来进一步提炼成为许多化工产品,这说明()
A.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不断变化的
B.同一件商品往往具有多种使用价值
C.使用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属性
D.随着人类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会发现商品越来越多的使用价值
21.为了防止经济衰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手段有()
A.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B.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
C.减少财政收入,扩大财政支出D.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
22.与价格的上涨成同向关系的因素有()
A.商品价值增加B.商品价值降低C.货币增值D.货币贬值
23.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对价值规律的认识有()
A.价值规律是客观经济规律,不能违背,只能利用,价值法则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法则
B.价值规律没有姓“社”姓“资”之分
C.价值规律在生产资料各部门之间和生产领域内也发生作用
D.所有的经济单位都要利用价值规律进行经济核算
2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主要有()
A.严格区分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界限,对民族资本实行和平赎买
B.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采取了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
C.把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D.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和教育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5.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是()
A.不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会迷失方向
B.不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就会归于失败
C.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D.通过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
2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
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B.乡风文明C.村容整洁D.管理民主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经济学依据是()
A.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
D.劳动者创造了价值规律并利用价值规律为人类服务
2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包括()
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29.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表现在()
A.参加国家政权
B.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C.参加政府,成为执政党之一
D.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以及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30.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主要是指()
A.可以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问题
B.可以谈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社会活动空间问题
C.可以谈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问题
D.可以谈台湾与美国、日本的特殊关系问题
31.面对不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中国一方面要坚决反对各种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另一方面,中国又要加强同世界大国的关系,灵活周旋、趋利避害,将多极化战略构想落到实处,促成一种均势和平。为此,我国要特别做好的工作包括
A.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坚持“求同存异”
B.以维护各国独立主权为核心,保证各个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C.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助”为核心的新型安全观
D.加强国际合作、反对国际剥削;联合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同世界超级大国做坚决的斗争
32.2007年6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中央党校少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艰巨的使命、繁重的任务,要求全党同志()。
A.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B.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
C.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D.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
33.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A.第一要义是发展B.核心是以人为本
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三、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34.2006年1月9日,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发表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讲话,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优秀文化,以众多的创新成就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奋发努力、扎实苦干,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根据上述材料,用认识的本质和结构的观点以及创新的观点去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5.下列是有关我国社会保障问题方面的一组材料:
材料1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非公平性与非法制化现象依然十分突出。城市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着如何不断“增加容量”与“完善机制”的长期压力。20多年的社会保障主要依据国务院甚至地方政府的《决定》或《条例》,尚没有一部全国性的《社会保险法》、《社会救助法》或《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立法滞后不仅使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权威性不足,也反映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建设的“非法制化”色彩,导致很多改革措施难以有效地贯彻实施。
建立完善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近期工作重点要从建立制度框架转移到完善制度本身。
摘自南方网讯2003年12月4日
材料2
今年是我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最后一年,企业破产、关闭、兼并、重组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劳动力结构调整的力度也随之加大,在这个产业结构处于大调整时期,能不能尽快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直接关系到国企脱困这项政策能否顺利实施,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否顺利进行。同时,这一体系的建立,也是促进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之一。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将更多的钱用于当期消费。
摘自《人民日报》2000年6月12日
材料3
近几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初步建立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形成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特别是针对国有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岗职工增多的情况,采取了一系列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积极促进再就业的政策措施,狠抓“两个确保”和其他社会保障工作,使全国95%左右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领到了基本生活费,98%左右的离退休人员按照足额领到了养老金。这对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和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自《人民日报》2001年12月28日
材料4
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逐步做实个人账户。逐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层次,增强统筹调剂的能力。发展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重视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认真研究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设》2005年10月19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材料1、2简述建立社会保障体制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
(2)分析材料3、4,说明我国建立社会保障体制的主要内容和紧迫性。
(3)结合上述材料,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和作用。
36.下面是一组有关中国革命政权的材料:
材料1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谨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要在全中国所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
这些任务,在现在的苏维埃区域内,已经开始实现。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认为这些任务的全部完成,只有在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在全中国的统治,在全中国建立苏维埃共和国的统治之后。而且在那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才能具体化,而成为详细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谨号召全中国的工农劳动群众,在中央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的指导之下,为这些任务在全中国的实现而奋斗。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根本法(宪法)的任务,在于保证苏维埃区域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和达到它在全中国的胜利。这个专政的目的,是在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势力,统一中国,有系统地制止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国家的经济建设,提高无产阶级的团结与觉悟程度,团结广大的贫农群众在它的周围,以转变到无产阶级专政。
