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考研心理学基础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哪一个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
A. 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B.1890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
C.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试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
D.俄国生理学家巴浦洛夫提出条件发射说
2. 个体在3~6岁处于( )期。
A.童年
B.幼儿
C.少年
D.青年
3.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并有经验引起相对( )。
A.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4. .看到一朵红花,这时的心理活动为( )。
A.感觉
B.知觉
C.视觉
D.色觉
5.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
A.先快后慢
B. 逐步减慢
C.先慢后快
D.逐步加快
6. 思维的主要特征为( )
A.间接性和概括性
B.分析性和概括性
C.间接性和整合性
D.分析性和整合性
7. 意识的( )是意识的最基本特征。
A.觉知性
B.能动性
C.目的性
D.社会历史性
8. ( )是指个人对于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力求达成的欲望。
A.成就需要
B.交往需要
C.权利需要
D.进食需要
9. ( )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自我
10. ( )是信息的载体或媒介,即信息通过什么方式、用什么工具从信息源把信息传递给接受者。
A.信息源
B.信息
C.信息渠道
D.接受者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人格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集中反映了人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 )。
A.兴趣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E.理想
2.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
A.脑垂体
B.脑
C.面神经
D.脊髓
E.脊神经
3. 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 )。
A.逻辑技能
B.动作技能
C.具体技能
D.抽象技能
E.智力技能
4. 产生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有多种,如:( )。
A.纹理梯度
B.线条透视
C.相对大小
D.光线和阴影
E.视轴辅合
5. 常用的测量保持量的方法有( )。
A.记忆法
B.重建法
C.回忆法
D.再认法
E.再学法
6. 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将想象分为( )。
A.动作想象
B.逻辑想象
C.无意想象
D.一般想象
E.有意想象
7. 意识的特征有( )。
A.觉知性
B.能动性
C.社会性
D.目的性
E.社会历史性
8. 生物性通常包括( )。
A.进食需要
B.交往需要
C.饮水需要
D.睡眠与觉醒的需要
E.性需要
9. 人格结构是十分复杂的,它主要包括( )组成部分。
A.气质
B.人格倾向性
C.性格
D.人格心理特征
E.自我调控
10. 交往过程的基本要素有( )。
A.信息源
B.信息
C.信息渠道
D.接受者
E.反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 实验法的两种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和自然实验法。
2. __________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应。
3. __________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按照社会道德准则行为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实物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4. __________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5.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重现,或是__________的再认与重现。
6. 根据思维的创新成分的多少,可以把思维分为__________和创造性思维。
7. 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分为无意注意和__________。
8.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__________。
9. 应对的功能可分三个方面,问题取向的应对、认知评估取向的应对和__________。
10. 归因指的是根据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对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进行分析,从而推断其__________的过程。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简述睡眠的阶段。
2.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 简述能力发展的差异。
4. 简述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及意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论述品德和道德的关系。
2.论述各种气质类型的主要特点。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请分析案例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并做总结。
1. 基本情况:
王某,女,18岁,高三,智商正常。李X,女,重点班学生,性格内倾,近一年来情绪低落、失眠,对什么都没兴趣,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症状常以半个月左右为一周期。暑假结束后学校开学,自感问题加重,痛苦不堪。因为父母工作关系,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小学阶段成绩一直很不错,后保送进入中学重点班,仍由爷爷奶奶陪同住学校外面,成绩中游。出现心情压抑,主要原因是学习成绩下降。她曾反复对家长说,“不想上学”。在家每隔2-3天就要哭一次,家人无法哄劝。有头疼、失眠、胸闷、厌食、腹泻等不适应症状,一天有时只吃一顿饭。在墙上乱涂乱画,用纸剪出一个大大的死字,时常晚上在家既不写作业也不睡觉,长时间呆坐。考试失利后,用小刀划自己的手背。喜怒无常,不知什么时候就发脾气。对任何事物都无兴趣,情绪非常低落,总想回到原来的班级。
2.基本情况:
