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考研政治综合题演练(4)
提示:
本题是把对基本原理的阐述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怎样运用基本原理来分析当代中国存在的市场经济这一现实结合起来的问题。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涉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重大问题的认识,也涉及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别问题。
相关材料: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1.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规定着该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基本原则,规定着该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是该社会的基本制度。
2.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它反映社会经济在组织生产、交换、分配过程中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
3.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联系。一方面,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决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它的发展方向,无论选择何种经济体制,都不能背离经济制度的要求;另一方面,经济制度也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反映出来,通过经济体制的运作和改革使经济制度得以巩固、发展和完善。
4.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区别。经济制度反映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而经济体制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和具体形态。由于经济体制不反映该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因此,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可以实行类似的经济体制,相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也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而且,一定的经济制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也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
计划和市场是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1.计划。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计划是指国家制定年度或者中长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计划的实施和执行,从而达到资源配置的目的。依据计划实施的方式,可分为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指令性计划一般通过立法、行政等强制性措施保证执行;指导性计划一般采取经济手段、教育说服等其他手段进行引导。
2.市场。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市场是指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使社会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从而实现资源配置。市场之所以能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是由价值规律和平均利润规律共同决定的。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决定了资本必然向利润率高的行业和部门流动。正是在资本这种以利润为导向的流动中,市场发挥着资源配置的作用。
3.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中必须坚持的。计划和市场各有优势和特点,也有不足和局限。计划手段具有自觉性、事先性和宏观性等特点,适于在宏观领域发挥作用。市场手段具有自发性、事后性、反应灵敏等特点,适于在微观领域发挥作用。两种手段的有机结合,可以做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结合
1.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人类通过自发的社会活动来调节经济过程、实现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在这一体制中,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发挥着主导作用。计划经济是人类通过自觉的社会活动来调节经济过程、实现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在这一体制中,计划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国家通过指令性计划调节社会经济活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对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相互关系原理的运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这一目标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邓小平1992年初视察南方的讲话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个精辟论断,说明了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联系和区别,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说明了计划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方式和手段,从而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经历了从最初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最后到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相互关系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又具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不同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政府部门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所有生产和经营活动都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进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而它具有自己的特性: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企业通过平等竞争发挥主导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区别之一;在分配关系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又一区别;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这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征中没有的,是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市场经济的体制规定的具体体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不同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它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的;又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过程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二大提出了“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30年间,由于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因此,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认为计划调节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惟一调节机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针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提出了“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的思想。党的十二大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这对当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的思想。这给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注入了商品经济的活力。
(3)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建立“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的思路。这时,人们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与市场是同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相联系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对计划和市场究竟哪一个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问题,还没有作出切合经济发展实际的说明。
(4)从1989年下半年到1991年,在坚持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前提下,强调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其结合的形式就是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
(5)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勾画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进一步提出在20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201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规划。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党和政府在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影响力的新观点、新措施,丰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内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又从三个方面对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重要部署。这三个方面是:第一,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方面,强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第二,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方面,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第三,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方面,提出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猜你喜欢
-
- 03-092015考研英语完型填空模拟题及答案(十)
- 03-092012年考研政治理论模拟试题汇总
- 03-092016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模拟题—哲学汇总
- 03-09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选择题及答案(多选9)
- 03-09西医综合考研冲刺必看问答(4)
- 03-092013年考研英语完形填空模拟练习第二套
- 03-092012研究生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2)
- 03-092015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单项选择题(十六)
- 03-092017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卷六
- 03-092011考研英语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