(二)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立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苏维埃全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参与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
(六)中华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地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
摘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11月7日通过)
材料2
为了进一步巩固边区,发展抗日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以达到坚持长期抗战增进人民福利之目的的起见,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特于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举行选举之际,根据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总理遗嘱及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向我边区二百万人民提出如下之施政纲领,如共产党当选为行政人员时,即将照此纲领坚决实施之。
(一)团结边区内部各社会阶级、各抗日党派,发挥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为保卫边区、保卫西北、保卫中国、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战。
(二)坚持与边区境外友党、友军及全体人民的团结,反对投降、分裂、倒退行为。
…………
(五)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
(十)在土地已经分配区域,保证一切取得土地的农民之私有土地制。在土地未经分配区域,保证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及债主的债权,惟须减低佃农租额及债务利息,佃农则向地主缴纳一定的租额,债务人员须向债主缴纳一定的利息,政府对租佃关系与债务关系加以合理的调整。
摘自《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提出)
材料3
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出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
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是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压迫这些人,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如果要乱说乱动,立即取缔,予以制裁。对于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项的自由权。选举权,只给人民,不给反动派。这两方面,对人民内部的民主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摘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请回答:
(1)比较材料1、2,抗日民主政府与工农民主政府相比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2)比较材料1、3,指出人民民主专政与工农民主专政的联系和区别。
(3)如何理解材料3中的“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出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
37.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并明确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目标和任务。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温家宝《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
材料2
“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口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国情不会改变,非再生性资源储量和可用量不断减少的趋势不会改变,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制约作用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必然越来越高。从长远看,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对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务必高度重视,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始终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战略位置,把工作抓得紧而又紧、做得实而又实。”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解释什么是科学的发展观。
(2)根据材料2,结合环境的现状,说明破坏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结合党的十七大精神,阐述我国在未来发展中为什么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38.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
材料1
2005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第60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共建和谐世界,此后,“和谐地区”、“和谐亚洲”也相继提出。
材料2
2006年8月,胡锦涛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条件。要致力于同各国相互尊重、扩大共识、和谐相处,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坚持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致力于同各国深化合作、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推动共享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成果,促进世界普遍繁荣;致力于促进不同文明加强交流、增进了解、相互促进,倡导世界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致力于同各国加深互信、加强对话、增强合作,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全球性问题,促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地区安全稳定。
摘自人民网
请回答:
(1)中国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背景和主张。
(2)为促进和谐世界的建立,世界各国主要应从哪几个方面努力?
(3)构建社会主义和
政治理论模拟试题(三)参考答案及精析
一、选择题I
1.A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将题干与被选项连在一起理解,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
2.B
【解析】仔细审题,不难选出正确答案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就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其关系的不同理解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关键。
3.B
【解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宣传好党的有关政策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强调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
4.D
【解析】本题考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原理。该论断表现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即抽象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故选D。选项A、B是关于感性认识的错误理解。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的理性认识和抽象才是既深刻又正确的,所以选项C也不对。
5.B
【解析】这里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社会经济领域常见的几种公司制形式的掌握情况,考生应能分清无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合伙制企业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也是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6.D
【解析】本题考查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在资本主义社会,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是职能资本。银行资本从所有权看分为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两部分,从经营借贷资本并以自身资本用作借贷资本来看,银行资本属于借贷资本的范围;从经营一种资本主义企业并获得平均利润来看,银行资本又具有职能资本的特点。故选D。
7.C
【解析】这里考查的是关于“劳动收入”的含义。不管是在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在公有制企业里,凡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技术获得的工资收入都属于劳动收入。而股票收入、房租收入等都不属于劳动收入的范畴。所以该员工一年的劳动收入为8万元。
8.B
【解析】毛泽东在一系列文章中阐述了新旧民主革命的区别和联系、革命的性质和前途、统一战线等问题。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概念,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作了全面而深刻地论述,并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9.A
【解析】这一探索是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之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对苏联问题的反思中开始的,标志就是《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毛泽东通过听取国家各行业、部委的工作汇报,在基本摸清了国家形势的情况下,提出了正确处理国内外各方面矛盾的十大关系。
10.B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保存富农经济。这是由当时国内外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当时内外矛盾非常激烈的事实使得毛泽东和中共其他领导人认识到不要四面出击、树敌过多,必须集中力量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11.B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两个联盟中基本的只能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之间的联盟,这是我们斗争能够取得胜利的根基。
12.C
【解析】这道题题干的设置说明,保护生态环境是国家的重要职能。其他选项基本是不正确的说法。
13.D
