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考研政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马克思主义原理
随堂练习——马原(唯物史观)单选06
36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
37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
A革命
B改革
C发展生产力
D科技的进步
38“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B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39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D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40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41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司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是()
A人的阶级性
B所有人的共同属性
C一切社会关系总和
D一切生产关系总和
42人的价值的二重性是指()
A目的性和创造性
B目的性和能动性
C目的性和工具性
D能动性和创造性
43无产阶级政党根本观点是()
A群众观点
B群众路线
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D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44社会历史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个人的作用,个人的历史作用是()
A原因和结果的统一
B必然和偶然的统一
C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D自然和历史的统一
随堂练习——马原(唯物史观)单选06答案
3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阶级斗争的作用。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中,也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阶级斗争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它的作用是历史的、变化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37【答案】A
【解析】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革命。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故正确答案是A选项。
38用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技革命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远、更加强烈。主要表现在:首先,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其一,它使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发生质的变革;其二,它使人们的劳动形式产生质的提升;其三,它使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其次,现代科技革命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生活主体、生活资料、生活时间和生活空间,从而引起生活方式发生新的变革。最后,现代科技革命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因此,B、D两项表述错误,C选项与题干无关。A选项为本题的正确答案。
39【答案】B
【解析】英雄史观是指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做出唯心主义回答的理论观点。其基本特点是: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煞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因而这样的观点被称为英雄史观。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4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煞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因而这样的观点被称为英雄史观。唯物史观认为,“全部历史本来是由个人活动构成,而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解释这些活动”。人是现实社会中的人,要说明历史创造者问题,必须全面、具体、历史地考察和分析人们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41【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说在于社会关系。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故正确答案是C选项。
42【答案】C
【解析】人的价值的二重性是指目的性和工具性。人的价值具有目的性:当人按照自己的需要去占有价值的时候,人是价值主体,人的价值的这一方面称为个人价值;人的价值又具有工具性:当人作为价值客体去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时,人的价值的这一方面称为社会价值。故正确答案是C选项。
随堂练习——马原(认识论)多选01
1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彻底划清了()
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界限
B辩证反映论与形而上学反映论的界限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界限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界限
2下列属于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建设京沪高速铁路
B欣赏普契尼歌剧
C打扫人民大学礼堂
D发射天宫一号飞船
3马克思说过:“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话说明了()
A动物的活动是本能活动
B能动地改造世界是人类特有的本领
C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D动物能动改造世界的能力超过了人,因而使人“感到惭愧”
4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钟声”产生的原因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蕴涵的哲学道理包括()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D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5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表现在()
A认识可以使主体了解、把握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指导主体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去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
B认识可以使主体在实践活动之前,确定符合自身需要以及客观实际的目标、方案、步骤和措施,对实践活动作出预测和规划
C认识可以使主体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指导主体选择实现目的的最佳行为方式
D认识可以指导主体将局部经验上升为理论;认识还可以使主体实现对自身的认识,并自觉调整自己的活动,以适应改造客体的需要
6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各行各业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纷纷表示“不做单位人,要做社会人”。这种择业观念的变化蕴含的哲理是()
A认识决定着人的实践
B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C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人的观念变化是社会实践的结果
7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躲猫猫”、“蜗居族”、“钓鱼执法”、“被时代”等词不仅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找不到,而且可能以前在中国老百姓的头脑中是本来没有的概念,现在却成了不少人的“口头禅”。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统计表明,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大约有7000条新的词汇产生。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A认识是实践的基础,所以需不断地推进认识的发展
B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
C实践决定认识,新词汇的产生源于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
D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将引起质的飞跃,从而推进事物的发展
随堂练习——马原(认识论)多选01答案
1【答案】BCD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有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力,物质世界的特性和规律是可以被人认识的,从而彻底划清了与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界限,彻底划清了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的先验论的界限。反映论可分为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旧唯物主义反映论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把人的认识这种社会的高级的反映形式混同于自然界的一般的反映形式,离开人的社会性和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不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抹煞了人的认识过程的能动性,因而是消极的、直观的反映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
2【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第一种,生产劳动实践,也就是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第二种,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即人们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在阶级社会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第三种,科学实验,它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是专门为了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和准备性活动。此外,艺术和教育活动也与科学实验一样,属于以生产精神文化产品为直接目的的精神文化创造实践。B选项并不是创作和演奏音乐,而是欣赏音乐,故不属于精神文化创造实践。因此,A、C、D三选项是本题的正确答案。
3【答案】ABC
【解析】本题对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进行了考查。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并非是纯粹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而是社会的人。劳动实践不仅创造了人,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本质,而且只有在实践中,人类的本质力量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确证。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活动,动物的活动只是本能,不可能超过人。D项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4【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可以选。“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的原因是什么,是他们的知识所限,说明认识还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C项也可以选。B和D本身正确,但这两句诗中并没有体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
5【答案】ABCD
【解析】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认识可以使主体了解、把握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性,指导主体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去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认识可以使主体在实践活动之前,确定符合自身需要以及客观实际的目标、方案、步骤和措施,对实践活动作出预测和规划;认识可以使主体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指导主体选择实现目的的最佳行为方式;认识可以指导主体将局部经验上升为理论;认识还可以使主体实现对自身的认识,并自觉调整自己的活动,以适应改造客体的需要。故正确选项是A、B、C、D。
6【答案】CD
【解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方面,实践的发展不断揭示客观世界的越来越多的特性,为解决认识上的新课题积累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材料;另一方面,实践又提供日益完备的物质手段,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最后,实践锻炼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人们择业观的改变正是社会实践发展的结果。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D。
7【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改革开放以来,广泛的社会实践是众多新词汇产生的根源,所以选C,不选A。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许多被人们了解的新事物,在生活实践中,它们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从而逐渐在实践中被人们所认识、理解和接受,故选D,B与题干没有联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D。
猜你喜欢
-
- 03-09考研英语真题解析:2004年作文题目及范文
- 03-092015考研英语语言学选择题大突破(第十三套)
- 03-092016年考研生物化学练习及答案三
- 03-092016年考研政治经典材料题汇总
- 03-082019年考研英语专项试题及答案2
- 03-092012年考研政治真题预测(2)
- 03-092012考研政治: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练习题及答案(7)
- 03-092012考研英语辅导预测试题(3)
- 03-092017年考研政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模拟训练1
- 03-09西医综合考研练习题:选择题篇18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