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考试网

考研动态 考研英语 考研政治 考研数学 专业课 模拟试题 历年真题

2016年考研政治综合题演练(10)

模拟试题  时间: 2019-03-09 10:43:58  作者: 匿名 
题目:

运用相关原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展演变规律及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特点与趋势。

提示: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变化规律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考生既要善于从格局变化角度对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变化过程进行历史的、逻辑的分析,又要能从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把握影响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变化趋势的重大问题,如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全球性可持续发展等。前者是历史的把握,后者是现实的分析,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较好地应答这样的综合性问题。

  相关材料:

认识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展演变规律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是我们了解现实世界的一个依据。世界经济格局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世界经济中各种力量对比的总体情况,是由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决定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仅揭示了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而且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互为条件,矛盾的双方可以利用对方、吸收有利因素发展自己,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斗争性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和质变。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只有在两者的结合中才能实现,矛盾推动事物发展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世界经济中各种力量对比不仅使世界经济格局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征,而且导致世界经济格局发生质变,从美国称霸世界经济的单极世界走向多极。

1.世界经济中各种力量对比态势及其走向是一定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基础条件。

战后初期美国之所以能够称霸世界经济领域,并在资本主义世界占据了经济霸主地位,形成了美国独霸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与美国当时拥有的雄厚经济实力和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优势地位分不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世界主要经济力量的对比态势是:德、意、日三国战败,英、法等战胜国遭受战争的严重破坏,经济十分虚弱。只有美国利用战争扩展了自己的经济实力,在工业生产、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美国正是凭借自己在世界经济中突出的优势地位,确立了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形成了美国独霸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同样,正是由于战后世界上出现了另一股强大的经济力量,即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发展,成为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相抗衡的力量,所以美国未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其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梦想。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经济领域力量对比的这种态势,决定了当时世界经济格局中美国独霸资本主义世界并称霸世界经济领域的特点。

同样,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转向多极与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实力的下降和多种经济力量的迅速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一方面是西欧、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实力地位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是美国的经济地位相对削弱。随着西欧、日本的经济增长,在世界经济体系中逐步形成了美、欧、日三足鼎立之势。当时世界经济格局中多种力量的发展还表现在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成长壮大,正是由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决定的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促使世界经济格局从单个国家拥有经济霸权的时代转向多极,西欧、日本、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三大经济中心,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2.由各种力量相互联系与斗争而形成的一定时期的世界经济关系决定着这一时期世界经济格局的基本特征。

各种力量在世界经济领域中的相互作用、联系与斗争形成了一定的世界经济关系,世界经济关系一旦形成后,具有各组成部分(各种力量)处于分散状态时所不具备的整体效应和联动效应,一定时期的世界经济关系决定着这一时期世界经济格局的基本特征。

战后建立的美国独霸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是与战后建立的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经济关系相适应的:(1)在国际金融货币领域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不仅使美元成为黄金以外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和最重要的国际流通手段,而且美国借此控制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来进行对外经济扩张。(2)在国际贸易领域成立了有利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美国可以借此输出国内商品,更好地占领广阔的世界市场。(3)在处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问题上,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道奇路线”等援助方案向西欧、日本提供经济援助,为美国在经济上控制西欧和日本打下了基础。(4)对不发达国家推行的“第四点计划”,通过技术经济援助的形式实现对这些国家的渗透和控制,从而抑制共产主义,扩展美国的势力范围。(5)社会主义经济被隔绝在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之外,成为区别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另一体系。尽管与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相比,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较弱,但是不可否认,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有相当的影响。

在这样一种国际经济关系特点影响下,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经济格局显现出以下特点:(1)美国凭借经济实力和称霸战略的实施,占据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建立了有利于美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2)这一时期形成了在美国主导下相对稳定的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经济环境,由于各国发展的条件和基础不同,因而经济发展速度存在差异,这导致各国尤其是大国实力对比发生明显变化,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多极化因素已在酝酿之中。(3)东西方经济关系的隔绝使社会主义经济被隔绝在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之外,成为区别于资本主义经济并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相抗衡的另一体系,美国未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其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梦想。

3.世界经济发展与世界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制约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

