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政治冲刺:理论辅导57
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
文明是文化发展的积极成果,标志着人类社会进步的程度和开化的状态。文化发展水平越高,文明进步程度就越高。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基本方面有机结合、互相作用的统一体。与此相适应,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种形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在继续抓紧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文明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就把社会建设从以往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方面的建设中提炼了出来,放在了更加突出,与经济、政治、文化并列的地位。其目的就是要求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加强和谐社会的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更加全面、均衡、协调地发展。
三大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有机统一,互相促进,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物质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切实的政治保障,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同样,三大文明的建设也离不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1998年文科论述题第27题考查过)。通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氛围、社会秩序,形成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保证社会处于既有活力又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建设都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就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党中央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是党的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生态建设的新目标。
生态文明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体现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从狭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指人与自然交流融通的状态。它不仅说明人类应该用更为文明而非野蛮的方式来对待大自然,而且在文化价值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上都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崭新视角。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从人统治自然过渡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应成为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当前我国进一步落实和强化生态文明的政策措施: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文明观念,动员全体人民更加积极投身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要一代一代人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让我们的祖国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分类表
猜你喜欢
-
- 03-092016考研政治备考:2015年10月9日时事政治新闻
- 03-092014年考研政治指导:马哲知识点与谚语
- 03-09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知识点:践行权利义务
- 03-082018考研政治马原材料分析题答题怎么答
- 03-092016考研政治备考:2015年7月8日时事政治新闻
- 03-092017考研政治备考:2016年11月10日时事政治新闻
- 03-092012考研政治指导:分析题解题策略支招
- 03-092016考研政治一二级重点: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 03-092012考研政治指导:政治经济学劳动二重性
- 03-092012考研政治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