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考研政治经济学密押12题
参考答案:
货币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货币产生以后,充当商品流通手段,打破了商品直接交换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克服了商品直接交换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大大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但是,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条件下,使买和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成为两个独立的行为,这就会出现买而不卖和卖而不买的现象,引起买卖的脱节,从而加深了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在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条件下,许多商品生产者之间发生了债权债务关系,如果有的人到期不能支付,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因此,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带来了商业危机的可能性。
2.怎样理解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参考答案:
(1)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它是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形成的。(2)生产价格的形成是平均利润形成的结果,但它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原因是:①从整个社会来看,生产价格总和和商品价值总和仍是一致的。②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本所有者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与全体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是相等的。③生产价格的变化,归根到底取决于商品价值即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动。(3)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只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即由原来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变为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但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3.平均利润是怎样形成的?
参考答案:
资本家为了追逐高利润率以及资本在部门之间的转移流动,导致价格和价值偏离,使各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它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剩余价值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表现为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即形成平均利润。影响平均利润率水平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各部门利润率水平,二是利润率不同的各部门的资本量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小。不能把平均利润率看作是各部门利润率的简单的和绝对的平均。平均利润率是一种利润率平均化的总的趋势。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4.马克思绝对地租理论是马克思地租理论的一个有机构成,而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对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的批判和继承,它以马克思建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生产价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理论基础,赋予了地租理论以完全崭新的内容。请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和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绝对地租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租用任何土地(包括劣等地在内)都必须缴纳的地租。绝对地租实质上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那部分超额利润。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它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绝对地租的来源同样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如果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等于甚至高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情况下,上述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不复存在,但由于土地私有权垄断的存在,仍会有绝对地租。
5.分析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
参考答案: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叫作资本积累。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而资本积累则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的必然趋势。资本积累的规模,取决于剩余价值的数量以及剩余价值分割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在剩余价值分割比例既定的条件下,一切影响剩余价值量的因素都会影响积累量。这些因素有:①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剥削程度越高,由同量可变资本得到的剩余价值越多,积累的数量也就越多。所以,提高劳动强度、延长工作日、压低工资等办法,都会促进资本的积累。②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品的价值降低,一定量的剩余价值表现更大量的剩余产品。这对资本积累有两方面的好处。第一,由于消费品价值降低,资本家可以在不减少甚至在增加他个人消费的情况下,把一部分消费基金转变为积累基金。第二,由于劳动力价值和生产资料价值下降,同量追加资本可以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就使再生产规模在物质上更加扩大,扩大了剩余价值的生产,从而增加积累。③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所用资本是指生产中发挥作用的全部的劳动资料的价值。所费资本是指每次生产过程中实际耗费并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劳动资料的价值。这两部分的差额部分,在生产中也发挥作用但价值没有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使用是无偿的。这个差额部分越大,生产产品的耗费越少,获得的剩余价值越多,从而增加积累。④预付资本量的大小。在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剩余价值量取决于预付资本量。预付资本增加,雇佣工人数增加,剩余价值量就会增多,从而积累量增加。
6.运用马克思关于扩大再生产两种实现方式的原理说明我国当前应当采取何种扩大再生产实现方式?具体的措施是什么?
参考答案:
(1)马克思指出,任何社会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看,都可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是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以及扩大再生产场所来扩大原有的生产规模。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则是依靠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要素质量的改善,以及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来扩大原有生产的规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般情况是,在生产技术较低的条件下,以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为主;而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则内涵的扩大再生产所占比重会随之不断提高。
(2)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既有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也有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但总体上是以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为主。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提出并反复强调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外延扩大再生产。从扩大再生产的角度看,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就是从外延扩大再生产向内涵扩大再生产转变。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土地、矿产和水等资源的扩大消耗潜力已经基本耗尽,有些资源还出现过度消耗和透支现象。总之,外延扩大再生产的潜力已基本耗尽。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这就是当前我国应当采取的再生产实现方式。
(3)为了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把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作为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方法。第二,必须努力消除内涵发展的技术制约,充分依靠科学技术,特别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三,消除制约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体制障碍。要克服按照行政区划组织经济建设的一些弊端,逐步转向按照经济体系的内在层次结构来进行规划、布局和发展;通过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和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中发挥更大作用;在社会范围内改进经济发展成果的核算方法;改变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指标等。
7.有人认为保护知识产权其实是一种垄断行为,是对竞争的限制,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你是如何认为的。
参考答案:
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法人或其公组织对其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等领域内,主要基于脑力劳动创造完成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虽然可以被看成是对竞争的限制,它在一些方面以一定的形式限制了竞争,但这种限制能够积极地服务于促进现代工业社会中的竞争,因为它在限制竞争的同时会刺激人们在知识产品的创造领域从事有活力的竞争。知识产权具有潜在的反竞争效果,这却不意味着知识产权本身在客观上是可以垄断的。在知识产权人行使知识产权时,如确实构成垄断行为,则需要借助知识产权法之外的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介入。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流通公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无论怎样颠来倒去,结果都是一样的。如果是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等价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流通或者交换不创造剩余价值。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69-170页
材料2
货币转化为资本,表现根据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来加以说明,因此等价物的交换应该是起点。我们那位还是资本家幼虫的货币占有者,表现按商品的价值购买商品,按商品的价值出卖商品,但他在过程终了时取出的价值表现大于他投入的价值,他变为蝴蝶,表现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70-171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马克思说的资本流通公式的矛盾指什么?为什么?