世界经济格局走向不仅与各种力量的对比、当时的国际经济关系有着直接的联系,也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各国对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的判断及其采取的对外战略有关。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政治上、军事上的全面对峙,制约着当时的世界经济格局,使得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既不可能形成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合作体系,美国也不可能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梦想。20世纪70年代发展中国家以石油为武器反对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斗争,打乱了旧的国际贸易价格体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因此受到冲击。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剧烈反抗使那些实力迅速增长但国内资源贫乏、严重依赖进口的西方发达国家从自身经济安全利益出发,挑战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美日欧之间在贸易、金融、投资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尖锐,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70年代的经济动荡和调整过程中,世界经济格局开始走向多极。

  把握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有大量的世界经济变化数据、资料在反映这些变化,也有各种不同流派的学者观点在评说这种变化的特点和趋势,能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变化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反映了考生对复杂国际社会进行理论分析的驾驭能力。

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逐渐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经济全球化是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突出表现为:第一,国际贸易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第二,国际投资,特别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越来越频繁,资本流动国际化趋势明显。第三,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大大超过了全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第四,跨国公司遍布全球,产品的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第五,国际经济规则日趋统一。

影响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包括:第一,科技革命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世界经济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第二,当今世界除了极个别国家外,都在实行市场经济。尽管各国运用市场手段和实行国家宏观调控的程度不尽相同,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在当前世界经济秩序中取得了全面的支配地位,使世界经济获得了通行的规则和共同语言。第三,跨国公司的积极推动。跨国公司是最大限度地追逐国际高额垄断利润的国际垄断资本组织,客观上发挥了合理的资源配置者的功能,有利于各国经济的国际合作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是由于跨国公司是最大限度地追逐国际高额垄断利润的垄断资本组织,在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它强化了发达国家的资本优势和技术优势,加深了南北矛盾。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成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形成优势互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但又具有明显的两重性。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会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双重影响。经济全球化在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许多问题。第一,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南北差距扩大,贫富分化加剧。第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但这些国家经济在总体上处于不利位置,要趋利避害。第三,经济全球化使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内在矛盾和消极方面,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弊端影响全球。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双重影响,国际社会必须加强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引导,趋利避害,促使它成为世界各国平等、互惠、共赢、共存的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受益。

2.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物质力、精神力,以及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过去,大国之间也进行综合国力的较量,其中军事力量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冷战结束后,几乎所有国家都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强盛衰落,最终起作用的是以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为核心的综合国力,而不单纯是军事力量。一个国家是否在国际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也主要取决于它能否占有科技和经济上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把经济安全置于国家安全的首位。

科学技术进步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战后出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70年代又掀起新的高潮,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使世界经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第一,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各国经济增长由追求数量和速度的增长方式让位于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方式。第二,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相对减少,对科学技术、知识信息和人的素质的依赖大大加强。第三,新科技革命引发了世界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形成新的国际分工格局。第四,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各国的经济联系和协作关系更加紧密,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第五,新科技革命加剧了国际经济竞争。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认识到科技进步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地位,纷纷增加对科技教育的投资,制定雄心勃勃的发展高科技的计划,加快经济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力争在世界经济新一轮角逐中占据领先地位。科学技术成为国家间综合国力较量的核心。

3.全球性经济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所谓全球性经济问题,是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世界人口增长、自然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短缺、粮食匮乏等关系到世界经济持续发展乃至人类社会生存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工业化过程创造了大量财富,也以惊人的速度消耗了并仍在大规模地消耗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环境。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围绕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存在严重分歧,发达国家片面强调环境保护优先,而发展中国家则要捍卫自己的发展权。出于经济上的利己考虑,发达国家不能正视其工业发展对全球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不愿意承担起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责任,不愿意在资金和技术上增加对发展中国家治理环境的支持,反而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甚至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产业或排放污染物。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发展问题,目前还没有能够找到一个既能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又能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

全球性经济问题的解决不是仅仅依靠某些国家或地区的努力就可以做到,而必须通过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具有全球的协调一致性和相互合作性。

4.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发展不平衡是世界经济的基本规律。“不平衡”既是指发展速度上的差距,又指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的差距。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主要表现为:

一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战后初期,美国一度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后来日、欧迅速赶了上来。三者之间的差距缩小,形成相对均衡的局面。到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重新夺回国际竞争力世界领先的地位。

二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突出反映在南北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但也应该看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增长,有七成是由发展中国家促成的,这是不平衡规律的一个有着积极意义的变化趋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不平衡,是最大的不平衡。

三是发展中国家内部发展不平衡。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经济发展较快,但从内部具体分析,它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亚洲特别是东亚的经济增长率在发展中国家中遥遥领先,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发展中国家经过艰苦努力已经成为新兴工业国,非洲则发展缓慢。

