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考试网

考研动态 考研英语 考研政治 考研数学 专业课 模拟试题 历年真题

考研政治:马原真题中典型选择题解析

模拟试题  时间: 2019-03-09 10:45:25  作者: 匿名 

一、单项选择题

1.“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D 解析:本命题的意思是自己思维想到的就存在,想不到的就不灵、不存在。这显然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所以,D选项是正确选项;ABC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2.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答案:B 解析: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意识或精神、思维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即先有物质,后有精神;物质不能代替精神,精神不能代替物质;通过实践,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B选项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正确选项;AD选项是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不选;C选项是错误观点、错误选项,因为物质的力量与精神的力量不能相互代替。

3.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变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答案:C 解析: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所以,C选项是正确选项;AB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4.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论所蕴涵的哲理是( )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答案:B 解析:“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指说了过头的话,故所包含的哲理就是度。所以,B选项是正确选项;AC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5.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单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

A.注重量的积累

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

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答案:C 解析:优选问题即即坚持适度原则。所以,C选项是正确选项;AB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6.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

答案:C 解析:“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量变必然引起质变。所以,C选项是正确选项;AB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7.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答案:A 解析: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所以,A选项是正确选项;BC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8.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答案:C 解析: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所以,C选项是正确选项;AB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9.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答案:A 解析: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所以,A选项是正确选项;BC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10.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答案:C 解析: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实践高于认识。 所以,C选项是正确选项;AB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11.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

A.吃喝穿住

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结成社会关系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正是从人类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出发,才科学地解决了社会的本质。所以,B选项是正确选项;AC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12.“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表明( )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A 解析:“民以食为天”,表明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 。所以,A选项是正确选项;BC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13.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

A.社会形态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

答案:D 解析: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最能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所以,D选项是正确选项;ABC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14.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者的素质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答案:A 解析: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所以,A选项是正确选项;BC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15.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

D.管理方式

答案:C 解析: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所以,C选项是正确选项;AB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16.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体系

D.分工协作关系

答案:B 解析: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所以,B选项是正确选项;AC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二、多项选择题

1.1918年,马寅初在一次演讲时,有一位老农问他:“马教授,请问什么是经济学?”马寅初笑着说:“我给这位朋友讲个故事吧: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挑了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房间,店主立刻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去付清了赊欠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到了店主的手里。这时书生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你看,店主一文钱也没赚到,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所以,钱的流通越快越好,这就是经济学。”在这个故事中,货币所发挥的职能有( )

A. 支付手段 B. 流通手段 C. 价值尺度 D. 贮藏手段

答案:ABC 解析: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有五种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标价十两银子”体现了价值尺度职能,书生、店主、米店老板等人支付房钱和还清欠款体现了支付手段职能,十两银子在书生等人手中流通体现了流通职能,题干中并没有体现贮藏手段。所以,ABC选项正确。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估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

B.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C.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D.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答案:BCD 解析: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所以,BCD选项正确;A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3.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了“世界最佳设计”奖,设计师格罗培斯却说,“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原因是在迪斯尼乐园主体工程完工后,格罗培斯暂停修筑乐园里的道路,并在空地上撒上草种。五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草地上被游客踏出了不少宽窄不一的小路。格罗培斯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道,成了“优雅自然、简捷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格罗培斯的设计智慧对我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启示是( )

A.要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

B.要尊重群众的实际需求

C.不要对自然事物做任何改变

D.要对事物本来面目做直观反映

答案:AB 解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认识活动要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尊重实践就是尊重群众的实际需求。AB选项是正确选项;C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4.1989年,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弗朗西斯.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的统治形式”。然而,20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终结的不是历史,而是西方的优越感。就在柏林墙倒塌20年后的2009年11月9日,BBC公布了一份对27国民众的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不满资本主义制度,此次调查的主办方之一的“全球扫描”公司主席米勒对媒体表示,这说明随着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资本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 )

A.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

B.人类历史的发展的曲折性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前进性

C.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不能否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D.人们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认识不能代替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

答案:BCD 解析:“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人类历史的发展的曲折性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前进性,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不能否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人们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认识不能代替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社会规律是人有意识的能动活动,自然规律是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所以,BCD选项是正确答案。

5.2011年4月,耶鲁大学出版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书中列举了当前西方社会10个典型的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都被简单地视为经济的反映,对人类历史错综复杂的本质视而不见,而试图建立一种非黑即白的单一历史观,上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思想的严重歪曲,其表现为( )

A.把社会历史发展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歪曲为单一因素决定论

B.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歪曲为机械的单向作用

C.把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础”所具有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歪曲为唯一决定作用

D.把意识形态对社会历史始终具有的积极能动作用歪曲为消极被动作用

答案:ABC 解析:ABC选项都是对《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严重扭曲,是正确选项;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猜你喜欢

精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