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考研政治答题技巧
2018考研政治答题技巧
在掌握知识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答题技巧的不同可能使总分相差10到20分。政治的考研试卷中大题的分值占百分之六十,而实际上大题也是技巧性最强的题型。下面向大家介绍大题答题四步曲:第一步:仔细审题。找出本题目是关于哪个学科的哪个章节,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大多数题目是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第二步:解释每一个概念并写出原理的基本内容。如果自己写出的相关概念太多,则视试卷留出的空白捡重要的写,解释概念和原理一般不要超过本题答题空间的二分之一。什么?太多了?不要怕,答多不扣分。但要注意答题时每个概念和原理要作为一段,字迹要工整清晰。好了,本题目分数的一半你已经拿到了,下面进行第三步。第三步:联系实际。如果本题是论述题,则根据本题联系实际中的一些现象,给出评价;如果本题是材料题,则材料就是实际,指出材料中的一些问题,也就是将材料用你学过的关于政治的术语再复述一遍。这部分一定要有,而且要作为一个段落,如果字迹工整的话,即使这一段答得驴头不对马嘴,至少也有两分。第四步:总结。这一部分是绝对送分的,但也要有技巧。要将其作为一个段落,如果此题是论述题,则将整个题目再复述一遍,不要忘了在前面加上一个所以;如果此题是材料题,则提倡材料中好的做法,批评材料中坏的做法。
如果答大题时你能熟练地按上面的四步做,大题方面你至少可以比相同水平的其他人多得n分,不信? 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说明"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的关系及其重要意义(2002年政治重中之重)。首先仔细读题目,题目中已经告诉我们是用马哲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几章的原理,而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邓论中的内容,因此要考虑将两个学科结合起来答题。表面上看题目中有两个基本概念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联系到马哲,以德治国便是是道德问题,是上层建筑;以法治国便是法制问题。如此以来,此题需要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道德,法制,以德治国,以法治国,上层建筑,道德与法制的关系,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然后联系实际,这一步没关系,只要稍微写两句而且字迹工整便不失大格。最后总结,好像这里把题目重抄一遍不顺口,其实只要稍微一改便行:要把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下面我们看一下标准答案: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道德与法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区别表现在:道德的概念;法制的概念;道德与法制的关系。
2)历史唯物主义又认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的法律和道德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经济基础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3)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以法治国的概念;以德治国的概念;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
4)把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紧密的结合起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怎么样,是不是感到大题的简单了?上面是我总结的几条关于政治考研的技巧,如果你能真正掌握它,不好意思,你的政治考研分数再也没有希望低于70分了。
辨析题:
怎样做好政治辨析题
辨析题,顾名思义,有辨有析,但建议同学们不要上来就辨,要先讲理后下结论,即先析后辨。而且注意辨析题不是改错题,因此其中不合理的观点需要纠正,合理的观点也需要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分析其为什么对,这一点往往被同学们所忽略。
有关辨析题的结论,最好不要绝对化,事物本身是复杂的、多样的,因此“辨”的结论也要求实事求是,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化,说清楚哪对,为什么?哪不对,为什么?
