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政治》考前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
1.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 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D.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
2.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的命题是指
A. 意识是主体和客体连结和转化的中介
B. 意识是主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C. 意识的形式和内容是客观的
D.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3. "在自然界中,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因果规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 意向当中产生的"。这种观点是
A. 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B. 否认因果区别的诡辩论
C.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 唯物主义决定论
4. 对感觉是认识起点的观点
A. 唯物主义承认,唯心主义不承认
B. 唯心主义承认,唯物主义不承认
C. 辩证唯物主义承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承认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
5. "1只羊=2把石斧"这一公式中的石斧之所以能表现另一个商品的价值,是因为
A. 它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B. 它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使用价值
C. 它不能表现自己的价值
D. 它处在等价形式上
6. 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是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
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7.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
A. 获取剩余价值
B. 使劳动力成为商品
C.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
D. 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8. 在资本运动中不仅能占有剩余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剩余价值的资本是
A. 产业资本 B. 货币资本
C. 生产资本 D. 流动资本
9. 中共八大确定今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是
A. 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
B.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 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10. 毛泽东在《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中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是
A.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B.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C.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D. 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1. 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
A.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B. 要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C. 党的理论和工作能否与时俱进
D.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 坚持四项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D. 坚持走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3.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
A. 经济效益 B. 产品质量
C. 发展速度 D. 合理的经济结构
14.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
A. 坚持以人为本
B. 坚持可持续发展
C.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15.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A.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B.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C. 努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D. 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16. 2005年4月22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的第二次亚非峰会主题是
A. 恢复万隆精神的活力:致力于建立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B. 恢复万隆精神的活力
C. 致力于建立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D. 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构筑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 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7. 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了
A. 时间和空间是在头脑之外的客观存在
B. 时间和空间是在头脑中存在的观念
C.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D. 时间和空间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18. 科学家发现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
A. 不是纯粹的生物过程
B. 是社会的产物
C. 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
D. 人类意识和个人意识的形成过程都离不开社会
19. 法国一位哲学家说:"发展问题越来越成为人的灵魂的发展"其含义是说
A. 社会发展必须代表人的利益
B. 社会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
C.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价值目标
D.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等值的
20. 在认识活动中,认识主体的作用表现在
A. 主体选择和设定客体的结果
B. 主体通过认识工具作用于客体,使客体信息被主体所接受
C. 主体对客体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并对客体信息的意义、含义作出解释和概括
D. 主体创造客体信息
21. 决定和影响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主要有
A. 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 B. 商品的价格水平
C. 商品价格总额 D. 货币流通速度
22. 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相比较,其区别有
A. 买与卖的顺序不同 B. 流通中的目的不同
C. 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 D. 流通中的媒介不同
23.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是
A. 有利于深化企业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
B. 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
C. 有利于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有利于保证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
24.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是
