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士考试网

考研动态 考研英语 考研政治 考研数学 专业课 模拟试题 历年真题

2012考研政治指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9)

考研政治  时间: 2019-03-09 10:16:09  作者: 匿名 

3、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货币的本质决定了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货币的本质的具体体现。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最基本的职能,其他三种职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前两种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

⑴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要有现实的货币,只是通过观念中的货币就可以了。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商品价值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变化,与货币价值成反比变化。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实际上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时,为了使各种商品的价格能够计算,就必须有一个固定的货币单位,并把它分为若干等份,这如同衡量物品的长度时,需要把一定长度的“米”、“尺”、“寸”作为计量单位一样。包含一定重量贵金属的货币单位及其等份就是价格标准。价格标准是为货币能够准确地执行价值尺度服务的一种技术规定,是由价值尺度职能派生的。

⑵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必须是实在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是商品流通。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断运动,就是货币流通。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货币流通由商品流通引起并为商品流通服务。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究竟需要多少货币才能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是由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货币流通规律就是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用公式表示如下:

一定时期内流通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总量×商品价格)
= ─────────────────────
中所需的货币量   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是由金属条块的形式,发展为铸币,然后发展为纸币的。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或货币符号。它作为金属货币的代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流通是以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为基础的,同时又有其特殊的规律。纸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纸币的发行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如果纸币发行量限于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每张一定面额的纸币就能代表相应数量的金属货币;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每张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就会相应减少,造成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由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就叫通货膨胀。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使商品交换分解为买和卖两个阶段,打破了商品直接交换所受到的限制,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买和卖的脱节,加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产生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只有在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才变为现实性。

⑶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的职能。真正能够充当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足值的金属货币,如金银铸币、金银条块等。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会像蓄水池一样,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当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减少时,一部分货币就退出流通而贮藏起来;当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增加时,贮藏中的一部分货币,又会重新进入流通。因此,在金属货币流通中,不会产生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或过少的现象。

⑷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被用来支付商品赊买赊卖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来支付债务、租金、利息、工资等职能。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由商品的赊买赊卖引起的。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一方面暂时解决了由于缺乏现金而不能及时购买商品的矛盾,减少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也进一步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在赊买赊卖的情况下,许多商品生产者和商品经营者之间结成了债务关系的链条,如果其中一个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支付链条就会断裂,引起连锁反应,整个信用制度就会遭到破坏,商品生产和经营就会发生困难,从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由于赊买赊卖方式的存在和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相应减少,因而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也就进一步表现为:

 待售商品赊销商品到期支付  相互抵销的
 - + -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 价格总额价格总额总额支付总额
 = ────────────────────────
所需要的货币量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

⑸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是指黄金或白银越出一国的范围,在国与国之间充当货币,发挥一般等价物的职能。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货币,必须是贵金属。但是,在当代国际经济关系中,黄金作为世界货币已经减少,某些经济发达和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的货币如美元,在一定程度上执行了世界货币的职能。

世界货币执行三方面的职能:一是充当一般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其他国家的商品;二是充当一般支付手段,用来清偿国际贸易的差额,支付外债;三是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例如用黄金或白银支付战争赔款、向国外贷款、输出资本等。

重点难点分析

1、货币的起源

考察货币的起源问题,必须考察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可从三个方面理解。

⑴货币产生的原因。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⑵货币产生的过程。价值形式的发展所经历的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四个阶段,就是货币产生的过程。在阐述这一过程时,首先要讲清楚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表现为两个商品之间的外部对立,即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与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之间的对立,其次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讲清楚价值形式发展的必要,即每一种价值形式的进步之处和不足之处,最后还要讲清楚一般等价物与货币的区别,即在一般价值形式中,用作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既不相同也不固定,而货币则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⑶货币产生的意义。货币的产生揭示了货币的本质,即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的产生说明了“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因为金银具有价值,其价值量是由生产金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金银体积小而价值大,便于收藏和携带,不易磨损,便于长期保存,硬度小,质地均匀,便于分割。货币的产生反映了整个商品世界分成了商品与货币对立的两极;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发展为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

2、货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

在搞清楚三者各自不同的含义之后,还应从三者的联系上去思考。货币流通规律是纸币流通规律的基础,通货膨胀是违背纸币流通规律所产生的一种经济现象。

⑴货币流通规律。要了解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以及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的三个因素。要知道待售商品的总量与商品价格水平的乘积就是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就是同一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流转次数,它们的商就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

⑵纸币流通规律。要明白纸币流通是以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的,但同时又有其特殊的规律。了解纸币的发行是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的。

⑶通货膨胀。在掌握纸币流通规律内容的基础上,说明纸币发行量一旦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这种现象就叫通货膨胀。

猜你喜欢

精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