周某,女,18岁,高三,智商正常。来访者在家中时候,身体健康,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从小比较开朗、活泼、但是很听话,在家人和老师眼中是个捣蛋鬼,学习成绩普通。好勇斗狠,让家长教师头痛不已,后因打架问题被校方记过。在学校,稍有言语不和便与别人拳脚相向,被批评教育多回。但是却屡教不改,多次重复。于是转学,稍微好了一段时间,但是没有多久又旧病复发,因为打架斗殴而多次被学校老师、领导、干部批评教育,稍有成效,但没有多久又会出现,较少参加团体性活动,与同学的关系显得很紧张,疏远老师、领导、干部,不会主动打招呼,并且对批评感到反感,会与干部在工作中争执,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D 4.A 5.A 6.A 7.A 8.A 9.C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BD 3.BE 4.ABCD 5.ACDE 6.CE 7.ABDE 8.ACDE 9.BDE 10.ABCD
三、填空题
1.实验室实验法
2.反射
3.品德
4.错觉
5.错误
6.常规思维
7.有意注意
8.自我实现需要
9.智力
10.原因
四、简答题
简述睡眠的阶段。
答: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称为入睡期,主要是频率和波幅都有较低的脑电波。在这一阶段里,身体放松,呼吸变慢。这一阶段大约持续10分钟。第二阶段为浅度睡眠期。这一阶段大约持续20分钟,其主要特点是以短节律脑电波为主,偶尔会出现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称为“睡眠锭:,在这一阶段里,个体很难被叫醒。第三阶段是中度睡眠期。这一阶段大约持续40分钟,脑电波开始出现Δ波。第四阶段为深度睡眠阶段,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的各项功能指标变慢,脑电波以Δ波为主。这四个阶段大约要经过90分钟左右,随后进入到5-10分钟的“快速眼动睡眠期”。快速眼动睡眠期最明显的特征是睡眠者的眼球做快速上下左右运动。Δ波消失,伴随着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对需要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该理论吧人的需要分为七个不同的层次。
① 生理需要。指人类维持生存和种族延续的需要。
② 安全需要。是人类期盼稳定、安全、保障而避免灾害、威胁、混乱的需要。
③ 归属与爱的需要。是一个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
④ 尊重的需要。当上述三种需要都得到满足后,尊重的需要开始在需要群种占主导地位,支配人的生活。
⑤ 认知需要。这是克服障碍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⑥ 审美需要。包括对秩序、对称、完整结构以及存在于大多数儿童和某些成人身上的对行为的完美需要。
⑦ 自我实现需要。这是需要层次的最高点。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的基本需要按层次组织起来,纳入到一个连续的统一体之中。这种理论反映人的基本需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趋势以及需要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3、 答:
(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发展水平有高低的差异. 但就全人类来说,能力的个体差异呈正态分布。
(2)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各种能力不仅在质或量的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而且能力表现的早晚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3)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记忆、言语和思维等心理活动方面。
(4)特殊能力的差异,是指完成同一活动可以由能力的不同结合来实现。
(5)能力的性别差异。男女能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男女的能力结构存在差异。
4.
答: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动机、情感、态度和行为等。
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动机在人际交往中有着引发、指向、和强化功能,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调节因素,态度在人际交往中具有重要意义,行为是人际交往的交往手段。认知、动机、情感、态度和行为等心理因素的不同组合、相互作用,形成人际交往不同的思想基础、动作特征、感情色彩、态度倾向和行为方式,从而表现出人际关系的不同层次和发展水平。包括低层次、中等层次和高层次。
人际交往的意义:
① 个体社会生存的基本条件。
② 促进个体心理发展。
③ 有助于形成自我意识。
④ 心理健康的基本保障。
五、论述题
1.论述品德和道德的关系。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按照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1)品德与道德的区别:
①品德与道德所属的范畴不同。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辨别是非善恶,指导或调节行为的尺度。而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个体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个体头脑中的主观映像,其形成、发展和变化即受到社会规律的制约,又受个体的生理、心理活动的制约。
②品德和道德所反映的内容不同。道德所反映的内容比品德广阔的多,概括的多。道德包括社会生活的总体要求,是调节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完整体系,而品德包含的只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局部。
③品德与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社会需要,社会生存和发展给予道德以力量,而品德产生的力量源泉则是个体需要。
(2)道德与品德的联系:
①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品德是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和在个体在活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②道德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和道德教育的影响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离开了道德,品德就无从谈起。
③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反作用。即众多的个人品德能影响社会道德的面貌和风气,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品德是道德的基础。
2. 论述各种气质类型的主要特点
答:气质的类型主要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胆汁质:精力旺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动作急速,热情,直率,朴实,急躁,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做事也常常感情用事,难以自制。