A. 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 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 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 毛泽东个人的独创
25.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了新民主主义经济 建设的方针,其主要内容有
A. 公私兼顾 B. 劳资两利
C. 城乡互助 D. 内外交流
26. 1964年2月毛泽东在对中央音乐学院一封来信的批示中提出的文化方针是
A. 百花齐放 B. 百家争鸣
C. 古为今用 D. 洋为中用
2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
A. 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B. 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时代要求
C.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D. 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2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
A. 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 的 基础上提出来的
B. 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C. 是依 据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提出来的
D. 联系我们党的队伍的状况进行思 考的结果
29. 2003年胡锦涛《七一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它
A. 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
B. 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C. 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D. 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实现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指南
30. 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此要做到
A.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C. 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D. 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31.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达到目标要求是
A. 提高党员素质
B. 加强基层组织
C. 服务人民群众
D. 促进各项工作
32. 9月15日,胡锦涛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圆桌会议,并发表题为《坚持 民主协商推动改革进程》的重要讲话。胡锦涛在讲话中就联合国改革问题提出的看法是
A. 要着眼大局,坚持原则
B. 要发扬民主,广泛协商
C. 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
D. 要把握重点,全面推进
33. 10月10日,第60届联大主席埃里亚松主持了全体会议,在不记名投票的情况下 ,选出了新的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这些国家是
A. 刚果(金) B. 加纳、秘鲁
C. 卡塔尔 D. 斯洛伐克
三、分析题:34~37小题,每小题10分,38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4. 分析说明"生产力标准"的哲学依据及其意义。
35.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基尼系数。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低于0. 3属 于均等分配的区间;0. 3-0. 4属于合理区间,0. 4-0. 5表明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 5说 明 出现了两极分化。当然,基尼系数不是绝对的,运用它时必须考虑具体条件,如它会受到测 算的区域和人群的大小、统计数据的真实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从我国的基尼系数来看,据国 家统计局测算,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大致为0. 21-0. 24,城市居 民的基尼系数大致为0. 16-0. 18,说明当时我国的居民收入分配基本上呈现平均主义状况 。到2000年6月,我国城乡居民的综合基尼系数达到0. 408,而且从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曲 线来看,仍呈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2
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前者是后者的 3. 11倍。如果再加上城镇居民享受的各种补贴和福利,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要更大。1 978年,工资最高行业的工资是最低行业的1. 38倍;2002年,我国分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最 高为最低的6倍多。
材料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 差距过分扩大问题"。2005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 次 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 抓 紧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努力解决部分社会成 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促进社会公平。"
请回答:
(1)材料1、材料2反映了什么问题?其主要表现有哪些?分析其原因。
(2)怎样看待当前居民收入差距?
(3)综合分析上述材料,指出如何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36. 毛泽东指出:"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 ,并准备在 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把它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上去,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伟 大的全部革命任务。每个共产党员都应为此而奋斗,绝对不能半途而废。有些幼稚的共产党 员,以为我们只有现在阶段的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没有在将来阶段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或者以为现在的革命或土地革命即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革命。应该着重指出,这些观点是错误 的。"
请根据这一科学论述来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两步走及其相互关系,并批判陈 独秀和王明在这个问题上错误倾向。
37.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 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强调,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 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还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要为 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这在我们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是第一次。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强调形成全体人 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 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明确了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请回答: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我们党提出并积极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是什么?
38. 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 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
下面是有关反恐斗争的若干材料
材料1
