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政治指导:毛概中爱国统一战线
一、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这一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由大陆范围内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组成的以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联盟;另一个是广泛地团结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联盟。这两个联盟构成爱国统一战线的整体。前一个联盟是主体和基础,后一个联盟不可缺少。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二、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在新的历史时期,虽然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和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但是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决不能动摇。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
新时期统一战线中绝大多数成员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爱国是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的。
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是: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三、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
统一战线作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了集中力量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逐步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同一切可以联合的阶级、阶层、政党或集团在一定目标下结成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统一战线的任务历来是由党的总路线、总任务决定并为实现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统一战线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任务而团结奋斗。
四、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一)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问题
新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就是一切民族不分大小都处于平等地位,各民族人民以国家主人的身份参加国家和地区事务的管理。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禁止任何民族歧视和压迫,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少数民族以平等地位参与整个国家事务的管理。
民族团结,就是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密切合作的自愿联合。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谅解,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各民族共同繁荣,就是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和语言文字各个方面得到发展。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我国各民族的共同要求,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二)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正确处理宗教问题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漫长的历史,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将长期存在。宗教走向最终消亡也必然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可能比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
我国是一个存在多种宗教的国家。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党的宗教政策,被载入宪法。我们在贯彻执行这一政策时,一方面强调保护信教自由,同时也强调保护不信教自由;强迫信教的人不信教或强迫不信教的人信教,都是对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侵犯。
宗教信仰问题是公民个人的私事,但宗教方面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事项和活动,必须纳入依法管理的范围。不能以宗教信仰自由和政教分离为借口,放弃或摆脱国家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宗教信仰自由和政教分离原则是我国的基本宗教政策。按照宪法的原则,在我国,国家机关不能利用政权推行某种宗教或禁止某种宗教。
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不允许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干预司法、干预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
猜你喜欢
-
- 03-092012考研政治指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60)
- 03-092015考研政治热点预测之二——政治体制改革
- 03-092013考研政治复习资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会议
- 03-092012考研政治冲刺:理论辅导13
- 03-092017考研政治毛中特:毛中特体系概论框架图
- 03-09考研政治复习指导:政治重难点预测(5)
- 03-082017年考研政治大纲:中国近现代纲要学科综述
- 03-092012考研政治指导:马哲易混知识点辨析
- 03-092012考研政治指导:高分六大法宝
- 03-09考研政治分析题答题思路剖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