辨析题是近几年高考试卷中一种稳定的题型,也是考生失分率较高的一种题目。这类题,除试题本身难度较大外,考生应试技能差,答题缺少章法,以至于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也是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辨析题答题规律与方法的探讨和研究。笔者认为,解答辨析题应抓好以下四点:
一、明确辨析点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辨析题的突出特点是观点正误混杂,合理成分与不合理成分并存,辨中有辨,辨中套辨。因而,这种题目的难度大,干扰性强。要准确回答这种题目,首先就要精审题意,确定辨析点。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题目的具体特点,一点一点地辨,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分析,这是准确回答辨析题的前提。
例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是由全体人民直接行使的。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
例2、国家大幅度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有利于搞活企业,但会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
例1是1997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通过审题,可以确定该题有三个辨析点:①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②我国的国家权力是由人民直接行使的。③(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
例2是1998全国高考政治试题。通过审题,可以确定该题有两个辨析点:①国家大幅度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有利于搞活企业。②(国家大幅度降低存贷款利率),会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
这样,通过确定辨析点,即可把原来较为复杂的、多层次的问题分解为结构简单、层次单一的具体问题,实际上就降低了试题的难度,为下一步组织答案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解答必然点
解答必然点,就是在明确辨析点的基础上,针对结论必然正确或错误的观点,要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论依据,并运用有关知识和原理分析说明正确的观点为什么正确,错误的观点为什么错误,以及怎样才是正确的。
如:例1中的三个辨析点均属这种情况。具体地说,第一个辨析点“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正确的;第二个辨析点,“我国的国家权力是由人民直接行使的”和第三个辨析点“(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则是错误的。因此,根据“解答必然点”的具体要求,应分别答出: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②我国全体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是间接的,即通过选举人民代表,由人民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③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在于国家是否由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并不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
例2中的第一个辨析点“国家大幅度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有利搞活企业”亦属这种情况。因为在我国,几乎所有企业都负债于银行,都需要偿还银行的贷款本金和利息。而国家大幅度降低银行贷款利率,就意味着企业可以少偿还一定的贷款利息,显然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有利于搞活企业。因此,根据“解答必然点”的具体要求,例2的第一个辨析点的答案应归纳为“①贷款利率不调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从而增强企业活力”。
三、展开讨论点
展开讨论点,具体地说有两种情况:一是对于结论是或然性的观点(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要展开讨论,具体说明其在什么条件下是正确的,在什么条件下是不正确的。
如例2中的第二个辨析点,(国家大幅度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会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即属这种情况。具体地说,在存款利率下降的情况下,仍有利率水平高于同期的物价涨幅、等于同期的物价涨幅和低于同期的物价涨幅三种不同情况,而这三种不同情况对居民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应根据“展开讨论点”的具体要求,针对这三种不同情况对居民储蓄收益的不同影响作出具体分析。答案应(讨论)为:②存款利率下调并不一定使存款者的实际收益减少。当利率下调但利率水平仍高于同期物价涨幅时,存款者的实际收益仍然存在,甚至可能增加。③只有当物价涨幅等于或高于存款利率水平时,存款者的实际收益才不复存在。
展开讨论点的第二种情况是,有些辨析题在一个辨析点中既包含着正确的、合理的因素,又包括着错误的因素。解答这类辨析题,也要按照展开讨论点的原则和方法,针对每一个辨析点,分别指出其合理正确的因素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是合理的、正确的(即指出其合理、正确的依据);错误的、不正确因素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是错误的、不正确的(即指出其错误的、不正确的依据)。如:
例3、在我国,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的公民权利越多。