"9·11"恐怖袭击事件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共同谴责。这一事件的发生再次表明, 恐怖主义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国际社会的一大公害。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定不移地谴责和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国际社会应加强对话与磋商,开展合作,共同打击国际恐怖活动。
摘自江泽民在德国外交政策协会的演讲:《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新世纪》
材料2
"9·11"事件以后,美国布什总统公开向全世界宣称,在这场反恐战争中,世界各国要么站在美国一边,成为国际反恐联盟的一员;要么站在恐怖分子一边,成为国际恐怖主义一分子,没有中间道路可走。在反恐高压下,美国取得了反恐斗争的主导权,它不仅得以放手在阿富汗大打出手,而且还使得世界第一次在’美国拍了桌子之后,全都鸦雀无声’;第一次出现了无分敌国友国,也无分东西南北,不是帮美国打恐就是静如寒蝉不吭声,一切都是美国说了算,它说谁是恐怖主义,谁就是恐怖主义;它说谁不是恐怖主义,谁就不是。在基本收拾了阿富汗塔利班和本·拉登的基地组织后,美国又将伊拉克、伊朗和朝鲜圈进’邪恶轴心’,并威胁要对这三国动手。但美国至今也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这三国与恐怖主义有瓜葛。
摘自《世界知识》2002年第9期文章
材料3
美国的反恐斗争,包括在格鲁吉亚境内的反恐斗争,只是一种投机手段。反恐斗争仅是让美国人进入欧亚大陆种种借口。这也正是美国地缘政治理论的实质。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少将马汉就提出了所谓"蟒蛇套"理论。在阿富汗以"蟒蛇行动"作代号不是偶然的。西方地缘政治家提出的世界霸权的公式是:谁拥有核心地带(意指原苏联地区),谁就拥有欧亚大陆;而拥有欧亚大陆,就掌握了世界命运。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都推崇过这一公式,美国现政府在自己的对外政策中实施的也正是这一公式。至于今天在俄罗斯周围部署美国军事基地,换言之"蟒蛇套",恰恰是美国地缘政治理论的体现。美国在阿富汗、 高加索和中亚的军事存在不仅对俄罗斯,而且对中国、伊朗和印度都是危险的。只要仔细读一下美国当局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国家安全战略,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21世纪的行为准则。这就是控制关键的资源丰富地区、压制不同意见和操纵世界的全球变化。换言之,就是企图使世界按美国--北约的标准发展,形成以美国为首的世界秩序。
摘自俄罗斯《议会报》2002年4月5日文章"在俄罗斯周围下’蟒蛇套’"
材料4
自从"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来,布什的白宫通过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和范围更广的反恐怖运动展示它组建国际联盟以达到其全球目标的决心。几位专家指出,令欧洲国家感到不安的是:上述联盟没有自动将欧洲国家包括在内。欧美关系紧张的原因在于美国拒绝考虑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重视的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有关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和生物化学武器条约等问题。此外,欧美还在应该援助哪些发展中国家、美国对伊拉克的政策以及华盛顿对巴以冲突立场等问题上分歧重大。在如何鉴别恐怖主义及其资助者问题上,美国与欧洲盟国的分歧也越来越大。
摘自美国《华尔街日报》2002年5月21日文章:"布什与欧洲的分歧日渐扩大"
请回答:
(1)阅读材料1,为什么恐怖主义成为国际一大公害,它产生的主要背景是什么?(2)美国反对恐怖主义行动的真实战略目的是什么?
(3)中国在反恐问题上的基本立场与政策是什么?
选做题Ⅱ
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迭宕起伏复杂多变。军事冲突、选举风波、恐怖事件、政局剧变……
一连串似乎出人意料的事件将世界搅得无法安宁。
结合所学的知识,联系当前国际形势说明,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和具 体科学既联系又 有区别。就二者的区别而言,哲学不等同于具体科学,因为哲学是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它 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的对象,回答世界最本质、最一般性的问题。而具体科学是研究整个世 界的某个部分、某个领域的特殊规律,是研究个性。但是哲学又不能离开具体科学,因为哲 学必须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具体科学共性的抽象和概括,离开具体科学,哲学也就不能 存在和发展。同时具体科学也离不开哲学世界观的指导,如果离开正确哲学的指导,具体科 学的研究就会迷失方向。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就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指导和被指导 的关系。以此关系分析题中的四个备选项:A项明显是错误的,因为哲学不但不等同于各门 具 体科学,更不能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所谓"科学之科学";C项也明显错误,不是哲学 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而恰恰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D项本身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 ,因为题干中强调的是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这样,由于单项选择的限定,只能 选择B项。
2. D【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意识的本质和特点的理解和把握。意识 是物质的产物, 但不是物质本身,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 的,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在意识中体现了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据此原 理分析题干的含义,只有D项的内容是符合题意的。
3. C【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因果关系问题上的错误观 点。因果联系是 客观必然的,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任何原因都引起一定结果,任何结果都由一定 的原因所引起,没有无原因之果,也没有无结果的原因。如果否认因果联系的客观必然性就 会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题中所给定的四个备选项:"形而上学决定论"(A项)是夸 大因果联系的必然性;"唯物主义决定论"(D项)是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必然性;"否认 因果区别的诡辩论"将原因和结果当成一个东西。这样A、B、D三项都是错误的,只有C项才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对"决定论"问题不掌握的话,是难以选 择此题的。
4. D【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经验论 的确认。此题有一定的难度,答对此题的考生必须对经验论的问题有所把握。经验论的观点 是夸大感性认识, 否认理性认识。经验论分为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的经验论两种,二者的共同点都承 认感觉是认识的起点,其区别在于回答感觉的来源不同。所以,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点,唯 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D项),答错此题的考生有可能误选A或C项。
5. A【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货币 的产生过程经历了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等四个阶段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地或偶然地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用 公式表示是:1只羊=2把石斧。在这里,处在等式左端的商品是相对价值,或说处在相对价 值形式上;处在等式右端的商品是等价物,或说处在等价形式上。这就是说,等式左端羊的 价值是通过等式右端的石斧相对地表现出来的。而处在等式右端的商品之所以能表现另一个 商品的价值,是因为它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但它不能表现自己的价值,它只能用自己 的使用价值去表现另一个商品的价值。