(2)根据材料2说明解决上述矛盾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结合你所学的原理说明如何解决矛盾。
参考答案:
(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价值增殖和价值规律的矛盾。因为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等价交换不会产生价值增殖。(2)解决矛盾的条件是价值增殖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因为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只是价值形式的交换,价值量没有变化;不等价交换,只能改变社会财富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配,整个资产阶级占有的财富总量不会因此而增加。离开流通领域,商品生产者只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这种关系只能是一定量的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价值,但不能在这个价值之外增加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能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关键是在流通领域中找到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在生产领域不但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从而也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关键。
9.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原理,说明我国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主要任务、目标及如何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的水平。
参考答案: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表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式上由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组成,与此相对应,社会生产也分为两大部类,即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和生产生活资料的第二部类。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式上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三个组成部分。社会资本无论进行简单再生产还是扩大再生产,最基本的实现条件是:第一部类工人的工资和资本家用于个人生活消费的剩余价值必须与第二部类不变资本的价值相等,实物的供求也必须一致。在这个基本实现条件的基础上还可以引申出两个条件: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必须与两大部类进行简单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对生产资料需求的价值总和相等,实物供求相一致;第二部类生产的生活资料,必须与两大部类进行简单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对生活资料需求的价值总和相等,实物供求相一致。这些实现条件表明:在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要求按比例发展;生产资料的供给与需求、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也要保持平衡。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社会资本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原理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根据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原理,我国的经济建设、国民经济运行也应当按照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原理进行,应当根据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组织生产,实施宏观调控。实施宏观调控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保持社会总供求均衡的需要;是顺利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条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提高调控水平的关键是要根据经济运行的变化,把握好调控的方向、重点、时机和力度,改进调控的方式方法,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和持续较快发展。
10.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和资本周转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单个资本运动进行分析的理论,它揭示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因此,撇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对社会主义企业同样是适用的。
请结合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分析论述保证社会主义企业资金循环正常进行和加速资金周转的重要性和主要途径。
参考答案:
(1)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核心是分析和概括保证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保证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在时间上连续继起。资本周转理论主要是分析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主要有二:资本周转时间和生产资本构成。而加速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和节省预付资本等。
(2)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和资本周转理论包含着适用于一切社会化生产的共同规律,对改善社会主义企业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同样要保持企业资金循环的连续性,同样要加速企业资金周转速度,这对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提高经济效益关系重大。
(3)保证企业资金循环正常进行,加速资金周转速度,企业首先必须强化资金运动观念和市场意识,真正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减少产品积压,提高产销率,在此基础上,缩短生产和销售时间,加快流动资金周转。其次,要通过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机器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效率,提高折旧率,加速企业固定资金的折旧和更新,使企业固定资金的更新周期跟上社会生产技术进步的周期,减少和避免固定资金的无形磨损。
11.简论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节的?