多血质:活泼好动,情感发生快而多变,思维言语动作敏捷,易适应环境,亲切,乐观,浮躁,稳定性差。
粘液质:沉着冷静,情绪发生慢而弱,思维言语动作迟缓,稳定,安静,坚韧,有自制力,执拗,冷漠。
抑郁质:软弱萎缩,情绪发生慢而强,富于自我体验,孤僻,言语动作细小无力,敏感,羞怯。
六、案例分析
1、答:(一)原因分析 (3分)
(1)情感原因:幼年时期情感剥夺的生存环境,使得没有学会如何正确对待焦虑和冲突的方法,不幸的环境在孩子的潜意识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上学后,家长一味重视学业,忽视了品格教育。其在同学中不再表现的很优秀,班内学习排名居后。这些更加重了内心的无奈和挫折,导致幼年时期遭遇再现,于是悲观压抑,选择逃避和发泄情绪来避免自己的继续受挫。
(2)认知原因:家人的期望,榜样的示范,为树立了很高的人生目标。但学业难度的加深,教学方法的灵活,使得反应力较慢的她,一时无法适应,过度紧张和焦虑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二是自我评价降低,采取自责、自罚的心理防御机制导致认知的偏差。
(3)行为原因:面对失败的情形,内在的心理防御机制为避免内心受到伤害,选择身体健康为代价,使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消沉倦怠。另一方面,压力的积累,又缺乏适当的情绪调节,产生无法脱离的低落情绪。
(二)解决方案(4分)
(1)“支持性心理干预”为主的综合性心理辅导对策。让其充分讲述痛苦的体验,宣泄情绪,同时给她安慰、信任。关怀、支持该生构建新认知,并伴以一定行为技巧的学习应用与生活指导,使她的抑郁情结得以舒解,激发她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从而引导她走出心理危机。
(2)各方面的协调。其中家庭环境的协调是关键。①.宣泄释放:以情绪的宣泄和释放为主。倾吐出学习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宣泄出积存内心深处的负面情绪;②发现心结:帮助她找出深藏的不合理信念,或者叫功能失调性假设。例如:如果我的成绩不好,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就考不上高中、大学;③解释澄清搞清楚这些不合理信念与她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改变认知结构。④自我及时强化 当她认识到不合理信念以及自己的消极情绪后,帮助她予以放弃,并及时建立合理的信念,强化她的积极情绪和行为。
(3)帮助她制定合理的生活、学习计划,每天晚上睡觉前,考虑明天干什么。计划不能定的太高,但也不能太低,要留有充分余地。这样使她每天都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计划,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跳一跳就可以摘下果实来”,培养她的自尊、自信。
(4)对消极情绪作建设性的宣泄,具体做法有:闭上眼睛听音乐,让自己感觉随音乐流动;每周和父母老师进行一次坦诚对话;每天早晨跑步半小时,晚饭后散步半小时。表象训练,在大脑中通过表象的形式,把原有的消极情绪在大脑中主动诱发出来,随之代以积极的情绪或进行放松训练,以减轻消极情绪对自己的不良影响。
(三)小结
引导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变化,家长要对子女更多的关爱和心灵关注。
2、答:(一)原因分析 (3分)
(1)个体原因。个体成熟水平:在个体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认知水平能力不同,错误的认知一定在现实中四处碰壁,其结果就是必定会造成痛苦。承受压力程度是高低有别的,一般来说,在人的青春期由于激素及性格正在成熟等等各方面的迅速发展,承受压力的水平明显的会低很多。个体正确的心态: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没有正确的心理对待别人的言论的压力,就会导致承受水平相当低。精神承受能力:这个是个体差异中的先天决定因素,很难有所改变,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气质,人的气质是先天的后天基本都几乎不可能有什么改变。每个个体的精神承受能力是固定的,后天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转移压力,但是有个成长的过程,需要时间磨炼后形成的阅历。
(2)社会因素 整个社会中,不良因素有很多,而且很容易影响人的心理形成,一旦形成定势,就会变成固定模式。而且很难改变,并且改变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3)不良的宣泄形势。
(4)知识经验不足,辩证思维的发展尚不成熟,不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往往抓住一点就无限地夸大或缩小,自以为看到了事物的全部,极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失真判断,导致错误的结论。
(5)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内分泌功能迅速发展,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的兴奋度常迅速地增强或减弱,从而形成情绪的波动不安,出现偏激认识和冲动行为。
(二)解决方案(4分)
(1)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适应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上,攻击性的行为倾向或是人际交往关系的紧张,都是因为其偏激的理念所导致的。而偏激理念的习得和形成是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引起。而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会加剧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各种不利因素的强化(教育方式的不对,缺乏沟通的强行命令等等),不经过认知行为疗法和行为疗法矫正,求助者将会在恶性循环中导致最终反社会和攻击性人格的形成。让求助者找出最受欢迎的学生,并与之进行比较。找出差异,促进自我觉知。
(2)制定自我控制约定,并进行演练,最后实地进行训练。和老师、家长,联系重新规划日常生活,丰富日常活动,及时奖惩,并让其记下治疗的最新感受。真正品尝进步的快乐。制定“行为契约”,以加强自我控制
(3)采用新的松弛及发泄方法,让他的不良情绪有所宣泄,比如做运动,练射击,拳击等。
(三)小结
有效预防的手段:拓宽兴趣范围,加强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不愿别人管他。
猜你喜欢
-
- 03-092016年考研英语写作经典范文(11)
- 03-082019年考研数学精华试题2
- 03-092017年历史学考研基础测试题及答案(第9套)
- 03-09考研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章节习题(5)
- 03-092016考研政治模拟测试题及答案(二)
- 03-092016考研英语精选阅读理解模拟题及答案工学类(4)
- 03-09考研政治预测模拟题及答案解析(1)
- 03-092016考研英语阅读经典试题及答案(1)
- 03-092017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25)
- 03-092015年考研政治章节练习: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四)辨析题