6. B【解题分析】考查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理解。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生产关系必须随着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社会经济制度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因此,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就是生产关系必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改变自身的性质。所以,B项是正确的选项。A、C、D都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不符合题意。
7. C【解题分析】考查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质的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之上的,是一种以雇佣剥削为特点的制度。此题中A项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B项是资本运行的前提和条件,D项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作用,只有C项才是唯一正确的选项。
8. A【解题分析】考查对产业资本的理解。在资本不断循环运动中,能够创造剩余价值并占有剩余价值进而实现价值增值的资本只有产业资本。题中B、C两项是产业资本的两种职能形式,其中,货币资本是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生产资本的使用虽然能够创造出剩余价值,但它本身并不占有剩余价值,D项流动资本不属于资本运动的职能形式,因此,只有A项才是唯一正确的选项。
9. B【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中共八大确定的经济建设方针的掌握。中共八大确定经济建 设的指导方针是: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 ,合理地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把计划放在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以保证国民经 济比较均衡地发展;应该使重点建设和全面安排相结合,以便国民经济各部门能够按比例发 展。因此,备选项B符合题干要求,为此题正确答案。备选项A是陈云提出的经济观点;C是1 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八字方针;D是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确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 总方针。因此,备选项A、C、D都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此题正确答案。
10. C【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掌握。毛泽东在 《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 的通知》中提出:"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的思想,因此备选项C符合题干要求 , 为此题正确答案。备选项A、B是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的观点,D是毛泽东在《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提出的观点。因此,备选项A、B、D都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 此题正确答案。
11. A【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理论创新的地位。理论对实践的 指导作用,决定了 理论创新在所有创新中居于基础地位,是其他一切创新前提、关键,其他一切创新都是在理 论创新的指导和推动下进行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没 有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创新,就不可能有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进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新实 践。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我们进行理论创新,就是要使我们 党的基本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
12. A【解题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以经济为中心,兼顾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和文化,A为选项。B、C、D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措施。
13. D【解题分析】A是B、C、D的目的,B是A、C、D的反映,C是前提,D是基本条件,D为正确选项。
14. A【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科学 发展观的本质和核 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 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这个"人",是人民群众,这个"本"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5. A【解题分析】此题是形势与政策题。
16. A【解题分析】此题是形势与政策题。
二、多项选择题
17. AC【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之间的关系。 时间和空间与物 质运动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时间和空间不是空洞的概念,它们是"人脑之外的客观存在 "(A项),因此具有客观性;而物质运动又具有时空特征,并且只有在时间和空间中才能 进行,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项)。因此离开时空的物质运动和离开物 质运动的时空都是不存在的。题中所给定的四个选项,A项与B项是相矛盾的选项,B项是错 误 的,需要排除。D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是干扰项,因为题干是要求回答时间、空间和物质的 关系而不是时间和空间的特点,也排除,这样只有A项和C项才是正确反映时间空间与物质运 动不可分离关系的正确选项。
18. ABD【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起源。狼孩没有人的意 识这一事实说明, 作为人的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有了人才有了人的意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但 "不是纯粹的生物学过程"(A项),它是"社会的产物"(B项),无论是人类意识还是个 人意识的形成都离不开社会(D项),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就无所谓 意识。所以A、B、D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考生回答此题的错误点在C项上,该项有极大 的 迷惑性和干扰性,最容易被误选为正确选项。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考生要非常仔细、认真地 审题,不能半点马虎。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精神现象,而不是物质现象,所以C项是错误 的。
19. ABC【解题分析】此题通过一位哲学家的名言考查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 的关系。题干中 这句话就是说"社会发展必须代表人的利益"(A项),同时"社会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 "(B项),归根到底是说明"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价值目标"(C项)。但是社会发 展决不等值于人的发展(D项)。所以A、B、C正确反映了题干的含义,是正确选项。考生回 答此题问题会出在D项上,有的考生会误认为社会发展就是人的发展,多选了D项而丢分。
20. ABC【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对认识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的确立。 人的认识活动是由 认识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在认识系统中,认识的主体是最具 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它担负着使实在客体向观念转化的任务。具体表现在:主体通过 能动的活动,把物质存在的某一部分纳入到认识活动中,使其成为认识的客体同主体结成认 识关系,并"选择和设定客体的结果"(A项);"主体通过认识工具作用于客体,使客体 信息被主体所接受"(B项),然后主体对客体信息进行思维加工、整理和重构,并对客体 信息的意义、含义作出解释和概括(C项)。但是无论怎样主体不能凭空地在头脑中创造客 体信息(D项),如果这样认为就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这样排除错误选项D项,A、B、C 项正确反映了认识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糊涂的考生会由于误选D项而丢分。
