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考研政治毛中特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C级知识)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根本任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4.革命性质: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B级知识)
1.旧民主主义革命。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属于旧式民主主义革命范畴。
2.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背景发生了根本变换。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十月革命不仅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觉醒,也促进了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觉醒,并且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使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3.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以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阶段。这一转变的条件是:
(1)主观条件:①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②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2)客观条件:①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②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③世界形势的新变化(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C级知识)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是基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为中华民族找到出路;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需要,以及对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概括和总结。
1.旧民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2.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943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C级知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C级知识)
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1925 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1)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2)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障碍;(2)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
2.封建地主阶级:(1)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2)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3.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C级知识)(B级知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无产阶级:(1)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2)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2.农民阶级:(1)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2)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3)工人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是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础。
3.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
4.民族资产阶级:
(1)两面性:①表现:革命性;动摇性(妥协性或不彻底性)。②根源:软弱性。
(2)两大策略:又联合又斗争。①在政治上争取它,对其动摇性和妥协性进行批评和斗争;②在经济上实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C级知识)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1.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1)实现领导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①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②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
(2)实现领导权的关键: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
(3)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4)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
(5)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B级知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是,中国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的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 新民主主义革命 | |
性质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
任务 | 反帝反封建 | |
所属世界革命范围(集中体现) | 属于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 |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 |
领导力量 | 民族资产阶级 | 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
指导思想 |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 马克思列宁主义 |
前途 | 资本主义 | 社会主义 |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问题实际上是怎样处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两者的关系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 | 社会主义革命 | ||
共同点 | 领导权 | 无产阶级领导 | |
不同点 | 性质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 | 无产阶级性质革命 |
任务 |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 | 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 |
国体 | 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 无产阶级专政 | |
联系 | “两步走”革命论 | 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 |
割裂联系 | “一次革命论” | “一次革命论”:只看到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主张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也反对民族资产阶级,把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任务放在民主革命阶段来完成,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实行“左”的政策。(“毕其功于一役”“无间断”革命) | |
“二次革命论” | “二次革命论”:只看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割裂了两个革命阶段的联系,放弃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主张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将来再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万里长城论”) |
三、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945年,他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C级知识)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C级知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1.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无产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
2.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C级知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
3.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需要保护和发展的资本主义,是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C级知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1.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就其形式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2.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
3.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也就是民主的文化。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C级知识)
1.在领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实践斗争中,毛泽东相继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2.1938年11月,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真题示例】
(2014)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写道:“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这段话是针对当时党内和红军中存在的
A.“在全国范围内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
B.“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主张
C.“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
D.“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的设想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C级知识)
1.必然性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2.现实可能性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同样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1)客观原因:①根本原因: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群众基础: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加之经历过民主革命的洗礼,革命的群众基础好。③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2)主观原因:①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②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不错误。
【真题示例】
(2010)邓小平指出:“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毛泽东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的根据是
A.中国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
B.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C.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D.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011)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B.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C级知识)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1.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
3.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正确地理解和处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C级知识)
(一)统一战线(C级知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过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
1.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1)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2)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
2.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3.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
(1)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这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2)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4.党领导和建立统一战线的经验
(1)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2)要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是最根本的经验。
(3)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在革命进程中,必须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
(4)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二)武装斗争(C级知识)
(三)党的建设(C级知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
1.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关键是要以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和改造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2.必须在任何时候都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要贯彻民主集中制这一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坚持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3.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逐步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三大优良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4.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纲领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具体体现,是完成党在一定历史阶段的政治任务的总政策,为全党的团结统一奠定政治基础。
【真题示例】
(2014)“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这段话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所形成的
A.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B.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C.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D.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