例4、有人认为,我国现阶段企业、政府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厂长不找市长找市场,市长不管厂长管市场”。
例3和例4均是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两题的特点均是在一个辨析点中同时包含着合理的、正确的和错误的、不正确的两种因素。具体地说,例3所讲的观点--“我国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的公民权利越多”,从法律上(形式上)是一回事,而在公民的实际生活中却是另一回事。具体地说,从法律规定上讲,由于我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所以公民享有权利的多少,不受公民受教育程度高低的影响。因此,命题本身包含有不正确的一面。但在实际生活中,公民受教育的程度会影响其实际享有权利的范围和程度,受教育程度高的公民,往往能够享有更充分的公民权利。因此,命题本身又包含有合理的一面。所以,从以上两个方面讨论分析,例3应答出:①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因此,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应影响公民享有权利的多少;②在实际生活中,公民受教育的程度会影响其实际享有的权利的范围和程度,因此,提高公民的受教育水平,是公民更充分地享有广泛权利的重要途径。
例4与例3极其像似。就其第一个辨点--“厂长不找市长找市场”来说,首先有其正确的一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重要主体的企业应面向市场组织生产经营;但同时,企业也不能脱离国家的“计划”(宏观调控),必须服从政府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所进行的宏观调控。就例4的第二个辨析点--“市长不管厂长管市场”来说也包含着“是”与“非”两个方面:首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政企分开,企业具有独立的经营自主权,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政府对经济的管理职能主要集中在宏观方面,针对市场的弱点、不足和消极方面,做好宏观调控;但同时,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企业的生存、发展和改革都需要政府的干预和引导,因此,市长既要管好市场,同时又要适当地管好厂长。所以,综合例4的两个辨析点,其答案应为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该面向市场自主经营,求得生存和发展。强调厂长找市场正反映了这一必然趋势。②单纯的市场调节存在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因此,市长应当管市场,即政府要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应直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但企业的生存、发展和改革都需要政府的干预和引导。因此,厂长只找市场不找市长、市长只管市场不管厂长是不对的。
四、补充遗漏点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辨析题中的观点往往也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成立。补充遗漏点,就是对题目中观点的成立需要一定的条件,而命题并没有完整地给出条件的题目,要有针对性地补充其所需要的条件。如:
例5、在我国现阶段,“共富”必须“先富”,“先富”必然“共富”。
例6、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能保证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
例5是1994年全国高考试题。比较明显,该题有两个辨析点,一是:“共富”必须“先富”;二是“先富”必然“共富”。其中第一个辨析点是正确的,可根据前面讲的“解答必然点”的基本方法说明其正确的理由即可,这里不再赘述。而第二个辨析点则是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成立的,即“先富”不是必然“共富”,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即通过“先富帮助后富,以及国家对收入过分悬殊的现象实行干预和调节”,才能实现共同富裕。而这一条件即是命题故意遗漏的,因此,解答这类辨析题就要根据“补充遗漏点”的方法和要求,结合有关知识和原理,有针对性地补充出该观点成立所需要的具体条件。就例5的第二个辨析点来讲应答出:先富的根本目的是共富,国家只有一方面提倡先富帮后富,一方面对于收入过分悬殊的现象实行干预和调节,才有助于防止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否则先富未必共富。
例6选自山东省荷泽地区1999年第二轮全区统考试卷。该题仅仅从国体与政体的关系角度(具体地说是从政体对国体反作用的角度),给出了“保证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一个必要条件,而要保证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还需要诸多其他条件:如从经济决定政治的角度指出要保证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从国家的性质与执政党的阶级属性关系角度指出要保证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也就是说,例6远未给出保证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的充分条件。因此,考生就必须根据“补充遗漏点”的方法和要求,结合有关知识和原理,有针对性地补充出该观点成立所需要的其他条件。具体地说,例6应答出:①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适当而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从国体和政体的关系上看,要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就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②政治根源于经济,经济决定政治。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因此,要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③政党领导国家政权,一个国家的性质同执政党的阶级属性相一致,要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还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会发生变化。④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内容之一,而不是全部。