21. ABCD【解题分析】考查对货币流通规律的理解。货币流通规律即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进入流通领域的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市场上待售的商品数量,二是各种商品的价格水平,这两项的乘积就是一定时期内的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三是货币流通速度。因此,ABCD都是正确的选项。考生在回答此题时,容易将B项和C项混淆而漏掉其中之一,必须给予注意。
22. ABCD【解题分析】考查对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区别的理解。商品流通公式是:W-G-W。资本流通公式是:G-W -G′。对比这两个公式,可以看出:第一,前者是先卖后买,后者是先买后卖,因而买与卖的顺序是不同的;第二,前者的起点和终点是不同的商品,后者的起点和终点是相同的货币,因而它们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第三,前者以货币为流通的媒介,后者以商品为流通的媒介;第四,前者流通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不同的商品,后者流通的目的是为了价值增殖。因此,该题A、B、C、D四项都是正确的选项。
23. ABC【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 重要意义。党的十 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多层次的社会 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是题中的A、B、C三项。
24. ABC【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毛泽东思想科学定义的掌握。1981年中共十一 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2年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 章科学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备选项A、B、C符合题干要求,为此题正确答案。备 选项D把毛泽东个人思想等同于毛泽东思想,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此题正确答案。
25. ABCD【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方针的掌握。1949年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所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是实行公私 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以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因此, 备选项A、B、C、D都符合题干要求,为此题正确答案。
26. CD【解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方针的掌握。1964年2 月毛泽东在对中央音乐学院一封来信的批示中,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古 为今用"是对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正确方针,"洋为中用"是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方针。总之 ,向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向外国学习是为了今天的中国人。因此,备选项C、D符合 题干要求,为此题正确答案。备选项A、B是繁荣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不符合题干要求,不 是此题正确答案。
27. AD【解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 背景和贡献的掌握。
此题着重考查的是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贡献的共同点。B、 C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贡献,而不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 贡献。因此,不为正确选项。只有A、D才是两者共同的。
28. ABC【解题分析】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 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的确认和掌握。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 断 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A项);"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B项);"是依据当代世界的新变化、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提出来的"(C项)。题中的 D项明显是干扰项,所以A、B、C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29. ABCD【解题分析】这是胡锦涛《七一讲话》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需要 加强记忆。
30. ABCD【解题分析】此题是形势与政策题。
31. ABCD【解题分析】此题是形势与政策题。
32. ABCD【解题分析】此题是形势与政策题。
33. ABCD【解题分析】此题是形势与政策题。
三、分析题
34. 【答案要点】 (1)生产力标准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 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提出来的。
(2)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主导的 方面,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 力的历史进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整个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社会发展的 历史进程,所以,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3)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无产阶级政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 体现和根本要求。
(4)所谓生产力标准,是指把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判断我们的路线、方针 、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作为判断我们工作是非得失的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作为判断 社会制度是否优越和进步的根本标准。
(5)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标准在社会历史领域的集中体现。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 准是生产力标准的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坚持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前提。坚持生产力标准对于我们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促进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35. 【答案要点】
(1)材料1、材料2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但收入差距 出现了明显扩大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行业之间 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导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十分复杂,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收入差距扩大的直接原因。首先,改革 开放以前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抑制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导致了共同贫穷。十一届三中全 会之后,进行了包括分配体制在内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打破传统体制以及平均主义的分配 方式,以激发社会经济活力,这必然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其次,十四大正式确立我国经济 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从我国改革的轨迹来看,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就一直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迈进,市场经济规律在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价 值规律为基本规律的市场经济具有使收入差距扩大的内在倾向,如果政府对收入分配未能实 行有效的宏观调控,甚至会产生两极分化。第三,与市场化改革相适应,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使收入差距更趋扩大。