  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是机遇也是挑战,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构成事物的多种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由此有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分。这是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在融入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和潮流过程中,有自己的国情和发展目标。同样面临经济全球化,不同国家会采取不同的具体应对措施,这是由矛盾特殊性决定的。

1.当前国际经济环境给我国现代化建设带来的历史机遇。

(1)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的空间更加广阔。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参与国际分工可以在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和发挥本国优势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国外资源和技术,弥补本国的不足,促进经济的发展。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协作越深刻、越密切、越广泛,创造的新生产力也就越多,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创造了一个基本前提和条件,使我国有了一个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此外,日趋统一的国际大市场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也给予我国经济以更大的激发力,参与国际竞争,将更加有利于推动我国的产品不断优化与进步,激发中国企业努力进取,接受国际竞争的考验。

(2)全球资本市场为弥补我国资本不足提供了便利。资金不足一直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现代化实现的瓶颈。引进国外的资金,是解决我国资金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经济全球化促使全球资本市场形成,加快资金在全球范围的流动速度,为各国引进资本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可能性。近年来,我国每年的引进外资规模都在400亿美元左右,连续多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外资引进国,通过引进国外资金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

(3)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为加速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流动,在世界范围引起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浪潮。发达国家集中力量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产业,以抢占全球产业结构制高点,同时把劳动密集型产业或传统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我国人力资源充足,劳动力成本低廉,是跨国公司进行国际产业转移的理想场所,这为我国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参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来加速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创造了条件。

(4)科学技术在全球的交流与传播为我国吸引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来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提供了机会。科学技术在全球无国界的发展使任何国家、任何集团、任何个人都已经无力完全垄断和控制新技术的传播,即使能在一定时期控制和垄断科技成果,也不可能永远控制和垄断它。本身已成为商品、可以进入市场买卖的科技成果最终会与一定的产业结合在一起,通过其自身的传递机制,扩散到全球,后进国家有可能利用引进的先进技术,越过或缩短传统产业的发展阶段,赶上和超过先进国家。

2.当前国际经济环境给我国现代化建设带来的严峻挑战。

(1)产业结构和市场面对的冲击。在当今世界经济体系里,我国仍然属于国际分工体系外围的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总体上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低层次产业为主导,加上我国外贸依存度和资本依存度相对较高,外贸出口产品结构、出口市场分布和外资来源国结构等方面又存在高度集中现象,使我国经济发展容易受到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周期的不良影响和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中的控股与技术垄断容易让国内科学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和产品市场被跨国公司控制,外商投资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也会挤压国内同行业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民族工业和产业安全构成威胁。

(2)金融安全存在隐患。虽然从整体上看,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基本上还是安全的,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金融方面的经济安全问题,但从长远看,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仍是经济安全诸问题中需予以重点关注的领域。东亚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最复杂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必然要进一步开放,国际金融风险将很容易传入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必然使我国金融企业面临外国金融企业的激烈竞争,发达国家在服务业、金融业方面的竞争优势十分明显,我国企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外国金融企业进入我国,还将使金融监管更加困难,一旦国内经济出现问题,或者外资进入骤然减少,或者投机资本乘机涌入,都会酿成严重的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国家经济,对经济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3)被迫接受一些对自己不利而且还不熟悉的国际制度和规则的约束。长期以来,发达国家为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利益,制定了符合自己需要的国际经济秩序。发展中国家要参与国际经济体系,就必须遵守已有的国际条约和惯例,在经济主权上作出某些让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有可能遭到削弱。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融入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也将被迫接受一些由西方制定的、对自己不仅相当苛刻而且还不熟悉的国际制度和规则的约束,在某些方面,要依照国际规则对经济管理方式、对外经济政策、法律规则进行一定的调整,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我国制定经济政策和执行经济发展战略的自主性。

(4)外部不良因素对经济和社会稳定构成的冲击。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纳入一个统一的经济运行体之中,经济的传导性和扩散性日益扩大。世界经济的波动会迅速影响到我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各类不良因素也会迅速传入国内,构成猛烈的冲击。如世界石油市场价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此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助经济全球化,推行西方政治模式的全球化,通过经济全球化的各种渠道向我国推广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快捷开放的互联网为西方的思想文化渗透提供了平台,如何应对敌对势力企图借助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发起的思想政治攻势是不容回避的重大挑战。

猜你喜欢

精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