综上所述,明确辨析点,解答必然点,展开讨论点,补充遗漏点,这是解答辨析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其中“明确辨析点”是回答所有辨析题的首要步骤。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题目、不同辨析点的具体情况、特点,将“解答必然点、展开讨论点、补充遗漏点”对号入座、灵活运用,才能切实答好辨析题,提高答题正确率
论述题:
第一步:仔细审题。
海天考研飞跃计划建议考生找出本题目是关于哪个科学的哪个章节,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大多数题目是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
第二步:解释每一个概念并写出原理的基本内容。
如果自己写出的相关概念太多,海天考研飞跃计划建议视试卷留出的空白捡重要的写,解释概念和原理一般不要超过本题答题空间的二分之一。什么?太多了?不要怕,答多了不扣分。但考生要注意答题时每个概念和原理要作为一段,字迹要工整清晰。好了,本题目分数的一半你已经拿到了,下面进行第三步。
第三步:联系实际。
如果本题是论述题,建议考生根据本题联系实际中的一些现象,给出评价,如果本题是材料题,则材料就是实际,指出材料中的一些问题,也就是将材料用你学过的关于政治的术语再复述一遍。这部分一定有要有,而且要作为一个段落,字迹工整。
第四步;总结。
这一部分是绝对送分的,但也要有技巧。将其作为一个段落,如果此题是论述题,则将整个题目再复述一遍,不要忘了在前面加上一个所以;如果此题是材料题,则提倡材料中好的做法,批评材料中坏的做法。
上面的四步中好像没有提过辨析题,辨析题就是一个分值较少而且需要判断的论述题,除了判断以外,上面的四步同样适用。但要求考生特别注意的是辨析题的判断,千万不要盲目的说其对错,例如一些题目的前半部分是对的而后半部分产错的,有的题目说的不会面,这些都要指出。
材料题:
如何回答政治材料题
一、 政治材料分析题的基本特点:
1、提供情境,包含手段和结果,要求从结果的好与坏来判断所运用手段是否合理,并要求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要求规范的答题步骤:先答基本原理,引出配套的方法,进而用方法来分析材料。
3、要求多角度分析所蕴涵的知识。
二、解题的基本思路:
1、从方法入手:先判断材料所持方法(手段)——根据知识体系中原理和方法(手段)的固定搭配得出基本原理。
2、判断方法最主要的依据是材料中的重点语句,对重点语句进行范畴归属判断,进而了解所持手段(方法)。
3、审题时应注意题目的限制性要求,并由此得出知识体系的大范围。
4、应注意材料中的效果,如果效果是积极的,说明所持方法(手段)是正确的;如果效果是消极的,说明所持方法(手段)是错误的。
错误的情况有很多种,最主要有以下几种:(1)与正确方法(手段)相对立;(2)主次颠倒;(3)主次不分;(4)割裂本来存在的联系。
5、应对材料进行层次分析,以便与方法(手段)相对应。找出所包含条件(重点语句),回答时决不能漏掉材料中所包含条件。
三、答题的基本步骤:
1、先回答基本原理2、其次回答方法(手段)要求3、把方法细化成几个方面,与材料层次对接,用材料替代原理,一一对应。
四、检查阶段:
1、应注意材料中所包含的条件是否全部用完,如果没有用完,说明前面所述知识点还有缺漏,应补齐。
2、检查重点语句范畴判断是否正确。
3、检查步骤是否完整、规范。是否按照:原理———方法———实践分析的步骤。
五、复习的基本要求:
1、应分层对知识进行整理,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部分,其中,“是什么”和“为什么”属于基本原理:“怎么办”属于方法(手段)。
2、“是什么”主要用与范畴判断,用以审题中的思路引入,即材料中重点语句范畴判断,借以得出原理。
3、“为什么”主要指关系、地位和作用、意义等,它是方法(手段)的理论出发点。
4、“怎么办”是掌握知识点的落脚点,也是材料引入的关键。“怎么办”不能停留在课本的水平上,还应与重大时事、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相联系,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细化、归并入课本的基本点。
5、应对所有知识进行规范化整理,一方面,把所有知识分解为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方法或手段)两大块;另一方面,按大、中、小三个
角度进行整理,“大”指最基本的原理,“中”指课本的具体要求,“小”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它是课本具体要求的细化);第
三、应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横向整理,以便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猜你喜欢
-
- 03-092015年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要必备考点: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影响
- 03-092013考研政治毛特复习指导:掌握知识分配好任务
- 03-092018年考研政治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知识点及内涵(六)
- 03-092012考研政治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解析
- 03-092012考研政治复习指导:转变经济发展
- 03-092016考研政治备考:2015年3月4日时事政治新闻
- 03-092018考研政治:暑假复习得心应手的四大原则
- 03-09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命题点深度分析(19)
- 03-092017考研政治备考:2016年8月26日时事政治新闻
- 03-092012考研政治指导:马政经第二章剩余价值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