参考答案: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一方面是通过国有经济成分为资本主义整体生产过程创造必要条件,支持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并获得高额利润。具体表现在:主要从事那些投资多、周转慢、风险大,私人垄断资本不愿经营的公共基础设施、基础工业产品;开发高新技术,为促进私人垄断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通过采购和定货等方法直接向私人垄断企业提供支持,为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是国家通过政策措施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战后已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经济调控体系。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运行干预、调节的目标是:维持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干预、调节手段多样,其中最主要的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
①国家财政政策的调节。从宏观经济方面看,其主要功能在于促进经济增长,从微观经济方面看,其主要功能在于促使资源合理配置,调节国民收入分配。国家调节经济的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运用税收政策调节经济,即通过增加或减少税收来调节经济,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是主要的税种。收入调节主要是通过调整所得税率和税收优惠措施来实施。运用财政支出政策调节经济,就是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对商品、劳务的采购量,变动公共工程的开支以及其他开支来调节经济。在不同时期,政府采用不同的财政政策,即所谓“逆经济风向行事”。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扩张,降低失业率。相反,在经济高涨时,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以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这样的选择,是为了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②国家货币政策的调节。发达的商品经济中,政府、企业、个人的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和银行。国家依靠控制着掌握货币发行权和金融管理权的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调节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进而影响企业、个人的经济活动,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其中心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供应量,同时降低利率,能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货币供应量,同时提高利率,能抑制通货膨胀。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控制货币发行和中央银行向政府的贷款;变更中央银行再贴现率(指商业银行用票据向中央银行办理贴现的贴现率),再贴现率高低直接关系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从而影响借入资金量和货币供应量;调整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是国家规定商业银行吸收存款中必须存入中央银行的现金比率,以作为银行对存款债务的保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引起准备金的扩大或减少,从而影响到货币供应量的扩张或收缩;推行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当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时,中央银行买进债券放出货币,反之卖出债券,收回货币,减少货币供应量。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应量和利息率影响较大,而对市场震动小,中央银行又可以主动操作,所以往往是资本主义国家实施货币调节的主要手段。在不同时期,实施不同的货币政策,在经济衰退时,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息率,以刺激总需求。相反,在经济高涨时,则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息率,以抑制总需求。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调节经济运行的两大杠杆,它们实施的总政策目标一致,但各自功能不同、作用机理不同,各有优势和局限,因此在运用过程中需要注重相互配合。同时还需与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的制定实施密切配合。
③计划调节。这是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西欧国家和日本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措施,目的在于尽可能减轻市场失灵对经济的破坏。它们建立专门的国家机构,制定和实施年度或中长期社会发展计划对经济进行调节。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调节对象是私人企业,但没有行政约束力;调节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计划本身是预测性、指导性的,其主要作用在于向企业传递信息,借助经济杠杆和法律体系引导企业适应国家计划。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管理和调节,必然要受到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制约,不可能消除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危机。
④社会福利政策。这也是国家干预、调节经济的重要措施。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福利补贴和社会救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福利政策,从经济上看,它使劳动力的再生产得到一定社会保障;从政治上看,缓和了社会矛盾,起到了维持社会安定、巩固资本主义统治的“社会安全网”的作用。
⑤立法、行政措施。这是直接采取立法、行政手段干预经济,例如,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反垄断法。国家作为资产阶级的总代表,为维护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正常运行和资产阶级的整体长远利益,会制定一些相关的法律,来限制某些垄断组织的过分膨胀,限制垄断对竞争的过度限制,限制对中小企业的过度损害等。
由于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传统道德观念不同,各国所采取的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重点、手段、方式也会有差别,从而形成现代市场经济的不同管理模式。
12.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全会认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1.什么是产权和产权制度?
2.论述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必要性
3.论述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有何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1.所谓产权,简而言之就是对财产所拥有的权利。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都属于产权的范畴。在经济学上,产权所指的权利不仅包括对财产的所有权,还包括对财产的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所以,产权是与财产有关的一系列权利。从本质上看,产权反映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围绕财产所形成的一系列经济权利关系。
产权制度,就是国家为调整与财产有关的经济权利关系所做出的一系列制度性规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并概括了现代产权制度的四个特征,即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2.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必要性:
①为了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②为了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也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③为了促进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④为了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同样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
⑤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相当于构建了一个公平、竞争、有序的创业致富环境,从而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让企业和公众的创业创新活力及早释放出来。
3.意义: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
猜你喜欢
-
- 03-092014年考研心理学专业习题及答案汇总
- 03-092017年管理学考研:案例分析精选(4)
- 03-092016年考研英语语法专项突破训练及解析(3)
- 03-092016考研英语精选阅读理解模拟题及答案历史学类(7)
- 03-092012年考研英语阅读经典试题及答案(15)
- 03-08北航金融联考科目2018专业课辅导阶段测试卷一
- 03-092015考研刑法学冲刺试题及答案
- 03-092011教育学专业考研测试题及答案(5)
- 03-082019年考研护理专业精选试题及答案2
- 03-09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练习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