【解析】创新,是这几年考查的重点。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要通过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要在理论上进行创新,并以理论创新为先导,以发展的理论来推动和指导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各个方面的创新。因此,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14.A
【解析】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放了四个经济特区之后又相继开放了沿海十几个城市,90年代开发上海浦东新区并开放长江沿岸城市,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标志就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BC是我国对外开放取得的具体性成果,D是我国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具体表现。
15.D
【解析】时事题。
16.B
【解析】时事题。
二、选择题Ⅱ
17.ABC
【解析】选项B指的就是实践的特殊本质,选项C指的是实践的一般本质,故ABC均正确;D为实践的特点,排除。
18.ABD
【解析】本题命题是马克思关于现象和本质关系的一个著名论断。由题干可知,正因为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不能直接合二为一,所以才需要科学,明白了这一题意,便不难看出它说明了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而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任何现象都由本质决定并表现一定的本质,没有不表现本质的现象,科学的任务就在于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所以选ABD,而C是错误的表述。
19.ABCD
【解析】本题考查了2008年大纲的新增考点社会有机体的观点。社会有机体观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提供了一个重要依据,社会有机体思想的根据是马克思的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基本结构的理论,学习和掌握这一观点,有利于科学认识社会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本题联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体现马克思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是正确的观点和选项,具有综合的性质。
20.AB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使用价值这一商品的自然属性本质的理解。任何商品的用途都不是单一的,因而它就有多种使用价值,而且其使用价值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展,使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选项C表述有错误,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属性。
21.CD
【解析】资本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手段最主要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在财政政策方面,当社会总需求不足,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需求。在货币政策方面,当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增加货币量和降低利率来促进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调节经济运行的两大杠杆,其目标是一致的,即保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选项AB是在经济过热时,采用的政策。
22.AD
【解析】本题考查对影响价格因素的正确记忆和准确理解。商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表现就是价格。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用汇率表现)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商品价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在现实生活中,影响价格的因素还有供求关系、国家政策等。所以,商品价值越高,其价格就越高;货币贬值的程度越高,其价格就越高。
23.ABCD
【解析】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带领部分同志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此过程中认识到价值规律在我国还起作用,并逐渐形成了他对价值规律的认识:价值规律是客观经济规律,不能违背,只能利用;价值规律在生产资料各部门之间和生产领域内也发生作用;而且所有的经济单位都要利用价值规律进行经济核算。
24.ABC
【解析】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主要是区分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界限,对民族资本实行和平赎买;创造多种形式,采取了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
25.CD
【解析】本题后两个备选答案是正确的。前两个表述有问题。
26.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27.ABC
【解析】这是一道将形势与政策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结合在一起的考题。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经济学依据是ABC,至于D“劳动者创造了价值规律并利用价值规律为人类服务”这个命题前半部分显然是错误的。
28.ABCD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四个选项都是。
29.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多党合作制度”中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关系。民主党派的参政职能是“一参加、三参与”,这里提到的参加政府成为执政党之一的说法是错误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只有共产党是执政党。另外,“民主党派是‘在野党’”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30.ABC
【解析】与美日的所谓特殊关系是我们坚决不承认的。
31.ABC
【解析】依据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现有的实力,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斗争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及所需的策略性,必须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是否一致,不是影响我国外交策略的决定因素。故D不选。
32.ABCD
【解析】时事题。
33.ABCD
【解析】时事题。
三、分析题
34.【答案要点】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结构是由主体、客体、和中介所构成的。认识主体是指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认识客体是指主体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认识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认识工具、手段及其操作程序和方法。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反映论共同原则。即反映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认识是对立的反映。
第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和创造性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不是主体对客体的消极、简单的摹写和反映,而是一种能动的、创造性反映。其一,在反映过程中,主体能动地加工和改造感性材料,创造出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创造出理论体系,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二,主体根据实践需要,能动地创制出未来世界的蓝图、计划、方案等等。其三,认识能动地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创造出世界上本来没有的事物。
第三,认识是反映和创造的辩证统一。反映是在创造过程中实现的,直观的反映不可能做到创造;创造不是无中生有的创造,而是以反映为前提和基础;创造本身也是反映,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是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反映,反映和创造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实践。(4分)
(2)中央提出这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建立在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全面判断我国战略需求的基础之上的,也是建立在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和充分发挥我国已经拥有的经济科技实力的基础之上的。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和研发人员总数位居世界前列,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部分重要领域的研究开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我们已经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和良好条件。(3分)
(3)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要坚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完善适合我国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科技人才队伍。要全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提高创新效率,特别是要为年轻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和更大的舞台。(3分)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新增考点认识的本质和结构及其相互关系。本题是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当前热门社会问题。这种命题方式是今年重要的命题方式。认识在本质上是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认识由主体、客体和中介构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能动的放映论,强调在认识客体的过程中要更大的发挥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的认识认识的中介作用。要回答好这种题型首先要掌握好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分析社会热点,把原理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
35.【答案要点】
(1)由材料1、2可以看出,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必须以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前提,社会保障体制可以有效地减轻国有企业的负担,变企业保险为社会保险,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积极性,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尽快建立起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