第二,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是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的基本原因。我国的二元经济特征比较明显 。第一,以手工、半手工等体力劳动为主的农村劳动生产率低于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城市劳动 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了收入的高低,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必然导致城乡居民收入的 差距。在劳动力能够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低收入的农村劳动力必然流向城市,分享城市的高 收入。但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政策,这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国家政策保护了城市劳动力的就业,城市劳动力就业相对更为充分;而农村大量富余 劳动力处于放任状态,未被充分利用。实际就业状况与收入状况呈现直接的相关关系。第三 ,户籍制度以及由此带来的子女就学、享受公共服务等问题,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使收入 差距处于相对刚性状态。第四,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享受更多的福利待遇。
第三,对收入分配的调控特别是对高收入者的调控尚不完善、不到位,也是收入差距扩大的 重要原因。如个人所得税政策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四,历史和自然等原因也是地区收入差距扩大不可忽视的因素。我国目前存在的地区收入 差距,大多在历史上就不同程度地存在。从自然地理上看,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地理环境、 自然条件相差悬殊,这是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第五,少数人因不合理甚至非法收入而暴富。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少数人钻体制、政策和 法律的空子,甚至违法乱纪,聚敛了不义之财,扩大了收入差距。
(2)当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是在居民总体收入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也就是说,是在共 同富裕目标下产生的差距,是相对差距而非绝对差距。适当差距的存在,有利于提高劳动者 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差距过大,又会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降低效率。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收入差距处于从合理区间向过大区间发展的过程中,各种调查和统计数 据显示,我国并没有出现两极分化。两极分化既有量的标准,又有质的界定。从量上来说, 一般指基尼系数超过了0. 5;从质上来说,是指全社会形成了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明显对立 的两极,社会矛盾激化,影响了社会稳定。
我国的社会发展指标如文化、科技、教育、环境等的差距,无论从区域看还是从城乡看,都 小于人均收入差距,而且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大大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世界中等水 平。
收入差距的扩大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是绝大多数国家经济 增长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现象。根据库茨涅兹倒U曲线理论所揭示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相 关关系的规律,一个国家在从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过程中,收入差距先呈扩大的趋 势,然后才进入缩小的区间。即: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收入差距会扩大;当人均 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定量时,收入差距就会逐步缩小。倒U曲线反映了绝大多数国家经济增 长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大国,二元经济特征非常 明显,在一定时期出现收入差距的扩大也是难以避免的。
(3)缩小收入差距,必须进一步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 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始终抓住发展生产力不放松。当前的收入分配差距是经济发展中的差距,发展中的差距要通 过生产力的发展来解决。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为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奠定物质 基础。同时,也只有生产力发展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高到一定程度,收入差距才会呈现 相对缩小的趋势。
加强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包括合法的劳动收入和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如偷逃税款、制假售假、贪污受贿等;整顿不合理 收入,主要是加强对少数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力度,消除因行业性质造成的收入分配不 公;调节过高收入,通过完善制度和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健全对个人收入的监测,特别是对 高收入群体的监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在适当时候开征遗产税;完善和规 范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加快推进职务消费货币化。
努力解决城乡贫困人口问题。对农村来说,主要是有序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大扶贫力 度,实现扶贫重点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主要是提高贫困人口致富的技能和适应市场经 济的能力,加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对自然条件特别恶劣的地区,实行人口迁移和适度 的人口聚居。对城市来说,主要是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总之,要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前提下,加大政府对收入分配调控的力度,调节分配结构 ,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使更多的人走上富裕之路。
36. 【答案要点】(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1)第一步是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2)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 会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1)区别: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只推翻 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而不破坏任何尚能参见反帝反封建的民族 资本主义成分。2)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3)在中国革命发展阶段和前途问题上党内错误倾向:1)陈独秀
"二次革命论"右的错误: 不承认中国革命的两个阶段应当紧密衔接,而是主张在两个阶段之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和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这种观点只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而没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 2)王明"毕其功于一役""左"的错误: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 两 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这种观点只看到两者间的联 系,而没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3)这两种观点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客观发展规律。
