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政治复习指导:马哲讲义-物质统一性
1.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论从意识与物质的关系上科学地揭示了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全面地论证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能动性。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的直接产物。自然界物质之所以会产生出它最美的花朵——人类的意识,这是自然界物质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决定的。
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反映形式,它包括感知、思维以及情感、意志等全部心理活动。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起源问题的科学解决,揭示了物质对于意识的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派生性,从意识的起源方面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基本原理的正确性。
(2)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从物质器官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从内容上看,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是对外界输入的信息不断加工制作的过程。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客观的,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在意识中体现了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这种对立统一表现在:
第一,从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来看,意识的形式有感觉、思维、情感、意志等,这都是人的主观世界所特有的,但它们的内容都是来自客观物质世界。感觉是对客观事物外部现象的反映,思维是对客观事物内在本质的反映,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意志是人们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动以实现一定目的的意识形态,而目的是对人的需要和客观可能的双重反映。
第二,从意识的主观差别和客观根源来看,意识的主观性还表现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差别性,同一主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差别性。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不同的主体会有不同的反映,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源却是客观的。
第三,从意识的主观特征和客观基础来看,意识的主观性不仅表现为它是对客观对象近似真实的反映,而且还可能表现为它是对客观对象的歪曲的或虚幻的反映,但这种虚假的主观映象(如鬼神观念)仍然是对于客观对象的反映,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的区别不在于它们是不是对存在的反映,而在于前者的反映是近似真实的,后者的反映则是虚假的。
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体现了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对立统一,这一唯物辩证地理解意识本质的原理,既批判了否认意识客观内容的唯心主义,又批判了抹煞意识形式主观性的机械唯物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
(3)从意识的作用看,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的前提下,又承认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性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反映,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第二,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具有能动创造性。第三,意识可以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从而改变、创造世界。这就是列宁所说的:“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此外,意识还能控制人体生理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但它的发挥又是有条件的,它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评点:
1.意识始终依赖于被意识的对象和物质的实践活动,但它毕竟有着自己独特的本质规定。主观性、观念性是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自由性、意向性、预见性、创造性、超越性和反思性等等是意识活动相对独立性的重要表现;错误意识表现出来的虚幻性,则是从另一侧面表现的意识活动的相对独立性。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这一命题是人的意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概括,有可能以辨析题的形式予以考察。如辨析马克思的一段原话:“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着重理解劳动在意识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的观点,容易被忽略。意识具有主观性,应该把握其表现的方面,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对立统一。
3.意识的本质也是需要重点把握的,既要理解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意识是第二性的,又要看到意识不等于物质,正确理解意识的主观性。意识的主观性可以通过不定项选择题考查考生掌握的程度。对于主观映象要能理解和把握。
4.意识能动性原理及其实现途径是本节的重点。有可能以辨析题形式出现,要求着重掌握。
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世界上复杂多样的各种现象都是物质世界自身的表现,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包含三重意义:一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是精神,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二是世界只存在物质这一共同的本质,没有与物质平行而独立存在的精神本原,坚持世界本原问题上的一元论,反对二元论;三是统一于物质的最本质属性即客观实在性,而不是统一于某一具体物质形态或具体物质形态的某一属性,世界是在物质即客观实在性基础上的多样性统一,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要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世界统一于物质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我们一切工作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进行,因此,在工作实践中就必须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所谓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即从客观事物和实际情况出发,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决定工作方针,使主观尽可能地与客观相符、一致。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反对从书本、从原则或主观愿望出发,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一切事物都存在于一定时空中,随着物质的运动,时空也在不断地变化。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发现事物的变化,不墨守成规,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使思想跟上不断变化着的实际。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解放思想,反对思想僵化落后于实际;又要坚持实事求是,反对空想超越实际。
Ⅲ常见错误点拨(1)物质就是物体。此观点不对。哲学的物质范畴,是一个最高、最普遍的范畴,它标志一切具有客观实在性的事物,但不能把它归结为某种形态或属性。物体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
(2)存在着脱离物质的运动,例如精神活动。此观点不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任何运动都有物质承担者,精神活动也有其物质载体,同时其反映的内容也具有客观性。
(3)运动是绝对的,因而承认静止就没有任何意义。这种看法不正确。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并不否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相对静止状态的存在也是有意义的。第一,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运动;第二,相对静止是事物分化的基础,相互区别的前提;第三,事物相对静止状态的存在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能。
(4)把实践活动理解为要么是纯主观的活动,精神活动,要么是纯客观的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既不是纯精神的,也不是纯物质的。
(5)人类世界就是精神世界。人类世界是指人类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它是客观世界,而不是指精神世界。
(6)物质运动是永恒的,是说它的能量总和不变。物质运动的不灭,绝对性不仅从量上来看是不灭的,而且从质上来说,也是不灭的,即物质运动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力永远不会消失。各种物质运动形式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
(7)意识具有主观性,因而可以脱离物质,可以脱离客观世界。意识虽具有主观性,但是意识必须紧紧依赖于物质,任何荒谬的意识都可以找到它的客观依据。
(8)物质就是物质,意识就是意识,二者是绝对对立的。这是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一种形而上学的理解。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区别是指在“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这个“有限的范围内”。超出这个范围,二者的对立、区别则是相对的,是说意识和物质又具有统一性。因为,从意识的产生看,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意识根源于物质”;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同时意识和物质在实践的基础上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猜你喜欢
-
- 03-092016考研政治考点狂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 03-092015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指导四
- 03-092016考研政治备考:2015年1月19日时事政治新闻
- 03-092016考研政治各时期毛泽东著作汇总
- 03-092012考研政治指导: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分期线索详解
- 03-082019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怎么复习
- 03-092012考研政治指导:毛概中国防建设
- 03-092018年考研政治史纲重要知识点梳理(5)
- 03-092015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之历史观汇总
- 03-092017考研毛中特核心考点: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及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