(2)由3、4可以看出,我国现有大量的下岗职工需要获得生活保障,退休老年人在我国人口中占居的比重将日益增加,我国发放退休金的压力将增加,因此加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十分紧迫,这是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搞活企业、减轻国家负担、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需要。
(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保障劳力的再生产,包括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方面内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①有利于维护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②有利于缩小贫富差别,调整经济关系;③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④是转换国有企业经营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⑤是深化农村改革、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
【思路点拨】开题短短的一句“下列是有关我国社会保障问题方面的一组材料”就告诉了考生本题所要考查的重点是“社会保障”,而“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又是今年的新增考点,考生一定要重视。另外,提醒考生在做材料分析题时,考生一定要特别重视每题开头的一句提示语,这是阅读材料和回答问题的关键。
36.【答案要点】
(1)重要变化是:第一,由工农民主专政转变为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抗日民主专政;第二,革命任务由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转变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停止推翻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武装暴动和土地革命,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第三,由独立于国民党政府之外的政权转变为中华民国的地方政府;第四,权力机构由工农兵代表会议转变为参议会,以便与国民党统治区的参议会系统相一致。
变化原因是: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逐步深入,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的意愿,从民族大义出发,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后,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布取消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称号,从而使革命根据地的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变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2)联系:第一,它们都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第二,它们都对敌人实行专政,对人民实行民主。区别:在人民民主专政中,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属于人民的范畴,而不是人民的敌人;在工农民主专政中,城市小资产阶级仍属于人民范畴,而民族资产阶级则属于敌人范畴。
(3)从中国革命的实践过程来看,资产阶级共和国不是没有出现过,也不是没有一点进步作用,但最终都失败了。辛亥革命建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扼杀于摇篮中。抗战胜利前后,中国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希望建立英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权,更是由于蒋介石国民党的封杀而胎死腹中,民盟本身也因此而被国民党反动当局强行取缔。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包括蒋介石集团在内的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也遭到蒋介石集团的断然拒绝。纵观近百年来中国革命斗争发展的历史,可以说,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除了不适应中国的国情,不为广大工农群众欢迎外,国际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也不允许它存在。因此,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完全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党在根据地、解放区的政权建设的掌握。第一问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主政权特征的理解。第二问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民主专政的特征和人民民主专政本质特征的理解,关键点是如何看待民族资产阶级。因为在大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倒向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一边,而在人民民主专政中民族资产阶级属于人民的范畴。第三问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的理解。既要阐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的表现,也要分析其失败的原因。考生要想答好本题必须对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有深刻的理解。
37.【答案要点】
(1)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实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确保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2)发展经济和环保之间的关系,是短期行为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片面经济利益和全面综合效益之间的关系,是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平衡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在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关系的时候,不是把经济发展同环境对立起来,而是有机的协调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关系。经济越发展,环境越是要保护好。
(3)①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②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③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对科学发展观的正确理解,以及为什么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今年党的十七大重点强调的思想观点,并列入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因此,需要重点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相关内容。本题要求回答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尤其是要求学生掌握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议,考生可以参考十七大报告,认真研读有关内容。
38.选做题Ⅰ
【答案要点】
(1)中国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背景包括国际国内两个方面。
从国际背景看,一是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这使和谐世界主张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基本潮流,符合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利益诉求;二是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各国利益相互交织;三是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人类实现普遍和平、共同发展任重道远,共同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整个人类的最高利益。
从国内背景看,一是中国自身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与世界互动明显增强,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二是中华民族有爱好和平的历史传承;三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需求;四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逻辑延伸。
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主张是:第一,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第二,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第四,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推进联合国改革,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为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世界各国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出共同努力:
一是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二是支持和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努力减少和消除贫困;三是树立新安全观,建立集体安全机制;四是以一种包容精神尊重各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推动各种文明和平共处。
(3)首先,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建设都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从发展历程上看,和谐世界建设的过程会更长。
其次,和谐社会是与整个人类的和谐世界相关联而存在的,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外部条件。当然,和谐社会的建设主要是靠我们国内,外因是次要的,但也会产生反作用。如果我们面临的外部世界总体趋向和平与发展,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就会顺利得多。相反,如果外部世界很乱,甚至爆发大的战争,和谐社会建设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和干扰。
再次,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思想体现了中国内外政策的高度统一,有助于我们将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内部行为和对外行为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业。
猜你喜欢
-
- 03-092016年考研英语语法突破训练及解析(3)
- 03-092016年考研英语翻译模拟试题(四)
- 03-092017考研英语词汇专项训练(15)
- 03-092017年考研政治备考冲刺试题及解析(押题一)
- 03-092016年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背简答题: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3)
- 03-09201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题(2)
- 03-092016考研罗宾斯管理学必做基础问答题(4)
- 03-092014年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 03-09考研英语模拟试题及答案:完型填空篇(3)
- 03-09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选择题及答案(单选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