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考试网

考研动态 考研英语 考研政治 考研数学 专业课 模拟试题 历年真题

2012考研政治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南

考研政治  时间: 2019-03-09 10:17:25  作者: 匿名 

(一)2005年大纲新增加的知识点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

(二)删减知识点

(三)2005年大纲修订的知识点(只是变换一种说法,实质内容不变)

本章知识点详解及评点

(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1闭苎в胧澜绻酆头椒论

(1)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世界观

世界观亦称宇宙观,是人们关于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3)方法论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把世界观运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方法论。

(4)哲学与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的一种形式,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或者说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在于:第一,对象不同:具体科学以某一领域作为研究对象,哲学以整体的世界作为对象;第二,方式不同:具体科学以实证知识的方式来进行,哲学则是以对这些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再思考的方式进行;第三,一般与个别的区别,哲学是一般的方法论,具有普遍意义,而具体科学则是个别的特殊的方法。

评点:

1)需要加以全面把握,人们往往容易忽略“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这一点。这部分近些年没有出过题,但不要忽略。

2)经常出选择题。但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3)须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不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总和。二者的关系可称之为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复习本节时应重点掌握: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与联系。

2彼嘉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或者物质与意识、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是精神还是物质,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所有的哲学流派划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凡承认物质、自然和客观存在为第一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反之,凡把本原和第一性归结为精神、意识、思维的,就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第二,世界是否是可知的?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唯物主义哲学家一般都坚持世界是可知的。而唯心主义哲学家则分为两派:一派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一派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人类的认识不能达到对世界的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世界的本质。

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

题对此的不同回答区分-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

对此的不同回答区分-可知论-唯物主义哲学家和一些唯心

主义哲学家承认世界可知

不可知论-认为世界不可知或思维只能认

识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这一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3)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原理的意义

它为研究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为划分哲学中的基本派别确定了科学标准,是反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它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个根本原则,是引导我们不断更新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现实地变革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强大工具。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对立的两个基本派别,它们只能在哲学意义上,即在回答思维与存在、物质与意识何者是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

(2)“一元论”和“二元论”

“一元论”是主张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学说,它分为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是主张世界存在物质和精神两种性质不同、互不依赖、彼此平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二元论”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但最终倒向唯心主义。

(3)哲学的党性

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和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这就是哲学上的党性。

哲学的党性与哲学的阶级性既有联系,又互相区别,前者指的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哲学立场的根本对立,后者指的是在阶级社会里哲学服务于一定的阶级及其利益。哲学的阶级性是哲学的党性的基础,哲学的党性是哲学的阶级性的理论表现。

(4)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物质决定意识,它是第一性的;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它是在物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第二性的。所以唯物主义既是一元论的,又是可知论的。

(5)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第一个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它用水、火、气、土等具有物质特性的具体实物作为世界的本原,承认世界由运动变化的物质组成,物质之间存在对立、斗争和相互转化。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从自然界自身去说明自然界是有进步意义的,朴素唯物主义具有自发性、直观性、猜测性。

第二个历史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为机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它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传统,坚持用物质世界本身具有的某种特性来解释自然界,并用自然科学的材料作根据,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自发的、直观的、猜测的性质,同时利用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来展开与宗教神学、唯心主义的斗争,从而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及较高的历史成就。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性表现在:第一,机械性。它把一种特定的物质形态——原子,当做物质一般,从而混淆了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第二,形而上学性。它往往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考察客观事物,看不到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的辩证本性。第三,不彻底性。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了唯心主义。

第三个历史形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它把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置于实践的基础上,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性,彻底驳倒了唯心主义。它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高度统一和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哲学,是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6)唯心主义存在的根源

①唯心主义的阶级根源是:历史上反动的、保守的阶级与集团,为维护自身的阶级利益和统治总是竭力歪曲事物的本来面目,从而倒向唯心主义。②其社会历史根源是:生产力极为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压迫以及体脑劳动的分离,片面夸大精神活动的作用等。③其认识论根源是:人们在认识的过程中,如果把主观与客观相分离,使其脱离物质,使认识与实践相分割,把认识过程的某一片断,某一方面或成分加以夸大与绝对化,就会产生唯心主义。

(7)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与基本类型

唯心主义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是第二性的。它是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一种歪曲反映。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例如:“感觉”、“心”、“意志”等)当成是第一性的,而把客观事物说成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自然界、社会与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某种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它的产物。

1币辉论与二元论的区别,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区别,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问题在以往考试中曾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这两个问题还可能以辨析题形式命题。

2绷硗庖明确的是:唯物主义都坚持一元论和可知论。注意: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大多数唯心主义者也都是可知论者。

3弊⒁獍盐站晌ㄎ镏饕宓某删秃腿毕荨=代唯物主义(也可以称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性表现可以不定项选择题的形式来把握。要注意把握它们的一些基本观点。

4弊⒁庹莆找韵录父龇矫娴哪谌荩

哲学基本问题及所包含的两个方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唯心主义产生、存在的根源,它的两种表现形式及其区别;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征。哲学基本问题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如1997年理科第1题。

4甭砜怂贾饕逭苎Т邮导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科学实践观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变革的关键。一切旧哲学——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真正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从而导致观察世界一系列问题上的重大缺陷和错误。旧唯物主义不把对象、现实当作实践去理解,不了解实践是“现存感性世界的基础”,唯心主义则抽象、片面地“发展了”主体的“能动方面”。(马克思语)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解决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批判了唯心主义的错误,指出“不是从观念出发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解释观念的东西”,从而创立了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自然和社会辩证统一的基础,对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作出了科学系统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2)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应该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观点的意义和作用是多方面的,当我们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时,主要是指:

第一,从世界观来说,人是通过实践活动来把握人与世界的整体关系的,人的世界观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第二,从认识论来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基础,是检验认识之真理性的惟一标准。

第三,从历史观来说,实践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依据,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因此,实践的观点贯穿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离开了实践,就不能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

1北拘〗谝着重理解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特别是认识根源,这是本节的难点问题之一。要求重点掌握唯心主义的两个表现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区别。这个知识点考查的次数较多,出题的方式也较为灵活。

2弊⒁獍盐瘴ㄐ闹饕宓氖抵剩不论是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其实质都是把精神意识作为世界的本原,把物质作为精神的派生物。

3本常出一些命题让考生分辨其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一切宗教、神学从本质上说都是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派别的。

猜你喜欢

精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