37. 【答案要点】(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是:
1)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就是要求全党同志在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 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 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 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 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总之,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 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 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 政方式的新认识,为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 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 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 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2)现在,我们党明确提出并积极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具备许多有利条件的 。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 保证。
2)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们已经具备了 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
3)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
4)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并不断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 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 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 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 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 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 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 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 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始终遵循的重要原则有六条:一是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二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 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是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 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五是必 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 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六是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 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38. 选做题
选做题Ⅰ
【答案要点】(1)恐怖活动出于对现实的不满,滥杀无辜,破坏起码的人类道德界限,而且也损害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9·11"事件后,恐怖主义的国际化、网络化和大型化,使它成为国际公害。但恐怖主义的产生是对国际政治中的强势作风和世界经济中贫富差距 扩大的反弹。(2)美国反恐斗争的真实战略目的在于对新世纪世界政治重新洗牌,把世界纳入美国主导的政治秩序之中,这才是美国反恐斗争的真实所在。(3)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但打击恐怖主义要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充分发挥联合国和安理会的作用,应有利于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长远利益;不能将恐怖主义与特定的民族和宗教混为一谈,不能打击恐怖主义有双重标准;不能借反恐主义推行影响世界和地区和平发展的别的政治意图。恐怖主义无论在何时、针对何人、以何种方式出现,都应坚决予以谴责和打击。
选做题Ⅱ
【答案要点】从邓小平作出两大主题的判断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形势尽管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9·11"恐怖袭击事件,阿富汗战争的突出,国际安全中的"非对称威胁"显著上升,中东和平进程出现逆转,巴以冲突升级等,这些变化说明,世界局势中出现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值得各国人民关注。但所有这些都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时代的潮流和时代主题,相反却使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更加突出和鲜明。
(1) 从"趋势"来看,当前虽然天下仍不太平,但国际形势仍然继续向缓和的方向发展。各国人民要求平均相等、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时代的主流。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仍在不断增长。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各国政府都仍然把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作为最根本的政策取向。最近,12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聚集南非的约翰内斯堡,成功召开了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再次表明了和平与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从各个方面的情况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也是可以实现的。
(2) 从历史上看,全球局势紧张,往往是大国争霸的结果;世界范围的战争,更是大国间对抗演变到不可调和的产物。"9·11"事件表现的不是大国间的对抗;大国关系不但没有因"9·11"事件趋于紧张,反而在反恐斗争中得到了改善和发展。"9·11"事件后,美国与俄罗斯关系显著缓和;北约-俄罗斯理事会以新的20国机制取代了原有的19+1模式,双方扩大了在反恐、核不扩散和地区冲突方面的合作;与此同时,俄罗斯与法国、德国和其他欧盟国家的关系也不断升温。"9·11"事件后,中美关系明显改善,中欧关系、中俄关系也得到加强。舆论界普遍认为,反恐合作已成为大国之间新的战略利益交汇点,在如今的大国关系中,对抗的因素相对减少,合作协调的因素有所增加。大国之间建设性合作关系的不断发展,为世界的稳定与和平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3) 所谓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包含着两方面的含义,它既是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同时又是有待解决的两大课题。这两者只有结合起来,互相补充,全面理解,才能完整地表达时代主题的含义。进入新世纪后,军事冲突、恐怖事件时有发生,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还有新的发展。这还说明如何争取和平、促进发展,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个最大的课题。
猜你喜欢
-
- 03-09《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提速技巧》仿真试题(二)
- 03-092011考研政治毛泽东思想概论模拟试题及解析(9)
- 03-082019年考研工程经济学基础试题2
- 03-092016年考研英语完型填空模拟练习题(6)
- 03-092016年考研西医综合章节强化试题训练汇总
- 03-092016考研政治史纲必做思考问答题(3)
- 03-092017年考研政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模拟训练11
- 03-092011教育学专业考研测试题及答案汇总
- 03-092017年考研政治备考冲刺试题及解析(押题一)
- 03-082019年考研政治预习试题(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